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百年以上王朝的帝系传承

百年以上王朝的帝系传承
            --世系分期、次级王朝与偏系王朝 __《秦蜀风雨文集·2014》

 
   通常的书籍对于每一个王朝的时期划分往往很随意,比如唐朝一般就被分作:初唐、盛唐、中唐、晚唐。又常有汉初、汉末、明初、晚明、清初、晚清之类的说辞,往往忽略了大多数王朝的中间环节,使得一些书籍在介绍王朝的中间环节时往往说成是“×朝后期”,给读者以要改朝换代的印象,其实该王朝才刚走过一半而已。
 
   前面提及的四唐分期,其实是按照唐诗风格和诗人的生卒年间来划分的,如从高祖武德元年至武后长安四年(618—704),共八十六年,是为初唐,四杰归入初唐诗人,不另外提开。从中宗神龙元年至代宗大历五年(705-770),共六十五年,是为盛唐。杜甫卒于大历五年,故以这一年来结束盛唐。从大历初至文宗大和末(771-835),共六十四年,是为中唐。以后(836-907)七十一年,才是晚唐。按照高棅的分法,称为“四唐”。
 
   对于历史上的王朝,对其分期必然更看重政治、体制、军事、文化、社会的结合,不能以文人活动年代为中心。但若论政治、体制、军事、文化、社会等综合来看往往只能看到由盛转衰的转折点,而中衰、中兴等过程却未必可以靠一个年月就可一概而论。
   一般而言以皇帝为中心的一切政治、文化、军事、社会都体现着王朝处于某一个可确定的小时期,而通过家族世系又可累加这样的小时期为一个大时期。
 
主要王朝的世系分期
 
   这样就可以对大一统王朝做如下分期:
   西汉前期(202BC-74BC)历5世8帝,共128年,为汉高祖的两个支系(惠帝、前少帝、后少帝;文帝、景帝、武帝、昭帝)。
   西汉后期(74BC-9)历5世6帝,共83年,为汉宣帝的两个支系(元帝、成帝、哀帝、平帝;孺子)。
   东汉前期(25-106)历4世4帝,共81年,为汉光武帝嫡系(明帝、章帝、和帝)。
   东汉后期(106-220)历5世7帝,共114年,为章帝的多个支系(安帝、顺帝;桓帝;灵帝、献帝)。
 
   唐前期(618-712)历4世6帝,共94年,为唐高祖嫡系(太宗、高宗、武后、中宗、睿宗)。
   唐中期(712-805)历5世5帝,共93年,为唐玄宗嫡系(肃宗、代宗、德宗、顺宗)。
   唐后期(805-907)历5世10帝,共102年,为唐宪宗的两个支系(穆宗、敬宗、文宗、武宗;宣宗、懿宗、僖宗、昭宗、哀帝)。
 
   宋前期(960-1063)历3世4帝,共103年,为宋太祖及太宗嫡系(真宗、仁宗)。
   宋中期(1063-1162)历4世6帝,共99年,为宋英宗一系(神宗、哲宗、徽宗、钦宗、高宗)。
   宋后期(1162-1224)历3世3帝,共62年,为宋孝宗一系(孝宗、光宗、宁宗)。
   宋末期(1224-1279)历3世5帝,共55年,为宋理宗一系(度宗、靖宗、恭帝、末帝)。
 
   明前期(1368-1465)历5世7帝,共96年,为明太祖的两个支系(建文;成祖、仁宗、宣宗、英宗、景泰)。
   明中期(1464-1572)历4世5帝,共108年,为成化帝的两个支系(弘治、正德;嘉靖、隆庆)。
   明后期(1572-1662)历3世6帝,共90年,为万历帝的三个支系(光宗、天启、崇祯;弘光;永历)。
 
   清前期(1636-1723)历3世3帝,共87年,为清太宗一系(顺治、康熙)。
   清中期(1723-1820)历3世3帝,共97年,为雍正帝嫡系(乾隆、嘉庆)。
   清后期(1820-1912)历4世5帝,共92年,为道光帝的三个支系(咸丰、同治;光绪;宣统)。
 
其它王朝的世系分期
 
   此外历时较久的王朝也可用世系划分时期如下:
   晋(266-316)历3世4帝,为晋武帝的三个支系(惠帝、怀帝、愍帝)。
   晋(317-371)历4世7帝,为晋元帝嫡系(明帝、成帝、康帝、穆帝、哀帝、废帝)。
   晋(371-420)历3世4帝,为晋简文帝一系(孝武帝、安帝、恭帝)。
 
   拓跋魏(398-465)历5世4帝,为北魏道武帝嫡系(明元帝、太武帝、文成帝)。
   拓跋魏(465-534)历4世7帝,为北魏献文帝的三个支系(孝文帝、宣武帝、孝明帝、孝武帝;孝庄帝;节闵帝)。
   拓跋魏(534-550)历2世4帝,为东西魏两个支系(孝静帝;文帝、废帝、恭帝)。
 
   契丹辽(916-969)历3世4帝,为辽太祖嫡系(太宗、世宗、穆宗)。
   契丹辽(969-1125)历6世5帝,为辽景宗嫡系(圣宗、兴宗、道宗、顺宗、天祚帝)。
   契丹辽(1134-1211)历3世5帝,为辽德宗一系(感天后、仁宗、承天后、末帝)。
 
   党项夏(1038-1086)历3世3帝,为夏景宗一系(毅宗、惠宗),
   党项夏(1086-1211)历3世4帝,为夏崇宗的两个支系(仁宗、桓宗;襄宗)。
   党项夏(1211-1227)历3世3帝,为夏神宗一系(献宗、末帝)。
 
   女真金(1115-1150)历3世4帝,为金太祖及其孙(熙宗、海陵王)及太宗。
   女真金(1161-1234)历4世5帝,为金世宗的两个支系(章宗、宣宗、哀宗;卫绍王)。
 
   蒙元(1206-1251)历3世4帝,为元太祖嫡系(睿宗、太宗、定宗)。
   蒙元(1251-1307)历3世3帝,为元宪宗及世祖嫡系(成宗)。
   蒙元(1307-1332)历2世7帝,为世祖的多个支系(武宗、文宗、明宗;仁宗、英宗;泰定帝、天顺帝)。
   蒙元(1333-1388)历2世3帝,为元惠宗及其子(昭宗、后主)。
 
次级王朝与偏系王朝
 
   当理清了百年以上王朝的家族世系后,我们会发现,其实这样的世系可以将原本被说成是一个整体的朝代划分为几个次级王朝。其实我们通常也在使用“次级王朝”这一概念,比如汉朝分西汉、东汉,晋朝分西晋、东晋。
 
   正如前面的分期,我们把汉高祖系(宣帝与武帝、昭帝的血缘还较近,可合并)叫做西汉王朝,把光武系(虽然也是高祖、文景二帝的后代,但与宣帝系血缘太远)叫做东汉王朝,孺子、更始帝都可以算是次级王朝,但为时太短暂。;把晋武帝系叫做西晋王朝,把晋元帝系(简文帝是元帝之子,可合并)叫做东晋王朝。
 
   但是通常所说的北宋、南宋,在世系上来说是有偏差的,太宗系(英宗与仁宗血缘较近,可合并)是包括宋高宗的,自宋孝宗以后的南宋又分属两个世系(孝宗、理宗都是太祖子孙,但两支血缘已远),所以按世系来说,宋朝要分为三个次级王朝:太宗系、孝宗系、理宗系。
 
   此外,汉宣帝系能够单独成为一系,是因为其父其祖都不是皇帝,也非曾祖父直接传位,所以在“续统”上明显自成一系,宣帝系可以算一种“偏系王朝”。哀帝、平帝也是这种情况,但都只一帝,因与元帝及互相间血缘较近可合并。东汉的安帝系、桓帝系、灵帝系也是3个偏系王朝。宋朝的英宗系也是一个偏系王朝,英宗之父不是皇帝,也非祖父直接传位。但晋朝的简文系却不是偏系,因为简文帝是元帝之子。
 
   至于明成祖与太祖、建文帝血缘太近,迁都也是晚年才成,成化帝是英宗之子,万历帝是隆庆之子,雍正帝是康熙之子,道光帝是嘉庆之子,明朝、清朝都没有标准的次级王朝。只能从“续统”上说,嘉靖、光绪等帝都是从偏系(他们都不是皇帝之子)来取代正系的,算偏系王朝,明朝有3个(嘉靖、永历,弘光太短暂),清朝有2个(光绪、宣统)。
 
   唐朝的情况特殊,虽然武周改制,但武后与中宗、睿宗血缘太近,又最终归还了社稷(而不是新莽的全国战争),玄宗是睿宗之子,宪宗是顺宗之子,唐朝没有标准的次级王朝。从“续统”上说,宣宗并非偏系,他是宪宗之子,唐朝也没有偏系王朝(通常唐朝不会涉及南唐)。
 
   拓跋魏的献文系出现多个偏系皇帝,但都是昙花一现,孝静系(东魏)、文帝系(西魏)其实是两个较长的偏系王朝。
   契丹辽的景宗是世宗之子,可与太祖系合并为辽王朝,耶律大石与太祖、天祚帝的血缘都很远,所以德宗系(西辽)是次级王朝。
   党项夏的崇宗是惠宗之子,可与景宗系合并为西夏,神宗系与他们的血缘很远,所以神宗系也是次级王朝,只是史书未区分而已。
   女真金的世宗是太祖之孙,可合并为金王朝,而熙宗、海陵王、世宗都不是皇帝之子,也非祖父直接传位,所以有3个偏系王朝。
   蒙元的宪宗、世祖是睿宗之子,与定宗血缘较近可合并,除四大汗国外,仅以元朝论,有三帝都不是皇帝之子,也非祖父直接传位,所以武宗系、仁宗系、泰定系是3个偏系王朝。

 
   最近看了各大王朝的帝系传承,发现一些很有意思的现象,又往往被人们所忽视的重大历史变故。
   帝系远近可以作为次级王朝(西汉、东汉、西晋、东晋、宋1、宋2、宋3)的划分标准,因为从某一代皇帝开始,该帝系就终结了,朝代能继续是依靠很偏远的旁系血脉来继承大统的。
   当然通常而言仍可以统称他们为汉朝、晋朝、宋朝,但对于帝系传承的“绝统”与“续统”仍有研究的重要价值。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魏怀习、金涛:浅谈编修家谱的世系界定和基本内容
谱牒文化丨如何修统谱?
族谱续修中的通谱化倾向
五代家谱是什么?
关于修谱的“始祖”问题,此文说清楚了——分清6种始祖
王朝的世系传承·朝鲜,一衣带水 兄弟之邦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