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京西门头沟寻访元代遗址
    8月23日,跟林老师到门头沟看古迹,第一站:马致远故居——门头沟西行,见西落坡-韭园,左转



“京西古道”



这里有传说中的 马致远故居

马致远(1251-1321年至1324年间),字千里,晚号东篱 ,大都(今北京)人, 原籍河北省东光县马祠堂村,著名戏曲家、杂剧家,被后人誉为"马神仙",还有"曲状元"之称,与关汉卿、郑光祖、白朴并称"元曲四大家",作品《天净沙·秋思》被称为秋思之祖。 

他在年轻时写诗曾献上龙楼,热衷过进取功名,但未能实现。 马致远与关汉卿、白朴相近而稍晚,青年时期仕途坎坷,晚年不满时政,隐居田园,以衔杯击缶自娱,病逝于泰定元年(1321)以后,死后葬于祖茔。马致远所作杂剧今知有15种,《汉宫秋》是其代表作,散曲120多首,有辑本《东篱乐府》。(介绍文字来自网络)


院子里面啥也没有,几幢新房

第二站:斋堂后山上的灵岳寺

京西,门头沟区斋堂镇,沿706乡道北上,5公里处,可见一座山峰,峰下隐有一座古刹。

山名“白铁山”,刹称“灵岳寺”。灵岳寺座北朝南,座落在白铁山主峰前的平台上。据记载,灵岳寺创建于唐朝贞观年间,时称“白贴山院”,距今已有1300余年。白贴山院于辽代重建。金代改称“灵岳寺”。 

门头沟重镇一一斋堂,因灵岳寺而得名。当年,灵岳寺香火旺盛,香客觐香车水马龙,僧侣朝拜络绎不绝,食宿需求成为必然。寺院南十里之外有一处方圆千余亩的盆地,是南来北往的要塞,也是通往灵岳寺的必经之路。于是,便有人在这块地方建房、开店、做生意,为居士、香客,提供投宿、打尖、大车店、驴棚、马厩、请香、请斋果;大施主则在这里设堂、施舍、做慈善,为云游僧提供住宿、沐浴、斋饭。这块宝地,在辽代逐渐形成村庄,约定俗成,村名叫作“斋堂”。后,元代在此修关,明代在此建城,皆称“斋堂”,地名一直沿用至今。 

灵岳寺曾四次重修,即:元至元年(1264年)、元至正年间(13411367年)、清康熙22年(1683年)、雍正11年(1733年)。灵岳寺周边曾有刘家村、徐家村、宋家村、李家村等自然村落。(介绍文字来自网络) 






大殿









钟楼残迹?







残碑























斋堂 老城东门

边上有个戏台,庙已经看不到了



文保了



某寺遗址







第四站,披荆斩棘找到了宝峰寺





























第五站 进了一个小村庄



老庙

对面是戏台













最后到了清水镇燕家台村通仙观看“重修通仙观碑铭并序”
清水镇燕家台村通仙观“重修通仙观碑铭并序”(元至元二十八年)

大元至元廿八年“重修通仙观碑铭并序”









重修通仙观碑位于燕家台村,现藏于村口过街楼上。碑汉白玉质,楷书字迹清晰,高1.04米,宽0.65米。此碑立于元代至元二十八年(1292),由大长春宫知事静应玄同大师、诸路通景点玄学提举王道明撰文,由四中道人巩居志书丹,由房山王宽、李荣勒石。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雨中韭园行
京西古道上的西落坡村与马致远故居遗迹
北京门头沟:废村马家套
收藏北京记忆(31)
带娃徒步北京之门头沟韭园村——走蹄窝古道,看“小桥流水人家”
“爨(cuàn)”红!北京西山角古村落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