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王文甫:齐白石印章是我的“秘密花园”(下)


王文甫通过不懈的调查与追寻,终于还原了陆质雅这个曾被历史遗忘人物的真面貌。陆与齐白石的相识,引出了大师不为人知的一段艺术生涯,点燃了他的创作激情。如今,这个齐白石的“秘密花园”也等来了它的开启者


陆质雅像


本文由王文甫(口述)张晶晶(整理)



陆质雅:被遗忘的历史人物


陆质雅(1884—1964),祖籍江苏丹徒,祖上是官宦之家。其父陆襄钺在河南开封任知府时,以50岁高龄得一子,便是他。幼时在开封的生活,塑造了陆质雅的河南口音。后来,陆襄钺因父亲去世而丁忧辞官,带着一家老小去陕西守制。在西安居住的少年时光给陆质雅留下了美好记忆,甚至把西安视为故乡。17岁的他在西安参加乡试科考,高中解元,相当于现在的省高考状元,属于少年得志。1901年,陆襄钺出任浙江督粮道,三年后辞官,带着家小来到上海。从此,陆质雅便定居沪上。


1905年,陆质雅经历了人生的重要变故,一来父亲去世,家庭的支柱仿佛倒塌;二来科举制度废除,断绝了旧式文人的仕途,解元的身份变得一文不值。为了母亲和弟妹的生计,陆质雅在上海道台兼理的外务局谋得了职位,主要职责是办理外国人在沪事务,包括买地。通过这份工作,头脑灵光的陆质雅发现了商机,积累了人脉和经验,同时也深感清廷落败,衙门这碗饭不是长久之计。1912年左右,他果断辞职经商,投身房地产界。乘着民国初期上海房地产业风生水起的历史机遇,他开发了上海南昌路到淮海路的大片土地和肇周路及肇周商场等,赚了第一桶金。此外他还从事水产品生意,经营也相当成功。


《风流石癖——陆质雅传》


陆质雅与夫人薛心荷育有一子三女(长女早逝)。此外,他还有一位情投意合的如夫人龚林英,婚后另住在上海当时有名的高档住宅区尚贤坊,生有二女。非常重视教育的陆质雅把子女都送去了上海最好的学校,缔结的亲家也均是近代史上的名门望族,他们的后代也均学有所成,成为各自领域的专业人才。独子陆时万毕业于东吴大学生物系,后赴美国留学,1950年返回祖国,在上海的几所高等学府任教,其妻是建筑大师庄俊的长女庄慕昭。二女陆时俊嫁给了王幼农(政坛风云人物,著名佛教居士)的儿子王富祖,婚后夫妇双双留学法国,他们的长女王德洋是北京大学学生会主席,后来在外交部任越语翻译,被授予过“资深翻译家”称号。三女陆时勤的丈夫任会嘉在燕京大学考取了“庚子赔款”的留学名额赴法国学医,成为国际法医学会中最早的中国会员,抗战爆发后毅然回国行医。四女陆时贤则嫁给了胡开文墨业的老板胡洪开的小儿子。


陆质雅一家生活的尚贤坊


抗战胜利后,陆质雅退出商界做了寓公,他最喜欢去的是调剂店即当铺,把合眼缘的东西买回来。新中国成立后,为顺应婚姻法,他与如夫人离了婚,与独子陆时万一家住在复兴中路的一幢洋房。陆时万后来将这幢房子捐给了国家,老人只好回到延庆路的老宅,与弟弟一家住在一起。1964年夏天,他在老宅底楼的一间小屋中悄然离世,最后还是那位如夫人赶来为其料理后事。


一生经历了晚清、民国和新中国三个时代的陆质雅,以80岁高寿辞世,也算是圆满了。但若不是身后留下的500多方白石印,他的名字将就此被历史的风尘湮灭了。我再翻出余师提供的那份简介,上面除了生卒年份准确,其他大量信息都不对,不知他是否刻意为之。


齐白石印“石匋山馆”原石、印面、边款


我从白石印出发,重新认识了陆质雅这个被遗忘的历史人物,并由此管窥那个时代的儒商精英和收藏大家的风采,同时也钩沉出一个海上望族的兴衰史。这一切都是我当初收购白石印时所没有发现的东西,也超出了我的预想,而这正是研究的乐趣所在。



点燃齐白石的创作激情


有人问,为什么齐白石没有在日记里提到他多年的顾客陆质雅?其实这个问题不难理解,也符合齐白石本人的特点,所有与他有生意往来的人物,他在日记里都避而不谈。那么,齐陆二人究竟是如何交往互动的,陆向齐定制的印章背后有什么故事?这是我要探解的另一个谜。


1901年,为祝贺17岁的陆质雅高中解元,他的老师夏午诒送了他一方仿汉印,上面刻着“留得春光过四时”,这是陆质雅得到的第一方白石印。不过当年37岁的齐白石还只是位名不见经传的湖南民间艺人,陆质雅对他一无所知。而夏之所以请齐白石来刻印,纯粹是为了资助一下这位出生贫寒的同门师兄。


精美的白石印章


二十一年后的1922年10月,陆质雅与齐白石第一次见面,是在夏午诒50岁的生日会上。当时38岁的陆质雅已经是上海滩成功的地产商人,而年长其二十岁的齐白石却是居无定所的大龄“北漂”,画卖不出好价钱,靠刻印贴补开销。讲义气的夏午诒在生日会上向来宾竭力推介齐白石,正是因为这层关系,陆质雅才掏钱请齐白石刻了一方印:“长安陆氏砚海堂三代所藏金石文字记”。这方印刻得十分工整雅致,陆质雅很满意,从此与齐白石建立了联系,两人的石墨因缘由此开启。


从1922年至1947年,齐白石总共为陆质雅刻制了550余方印章,其中带年款的约390方。细观这些印章的年份,我发现了一个耐人寻味的现象:1922年至1931年,陆质雅每年请齐白石刻印仅几方而已,所刻题材大都是陆的斋名。然而从1931年开始,陆质雅向齐白石索刻印章的数量逐年大幅度上升,1931年是13方,1932年19方,1933年增至49方, 1934年多达88方,1935年52方,而且入印的题材也丰富活泼起来。


为什么会有如此戏剧性的转变?我通过多年对这批印章的研读,推论如下:大约在1931年前后,陆质雅重新评估了齐白石作品的艺术价值,认定是值得投资的珍品,作为收藏家的他决定抓住这一收藏良机。而促使他慧眼识英才的转折事件是,陆质雅偶然在别处见到齐白石于1921年所刻的一对青田素章,每印四面刻有诗文绘画,内容分别是:“青波白帆连山好竹人家”“断肠人在天涯”“横笛牧归也”“闲敲棋子落灯花”和“清平五福自天来”“闲坐小窗读周易”“杏花深处有酒家”“小荷才露尖尖角”,边款云:“辛酉秋,白石制于京师。”


齐白石印“闲敲棋子落灯花”


眼前的这对石刻画印采用秦汉倒日字格局,右诗左画,意趣盎然,深深吸引了陆质雅,他毫不犹豫地将其收入囊中,并且开始长期大量向齐白石定制印章,尤其偏爱这种石刻画印。1930年陆把这对印章重新送到齐白石的面前,齐颇为感慨地于边款上再次落刀:“此二石八图乃老萍辛酉闲作于京华,有客见而奇之求之去。不期今为质雅先生所得。石缘也。”这件事充分说明,收藏归根结底是“为知者道”的艺术,藏家与艺术家之间的缘分与默契,源于他们有同样的审美眼光和志趣。


1931年至1942年,齐白石几乎每过一两个月就会给陆寄去一批成品。特别是1934年陆质雅五十大寿之年,齐每个月都在为他刻印。据余师所说,陆与齐之间是先付款后刻印,陆在齐处事先存放一批石料,然后不定期地写信出题请齐治印。齐白石长居北京,从一些印章的边跋上可以看出,齐白石完工后,一般将印章邮寄给上海的陆质雅,有少量印章是二人见面时交接或托熟人带去。


齐白石印“五湖烟霞”“咸阳人也”“寻云”


一生节俭的齐白石自用印章多用价廉物美的石料,而陆质雅非常讲究印石的品质,也有能力购置上等石料,他把搜罗到的最好的石头都提供给齐白石,石中三宝(田黄、鸡血、芙蓉)并不在少数。但是陆质雅绝非土豪,出身书香门第和金石收藏世家的他具有不凡的艺术鉴赏能力,他与齐白石之间可以说是超越了简单的买卖关系,经常通过书信往来进行艺术上的讨论和交流。陆本身就是词人,他的求刊命句以诗句闲文为主体,遣词造句颇具文化底蕴。面对这样的主顾,齐白石的创作激情也被点燃。



“私人定制”的黄金时期


1931年至1934年堪称齐为陆“私人定制”的黄金时期,集中了数量最多、品质最佳的精华之作。一次,陆拿了块红得耀眼的昌化冻,让齐随意刊之,齐巧妙地刻了“满江红”三个字,一来与石色相得益彰,二来满江红是词牌名,契合陆的所好。还有一方印,陆命句“流得清香满乾坤”,为表现这短短七个字,齐煞费苦心,不仅将诗句中的“流”“清”“满”所带的三点水偏旁做了不同的处理,而且字与字在章法上既统一又有所变化,既独立成形又相互呼应,实中带虚,强中有柔,完全是传统文化中庸之道的体现。


齐白石印“诗歌琴酒金石乐平生”印面、边款


1932年冬天,陆质雅也许是在阴冷的季节里期盼暖春到来,便出题请齐白石围绕春天的主题自由发挥,刻一方诗画印。齐精心构思,在印面上集中了朱熹的诗《春日》和“怀瑾握瑜,万紫千红”等名句,边款上则刻了苏东坡的“杜宇一声春晓”和陆最喜欢的词人秦少游的词《行香子·树绕村庄》,加上自己的画作《春晓图》和《喜鹊红梅迎春图》,可谓将无边春色凝聚于同一方寸之间,令人赏心悦目。齐还别出心裁地以“九宫法”刊刻秦少游的词,即以意断句,而不是按字数断句,使每一格里的字词均能独立表意,真乃匠心独具。齐白石断断续续花费了半年多时间才完成了这方印,他对此印也“甚觉如意”。在陆质雅的一再索求下,齐白石总共为其创作了十八副图文并茂的石刻画印。


北京画院藏喜鹊梅花画稿(左)

齐白石为陆质雅石刻喜鹊梅花(右)


印章上凡是边款题为 “质雅先生命刊”的都是陆质雅命句的印文,代表了他的心声,反映了他的人生历程。其中,质雅喜欢的“梅花”和少时的居住地“咸阳”的意向反复出现。比如,他把自己喜欢的历代咏梅诗句集中起来,分别请齐白石治印。他还经常把自己喜爱的诗人和他们的作品组合起来,请齐刻在一方印的不同侧面,称为“满工印”。“我之大成”“欣欣然也”等命句印文则反映了陆对自己的人生状态颇为满意。还有一些印文颇有生活情趣,如“阿好介”,是苏州话“好不好”的意思,因为陆的如夫人娘家是苏州人;“雅若兰亭”则巧妙地蕴含了夫妻二人的名号。


仔细观察可以发现,齐白石在印章边款上的署名一般都是“白石”;少量署名“齐璜”和“璜”,用以表达敬意——璜是齐白石的本名,如1931年陆质雅命刊的“风流石癖”和没有落款年份的、模仿清代篆刻大家黄士陵风格的“一粟盦主”等都是重要的篆刻作品。


齐白石印“闲中一钞”原石、印面、边款


有些印章也反映了齐白石的心境,深入解读颇值得玩味。比如,1931年的一方画印,取材自齐1924年的旧画《顺风破浪》和画上的题诗“风流浊世旧巧匠,十日一画万里浪”。该画现藏中国美术馆。我把画与印对照来看,发现诗里的“十日一画”改为了“一日一画”,一字之差体现了齐白石境遇的改变,其画作畅销,必须每日笔耕不辍以应市场需求。


中国美术馆藏顺风图画稿(左)

齐白石为陆质雅刻顺风图(右)


1934年,齐白石在一枚石刻画印的边款上题道“质雅先生索刊再三,白石老眼强为”,显露了退出之意——石刻绘画对年逾古稀的齐白石而言确实挑战体力,另一方面齐白石已蜚声画坛,石刻画印耗时费神,这桩买卖显得“不合算”。但是在同年,齐为陆刻了一方“知己海客”,边款上题道“此四字刊赠质兄海上,甲戌,白石翁尚客京华”,“知己海客”四个字表明了他对相识于微时、对他有知遇之恩的陆质雅的感激和相惜之情。


齐白石印“闲中意”原石、印面、边款


的确,陆质雅收藏齐白石印,“始于其印学未臻化境之时,终于其轮扁运斤之岁”(美国艺术史学者白谦慎语),正是他的“私人定制”推动了齐白石刀耕不辍,对于其艺术面貌的形成具有重要的作用。1947年,齐白石将一方印“梅花手段造化神功”寄给了陆质雅。此时的齐白石是蜚声海内外的画坛泰斗,而陆质雅却风光不再。这最后一枚印章标志着两人二十多年印缘的结束。酷爱齐白石艺术的陆质雅或许心有不舍,但已收入囊中的五百多方印章足以成就他收藏大家的美名。在我看来,齐陆二人是互相成就了彼此。


齐白石印“风流石癖”“浮名自娱”



打开齐白石“秘密花园”的大门


陆质雅17岁那年与白石印结缘,耗费半世、散尽千金请齐白石治印。这批艺术珍品在深闺中沉寂了将近四十载,自上世纪80年代以后的三十年间,它们又一点一点地转移到我的手上。巧的是,收入第一方印章时我也是17岁。这妙不可言的缘分,愈加让我感到重任在身。


钱君匋题字


以往的齐白石印谱多为翻印,有的印面模糊、刀口不清,为研究带来不便,最主要的是从中根本体会不到齐印的神采飞扬。为传播齐白石的篆刻艺术,我将收藏的白石印结集出版了《石墨因缘——北堂藏齐白石篆刻原印集珍》《朱朱白白——北堂旧藏齐白石印集》《齐白石四绝十方》等印谱,这些钤拓清晰、印刷精美的印谱完整呈现出白石老人精妙绝伦的印章风范。并在此基础上筹划新书和展览。收集、挖掘、研究、推广,这是我乐在其中的事情,也是历史赋予我的文化使命。我的目标是:关于这些印章的所有问题,我都能解答;哪怕今后它们不在我手上了,让后来的研究者谈到齐白石、谈到印章,“北堂”的齐白石藏印都是绕不过去的一部分。


《石墨因缘——北堂藏齐白石篆刻原印集珍》《朱朱白白——北堂旧藏齐白石印集》


齐白石好像是一本厚实沉重的书,他的诗书画印浓缩了整个中国文化元素中最精华的构成,常让人不知从何读起,“北堂”百年的收藏,在整个收藏史上可能只是一个瞬间,但我用30年的经历打开齐白石 “秘密花园”的大门,展现其精湛的艺术。吸引我的正是研读白石老人那本厚实沉重之书的恒久引力,这种引力,如将光束塞进锁孔,将黑暗之门打开,老人在篆刻史中为流派印的灿烂注入一束光彩,越照越亮,而我手上注定握着开启那扇门的钥匙……


本文新媒体编辑:张晶晶、王良镭



>>深度展开阅读:

《白石遗朱》

《齐白石全集卷8——篆刻》

《石墨因缘——北堂藏齐白石篆刻原印集珍》

《朱朱白白——北堂旧藏齐白石印集》

《风流石癖——陆质雅传》

《齐白石四绝十方》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齐白石为他刻了500多方印章
齐白石给东北徒弟周铁衡,留下了16方好印章
白石老人的闲章 原来如此幽默
揭秘齐白石篆刻收藏第一人
齐白石喜它、赵叔孺赞它、陈巨来刻它,这样的春天,果然不一般
齐白石,一位不止会绘画的大师!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