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红山古玉鉴别三法拿在手里看刀工
刀工,也称为雕工、琢工或碾工。关于这一点,首要的就是不能忘记了红山先民所处时代的生产力水平。其治玉之标志性工具是以硬度较高的石英岩类制成的石锥、石片,配以皮条、麻绳和有机物纤维,手工进行线切割,以及后来出现的旋转性的砣机(类似后世的“水凳”),并借助于水和“解玉砂”这一中介。这从反映西周早期至春秋中期的《诗经》中,“他山之石,可以攻错”“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小雅·鹤鸣》和“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卫风·淇澳》)可以得到佐证。“他山之石……”句比较容易理解,而“切”、“磋”、“琢”、“磨”原来分别是指雕刻骨器、象牙、翠玉和美石而言的,这里应以泛指玉器的加工器具和手段似更确切。
红山古玉整体特点是比较古朴、简洁、粗糙——当然制作还是比较认真的。正因为工具决定了工艺及其在器物上留下的痕迹,所以从痕迹学的角度来看,鉴别红山古玉的真实性,简而言之,不妨记住“一、二、三、四、五”几个痕迹要点。
所谓“一”,即红山古玉一个鲜明的特征,就是素朴无图案。这可以光洁无纹之素璧为代表;即使其中最繁杂者,也不过是利用阴线、凸弦、打洼、打孔等手法,形成一些十分简单的纹饰。红山古玉中绝对没有像殷商的玉器有凤、鸟纹等,周朝时有饕餮纹和夔龙纹等,春秋战国至汉代有云纹、谷纹、乳丁纹等图案。
所谓“二”,即红山古玉两种器型的纹饰比较突出。其一是猪首龙的额部琢有“倒八”字或“八”字的阴线纹符号,这可以说是我国玉器最早的铭款了。其二是红山古玉特有的勾云形器不仅中间厚四周薄、刃部不锋利和打磨十分光滑,而且其底部和平面通过使用砣具减地的方法所形成的瓦沟纹,还具有“触之有线视之无物”的特点。
所谓“三”,即红山古玉有3种比较独特的钻孔。其中马蹄形(也称喇叭孔)多为单面打眼,也有的为双面打眼,但眼口均为外大内小,边缘较粗;其中单面打眼多出现在较薄的器物,如勾云形器上,双面打眼则多出现在较厚的器物,如石斧上;而喇叭孔的形成则是古老的人工线切割法的必然结果。而蜂腰眼孔为双面对打眼,两头大,中间细,多出现在圆雕件中,如人体或兽体的腋下或腿间等处。至于象鼻孔则为斜向对打眼后,再用斜刀把中间打通。这多出现在平面类的玉器上,如   鹰的背部。上述3种钻孔的一个共同点,就都是外头大中间小,有些眼孔往往还出现了对接不准而错位或穿钻痕等现象。
所谓“四”,即红山古玉有阴线纹、凸弦纹、瓦沟纹和线切割纹等4种比较突出的纹饰。其中阴线纹以玉龙额部或颚底的斜方形纹和兽首眼部、牙齿的纹线比较有代表性;其凸弦纹从弧度、凸起、走势和颜色上看,具有“细、挺、直、黑”的特点,如   鹰件;其瓦沟纹不仅打磨光滑、过渡自然,而且仔细观察其走势和走向,还具有先横向打磨后纵向打磨如躺倒的“非”字的特征,如勾云形器;其线切割纹主要表现在玉璧等开片时表面厚薄不均以及猪龙嘴尾缺口处制作时留下的残迹。
所谓“五”,即红山古玉有如C形龙之眼球为弧形突起的(也包括不突起饼状的)蛙形,如圆雕之两头尖中间胖之菱形,如圆雕之一头尖一头圆的梭形,如猪首龙之阴线环刻的环形,如勾云形器之漩涡形等五种眼形。看来早在原始社会的中后期,红山先民们就懂得了“画龙点睛”的道理,在红山古玉的重点部位上予以精细的加工。
最后要说的一点是,鉴别红山古玉不仅要把鉴别看作是一个大的系统工程,把其器型、材质、刀工等各有机部分综合起来加以分析,而且还应把眼力、手感、经验与现代科技手段紧密结合起来。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我们理所当然地还要借助光谱分析等现代化手段在玉材、沁色、伤残等方面进行检测。如此办理,所得结论自然也就更接近事物的真相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第五百四十一篇  红山文化玉器的纹饰
权力的象征—龙山文化瓦沟纹玉刀
红山玉器鉴定的方法
玉器入门知识大汇总3(图文版)
古玉界:玉器断代的科学依据—雕琢技法、制造工艺
红山传世熟坑圆雕玉牛首佩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