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转载:第二届大理国际影会《中国白族百村百人影像志》(二)

[转载]第二届大理国际影会《中国白族百村百人影像志》(二)
大理白族自治州大理市大理镇大理古城南门


    南城门,建于明洪武十五年(公元1382年),是古城大理的重要标志,也是外地游人竞相走访的名胜景点。来自五湖四海的人们穿梭其间,感受别致的大理时光。古城南门又是一年一度三月街期间大理人与外地人狂欢的场所。农历三月十六,三月街开街的第二天,一大早来自大理市七里桥龙竹村的跳歌队,早已摆开阵势跳起了霸王鞭。跳歌队清一色都是金花,舞姿算不上娴熟,每个人脸上绽放的都是白族妇女的美丽,清脆嘹亮的歌声回荡在古城南门,吸引了无数阿鹏金花踊跃地加入进来。这边唱来那边和,唱遍了苍山情,唱透了洱海义,愉快的歌声飞越九重天。

 

[转载]第二届大理国际影会《中国白族百村百人影像志》(二)
大理白族自治州洱源县凤羽镇凤翔村委会官路充


    凤羽历史悠久,从西汉开始,就是著名的古南方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从某种意义上说,凤羽是白族文化
与外来文化的交汇地。凤羽同时也是集丰富的自然景观和人文风物为一体的小镇。相传镇名凤羽即官路充,白语音近“岛刮滔”,意即大官路。由于商品经济和文化的发达,明、清、民国三代,凤羽建起了许多极富特点的民宅,目前全镇保留有完整的白族民居一千多幢,白族崇尚自然、和谐、美观、实用的建筑主旨一目了然。

 

[转载]第二届大理国际影会《中国白族百村百人影像志》(二)大理白族自治州大理市喜洲镇沙村


    沙村是洱海岸边一个有一千多户人家的大渔村,也是洱海周边的白族历史文化名村。在上个世纪五六十年
代蜚声中外的电影《五朵金花》中,男主角阿鹏和副社长金花相会的地方就在沙村,而电影中的许多场景至今仍能在村中找到痕迹。鱼鹰是沙村渔民捕鱼的好帮手,上世纪九十年代,沙村的鱼鹰到过日本参加表演,轰动日本。训练有素的鱼鹰,遇到鱼群,一个猛子扎下去就可以有十几丈深。现在,沙村的鱼鹰表演已经成为旅游摄影的一项不可多得的精彩节目。


[转载]第二届大理国际影会《中国白族百村百人影像志》(二)
大理白族自治州剑川县沙溪镇石龙村


    石龙村紧邻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剑川石宝山,是个古朴典雅,遗立世外的村子。如今,最让石龙村名声大震
的是“民歌之乡”的美誉。石龙村的村民几乎都有一副擅唱山歌的好嗓子,还有一个即兴编词的好头脑。石龙山歌一般为男女对唱,词曲完全是即兴发挥,讲究反应和技巧。据说在石宝山歌会期间,石龙村的一对男女歌手,在一百二十分钟内就可以即兴创作一百零七首质朴明快的“山花体”山歌,可见歌手底蕴之深。随着石龙村山歌事业的发展,近几年,已走出多名著名歌手。

 

[转载]第二届大理国际影会《中国白族百村百人影像志》(二)

大理白族自治州云龙县检槽乡师井村委会松登村

    松登村位于云龙县,密密麻麻的房屋沿着山的走势鳞次栉比地排列着。山有多高田有多高,成为附近最动
人的景致。松登村只有近五十户人家,但长寿的老人还不少。相传松登村的始祖是从师里河上游的师井村搬下来的,姓郭。来到松登村后,生了五个儿子,繁衍生息成现在的村子,因此全村人都是亲戚,都是郭姓的后裔。
 
[转载]第二届大理国际影会《中国白族百村百人影像志》(二)
大理白族自治州剑川县金华镇炼坪村

    炼坪村位于剑川县金华镇,是茶马古道的必经地,古时曾在此设栗坪哨。炼坪要又地处剑川的山区,高海
拔致使这里的气候较为寒冷。出于御寒的考虑,这里的白族服装除款式和色彩与大部分剑川白族地区相统一外,在质地上更注重保暖。靠山吃山,每至夏季,村民们就相约到山中寻找野生菌,野生菌不仅丰富了村民们的菜篮子,大部分还可拿到剑川城卖个好价钱,换回他们急需的生产、生活用品。
 
[转载]第二届大理国际影会《中国白族百村百人影像志》(二)
大理白族自治州巍山县紫金乡民建村委会洱海村

    民建村委会洱海村位于巍山县紫金乡北部,黑潓江东岸,是巍山彝族回族自治县白族人口分布较集中的地
方。因为地处山区,据说,洱海村中的居民是清朝嘉庆年间从大理洱海边迁来的,和现在在洱海边生息繁衍的白族同祖同宗,因而村子命名为“洱海村”。

[转载]第二届大理国际影会《中国白族百村百人影像志》(二)
大理白族自治州剑川县金华镇三河村

    三河村位于剑川县金华镇北部,北与丽江接壤。被称为“喜鹊装”的妇女服饰在白族地区是最为独特的。整
套服饰既鲜艳大方又素雅华美,上身和腰饰较花俏,下身较朴素。头饰是最有特点的部分,首先要用各色花布剪出数块方花,然后绣上花边。戴头饰时,先将花布层层摞好,最后用大红毛线扎紧。按传统习惯,花巾导数越多,绣制水平越高,就说明主人越聪慧富有。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有的方巾竟有二十余层。
 
[转载]第二届大理国际影会《中国白族百村百人影像志》(二)
大理白族自治州洱源县凤羽镇凤翔村
 
    相传,洱源凤翔村因一只五彩凤凰从村子上空飞过而得名。凤翔村历史悠久,从西汉开始,就是著名的古南方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在几千年的风雨岁月中,因地处交通要道,位置险峻,政治、经济和文化一直都十分发达,在滇西地区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凤翔村还是大理地区有名的油菜基地,花开时节,大片大片连在一起的油菜花像给大地铺上一层厚厚的黄毯,景致十分壮观。

 

[转载]第二届大理国际影会《中国白族百村百人影像志》(二)
大理白族自治州剑川县金华镇二月八太子会


    以文献名邦著称的剑川,也是多种宗教形态并存的县份,二月八太子会的渊源即与佛教在剑川的传播有密切的关系。太子指的就是佛祖释迦牟尼。相传,当年二月初八,太子逾城出游,看到民众疾苦,于是立志为佛,普度众生。整个活动于农历二月初六开始,首先是迎太子入城。初七的活动是童子游四门。初八日最为热闹。正午时分,倾城出动,鞭炮齐鸣,人排长龙,有的戴面具,
有的拿供品,载歌载舞,跟着高台大轿上的太子巡游四个城门,以祈求百姓万事如意,四季平安。往日清寂的古城,此时早已变成香雾缭绕的妙香佛国。

 

[转载]第二届大理国际影会《中国白族百村百人影像志》(二)
大理白族自治州云龙县长新乡大达村


    位于云龙县长新乡东部的大达村,历史非常悠久。相传.明洪武年间.张大达随父亲张成征伐云南,在云龙定居,历经多年繁衍.与当地白族融合,成为现在地道的大达白族村。全村近300户、1000多人。大达村的村民以擅长演唱吹吹腔而闻名。吹吹腔又叫板凳戏.是流传于白族地区的一种古老剧种.具有鲜明的地方风格和民族特色,距今约有七百多年的历史。吹吹腔融说唱、表演、器乐于一体,具有很高的观赏性。大达村的吹吹腔保留完整,按人物类型和情感分为平腔、丑角腔、一字腔、高腔、大哭腔等,多以唢呐伴奏.感染力非常强。

 

[转载]第二届大理国际影会《中国白族百村百人影像志》(二)
玉溪市元江县因远镇安仁村
   

    位于玉溪市元江县因远镇因远坝的安仁村是一个白族聚居的村子:白族和哈尼族友好往来、相互融合,谱写了许多民族友谊的佳话.走进安仁,不得不提村后的天子庙。这是一座位于苍松翠柏间的古老庙宇,庙门口立着一通乾隆四十五年的碑刻,还有一棵七八个人都难以合围过来的古柏。据传,古柏是南诏时候栽种的:穿过村东头青瓦白墙的门楼迎恩门,径直走便是村里的老年活动中心,在这里我们近距离地接触到了安仁白族,充分感受到他们勤劳善良、尊老爱幼的优秀品质。

 

[转载]第二届大理国际影会《中国白族百村百人影像志》(二)
大理白族自治州云龙县关坪乡新荣村委会大甸中村


    白族刺绣向来以美丽、大方、实用、逼真而闻名,近年来,更成为旅游者争相追捧的民族民间工艺品。大甸中村妇女的服饰很有特点,黑色包头、深色褂子、绣花围腰、绣花挎包,还有一双绣花鞋。刺绣的部分在整套服装搭配上很显眼。绣品多在闲暇时完成,放羊时绣得也很多,绣品的图案以牡丹、乌纹、蝴蝶纹、凤凰纹为主。在大甸中村的老字家,传统的刺绣工艺得到了很好的传承。他家常年做刺绣活儿,如绣花鞋、围腰、鞋垫、背孩子用的背裹等等,各种刺绣样式齐全。老字家这些独具民族特色的刺绣品早已走俏大理、昆明等地。

 [转载]第二届大理国际影会《中国白族百村百人影像志》(二)

大理白族自治州祥云县禾甸镇检村

 

    祥云是云南开发较早,也是最早使用“云南”一名的地方。早在公元前109年,这里就设云南县。检村是祥云禾甸镇的中心,近几年,检村的城市化进程发展较快,村里街道平整,商铺林立,这里的集镇也成为祥云县重要的物质集散地,四天一街。每逢街天,周边乡村的群众都来此赶集。每至街天,人湖涌动,向人们展示着正在走向现代化,充满活力的检村新貌。


[转载]第二届大理国际影会《中国白族百村百人影像志》(二)
大理白族自治州剑川县金华镇梅园村


    有“鬼斧神工”之称的剑川石雕在滇西非常有名,这些石雕产品,多出自剑川金华镇梅园村。梅园村全部为白族。据老辈们回忆,木石雕刻,技艺相通,梅园村的石雕历史已有几千年。梅园村的石雕产品门类众多,有石牌坊、石狮子、石水缸、石堆、石柱、坟头等,著名的剑千狮山山上那几千头活灵活现的狮子,绝大部分都是出自梅园师傅的巧手。石雕现已成为梅园村的支柱产业。


[转载]第二届大理国际影会《中国白族百村百人影像志》(二)
大理白族自治州大理市湾桥镇中庄村委会古生村

 

    大理是有名的“妙香佛国”,白族当中,信奉佛教的人非常多,与佛教相关的节日、仪式也很多。位于大理市湾桥镇中庄村委会的古生村就一个与佛教很有渊源的白族大村子。“古生”在白族话中有“救生”、“放生”之意,每年农历七月二十三为佛教“放生日”,届时,村村寨寨的人们都会来到这里设坛拜佛,虔诚地将泥鳅、小鱼、小虾等放归洱海。古生是一个历史文化悠久的村子,村北的凤鸣桥横跨阳溪河,桥头一侧立着嘉庆年间古生士民捐资重修的碑刻,说明此桥有着久远的历史。

 

[转载]第二届大理国际影会《中国白族百村百人影像志》(二)
大理白族自治州云龙县旧州镇梭罗甸村

 

    位于云龙县旧州镇的梭罗甸是澜沧江边典型的白族村子,浩浩荡荡的澜沧江从村边奔流而过。关于梭罗甸的来源,据说是古时候,在梭罗甸村北的澜沧江河湾中有一个深不见底的潭子,潭边有一棵大树,树的倒影时时映在潭内,下游人家从井里也可看得见婆娑的树影。很多人认为此树会破坏风水,于是决意将它除去,但无论怎么弄,大树就是搬不动。后来,观音菩萨来此,轻轻拂动羽扇就将大树扇进了深潭之内。那口深潭后来就叫梭罗潭,村子也成了梭罗甸。


 

[转载]第二届大理国际影会《中国白族百村百人影像志》(二)
大理白族自治州大理市大理镇南门村天龙八部影视城


    天龙八部影视城建于大理古城南门村,距大理古城仅1公里。整个影视城总体上按照“大理特色、宋代特色,参照《清明上河图》,将影视拍摄和旅游观光相结合”的原则进行设计规划,造型风格优美、飘逸、奇特,2002年12月1日建成。天龙八部城是集金庸武侠文化、宋代大理国文化和白族民间文化为一体的大型主题公园,也是云南重要的影视拍摄基地。当年金庸先生曾凭一支生花妙笔写活大理风景,如今天龙八部影视城又凭借金庸先生最成功的一部长篇小说而蜚声海内外。


 

[转载]第二届大理国际影会《中国白族百村百人影像志》(二)
大理白族自治州云龙县检槽乡清朗村委会瓦窑村

 

    “耳子歌”是流传于云龙检槽一带白族中的古戏,一般在婚庆、新居落成时才表演。有人认为,云龙的“耳子歌”是古代傩戏的一种,还有人认为云龙的“耳子歌”是目前国内最古老的傩戏之一。瓦窑是云龙检槽一个拥有50多户人家的白族村子,2010年春节刚过,一对新人要在村中完婚,“耳子歌”又要粉墨登场了。至今还完整鲜活地保留在白族民间的“耳子歌’’是珍贵的民族民间文化遗产,2002年,它曾代表大理赴日本演出,名噪海外。
 

[转载]第二届大理国际影会《中国白族百村百人影像志》(二)
大理白族自治州洱源县牛街镇牛街村
   

    洱源作为洱海的源头,其地热资源在云南也是首屈一指,洱源县的牛街村就是滇西著名的地热国和温泉之乡:每至春季农闲,四川、贵州和云南其他地方的妇女就会结伴而来,白天在温泉中浸泡,夜晚来临,就在温泉旁点燃篝火,歌舞娱乐,过上几天不同寻常的神仙日子。牛街的温泉水还可用于杀猪宰鸡,不仅非常方便,猪肉和鸡肉,肉质都肥美清香。

 

[转载]第二届大理国际影会《中国白族百村百人影像志》(二)
丽江市金山乡上存仁村

 

    丽江东坝子的18个白族村寨,是在清乾隆年间因水利移民从鹤庆城东北一带迂徙到丽江的。现在一些老者还能说出与鹤庆有关村寨的渊源关系。这里的白族服装和大理的也很相似,节庆方面除部分保留了白族的节日外,大部分已和周围的民族相融合,呈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格局。上存仁村周边生态环境良好,气候宜人,虽然已入冬,这里却阳光灿烂,白云悠游,一派仲秋景象。

 [转载]第二届大理国际影会《中国白族百村百人影像志》(二)
大理白族自治州祥云县禾甸镇大淜村


    201O年初春.百年不遇的大旱使莲花湖这个县内最大的湖泊彻底干涸,大淜村成了重灾区。莲花湖是全县重要的水利设施,然而,现在整个莲花湖底的淤泥被烈日晒成纵横交错的龟裂硬地。小春绝收,水窖干涸,人畜饮水受到严重威胁。大旱无情人有情,在各级政府和广大人民的帮助下,
大淜村增强了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顺利地渡过了难关。

 

[转载]第二届大理国际影会《中国白族百村百人影像志》(二)
大理白族自治州鹤庆县金墩乡瓦窑村


    鹤庆县金墩乡的瓦窑村,村子因烧制砖瓦而得名。“瓦猫”是瓦窑村生产的一种建筑物饰物,是云南地区置于传统建筑物上甩于驱鬼避邪、消灾免祸的一种吉祥物。烧制砖瓦的时候,最上面的一层空阃,通常都是留给瓦猫的。从砖瓦窑中烧出来的瓦猫,最正宗的颜色,就是和瓦片一样的青
灰色。现在的瓦猫,逐渐从民族建筑饰物演变成了民间工艺品,已有塔猫、飞猫、双头猫、对猫、盆猫等近百余个品种。

 [转载]第二届大理国际影会《中国白族百村百人影像志》(二)
大理白族自治州剑川县龙头三弦


    龙头三弦是大理白族最为喜爱的一种民间乐器。三弦音箱为六边形,琴把上镶有栩栩如生的龙头,弹奏时声音清脆如山中流泉。白族说唱音乐“大本曲”和“本子曲”专用的伴奏乐器就是龙头三弦。“大本曲”流行于大理白族地区已有数百年历史,唱腔丰富,传统表演形式为一人演唱,另一人弹龙头三弦伴奏。“本子曲“流行于剑川一带,表演形式为一人自弹自唱。现在剑川县民间组织的龙头三弦艺术团已有四十多支,他们活跃城乡,技艺高超,深受民众喜爱。每年剑川“石宝山歌会”,人们都要带上龙头三弦赴会。皓月之下,琴声铮铮,爱意浓浓。


[转载]第二届大理国际影会《中国白族百村百人影像志》(二)
昆明市五华区沙朗街道办事处东村

 

    踏进昆明市五华区沙朗街道办事处,恍惚问好似来到大理。“请到白乡来,请到沙朗来。沙朗是个美丽的村庄。这里山青青,这里水长流,这里民风淳朴,古道热肠……”这首《请到沙朗来》的民歌小调,充分展示了沙朗这个位于昆明北部的小坝子,所具有的浓郁的白族风情。据村中的老人讲,沙朗白族来自于大理,整个村子至今仍保留着浓郁的白族文化特色。“大理三塔”、“蝴蝶泉”作为微缩的景观,在这里都可看到,绕三灵、霸王鞭、三道茶也是这里的白族艺术团的保留节目。

 

[转载]第二届大理国际影会《中国白族百村百人影像志》(二)
黑龙江省大庆市杜尔伯特县巴彦查干乡太和村
   

    在祖国最北端黑龙江的冰雪世界里,还分布着自称为白族的一个特殊群体—“站人”。据世代密传和家谱记载,“站人”的祖先是清朝平定“三藩之乱”后,被发配到黑龙江大庆市杜尔伯特县巴彦查干乡的“民家人”。

 

[转载]第二届大理国际影会《中国白族百村百人影像志》(二)
怒江州兰坪县金顶镇金凤村


    怒江州兰坪县金顶镇位于兰坪县城所在地,金凤村是金顶镇下辖的一个村委会,坐落在凤凰山下金凤河畔。传说,金顶坝子原来是个海,海体陷落后,成为金顶坝。在大自然沧海桑田的运动变化中,赐予了金凤村丰富的铅锌矿资源,村子紧靠的凤凰山就蕴藏着大储量的铅锌矿。随着矿产开发的持续深入,餐饮业和娱乐服务行业也随之火爆,带动了金凤村的发展。

 

[转载]第二届大理国际影会《中国白族百村百人影像志》(二)
大理白族自治州宾川县鸡足山镇沙址村


    位于大理州宾川县的沙址村就在佛教名山鸡足山脚下。鸡足山是我国的佛教名山,整个景区素以奇、雄、幽、秀著称。明代大旅行家徐霞客曾两度登山揽胜,盛赞“鸡足山八景”为“海内得其
一,已为奇绝,而况乎全备者耶?”沙址村依托佛教名山的优势,大力发展经济林果、农家乐旅游和驮马服务等致富项目。其中驮马服务尤具特色,既解决了游客上、下山的问题又让群众有了经济收入。

 

[转载]第二届大理国际影会《中国白族百村百人影像志》(二)
大理白族自治州鹤庆县金墩乡金翅河村


    银河村委会,属于鹤庆甸南,下辖7个自然村,白族人口占96 8%。甸南最大的景致当数甸南妇女的头饰。与“风花雪月”的绣花包头截然不同,那一色整齐的盘盘帽,黑色金丝绒的帽沿内侧配一朵精致珠花,体现的是一种内敛朴素而又高雅大方的美,正如甸南人的性格—讲究礼数、细腻谨慎且温和内敛。甸南女子珍视头顶的盘盘帽犹如甸南人珍视心中那做人质朴、清白的传统。甸南独具特色的白族服饰也成了摄影师追逐的焦点。
 

[转载]第二届大理国际影会《中国白族百村百人影像志》(二)
大理白族自治州云龙县诺邓镇诺邓村


    位于云龙县诺邓镇的诺邓村,是滇西北地区年代最久远的村落。它的开发约在西汉元封二年,汉武帝开滇时,设云龙为比苏县。“比苏”即白语“出盐地”之意。这里最迟在唐朝就已经凿井制盐,是一个典型的以盐井为生存依托的村落。诺邓是自《云南志》记载以来一千多年村名不曾变化的村落,因此被称为“千年白族村”、”千年盐都”等。诺邓村历史上曾是滇西的商业中心之一,村中保存较完整的古盐井以及明代五井盐课提举司衙门旧址,是研究云南古代盐业经济文化的宝贵遗迹。2007年,诺邓千年白族村先后被国家命名为“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和“中国景观村落”。

 

[转载]第二届大理国际影会《中国白族百村百人影像志》(二)
大理白族自治州鹤庆县新华村村委会新华村


    新华村位于云南大理白族自治州鹤庆县西北部,旧称”石寨子”,是茶马古道上一个典型的白族聚居村,也是依托生态自然村落建成的国家4A级景区。早在南诏国时期,新华村就有人从事金、银、铜器手工加工工艺,至今已有1200多年的历史。改革开放后,在党的富民政策指引下,新华村的手工艺加工逐步走上规模化生产经营的道路,手工艺制品主要包括生活、宗教、装饰、收藏四大类,风格多样,工艺精湛,畅销世界,2000年被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艺术之乡”、“中国民俗文化村”。


 

[转载]第二届大理国际影会《中国白族百村百人影像志》(二)
大理白族自治州鹤庆县辛屯镇新登村


    位于鹤庆县辛屯镇的新登村,辖白沙、师弟登、辛营3个自然村7个村民小组,境内民族以白族为主。新登村是鹤庆县重要的生猪养殖基地,由于生长环境和饲养方法的不同,该村出产的生猪皮薄肉厚,肉质细嫩香甜。新登猪除了大部分销往外地,村民们每年都要留下部分自用。吃不完的年
猪,村民们一般都会用来灌香肠、腌制腌生(一种用猪排骨、猪肠子等腌制的食品)和吹肝,这些美味也是新登人馈赠亲朋的佳品。


 

[转载]第二届大理国际影会《中国白族百村百人影像志》(二)
大理白族自治州样云县禾甸镇城北村


    大理从唐代以来就是个多教并存的地方。祥云县禾甸镇城北村西的万寿寺就供奉着儒、道、佛三教神祗,此寺为明洪武年间所建,因取义“寿国、寿民、万寿无缰”而得名。每年的大年初一,祥云县的群众有朝山的习俗,朝山者逾万人。这里也成了民间举行重大活动的场所,人们在寺院前的空地上拉开场地,耍龙舞狮、歌舞娱乐。乡里人的一手好字,一幅好画,一首好诗,一阕好词,则被热心人陈列在明通宝殿前的南北厢房展出并颁发奖状、奖品,一派其乐融融的景象。

 

[转载]第二届大理国际影会《中国白族百村百人影像志》(二)
湖南省桑植县麦地坪白族乡麦地坪村


    湖南省桑植县麦地坪白族乡,祖籍云南大理的钟姓、谷姓等白族的祖先由江西入湘,“渡洞庭、漫澧津”,定居于此,成就现在的麦地坪。该乡以钟姓、谷姓为主,民风淳朴,民族色彩浓郁,仗鼓舞、游神是当地白族乡民最喜爱和最普及的民族文化活动。桑植县各乡白族都遵奉王、
钟、谷三姓来桑植定居的始迁祖为本主,俗称“三公”。每逢三公出游,村民一起舞动杵形仗鼓,颇有些执兵器演练的意味。

 

[转载]第二届大理国际影会《中国白族百村百人影像志》(二)
大理白族自治州鹤庆县松桂镇龙珠村


    龙珠村位于鹤庆县松桂镇东北角,属于半山区,这个村子造纸的历史已有几百年,其生产的白绵纸闻名遐迩。如今,村民仍以传统工艺手工抄造白绵纸和土纸为主业,产品畅销云南省各地及周边各省。厂里采用的是传统的白绵纸制造工艺,包括泡构、浆灰、蒸灰皮、洗灰皮、揉灰皮、洗麻壳、蒸熟料、洗熟料、撕料、打构、切构、抄纸、烤纸等十多道工序。由于用料环保、工艺精细、纸质细腻匀称、柔韧性好,龙珠村生产的白绵纸在市场上供不应求。

 

[转载]第二届大理国际影会《中国白族百村百人影像志》(二)
大理白族祭海


    “高原明珠”洱海,是大理古代文明的摇篮,也是大理白族赖以生存的“母亲湖”。千百年来,洱海像一位美丽慈祥的母亲,用它源源不绝的乳汁,哺育了一代又一代居住在周边的白族儿女。洱海周边的白族则在他们的生活中虔诚地表达着对母亲湖的感恩。每逢本主节或佛教节庆,生活在洱海周围村子里的白族同胞就会齐聚在洱海边表达他们发自内心的敬奉。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大理11分钟绝美宣传片又双叒叕刷屏!90%的人没看过的大理,你心动了吗?
去大理不要错过这些地方!风景个个美如画
下关风吹上关花,洱海月照苍山雪
大理最全旅行手册,三四月来这里,你会收获她360°的美!
六月的大理
别一言不合就去双廊,大理你还可以这么玩!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