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如何看体检化验单
(1)血常规血液常规检查 (从周围末梢血管采血,常用指端)。
正常值

白细胞计数(WBC):
新生儿:20×109/L;2岁:11×109/L;成人:(4~10)×109/L;

白细胞分类计数
:
嗜中性粒细胞(N):0.50~0.70(出生后2天~2岁0.31~0.40)
嗜酸性粒细胞(E):0.005~0.05 直接计数:(50~300)×106/L
嗜碱性粒细胞(B):0.0~0.01 直接计数:(20~50)×106/L
淋巴细胞(L):0.20~0.40 直接计数:(1.684±0.404)×109/L
单核细胞(M):0.01~0.08 直接计数:(0.196±0.129)×109/L
未成熟细胞:0.03~0.10

血红蛋白(Hb): 新生儿:180~190g/L;成人:男:120~160g/L 女:110~150g/L
红细胞计数: 男:(4.0~5.5)×1012/L女:(3.5~5.0)×1012/L
血小板计数: (100~300)×109/L

临床意义

白细胞计数(WBC):
增加:急性化脓性感染(脓肿、脑膜炎、肺炎、阑尾炎、扁桃体炎等),某些病毒感染(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流行性乙型脑炎),白血病,类白血病反应,糖尿病酮症酸中毒,严重烧伤,急性出血,恶性肿瘤及某些金属(如铅、汞等)中毒。
  
生理性增高:见于新生儿,月经期,分娩,情绪变化及注射肾上腺素后等。
  
减少:某些传染病(伤寒、副伤寒、黑热病、疟疾、病毒性肝炎、沙门菌属感染等),再障,非白血性或亚白血性白血病,粒细胞缺乏症,恶性组织细胞病,脾功能亢进症,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放射治疗,肿瘤化疗及某些药物(磺胺、氯酶素等)反应等。

白细胞分类计数:
嗜中性粒细胞(N):
    增加:急性化脓性感染(可伴有核左移及中毒颗粒),急性大出血,急性中毒,白血病,某些恶性肿瘤及广泛组织损伤等。
    减少:基本与白细胞总数减少相同。
嗜酸性粒细胞(E):
  增加:寄生虫感染,过敏性疾病,热带性及非热带性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某些血液病,器官移植排斥反应等。
  减少:伤寒、副伤寒,应用糖皮质类固醇激素等。
嗜碱性粒细胞(B):
  增加:某些血液病,如慢性粒细胞性及嗜碱性粒细胞性白血病,铅、锌中毒等
淋巴细胞(L):
  增加:某些细胞及病毒感染(百日咳、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某些慢性感染等。
  减少:细胞免疫缺陷病,放射病。相对性淋巴细胞减少见于中性粒细胞比例增高时。
单核细胞(M):
  增加: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斑疹伤寒,疟疾,重症结核,单核细胞性白血病,淋巴网状细胞肉瘤等。
未成熟细胞:
  增加:白血病,骨转移性肿瘤等。

血红蛋白(Hb):
  增加:失水,腹泻,大面积烧伤,各种原因所致的红细胞增多症等。巨幼红细胞性贫血呈相对性Hb增高。
  减少:贫血,失血,慢性消耗性疾病等。

红细胞计数:
  增多:原发性或继发性红细胞增多症,血液浓缩,先天性心脏病,肺心病,高原性心脏病,慢性一氧化碳中毒等。
  减少:各种原因所致贫血,白血病,勾虫病,急慢性失血等。

血小板计数:
  增高: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真性红细胞增多症,脾切除后,骨折,急性出血,大手术后,急性风湿热,类风湿性关节炎,溃疡性结肠炎,结核病,急慢性骨髓炎,缺铁性贫血,溶血性贫血,某些恶性肿瘤(如何杰金病、淋巴瘤等),血小板减少症恢复期(反跳性升高)及剧烈活动后等。
  降低:遗传性血小板减少症,获得性血小板减少症、特发性(自身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SLE,再障,骨髓移植,巨幼红细胞性贫血,重症缺铁性贫血,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贫血,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Evan氏综合征,巨脾症,脾功能亢进症,脾肿瘤,Gaucher氏病,Letterer-Siwe氏病,病毒感染,立克次体感染,某些细菌感染,组织胞浆菌病,疟疾,DIC,肝病,尿毒症,血管源性肿瘤,大量输入库血,新生儿溶血,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子痫,维生素B12缺乏,叶酸缺乏,抗肿瘤药及其他骨髓抑制药物反应,放射病及放射治疗等。

红细胞参数平均值 (血液常规检查)
正常值
1.平均红细胞容积 (MCV):82-95fl
2.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量 (MCH):27-31pg
3.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 (MCHC):320-360g/L
临床意义
根据以上三项红细胞平均值可进行贫血的形态学分类

平均红细胞体积
【生理学变异】
  1.升高 新生儿升高约12%,妊娠约高5%。饮酒约升高4%,吸烟约升高3%。口服避孕药约升高1%。
  2.降低 激烈的肌肉活动约降低4%,6个月以前的儿童约降低10%。
【药物影响】
  1.升高 可引起巨幼红细胞贫血的药物有巴比妥酸盐、鲁米那(叶酸代谢障碍)、导眠能、苯妥英钠、非那西丁(偶尔)、氨苯喋啶、雌激素、降糖灵(致叶酸或vitB12缺乏)、呋喃类、新霉素、异烟肼、环丝氨酸、氨基苯甲酸(诱致消化道吸收障碍所致)、氨基水杨酸、氨甲喋呤、秋水仙碱(伴vitB12缺乏),其中抗惊厥药约升高3%。
  2.降低 新双香豆素可发生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病理学变异】
  1.升高 见于营养不良性巨幼红细胞性贫血(营养不良;吸收不良;胃切除术后、肠病、裂头绦虫等寄生虫病;及恶性贫血、混合缺乏、叶酸、B12、癌;遗传原因)。酒精性肝硬化、胰外功能不全、获得性溶血性贫血、出血性贫血再生之后和甲状腺功能低下。
  2.降低 见于小细胞低色素贫血(由癌或感染引起的继发性贫血;高铁血症见于铁粒幼红细胞贫血和铅中毒及CO中毒),全身性溶血性贫血(地中海贫血、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先天性丙酮酸激酶缺乏症)。

  (2)化验小便

尿常规检查
正常值
尿酸碱度(pH):5.0~7.0(H+浓度10~0.1μmol/L);
透明度:透明;
颜色:淡黄或黄色;
尿糖:糖试验:阴性;
尿沉渣镜检:白细胞<5个/HP 红细胞0~1个/HP (儿童)<3个/HP 上皮细胞0~少量/HP 管型0/HP或偶见透明管型
蛋白:磺基水杨酸法 阴性 加热加醋酸法 阴性
临床意义
尿酸碱度(pH):增高:呼吸性碱中毒,某些代谢性碱中毒,泌尿系变形桿菌感染,肾小管性酸中毒,应用碳酸氢钠等碱性药物,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等。 降低:呼吸性酸中毒,代谢性酸中毒,低钾性碱中毒,应用氯化铵等酸性药物等。
透明度:新鲜尿浑浊可见于:尿酸盐沉淀(浓缩的酸性尿冷却后,有淡红色尿酸盐结晶析出,加热加碱后转为透明),磷酸盐和碳酸盐沉淀(呈淡灰色,加酸可溶解),脓尿,菌尿等。
颜色:红色:血尿。 浓茶或酱油色:血红蛋白尿。 深黄色:胆红素尿。 白色乳样:乳糜尿,脓尿。
尿糖:增高:糖尿病、肾性糖尿病,甲亢等,内服、注射大量葡萄糖,精神激动。
尿沉渣镜检:白细胞增多:泌尿系感染(肾盂肾炎、膀胱炎、尿道炎、前列腺炎等),泌尿系结石(肾结石、输尿管结石、膀胱结石),泌尿系结核(肾结核、膀胱结核),泌尿系肿瘤(肾癌、膀胱癌、前列腺癌)等。 红细胞增多:泌尿系结石、结核及肿瘤,肾小管肾炎,泌尿系血管畸形,出血性疾病等。 管型增多: 红细胞管型:肾脏病变急性期。 白细胞管型(脓细胞管型):化脓性感染(急性肾盂肾炎、间质性肾炎等)。 上皮细胞管型:急性肾炎,急进型肾炎,子痫,重金属中毒,化学物中毒,肾移植急性排斥反应等。 颗粒管型:慢性肾炎,急性肾炎后期,药物中毒,类脂性肾病,急性肾衰(肾衰管型)等。
蛋白:阳性:急性肾小球肾炎,急进性肾小球肾炎,隐匿型肾小球肾炎,慢性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征,肾盂肾炎,中毒性肾病,妊娠,妊娠毒血症,SLE,多发性骨髓瘤。Waldenstrom巨球蛋白血症,肾移植后,剧烈活动,高热,寒战等。
 
尿液其他检测
1、尿量
正常值
新生儿30~60ml/d 3~10天100~300ml/d 10天~2月250~400ml/d 2月~1岁400~500ml/d 1~3岁500~600ml/d 3~5岁600~700ml/d 5~8岁650~1000ml/d 8~14岁800~1400ml/d 成人 男800~1800ml/d 女600~1600ml/d >60岁 250~2400ml/d
临床意义
增多:尿崩症(中枢性、肾原性),肾盂肾炎,止痛药所致肾病,多发性肾骨瘤,肾淀粉样变性,结节病,高血钙与低血钾性肾病,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甲旁亢,Sjogren综合征,镰状红细胞性贫血,肾移植,肾动脉狭窄,急性肾小管坏死多尿期,精神性多饮,下丘脑病变,糖尿病,鼻饲,静脉高营养,造影剂性肾病,慢性肾衰,妊娠后期,甲亢等。 减少:失水,失血,休克,心衰,肝硬变,肾病综合征,晚期尿毒症,急性肾衰少尿期,尿路梗阻,肾小球肾炎,DIC,某些传染病(流行性出血热,霍乱,副霍乱,疟疾),食物中毒,重症营养不良等。
2、尿渗透量(压)
正常值:一般为600~1000mOsm/L 最大范围400~1400mOsm/L
临床意义
增高:失水,失血,糖尿病,糠尿病酮症酸中毒,高渗性非酮症性昏迷,高钙血症,高钠血症,甲旁亢,应用渗透性利尿剂,高热,高蛋白饮食等。 降低:尿崩症,精神性多饮,低钾性肾病,肾衰多尿期,大量饮水后,水中毒等。
3、相对密度(尿比重)
正常值:一般为1.015~1.025,晨尿约1.020左右,最大范围1.002~1.032
临床意义
增高:禁水,失水,糖尿病,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高渗性非酮症性昏迷,急性肾小球肾炎,心衰,高热,休克早期等。 降低:尿量少而比重降低见于肾衰,尿毒症,休克,肝肾综合征,心衰等。尿量增多而比重降低见于尿崩症,精神性多饮,大量饮水后等。
4、尿渗透量/血渗透量比值
正常值:1.0~3.0 禁食12h后>3.0
临床意义
比值下降:尿崩症,精神性多饮,肾小管性酸中毒。严重肾衰时比值固定在1左右,水中毒时~0.5。
5、尿固体总量
正常值:30~70g/24h
临床意义
增高:高盐、高蛋白饮量,急性疾病,慢性消耗性疾病等。 减低:低盐饮食,垂体功能减退,甲减,肾衰晚期,休克等。
6、尿胆红素
正常值:阴性
临床意义
阳性:各种原因所致的肝细胞性及阻塞性黄疸。
7、尿胆素
正常值:阴性
临床意义
阳性:肝细胞性黄疸,溶血性疾病,肠道感染等。
8、尿胆原
正常值:阴性或弱阳性 0~5.9μmol/d
临床意义
增高:肝细胞性黄疸,溶血性疾病等。 减低:阻塞性黄疸。
9、乳糜尿
正常值:阴性
临床意义
阳性:丝虫病,腹腔肿瘤或结核等病变压迫淋巴通道路,手术,外伤损伤胸导管或乳糜池。
10、尿凝溶蛋白,本-周蛋白(B-JP)
正常值:阴性
临床意义
阳性:多发性骨髓瘤0.35~0.65(35-65%),巨球蛋白血症,良性单株丙种球蛋白血症,淋巴瘤,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骨转移性肿瘤等。新生儿亦可呈弱阳性反应
11、尿卜琳及其前体
正常值
尿卜琳 阴性 <60nmol/d 粪卜琳 阴性 男153~459nmol/d 女115~393nmol/d 尿卜胆原 阴性 1.8~10.7nmol/d
临床意义
增高:先天性红细胞生成性卜琳病中原卜琳型尿卜胆原增高,肝性卜琳病中的迟发性皮肤性卜琳病者尿卜琳前体不增多。混合性者增加,尿及粪卜琳正常或增加。急性间歇性卜琳病及遗传性卜琳病者尿卜琳及其前体增加。引起尿卜琳及其前体排量增加的其他疾病主要有慢性 铅中毒,溶血性贫血,肝病及淋巴瘤等。
12、尿三杯试验
正常值:阴性
临床意义
用于血尿的定位诊断:第一杯(初始)血尿,病变在前尿道;第三杯(终末)血尿,病变在膀胱底部、后尿道或前列腺;三杯均为血尿(全程血尿),病变在膀胱或膀胱以上。 用于脓尿的定位诊断:第一杯为脓尿或脓丝,为尿道炎,第三杯为脓液,为前列腺炎或精囊炎;第一、二、三杯均为脓液,为尿道以上感染。
13、尿钠(Na)
正常值:<5mmol·kg-1/d
临床意义
增高:糖尿病,肾小管病变,阿狄森病,摄入过多钠盐或应用过多生理盐水等。 降低:急性肾衰少尿期,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症,充血性心衰,肝硬变,失水,烧伤,腹泻,缺钠饮食,出汗过多等。
14、尿钾(K)缩写:K
正常值:51~102mmol/d
临床意义
增高:代谢性碱中毒,糖尿病,肾小管病变,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症,高钾饮食而尿量正常时等。 降低:急慢性肾功能衰竭,尿毒症,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等。
15、尿钙(Ca)缩写:Ca
正常值:婴儿<1.0mmol/d 儿童<0.2mmol·kg-1/d 成人2.5~7.5mmol/d
临床意义
增高:甲旁亢,溶骨性骨肿瘤,结节病,维生素D中毒,维生素A中毒,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症,肢端肥大症,甲亢,变形性骨炎,范可尼综合征,肝豆状核变性,特发性高尿钙症等。 降低:甲旁低,维生素D缺乏,乳糜泻,尿毒症晚期,阻塞性黄疸等。
16、尿镁(Mg)缩写:Mg
正常值:0.21~8.2mmol/d
临床意义
增高:慢性肾炎多尿期,肝硬变腹水利尿后,甲亢,甲旁亢,醛固酮增多症,糖尿病控制不佳(尤其在酮症酸中毒时),某些肾小管病变,药物性肾损害等。
17、尿铜(Cu)缩写:Cu
正常值:0.24~0.47μmol/d
临床意义
增加:肝豆状核变性者明显增加,有特殊诊断意义。肝内、肝外胆汁瘀滞、肝汁性肝硬变等。
18、尿铬(Cr)缩写:Cr
正常值:15.4nmol/d
临床意义
增加:铬中毒。
19、尿锌(Zn)缩写:Zn
正常值:0.24~0.48μmmol/d
临床意义
增加:肾病综合征,手术后,肾结石,甲旁亢等。 减低:侏儒症,血吸虫性肝硬变等。
20、尿汞(Hg)缩写:Hg
正常值:硝化法<250nmol/d 蛋白沉淀法<50nmol/d
临床意义
增高:汞中毒。
21、尿铅(Pb)缩写:Pb
正常值:<0.39μmol/L <0.48μmol/d
临床意义
增高:铅中毒。
22、尿氯化物
正常值:
以氯计170~255mmol/d 170~255mmol/d 以氯化钠计170~255mmol/d 儿童<4mmol·kg-1/d
临床意义
增加: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高氯血症,应用过多含氯盐类及药物等。 降低: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长期禁盐饮食,低渗性失水,肾小管性酸中毒,烧伤,渗出性胸膜炎及渗出性腹膜炎等。
23、尿氟化物(F)缩写:F
正常值:<0.053mmol/d 11~58μmol/L
临床意义
增高:氟中毒,地方性氟骨症。
24、尿无机磷(Pi)缩写:Pi
正常值:婴儿<6.4mol/d 儿童0.5~0.6mmol·/kg-1/d 16~48mmol/d 成人22~48mmol/d
临床意义
增高: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碱中毒等。 降低: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症,维生素A缺乏症,维生素D依赖性佝偻病等。
25、尿草酸盐
正常值:91~456μmol/d
临床意义
增高:原发性高草酸血症,草酸盐中毒,糖尿病,肝硬变,维生素B6缺乏,结节病,胰源性腹泻,小肠部分切除术后,胆道疾患,应用大剂量维生素C等。 降低:急慢性肾衰。 注意:尿糖>30g/L,尿草酰乙酸>10mg/L时,测定受干扰,结果偏高。
26、尿氨
正常值:20~70mmol/d
临床意义
增高:肝功能衰竭,Reye综合征等。高蛋白饮食等。 减低:营养不良症,进食产碱食物等。
27、尿氨氮
正常值:婴儿40~206mmol/d 成人10~107mmol/d
临床意义
增高:高蛋白饮食,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等。 减低:营养不良症,进食产碱食物等。
28、尿总氮
正常值:<857mmol/d
临床意义
增高:高蛋白饮食,高热,甲亢,糖尿病,恶性肿瘤等。 降低:严重营养不良症,重症肝、肾功能衰竭,长期饥饿或禁食。
29、尿氨基酸氮(AAN)缩写:AAN
正常值:3.6~14.2mmol/d
临床意义
增高:肝功能衰竭,Reye综合征等。高蛋白饮食等。 减低:营养不良症,进食产碱食物等。
30、尿素氮
正常值:3.57~535mmol/d
临床意义
增高:高热,高蛋白饮食,消化道出血等。 减低:肝损害,肾衰等。
31、尿肌酐(Cr)缩写:Cr
正常值:婴儿88~176μmmol·kg-1/d 儿童44~352μmol·kg-1/d 成人7~8mmol/d
临床意义
增高:饥饿,发热,急慢性消耗笥疾病,剧烈运动后等。 减低:肾衰,肌萎缩,贫血,白血病等。
32、尿肌红蛋白(Mb)缩写:Mb
正常值:<4mg/d
临床意义
肌红蛋白尿常见于急性心肌梗塞,肌肉创伤,多发性肌炎,行军性肌红蛋白尿症,进行性肌营养不良,遗传性特发性肌红蛋白尿,海蛇咬伤等。
33、尿血红蛋白
正常值:阴性
临床意义
阳性:各种原因所致的血尿,溶血,妊娠,妊娠毒血症,大面积烧伤,血型不符输血,肾梗塞,阵发性夜间性血红蛋白尿症,阵发性冷球蛋白尿症,药物或毒物中毒,毒蛇咬伤,毒蜘蛛螫伤,感染,溶血-尿毒症综合征,血小板减少性紫癜,DIC,肾皮质坏死,各种原因所致的肌球蛋白尿症等。
34、尿苯丙氨酸(Phe)缩写:Phe
正常值:新生儿6~12μmol/d 儿童24~109μmol/d 成人2.7~5.5mmol/mol肌酐
临床意义
增高:丙酮尿症,Hartnup病,早期妊娠等。
35、尿苯丙酮酸
正常值:阴性
临床意义
阳性:遗传性苯丙氨酸代谢障碍。
36、尿丙氨酸(Ala)缩写:Ala
正常值:新生儿45~112μmol/d 儿童101~439μmol/d 成人90~540μmol/d
临床意义
增高:Hartnup病,高组氨酸血症,妊娠等。
37、尿蛋氨酸(Met)缩写:Met
正常值:新生儿 5.4~13.4μmol/d 儿童 20~94μmol/d 成人 微量~60μmol/d
临床意义
增高:胱氨酸尿症,同型胱氨酸尿症,酪氨酸代谢病等。
38、尿甘氨酸(GLy) 缩写:GLy
正常值:新生儿0.20~0.79mmol/d 儿童0.16~1.43mmol/d 成人0.79~3.92mmol/d
临床意义
增高:胱氨酸尿症,Hartnup病,妊娠,甘氨酸尿症,重症蛋白尿等。
39、尿胱氨酸
正常值:阴性 83~830μmol/d
临床意义
增高:胱氨酸尿症,妊娠早期等。
40、尿异亮氨酸
正常值:新生儿 微量~3μmol/d 儿童15~53μmol/d 成人15~182μmol/d
临床意义
增高:Hartnup病等。
41、尿羟脯氨酸
正常值:
1~5岁150~496μmol/d 6~10岁270~755μmol/d 11~14岁480~137μmol/d 成人150~420μmol/d
临床意义
增高:羟脯氨酸血症,骨折,原发或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软组织损伤等。
42、尿缬氨酸
正常值:新生儿8.5~26.0μmol/d 儿童17~51μmol/d 成人17~102μmol/d
临床意义
增高:高缬氨酸血症。
43、尿亮氨酸
正常值:新生儿6.8~15.2μmol/d 儿童23~84μmol/d 成人23~532μmol/d
临床意义
增高:Hartnup病,糖尿病,妊娠3月内等。 减低:痛风。
44、尿丙酮
正常值:阴性 定量0.34~0.85mmol/d
临床意义
增高或阳性:糖尿病,妊娠呕吐,长期饥饿等。肾衰时,血酮体明显升高,但尿酮可阴性。
45、尿乙酰乙酸
正常值:阴性
临床意义
增高或阳性:糖尿病,妊娠呕吐,长期饥饿等。肾衰时,血酮体明显升高,但尿酮可阴性。
46、尿丙酮与乙酰乙酸
正常值:阴性
临床意义
增高或阳性:糖尿病,妊娠呕吐,长期饥饿等。肾衰时,血酮体明显升高,但尿酮可阴性。
47、尿丙酮酸
正常值:1mmol/d
临床意义
增高:晚期肝病,重症心衰,尿毒症,重金属中毒,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维生素B1缺乏,过高热,糖原累积病等。正常情况下,尿丙酮酸排量在夜间较白天为低。
48、尿黑酸尿
正常值:阴性
临床意义
阳性:黑酸尿症。
49、粘蛋白
正常值:100~150mg/d
临床意义
增加:泌尿系急性炎症性疾病,如急性肾炎、急性肾盂肾炎,急性膀胱炎等。
50、尿乳糜
正常值:阴性
临床意义
阳性:丝虫病,腹腔或腹膜后肿瘤等。
51、尿尿酸
正常值:2.4~5.9mmol/d
临床意义
增高:白血病,痛风,病毒性肝炎,镰状细胞性贫血、肝豆状核变性,Lesch-Nyhan综合征等。
52、尿5-羟引跺乙酸(5HIAA)缩写:5HIAA
正常值:定性:阴性 定量(比色法)10.4~52.0μmol/d 定量(荧光法)10.4~31.4μmol/d
临床意义
增高:类癌综合征(显著升高,可达1g/d),热带性斯泼卢,非热带性斯泼卢,Whipple综合征,肺燕麦细胞癌等。 降低:抑郁症,小肠部分切除术后,肥大细胞增生症,丙酮酸尿症等。
53、尿卜胆原,紫胆原
正常值:阴性 0~4.4μmol/d
临床意义
阳性或增高:铅中毒,急性原发性肝性卜琳病,感光性肝卜琳病等。
54、尿乳糖
正常值:41~116μmol/d
临床意义
增高:先天性乳糖不耐受症,妊娠,哺乳,食用多量乳汁(牛奶、人奶、羊奶等)。
55、尿半乳糖
正常值:新生儿≤3.36mmol/L 婴儿至成人<0.08mmol/L
临床意义
增高:先天性半乳糖血症。
56、尿粘多糖
正常值:阴性 (3月内婴儿可阳性)
临床意义
阳性:Hurler综合征,红斑狼疮,风湿热,类风湿性关节炎,肾炎,肝硬变,糖尿病等。
57、尿卜琳
正常值:阴性
临床意义
增高或阳性:原发性或继发性卜琳病。
58、尿溶菌酶
正常值:0~2mg/L
临床意义
溶菌酶分子量118000,属于低分子量蛋白质。从肾小球滤过后经肾小管全部重吸收或被分解,故正常人尿中含量极微。尿中该酶增高,主要见于肾小管病变、白血病、肾盂肾炎等。
59、尿纤维蛋白降解物(FDP)缩写:FDP
正常值:<0.25mg/L
临床意义
增高:DIC,手术后,血栓栓塞性疾病,应用过多链激酶或肝素等。在除外全身性因素情况下,尿FDP增加提示肾小球局部有纤维蛋白沉积及继发性纤溶现象,肾小球炎症伴有血凝因素的参与。重复多次FDP<1.25μg/ml,考虑为微小病变性肾病,排量高持续存在多为增殖型、膜增殖型肾病或急进型肾炎。尿FDP持续增高提示肾功能损害严重,预后不良。
60、尿含铁血黄素
正常值:阴性
临床意义
阳性:急慢性血管内溶血性疾病,血色病等。
61、尿淀粉酶
正常值:Somogyi法 1.3~5.0U/min
临床意义
增高:同血淀粉酶。急性胰腺炎者尿淀粉酶于起病后12~24h开始上升,下降较缓慢,持续约5~7日。
62、尿维生素B1,硫胺
正常值:
1~3岁75~85μmol/mol肌酐 4~6岁52~170μmol/mol肌酐 7~9岁77~149μmol/mol肌酐 10~12岁77~128μmol/mol肌酐 13~15岁64~107μmol/mol肌酐 成人28~55μmol/mol肌酐 妊娠>23μmol/mol肌酐
临床意义
降低:维生素B1缺乏症(脚气病),长期腹泻,低热,酒精中毒,充血性心衰,甲亢,妊娠,哺乳及丙酮酸羧化酶缺乏等。 增高:白血病,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淋巴瘤等。
63、尿维生素B6
正常值:
1~3岁≥41.2μmol/mol肌酐 4~6岁≥34.4μmol/mol肌酐
7~9岁≥22.9μmol/mol肌酐 10~12岁≥18.3μmol/mol肌酐
13~15岁≥13.7μmol/mol肌酐 成人≥9.2μmol/mol肌酐
临床意义
降低:慢性乙醇中毒,营养不良,尿毒症,吸收不良综合征,糖尿病等。
64、维生素B12吸收试验
正常值:未口服内因子时,尿中放射核素标记的维生素B12 应超过口服总量地0.15
临床意义
维生素B12吸收缺陷(如恶性贫血、胃切除术后、营养性巨幼细胞性贫血等),尿中标记的维生素B12排出小于0.05(5%)。
65、尿氯化铁试验
正常值:阴性
临床意义
阳性:苯丙酮酸尿呈绿色反应,半小时内消退,酪氨酸病呈淡绿色,迅速消退;糖尿病(分支酮酸)呈海蓝或灰绿色,但阳性率不高;组氨酸血症(咪丙酮酸)呈绿色或棕绿色;黑酸尿症(尿黑酸)呈棕绿色或蓝色,迅速消退;代谢性酸中毒(乙酰乙酸)呈棕红色;柳酸盐呈紫色或棕紫色;吩噻嗪、异烟肼呈绿色或紫色,结合胆红素呈蓝绿色。
66、尿多胺
正常值:<3.9mg/g肌酐 (<34.3μg/mol肌酐)
临床意义
多胺包括腐胺、精咪和精胺等。恶性肿瘤、肾脏病变时尿中多胺排量增多。尿多胺测定多用于肿瘤普查及恶性肿瘤的辅助诊断与初筛。
67、24小时尿蛋白定量检测
正常值:儿童 <40mg/d 成人 20~80mg/d
临床意义
阳性:急性肾小球肾炎,急进性肾小球肾炎,隐匿型肾小球肾炎,慢性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征,肾盂肾炎,中毒性肾病,妊娠,妊娠毒血症,SLE,多发性骨髓瘤。Waldenstrom巨球蛋白血症,肾移植后,剧烈活动。高热,寒战等。
68、尿补体C3
正常值:阴性
临床意义
尿中C3测定有助于鉴别肾小球疾病的类型。类脂性肾病C3阴性,或<1mg/dl;慢性肾炎肾病型,尿C3为阳性,可达11mg/dl;急性肾炎,尿C3呈一过性升高;慢性肾炎高血压型阳性率较高,常>0.5mg/dl。
69、尿卵泡刺激素
正常值:
男5~25IU/d (5~25μg/d) 女 卵泡期 5~20IU/d (5~20μg/d) 排卵期 15~16IU/d (15~16μg/d) 黄体期 5~15IU/d (5~15μg/d) 月经期 5~100IU/d (50~100μg/d)
临床意义
增高:尿中LH增高,而同时有卵巢或睾丸功能降低者,提示病变在卵巢或睾丸本身,垂体促性腺激素肿瘤者常显著升高,真性性早熟儿童的尿LH排量达到成人水平。性腺及肾上腺增生或肿瘤所致的假性性早熟;E2、睾酮及其他雄激素分泌亢进,但促性腺激素可被明显抑制。
70、尿黄体生成素
正常值:
男13~60IU/d (13~60μg/d) 女 卵泡期7.2~23.5IU/d (7.2~23.5μg/d) 排卵峰期 较基础升高10倍左右
临床意义
减低:下丘脑-垂体性性腺功能减退症,其特点是性腺激素低。 增高:排卵期有生理性升高,据此可预测排卵。此外,见于各种原因所致的卵巢功能衰竭及绝经后妇女。
71、尿促性腺激素
正常值:儿童 <6Mnu/24h 成人 6~50Muu/24h 绝经后 >50Muu/24h
临床意义
减低:下丘脑-垂体性性腺功能减退症,其特点是性腺激素低。 增高:排卵期有生理性升高,据此可预测排卵。此外,见于各种原因所致的卵巢功能衰竟及绝经后妇女。
72、尿睾酮总量
正常值:成人 男175~142nmol/d 女7~42nmol/d >50岁 男140~210nmol/d 女7~28nmol/d
临床意义
虽然睾酮的主要代谢物是雄酮和原胆烷醇酮等17-酮类固醇,但这些代谢物的测定不能作为体内睾酮水平的可靠指标,因为肾上腺分泌的主要是雄烯二酮和脱氢表雄酮。而尿睾酮虽然有少量的肾上腺雄激素在外周组织转化所产生的,但能更客观地反映睾丸的分泌功能。缺点是对男性性腺功能减退的诊断不甚敏感。 增高:真性男性性早熟,分泌雄激素睾丸肿瘤、卵巢雄激素分泌肿瘤及多囊卵巢综合征、部分女性多毛症等。
73、尿3-甲氧-4羟杏仁酸(VMA)缩写:VMA
正常值
新生儿<5.1μmol/d 婴儿<10.1μmol/d 儿童5.1~25.3μmol/d 青春期5.1~25.3μmol/d 成人10.1~35.4μmol/d (或0.9~4.0mmol/mol肌酐)
临床意义
增高:嗜铬细胞瘤、神经母细胞瘤、神经节神经瘤、某些类癌综合征、多发性内分泌腺肿瘤综合征(MEN)等。 降低:应用可乐定、胍乙啶、单胺氧化酶抑制剂、吗啡、造影剂等。 注意:应用儿茶酚胺类药物、组织胺,胰岛素,左旋多巴、锂盐、利血平、水杨酸等。香焦、茶叶、可可、四环素等对测定结果有明显干扰。
74、尿儿茶酚胺及其代谢物
正常值
多巴胺(dopamine)
1~4岁260~1697nmol/d 4~成人 424~2612nmol/d
去甲肾上腺素(norepinephrine)
1~4岁0~170nmol/d 5~10岁47~384nmol/d 11~15岁89~470nmol/d 成人0~590nmol/d
肾上腺素(epinephrine) 1~4岁0~33nmol/d 5~10岁0~55nmol/d 11~15岁2.7~109nmol/d 成人0~82nmol/d
3-甲氧肾上腺素(3-methyloxyadrenaline) 0.5~8.1μmol/d
间-甲肾上腺素总量 <1岁0.25~1.01μmol/d 0.001~2.64nmol/mol
肌酐 1~5岁 0.25~2.03μmol/d 0.2~1.7mmol/mol
肌酐 6~10岁 0.76~3.55μmol/d 0.25~1.55mmol/mol
肌酐 >15岁 1.27~4.06μmol/d 0.03~0.69mmol/mol
肌酐 儿茶酚胺总量高压液相色谱法 <650mmol/d 荧光分析法 <1650nmol/d
临床意义
增高:多提示为嗜铬细胞瘤。 尿中的VMA是儿茶酚胺的代谢终产物。但VMA测定不敏感,嗜铬细胞瘤患者可出现较多的假阴性,而正常健康者又可呈现假阳性,因为干扰尿VMA测定的因素很多。试验期前后数日停止食用香蕉、咖啡。茶、巧克力及其他含香草的食品,可部分避免假阳性,停服单胺氧化酶抑制剂及甲基多巴能减少假阴性。变肾上腺素和去甲变肾上腺素是具有生物活性的胺类物质,是筛选嗜铬细胞瘤的较好检测方法。另外,尿儿茶酚胺总量(总胺)或去肾肾上腺素、肾上腺素测定对嗜铬细胞瘤的诊断价值比VMA高,但在本病的非发作期,常呈阴性反应。影响VMA的因素对尿儿茶酚胺总量的测定亦干扰,吗啡、钾盐、铁盐和二硝基苯丙胺,使尿中儿茶酚胺测定值增高;四环素、红酶素、B族维生素、5-羟色胺、氯丙秦等药物,因干扰荧光测定,应在检查前3天停用
75、尿游离皮质醇
正常值
RIA法 儿童5.5~74.5mmol/d 青春期13.8~151.8mmol/d 成人27.6~276.0mmol/d 荧光比色法 儿童27.6~226.3mmol/m^2 (9.4~30.9μmol/mol肌酐) 成人27.6~483.0nmol/d (9.4~30.9μnmol/mol肌酐)
临床意义
增高:柯兴病、柯兴综合征(肾上腺腺瘤,肾上腺腺瘤)、异位ACTH综合征(肺癌,肝癌,肾癌等),妊娠等。 降低: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垂体前叶功能减退症等。
76、尿四氢皮质醇(THF)缩写:THF
正常值:1.4~4.1μmol/d
临床意义
增高:柯兴病、柯兴综合征(肾上腺腺瘤、肾上腺腺瘤)、异位ACTH综合征(肺癌、肝癌、肾癌等),妊娠等。 降低: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垂体前叶功能减退症等。
77、尿17-生酮皮质类固醇(17-KGS)缩写:17-KGS
正常值:
0~1岁<1mg/d 1~10岁<5mg/d 11~14岁<12mg/d 成人 男5~23mg/d 女3~15mg/d >70岁 男3~15mg/d 女3~13mg/d
临床意义
增高:柯兴病、肾上腺腺瘤、肾上腺癌、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异位ACTH综合征等。 降低: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垂体前叶功能减退症、慢性消耗性疾病等。 注意:洋地黄、青酶素、安体舒通等使尿17-GKS升高;地塞米松、雌激素、口服避孕药等使尿17-GKS降低。
78、尿醛固酮(ALD)写:ALD
正常值:2.8~27.7nmol/d
临床意义
见血醛固酮。增高见于原发性和继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减低见于肾上腺皮质增生症18-羟化酶缺乏,急慢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及低肾素-低醛固酮综合征等。
79、尿黑色素
正常值:阴性
临床意义
阳性:黑色细胞瘤、慢性疟疾、慢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
80、前列腺素(PG)缩写:PG
正常值:以PGE计 男913±153ng/d 女416±58ng/d
临床意义
增高:Barter综合征,甲状腺髓样癌等。 减低:原发性高血压,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应用阿司匹林等药物。
81、尿β2-微球蛋白
正常值:0.03~0.37mg/d
临床意义
增高:β2-M为一种低分子量蛋白质,滤过肾小球后被肾小管重吸收异化,肾小球疾病或血β2-M升高时,尿中排量增多
82、尿免疫球蛋白A
正常值:平均0.58mg/d
临床意义
增高:IgA肾病,重症肾病综合征,Berter氏病。
83、尿N-乙酰-β氨基葡萄糖苷酶(NAG)缩写:NAG
正常值:10.8±4.9U
临床意义
增高:尿NAG增高主要见流行性出血热,肾损害越重,酶活度越高,可用于本病的病情估计和预后推测指标。其他使尿NAG升高的疾病有各种原因所致的急性肾功能衰竭,急性肾炎,急性肾盂肾炎等。
84、尿17-羟皮质类固醇(OHCS)缩写mkh OHCS
正常值:
新生儿~1岁1.4~2.8μmol/d 儿童2.8~15.5μmol/d 成人 男8.3~27.6μmol/d 女5.5~22.1μmol/d
临床意义
增高: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症、异位ACTH综合征、应激状态、创伤、大剂量糖皮质类固醇治疗时等。 降低:原发或继发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肝硬变、慢性消耗性疾病,营养不良等。
85、尿17-酮皮质类固醇(17-KS)缩写:17-KS
正常值:成人 男27.8~76.3μmol/d 女20.8~52.0μmol/d β/α<0.2 α/β>5
临床意义
增高:柯兴综合征,伴男性化症的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部分女性化的肾上腺皮质肿瘤,睾丸间质细胞瘤,多毛症,多囊卵巢综合征,应用雄激素、糖皮质类固醇激素,ACTH或促性腺激素,性早熟男孩等。 降低: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垂体前叶功能减退症、睾丸功能减退症、肝硬变、慢性消耗性疾病等。
86、尿蛋白园盘试验
正常值:正常区带
临床意义
区别尿蛋白选择性,如有大分子、中分子及小分区带即非选择性蛋白尿,好仅有小分子区带则为选择性蛋白尿。
87、尿液毒物检测
正常值:阴性。
马尿酸:正常人平均每日排出马尿酸约0.7g。近年应用薄层层析法检验的正常值为0.3mg/L,用紫外光度比色法测得结果为0.8mg/L,而气相色谱法测出尿中马尿酸的平均浓度为1.1±00.15g/L或0.80±0.08g/L肌酐,苯磺酰氯比色法测得范围在0.16~0.46mg/mL。
糠醛:尿液中排出糠醛范围在微量到80mg/L之间。
五氯苯酚钠:正常人尿液含量0.155~0.411mg/L。
甲苯和苯甲酸:尿含量均值为0.746g/24h。
砷:尿砷0~1.1746μmol/L。
氟:尿氟9.474~136.842μmol/L。
硅:尿硅0.49~10.68mmol/L。
硫氰酸盐:尿中含量0.88~6.4mg/L。
锡:0~5.05μmol/L尿。
铅:尿铅<0.386lμmol/L。
汞:尿汞<0.2492μmol/L(冷消化双硫腙法)。
锑:尿锑<0.821μmol/24h。
锰:尿锰<0.182μmol/L。
镉:尿镉0.1068~0.2758μmol/24h。
镍:尿镍0~0.1874μmol/L(丁二酮肟比色法)。
铬:尿铬<0.0769μmol/L(二苯卡巴氮法)。
钴:尿钴0.01697~0.1188μmol/L。
钒:尿钒0.1047~0.3507μmol/L。
铀:尿铀0.1261~1.261pmol/L。
硒:尿硒0~5.07μmol/L,(二氨基联苯胺荧光比色法,溴代亚硒酸比色法)。
88、尿红细胞形态计数
正常值:0.8~1万/ml。
临床意义:判断血尿来源,多形型为肾炎所致,均一型常为外科性血尿。

  (3)化验大便
1.标本的采集:取蚕豆大小的大便一块,置于清洁不吸水的纸盒或小瓶内。标本必须新鲜,防止尿液混入。
2.大便常规检查包括肉眼检查和显微镜检。肉眼检查主要是检查大便的颜色、性状及是否有粘液等。大便呈干球状说明便秘;带有很多粘液,说明肠道有炎症;带脓血往往是菌痢的症状。
3.显微镜检查主要看大便有无红细胞、白细胞及寄生虫卵。大便有红细胞说明有肠道出血;大便白细胞,说明有肠道炎症,见于肠炎、菌痢等;检查出虫卵,可诊断该种寄生虫病,如蛔虫、绦虫、血吸虫病。

粪常规检查
正常值:颜色:棕黄。性状:软,柱状。
镜检:红细胞:无。白细胞:偶见巨噬细胞.无脂肪球:偶见.夏科-雷登结晶:无。寄生虫卵:无。肠粘膜上皮细胞:无。肿瘤细胞:无。食物残渣和肌肉纤维:偶见。结缔组织:偶见。淀粉颗粒:可见
临床意义
颜色:
红色:消化道出血。 黑色:上消化道出血,食入炭末,动物血等。 灰白色:阻塞性黄疸。 酱色:急性阿米巴痢疾。 绿色:乳儿消化不良。

性状:
脓血便:细菌性或阿米巴痢疾,结肠肿瘤,慢性血吸虫病,大肠桿菌性肠炎等。粘液状:细菌性或阿米巴痢疾,急性血吸虫病,结肠憩室炎,结肠癌等。鲜血便:肛门或直肠出血。米汤样:霍乱。水样:食物中毒,婴幼儿腹泻,急性肠炎,急性肠道传染病。羊粪样:痉挛性便秘,老年习惯性便秘。凝乳样:婴儿消化不良。柏油样:上消化道出血。白陶土样:完全性胆道阻塞,钡餐检查后。

镜检:
红细胞:有红细胞:下消化道出血:结肠癌、直肠息肉、痔疮等。急性阿米巴痢疾,急性血吸虫病。
白细胞:增多:结肠、直肠、小肠细菌性或非细菌性感染,变态反应性肠病或其他原因所致肠病等。
巨噬细胞: 有巨噬细胞:细菌性痢疾,溃疡性结肠炎等。
脂肪球: 大量脂肪球见于胆道感染,胆道阻塞,胰腺功能障碍,结肠炎,乳糜泻等。
夏科-雷登结晶:有夏科-雷登结晶:阿米巴痢疾,溃疡性结肠炎等。
寄生虫卵:有寄生虫卵:粪便中可发现:蛔虫卵,勾虫卵,蛲虫卵,姜片虫卵,鞭虫卵,肺吸虫卵,血吸虫卵,肝吸虫卵,条虫卵,人毛滴虫卵,蓝氏贾弟鞭毛虫卵,溶组织阿米巴原虫及包囊,纤毛虫卵等。
肿瘤细胞:结肠癌、直肠癌可见恶性肿瘤细胞。
食物残渣和肌肉纤维:增多:肠蠕动亢进,腹泻,蛋白消化不良,慢性胰腺炎,胰头或乏特壶腹癌等。如见到肌纤维的纵横纤维,甚至肌细胞核,表示胰腺外分泌功能严重受损。
结缔组织:增多:胃病伴胃蛋白酶缺乏,腹泻等。
淀粉颗粒:增多:慢性胰腺炎伴胰腺外分泌功能不全。

大便其他检测
粪胆素
正常值
阳性
临床意义
减少:阻塞性黄疸。

粪胆原:正常值:68~473μmol/d
临床意义
阴性:完全性阻塞性黄疸。 增多:溶血性贫血。

粪卜琳 :正常值:<45nmol/g干重 600~1800nmol/d
临床意义
增高:卜琳病,铅中毒。

潜血 :正常值:阴性
临床意义
阳性:各种原因所致的消化道出血,口服维生素C,肉食、动物血制品,铁剂及深绿色蔬菜等。

粪孵化检查
正常值:阴性。
临床意义
阳性:见于日本血吸虫病。

  (4)化验痰液

1.标本的采集:早晨漱口后,由气管深处咳出一、二口痰,置于清洁有盖的容器内送检。如作细菌培养,需用无菌容器。若收集24小时痰标本时,可加少量石碳酸于容器内防腐。
2.此项检查包括一般检查、显微镜检查及细菌学检查等。正常人无痰或少痰。大量咳痰见于肺脓肿、支气管扩张、肺结核伴有空洞形成等;突然咳大量脓臭痰常见于脓胸或膈下脓肿向支气管穿破。正常人痰呈灰白色,红色痰见于肺癌、肺结核、支气管炎等。一般痰无特殊臭味,有恶臭常见于肺脓肿、支气管扩张或肺癌晚期。另外,痰粘稠见于上呼吸道感染、支气管哮喘、支气管炎、肺炎等。
3.显微镜检查应注意有无红细胞、白细胞、弹力纤维等。弹力纤维的出现可能是肺组织有破坏性变,如肺脓肿、肺癌等。

  (5)胃液检查

1.禁食8小时,术前让患者放松,幽门梗阻的患者,应先抽尽胃内容物,必要时先洗胃,抽取胃液。 术前半小时肌注安定10毫克和阿托品0.5毫克,如有假牙应取下。
2.一般检查中,胃液增多超过正常空腹10~100ml,见于十二指肠溃疡。颜色呈红色的表明胃粘膜损伤出血,呈咖啡色的多见于胃炎、胃癌、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等。有恶臭味见于胃癌晚期,粪臭味见于小肠梗阻。粘液增多常见于慢性胃炎。
3.胃液化学检查:胃酸明显增高见于十二指肠溃疡,明显降低见于萎缩性胃炎、胃癌(正常空腹时胃液酸度约为10~50单位)。乳酸定性检查呈现阳性常见于萎缩性胃炎、幽门梗阻及胃癌。
4.镜检:胃液出现红细胞表明胃溃疡、癌肿、胃糜烂等。如果白细胞增多,常见于胃粘膜化脓性溃疡。癌细胞出现可诊断为胃癌。

胃液一般性状检查
正常值:量:0.02~0.10L 通常<0.05L;颜色:无色透明,粘液多时呈灰白色;
食物残渣:极少。
临床意义
量:增多:幽门梗阻,胃癌,十二指肠溃疡,卓-艾氏综合征(胃泌素瘤),十二指肠液反流等。 减少:胃蠕动亢进。
颜色:黄色:胃液中含有反流胆汁。红色:胃或食管的新鲜出血。 咖啡渣样:陈旧性胃出血。食物残渣:增多:幽门梗阻,胃扩张,胃下垂等。

酸碱度(pH)
正常值0.9~1.5~3.5 总酸度10~50mmol/L
临床意义
pH增高:慢性萎缩性胃炎,胃癌,恶性贫血等。

潜血试验
正常值:阴性
临床意义
阳性:胃出血,食道出血或胆道、胰管出血反流至胃。

细胞
正常值:少量白细胞和上皮细胞
临床意义
增多:胃炎、胃癌等。红细胞提示胃溃疡、糜烂、炎症及其他理化损伤;白细胞增多提示慢性胃炎(常伴有大量柱状上皮细胞)。

细菌
正常值:偶见酵母菌
临床意义
八叠球菌:消化性溃疡,幽门梗阻。 波-澳桿菌:胃酸缺乏,幽门梗阻,胃癌等。 抗酸桿菌:胃结核,肺结核,喉结核等。 幽门弯曲菌:溃疡病,胃炎等。

氯化物
正常值:45~155mmol/L
临床意义
胃液氯化物测定有助于发现假性胃酸缺乏症(false achlorhydria)。

酸度总量
正常值:空腹时 10~50U 试验餐后 50~75U 注射组织胺后 40~140U
临床意义
胃液总酸度包括盐酸(游离酸)、结合酸(与蛋白质结合的盐酸)和来自食物或细菌代谢的有机酸等。 酸度增高:部分胃溃疡病人,十二指肠溃疡,卓-艾氏综合征等。 酸度降低:萎缩性胃炎,胃癌,恶性贫血等。

乳酸
正常值:阴性
临床意义
阳性:胃潴留伴细菌繁殖,萎缩性胃炎伴胃排空障碍,胃癌等。

维生素B12内因子
正常值:^57CO-B12增加0.5~4.0
临床意义
降低:恶性贫血,萎缩性胃炎。

游离酸
正常值:空腹时 0~30U 试验餐后 25~50U 注射组织胺后 30~120U
临床意义
胃液总酸度包括盐酸(游离酸)、结合酸(与蛋白质结合的盐酸)和来自食物或细菌代谢的有机酸等。
酸度增高:部分胃溃疡病人,十二指肠溃疡,卓-艾氏综合征等。
酸度降低:萎缩性胃炎,胃癌,恶性贫血等。

五肽胃泌素胃液分析
正常值:空腹胃液总量 0.01~0.10L 空腹排酸量 0~5mmol/h 最大排酸量 男<45mmol/h 女<30mmol/h
临床意义
增加:十二指肠溃疡,卓-艾氏综合征(胃泌素瘤),吻合口溃疡等。 降低:萎缩性胃炎,胃癌等。 根据五肽胃泌素胃液分析结果,可以计算出下列参数; 基础排酸量(basal acid output).(BAO)其正常参考值为 3.3±1.9mmol/h 最大排酸量(maximal acid output).(MAO)其正常参考值 为32±4.6mmol/h 高峰排酸量(peak acid output).(PAO)其正常参考值为 21±9.4mmol/h 壁细胞数(parietal cell mass).(PCM)以每10亿壁细胞分泌25mmol/h计,成年男性约10亿,成年女性约8亿。

胰岛素低血糖试验
正常值
在具有真正迷走神经作用时,注射胰岛素后胃酸比基础分泌增高5mmol/h或20mmol/L。
临床意义
用于了解迷走神经切除术后的手术效果,若迷走神经切除术后,胃酸比基础分泌增高5mmol/h以上,表示手术不成功,术后溃疡复发率可达65%。

癌胚抗原(CEA) 缩写CEA
正常值:胃液 148.8±113.2μg/L 胃粘膜 0.25±0.14μg/g
临床意义
显著增高:胃癌。 增高: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

胎儿硫粘蛋白抗原(FSA)缩写FSA
正常值:阴性
临床意义
阳性:胃癌(96%),胃炎,胃溃疡等(12%)。

胃癌相关抗原(GCAA) 缩写GCAA
正常值:阴性
临床意义
阳性:胃癌(80~84%)。

免疫球蛋白G和免疫球蛋白A
正常值:IgG<200mg/L IgA<50mg/L
临床意义
增高:胃癌,萎缩性胃炎。

胃幽门弯曲菌(HP)检测
正常值:阴性。
临床意义
幽门弯曲菌感染。

    (6)脑脊液检查

1.标本的采集:用无菌脑脊液穿刺包。
2.一般检查:正常脑脊液为无色透明水样液体。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脑脊液呈均匀淡红色。蛛网膜下腔有陈旧性出血者,脑脊液多带透明黄色。结核性脑膜炎患者脑脊液内细胞数增多呈毛玻璃样。化脓性脑膜炎患者细胞数显著增加可呈脓样混浊,甚至出现凝块。正常脑脊液放置24小时不会凝结,化脓性脑膜炎的脑脊液放置1~2小时后,出现凝块。结核性脑膜炎患者的脑脊液放置24小时后,可见纤细的网样薄膜形成。
3.化学检查:正常脑脊液内蛋白质含量为20~40毫克/公升。当脑脊液或脑实质有炎症、肿瘤等病变时,脑脊液蛋白质含量可增加,定性试验呈不同程度的阳性。正常脑脊液葡萄糖含量减少。正常脑脊液内氯化物为700~760毫克/公升,当脑脊液含蛋白质增多时,氯化物含量减低,见于细菌性脑膜炎。结核性脑膜炎脑脊液中氯化物的减低更为显著。正常脑脊液中含有多种酶,当脑部有炎症、肿瘤、脑血管病变时,乳酸脱氢酶、谷草转氨酶等均可增高。
4.显微镜检查:正常脑脊液中的细胞数目极少,化脓性脑膜炎时,白细胞数显著增加,以中性粒细胞为主,结核性脑膜炎时,白细胞可中度增加,以淋巴细胞为主。正常脑脊液中无细菌,细菌性脑膜炎时可发现病原菌

脑脊液一般性状检查 (脑脊液检测)

正常值:

颜色:无色水样;透明度:透明清晰;凝块或薄膜形成:无;酸碱度(pH):7.35~7.40;

相对密度:1.005~1.009

临床意义
颜色:红色: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出血性脑膜炎等。如为穿刺创伤出血,最初数滴为红色,以后逐渐变清。 黄色:陈旧性出血,重症黄疸或胡萝蔔素血症等。当CSF中蛋白含量>50mg/dl时,其外观亦呈淡黄色。 白色:化脓性脑膜炎为米汤样,结核性脑膜炎或真菌性脑膜炎为毛玻璃样外观。 褐色或黑色:中枢神经系统黑色素细胞瘤。

透明度:浑浊:细菌性脑膜炎,真菌性脑膜炎。

凝块或薄膜形成:结核性脑膜炎常有薄膜形成,化脓性脑膜炎则易出现凝块。

酸碱度(pH):增高:代谢性或呼吸性碱中毒 降低:代谢性或呼吸性酸中毒,脑缺血,缺氧等。

相对密度:增高:脑炎、脑膜炎、脑出血、脑寄生虫病、脊髓肿瘤等。

压颈试验(奎肯试验) (脑脊液检测)

正常值

压迫颈静脉后,脑脊液压力立即上升,于10~20s内达 到1.5~2.9kPa。压迫解除后,立即降至初压水平。 Ayala指数=〔终压×放出脑脊液量(ml)/初压〕=5~7

临床意义

作压颈试验前,应先作压腹试验,检查者以手掌压迫患者的腹部10~20s,脑脊液压力迅速上升,松手后20s内恢复初压水平,如无上述反应,表示穿刺位置不当或穿刺针不通畅。 压劲后,压力缓慢上升,达到最高水平时间>20s,压颈解除后压力迅速下降,提示脊髓蛛网膜腔有不完全阻塞。 压颈时脑脊液压力毫无变化,或初压虽正常,但当放出4~5ml脑脊液后压力降低超过0.5kPa(50mmH2O),提示脊髓蛛网膜下腔有完全性阻塞。 放出4~5ml脑脊液后压力下降很少,且迅速恢复初压水平,提示有交通性脑积水或颅内高压。 一侧压颈试验正常,对侧无反应(Tobey-Ayer试验阳性),提示该侧有侧窦栓塞或颈静脉血栓可能,或有其他侧窦或颈静脉压迫性病变。 Ayala指数<5提示有椎管阻塞或颅内肿瘤可能、>7提示有脑积水、脑萎缩和浆液性脑膜炎可能。

脑脊液压力 (脑脊液检测)

正常值:新生儿0.29~0.78kPa 儿童0.69~1.96kPa 成人0.69~1.76kPa

临床意义

增高:颅高压综合征(脑炎、脑膜炎、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脑脓肿、脑肿瘤、高血压脑病、脑水肿、水中毒等),心衰,心包积液,纵隔肿瘤,颈部肿瘤,巨大甲状腺,气胸,屏气,腹肌紧张,精神紧张,惊厥,躁动,咳嗽,癫痫持续状态等。 降低:颅低压综合征,失水,慢性消耗性疾病,休克,椎管部分或完全性阻塞,穿刺针位置不当或不通畅等。


脑脊液白细胞总数 (脑脊液检测)
正常值:婴儿(0~20)×106/L 儿童(0~10)×106/L 成人(0~8)×106/L

临床意义

增高:各种脑膜炎,脑炎:化脓性脑膜炎时显著升高,可达数千万/L(数万/mm3),以中性粒细胞为主;结核性和真菌性脑膜炎时亦增高,早期以中性粒细胞为主,后期以淋巴细胞为主;病毒性脑膜炎一般增至数十至数百,以淋巴细胞为主,其中流行性乙型脑炎的早期以中性粒细胞为主。脑出血或蛛网膜下腔出血亦见白细胞增多,但其来源于血液,如求校正的真正白细胞数(脑脊液白细胞数-脑脊液红细胞数/700)并无增高。脑寄生虫病或过敏性疾病以嗜酸性粒细胞增高为主。


脑脊液白细胞分类计数 (脑脊液检测)

正常值

主要为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比值=7:3,偶见内皮细胞 淋巴细胞平均 0.62 单核细胞平均 0.16 中性粒细胞平均 0.02 组织细胞极少上皮细胞极少嗜酸性细胞极少

临床意义

增高:各种脑膜炎,脑炎:化脓性脑膜炎时显著升高,可达数千万/L(数万/mm3),以中性粒细胞为主;结核性和真菌性脑膜炎时亦增高,早期以中性粒细胞为主,后期以淋巴细胞为主;病毒性脑膜炎一般增至数十至数百,以淋巴细胞为主,其中流行性乙型脑炎的早期以中性粒细胞为主。脑出血或蛛网膜下腔出血亦见白细胞增多,但其来源于血液,如求校正的真正白细胞数(脑脊液白细胞数-脑脊液红细胞数/700)并无增高。脑寄生虫病或过敏性疾病以嗜酸性粒细胞增高为主。


脑脊液红细胞数 (脑脊液检测)
正常值:无

临床意义

增多: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出血性脑膜炎,穿刺损伤血管等。

异常细胞或肿瘤细胞 (脑脊液检测)

正常值:无
临床意义
脑型白血病者可发现未成熟白细胞,脑肿瘤可发现肿瘤细胞,脑脊髓酶毒可见巨大吞噬细胞,病毒感染,
结核感染可见到浆细胞,浆液性脑膜炎可见到较多内皮细胞。


涂片查细菌 (脑脊液检测)
正常值:阴性。

临床意义

用于检查有无细菌。


脑脊液胆红素 (脑脊液检测)

正常值:阴性

临床意义

阳性:高胆红素血症,溶血性贫血等


蛋白定性反应 (脑脊液检测)

正常值:阴性
临床意义

有脑组织和脑膜疾患时,蛋白质增加,多为球蛋白,蛋白定试验Cpandy试验阳性。如脓性脑膜炎、流脑等。

脑脊液蛋白定量
正常值:
脑池 儿童0.1~0.25g/L 成人0.15~0.25g/L 脑室0.05~0.15g/L 腰椎
新生儿0.2~1.20g/L 儿童0.2~0.4g/L 成人0.15~0.45g/L

临床意义

有脑组织和脑膜疾患时,蛋白质增加,多为球蛋白,蛋白定试验Cpandy试验阳性。如脓性脑膜炎、流脑等。

 

蛋白电泳 (脑脊液检测)
正常值

白蛋白0.55~0.69 球蛋白α1 0.03~0.08 球蛋白α2 0.04~0.09 β 0.10~0.18 γ 0.04~0.13

临床意义

脑脊液蛋白电泳主要用于多发性硬化症,神经梅毒及亚急性硬化性全脑炎等的诊断。 白蛋白增高:椎管阻塞,脑水肿,缺氧性脑病,格林-巴利综合征,结缔组织疾病等。 球蛋白增高:神经梅毒,脑炎,多发性硬化症等。


免疫球蛋白 (脑脊液检测)
正常值:IgA 0~6mg/L IgG 10~40mg/L IgM 0~13mg/L

临床意义

IgG增高:多发性硬化症,亚急性硬化性全脑炎,腮腺炎,神经梅毒,高IgG血症,麻疹等。 IgM增高:如>3mg/dl提示为细菌性脑膜炎而非病毒性脑膜炎。


IgG/白蛋白比值 (脑脊液检测)

正常值:0.3~0.7

临床意义

比值增高:多发性硬化症,亚急性硬化性全脑炎,腮腺炎,麻疹,神经梅毒,Froin综合征等。


β2微球蛋白 (脑脊液检测)

正常值:1.3~1.8mg/L

临床意义

增高:急性白血病伴颅内浸润,淋巴瘤脑转移,细菌性脑膜炎(病毒性脑膜炎不增高)。


色氨酸试验 (脑脊液检测)

正常值:阴性
临床意义
阳性:结核性脑膜炎,化脓性脑膜炎,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重症黄疸等。

脑脊液乳酸脱氢酶 (脑脊液检测)
正常值:血清值的0.01以内
临床意义
脑脊液LDH比值增高:脑肿瘤

乳酸 (脑脊液检测)
正常值<2.8mmol/L
临床意义
增高:脑缺血、缺氧,颅脑损伤,颅高压综合征,惊厥,颅内出血,脑脓肿,多发性硬化症,细菌性脑膜炎,结核性脑膜炎等。病毒性脑膜炎不增高。

丙酮酸 (脑脊液检测)
正常值:0.06~0.19mmol/L

临床意义

增高:晚期肝病,重症心衰,尿毒症,重金属中毒,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维生素B1缺乏,过高热,
糖原累积病等。


脑脊液葡萄糖 (脑脊液检测)
正常值:婴儿3.9~5.0mmol/L 儿童2.8~4.5mmol/L 成人3.6~4.5mmol/L

临床意义

增高:糖尿病,静脉输入葡萄糖后,蛛网膜下腔出血,脑出血等。 降低:低血糖症(胰岛素瘤、糖原累积病等),化脓性脑膜炎,结核性脑膜炎,真菌性脑膜炎,神经梅毒等。


脑脊液氯化物 (脑脊液检测)
正常值:

Cl-计 婴儿110~122mmol/L 儿童117~127mmol/L 成人119~129mmol/L 以NaCl计 婴儿110~122mmol/L 儿童117~127mmol/L 成人119~129mmol/L 以mEq计 婴儿110~122mmol/L 儿童117~127mmol/L 成人119~129mmol/L

临床意义

增高:脑炎,脊髓炎,尿毒症,高氯性酸中毒,糖尿病等。 降低:结核性脑膜炎,化脓性脑膜炎,真菌性脑膜炎,神经梅毒,风湿性脑病,小脑肿瘤,急性感染性疾病等


墨汁染色 (脑脊液检测)
正常值:未检出隐球菌。

临床意义
隐球菌墨汁染色阳性,需进一步作真菌培养。

   (7)穿刺液检查

1.标本的采集:用无菌胸、腹、心包、关节腔穿刺包。
2.一般检查:漏出液为淡黄色、稀薄、透明状。渗出液可呈不同的颜色或混浊,血色可能为结核、肿瘤等。黄色脓性见于化脓性细菌感染。漏出液比重均在1.018以下,渗出液比重均在1.018以上。渗出液内含有纤维蛋白原等凝血活酶,固易凝结,漏出液一般无凝结现象。
3.化学检查:渗出液为阳性反应,漏出液为阴性反应。漏出液小于2.5毫克/公升,渗出液大于2.5毫克/公升。胰腺炎、胰腺创伤等所致的腹腔积液中,淀粉酶含量增高。小肠穿孔患者的腹腔积液中,碱性磷酸酶含量会增高。
4.显微镜检查:漏出液细胞较少,每微升常在100个以下。渗出液细胞较多,每微升可大于500个。出现大量中性粒细胞,见于急性化脓性炎症或结核性感染的初期。大量淋巴细胞多属于慢性炎症或结核性病变。嗜酸性粒细胞增多,见于国民性或寄生虫病。在癌性浆膜积液中,可查到癌细胞。如果出现大量退化型间皮细胞,应警惕癌肿的发生。

    (8)肾功能检查

1.内生肌酐清除率检查:试验前和试验日摄低蛋白饮食三天,禁食肉类,避免剧烈运动。试验日晨8时排光尿,再于此后至次晨8时的24小时将尿液收入加入甲苯防腐剂的清洁容器内。试验日抽取经脉血2~3毫升。将血、尿同时送检。正常值范围为109~148/24小时(或80~120毫升/分),平均值为128毫升/24小时(或100毫升/分)。清除率小于正常值的80%,提示肾小球滤过功能减退。清除率在70~51毫升/分为轻度降低,在50~31毫升/分为中度降低,小于30毫升/分为重度降低。清除率在20~11毫升/分为早期肾功能不全,在10~6毫升/分为晚期肾功能不全,小于5毫升/分为终末肾功能不全。
2.血尿素氮和血肌酐测定:取经脉血1毫升,注入抗凝管内,充分混匀。正常的血尿素氮为9~20毫克/公升,血肌酐为1~2毫克/公升。各种严重的肾脏疾病引起的肾功能不全时会增高。上消化道出血、严重感染和饮食中蛋白质过多时,均可使血尿素氮暂时升高。血肌酐浓度受饮食等因素影响比较少,明显升高时,提示愈后差。
3.尿浓缩与喜事功能试验:试验日患者摄普通饮食。昼夜24小时内每隔3小时排尿一次,分别收集于清洁标本瓶内。正常的日间尿量与夜间尿量比为3~4:1。12小时夜间尿量不超过750毫升。尿液最高比重在1.020以上。最高比重之差不少0.009。夜间尿量超过750毫升,此种现象常为肾功能不全的早期表现。最高比重小于1.018表示肾浓缩功能不全。各次标本的比重相差很小,尿比重大多固定在1.010左右,表示肾浓缩功能严重障碍。日间尿比重固定在1.018或更高,多为脱水患者。

    (9)肝功能检查

1.蛋白质代谢功能试验:
①血清蛋白总量及白蛋白与球蛋白比值(A/G)测定,白蛋白降低,多见于严重肝炎、晚期肝硬化、肾炎、肾病综合症、慢性胃肠道疾病。球蛋白增高,多见于慢性肝炎、肝硬化、黑热病、疟疾、红斑狼疮。
②血清蛋白电泳,白蛋白减少施谋用智慢性肝炎、肝硬化。α球蛋白增高见于肝硬化、营养不良、肾病综合症。β球蛋白增高见于肾病综合症、糖尿病。γ球蛋白增高见于慢性肝炎、门静脉性肝硬化、结核病、骨髓病等。
2.糖代谢功能试验,空腹血糖正常值为70~100毫克/分升。服糖后半小时至一小时迅速升高,可达160毫克/分升,二小时则恢复正常。各次尿糖均为阴性。峰时后延,多在一小时呈最高峰,二小时后才恢复正常多见于原发性肝癌、重症肝炎及某些肝硬化患者出现糖代谢紊乱。
3.脂肪代谢功能试验:血清胆固醇含量正常值为110~230毫克/分升。血清胆固醇为总胆固醇的60%~80%,约为90~130毫克/分升。血清胆固醇增高见于大量进食高胆固醇食物,也见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和糖尿病等,血清胆固醇减低见于肝细胞严重受损时,也见于甲状腺功能亢进等肝外疾病。血清胆固醇增高见于各种原因引起的弹道梗阻、甲状腺功能减退等肝外疾患。胆固醇酯减低见于肝脏实质性病变、甲状腺功能亢进等肝外疾病。


标本的采集:用特殊试剂在医院里验血检查。
乙肝表面抗原本身无感染性,人血中如果检出此抗原,说明体内有乙肝病毒或曾经有过肝病毒感染。乙肝表面抗原阳性并非都具有感染性,如同时检出乙肝核心抗原或e抗原,则说明病人具有感染性。

  (10)血清检查

1.血糖测定:正常人血糖比较恒定,测定时采集晨间空腹血糖较好,空腹血糖升高见于糖尿病、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症、嗜铬细胞瘤、颅脑疾病(脑溢血、脑震荡等)。空腹血糖低见于胰岛细胞瘤或胰腺癌、功能性胰岛素过多症、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粘液性水肿、严重肝病、饥饿状态。
2.血清电解质测定:
血钠增高见于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症、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
血钠降低见于严重的呕吐、大量出汗、长期腹泻、慢性肾炎、糖尿病酸中毒、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或使用大剂量的利尿剂之后。
血钾增高见于尿少、尿闭或尿毒症、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心力衰竭和补钾过多所致。
血钾减少见于呕吐、腹泻、缺钾性周期麻痹、缺钾性慢性肾炎、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症。
3.血清淀粉酶的测定:主要用来诊断急性胰腺炎。血清淀粉酶升高,也可见于胆石症、胆囊炎胆总管阻塞、胃及十二指肠穿孔、流行性腮腺炎。减低见于肝硬化及其它肝病。

  (11)骨髓检查

1.主要是抽取骨髓液涂片作细胞学检查,为血液病、传染病提供诊断依据及疗效观察。如有明显出血倾向或血友病患者,忌作骨髓穿刺检查。
2.骨髓检查可分为骨髓细胞形态学检查、骨髓细胞组织化学染色检查、骨髓组织学病理检查、骨髓细胞染色体检查等。此类检查常见于各类贫血、白血病、骨髓瘤、恶组、伤害、败血症等。

功能检查

  (1)心电图、肌电图、脑电图

1.心电图是心电活动的记录。通过心电图可看出心电频率、电压、心电图形变化,每个周期心电的变化分别反映心房、心室、传导纤维的病理生理变化。可显示出心脏是否扩大、起搏是否正常、心脏有无缺血、梗塞、传导有无障碍、有无心率紊乱等。
2.肌电图是人体神经、肌肉电活动的记录。用以诊断神经肌肉的某些疾病,如震颤麻痹、舞蹈病、重症肌无力、肌炎、皮肌炎等。
3.脑电图是大脑皮层细胞集团所显示的一种自发电活动的机灵。检查前应洗净头部,停用抗癫痫药及镇静药、安眠药。脑电图主要用于诊断癫痫、神经性疾病等。

  (2)超声波检查

1.超声波是利用仪器产生的0.8~3.2兆的声波发射至体内脏器,再反射至仪器荧光屏上产生图像。
2.检查前注意事项:颅脑备检者应剃除或分开两侧头发使超声易于透入颅内。胰腺、胆囊备检者,禁食12小时。膀胱、前列腺及妇科检查在2~3小时内不排尿,保持膀胱充盈,使肠上抬。血管检查前应先休息10分钟,然后在25~27℃环境中检查以使测值准确。
3.超声波诊断主要用于液性病变的诊断,可以诊断胸水、腹水、胆囊积液、心包积液、胃下垂、胰腺囊肿、肾盂积水及羊水。也可用于诊断肝脏疾病如:肝癌、肝炎、肝硬化和肝囊肿等。用于诊断心脏大小肥厚、瓣膜情况、先天性心脏病等。也用于胆结石、肾结石、孕妇胎盘、胎儿定位等检查。


  (3)X线检查

1.检查前应让患者消除进入暗室的恐惧心理,检查时尽量脱去衣服,除去透视部位的一切外物,以免混淆阴影而误诊。
2.X线是一种波长为0.08~0.31Å(埃)的电磁波,具有穿透性,且能使荧光物质发光,使胶片感光,因而可以用于人体的透视及拍片检查,长期多次X接触线对人体有害。
3.X线用于诊断骨结构的疾病效果最好,也可用于头部、肺部、腹部等处的病变诊断。对于空腔脏器则须加用造影剂进行诊断,如胃肠钡透、胆道造影、泌尿系造影、血管造影等。

  (4)造影检查

1.检查前注意事项:甲状腺备检者一月内忌服含碘食物、药物及抗结核药物、抗甲状腺药物等。肾脏检查前患者饮水若干以保证测时一定的尿流量。胆道系统造影禁食6小时。脑血管造影前用99锝淋洗液作头面部保护,口服氯酸钾200~400毫克(小儿3毫克/公斤体重)封闭甲状腺。
2.器官功能检查:甲状腺吸131碘率增高可见于甲状腺功能亢进、单纯性甲状腺肿、缺碘性甲状腺肿等。甲状腺吸131碘率降低可见于甲状腺功能减退、早期亚急性甲状腺炎。肾图异常见于尿路梗阻、肾性高血压、肾功能损害。
3.脏器显影:肝脏显影—肝血管瘤患者原缺损区呈放射性浓集。原发性肝癌患者原缺损区放射性与邻近肝组织相似。肝脓肿患者原缺损区仍无放射性充填。心脏血池显影—鉴别诊断心脏扩大和心包积液。对心内占位性病变如心房粘液瘤有一定诊断价值。诊断先天性心脏病。心肌显影—诊断急性心肌梗塞。心肌缺血区域的大小和负荷效应。
4.体外竞争性放射分析法:反应甲状腺功能的体外试验。血清T4水平增高见于甲状腺功能亢进。血清T4水平降低见于甲状腺功能减退。此外,肾病综合症患者及妊娠期、口服避孕药妇女,因受甲状腺结合球蛋白影响,T4水平也应升高或降低。

  (5)CT检查

CT诊断一般为平扫CT、增强CT和脑池造影CT。平扫CT一般为横断面扫描,多以听眦线为基线,依次向上或向下连续扫描。增强CT扫描常用的造影剂为60%的泛影葡胺,1.5~2.0ml/公斤体重,凡有过敏史及心肾功能衰竭者禁用60%泛影葡胺。脑池造影CT一般经腰穿或枕大池穿刺,注入非离子型造影剂或气体使拟检查的脑池充盈。作腹部CT检查时,检查前要禁食,口服稀释的碘水剂衬托脏器的轮廓。检查中患者需屏住气后扫描。

中耳癌可表现为以中耳为中心的骨破坏,听小骨完全消失,局部可见软组织块影。鼻窦炎CT表现为粘膜增厚,腔内密度增高,形成积液或积脓。肝癌在平扫时多数呈低密度区。肝硬化CT表现包括肝脏表面凹凸不平,各叶比例十条,肝实质密度不匀,脾肿大等。胰腺炎急性患者表现为胰腺弥漫性增大、变形和边缘模糊,胰周脂肪层消失,以及肾筋膜增厚。慢性患者表现为胰腺增大或缩小、变形和钙化,胰管扩张,肾筋膜增厚。支气管扩张患者CT上支气管可呈柱状、囊状或混合状。CT显示胸壁内面靠外靠后的有弧线形阴影,表示有胸腔积液存在。 

  (6)MRI诊断(磁共振)

MRI诊断一般采用T1加权和T2加权成像相结合,一般不对同一患者同时作矢状面、冠状面和水平面等三个断面的扫描,最常用的成像脉冲程序为旋回波(SE)。带有心脏起搏器患者或有某些金属异物的部位,不能作MRI检查。

颅咽管瘤患者在T1加权图像上为高信号强度,而且常于漏斗部向鞍后扩展钙化。胶样囊肿在T1和T2加权图像上均为边界清楚,圆形或卵圆形信号增强区,位于孟氏孔部位,伴脑积水。听神经瘤早期显示为局部神经增粗,后期形成肿块,T1加权图像上,可呈等信号强度,T2加权图像上常为高信号强度。原发性肝癌在T1加权图像上,多数为低信号强度灶,在组织切片上可见肿瘤细胞内有带有三酸甘油的脂质增生。病灶内信号强度不甚均匀。T2加权图像上,为高信号强度。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看懂化验单(蛮有归纳性的,学医的有必要把此当珍藏版)
肾功能检查正常值
医院常见化验指标的正常值及临床意义(最新)
【学海无涯】宠物尿常规血常规及生化化验单数据分析
生化全套
【检查检验】血液检查各项指标正常值及临床意义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