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治心脑血管病 中医也当仁不让

到目前为止,不管是西医还是中医,对于心脑血管疾病都没有一个万全的治疗方案。人们只能通过长期服用药物、控制饮食起居来控制病情。但这样依然还有病发的可能,引起脑中风、偏瘫、心绞痛、心肌梗塞等。

“就我从医多年的经验来看,对于心脑血管疾病的控制和治疗,更偏重于中医治疗”。在杜万全堂国医馆多位专家们看来,中医辩证诊治可有效降低长期服药对肝肾功能的损伤。在治疗方面,一些中药确实能起到软化血管、排除血液杂质和毒素的作用,从病理上能为心脑血管病治愈提供可能。”

随着冬季来临,有心脑血管疾病的人们逐渐感到了身体的不适,有的人疾病加重不得不住院治疗。冬季如何养生来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复发以至加重呢?专家建议,自身要把握生活起居、饮食方面、运动方面及情志方面等要点,做到起居有常、饮食有节、不妄作劳、心情愉悦等,同时要注意外界不正常的气候。心脑血管病,不管是新发还是旧疾,不妨找中医调治,或许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心脑血管常见病之

高血压

高血压是最常见的慢性病,也是心脑血管病最主要的危险因素,脑卒中、心肌梗死、心力衰竭及慢性肾脏病是其主要并发症。

高血压需终身服药?

no!中医调治也能让血压恢复正常

得了高血压,医生一般会告诉你:病因不明,需终身服药控制,以免血压太高,发生脑溢血等意外。为此,患者便要跟降压药打一辈子交道了。然而,降压药多多少少都有副作用。于是,患者面临这样的尴尬:若终身服药,不仅经济压力大,每天还要想着吃药和监测血压,很麻烦,长期服用药物也会给肝肾造成负担和毒害;如若不吃药,长期血压升高,除了可能头晕恶心难受外,脑溢血发生概率会很大。两害相权取其轻,还是先吃药吧,毕竟药物损害不在眼前发生。

可我们想过没有,身体为什么会血压升高?血压升高对身体来讲意味着什么?

【中医观点】

杜万全堂特聘专家陕西名老中医王向农医师认为,身体把血压升高是有它的道理的。除了特殊情况导致血压升高外(如妊娠高血压、肾性高血压等),一般血压升高无非是两个原因:一是血管缺乏弹性或硬化,使得血管舒张和收缩乏力,影响血液流动速度;二是血液粘稠,血管内沉积物多,造成血液流速下降。在这两种情况下,为使身体内大量细胞及时得到营养物质,身体就会分泌使血管紧张、心脏加大供血压力的激素,使血压升高,血液流速加快,保证正常的血液供给。

“可以尝试改变血液流速和恢复血管弹性,以此来彻底解决高血压的问题。”王向农医师表示,“中西医治疗理念不同,西医通常会把'病’视作靶点,但中医则更强调'人’的整体观。”以高血压为例,西医更关注血压水平,测量值是西医治疗的唯一标准。而中医则更注重改善由高血压所引起的头痛、头晕等症状。高血压通过中医药调节是非常周到的。患病时间长短、病情复杂程度,决定调节时间,早期高血压调节效果最佳。一般两周左右,慢的话一个月左右,高血压的问题可得到好转。之后就可尝试逐步减少降压药的使用,直到完全不再服用降压药了。

同时,要注意饮食调理,多以蔬菜水果为主,减少精致米面等高糖食物摄入。恢复血管的弹性,就要增加蛋白质、天然维生素c、b、e,钙镁等多种矿物质摄入。通过中医药调节,加上日常生活、饮食习惯调理,杜万全堂国医馆王向农主任已帮助多位高血压患者摆脱了终身服药的痛苦。

高血压合并复杂病症别乱服药

中医整体治疗辨证论治更理想

有些特殊患者体重超标,缺乏运动,一直在吃复方降压片,但是一走路就气急,心脏也不舒服,胸闷胸痛,病人去医院做了24小时动态监测,结果发现,病人白天是高血压,但到了晚上夜深人静时,血压最低时只有60多。杜万全堂特聘专家杨宗善主任讲到:这是高血压肥胖症,一般情况吃中药两个星期就可以看到疗效,有很多人理解中药治疗见效比较慢,其实在很多疑难杂症上中医可以让你感受到中医药的神奇。

【中医观点】

杜万全堂特聘专家陕西名老中医杨宗善主任说,血压低的时候降压药要是在发挥作用,就可能会使血压降得过低,血上升不到脑子里,就容易导致脑子供血不足,或脑血栓形成,造成中风。如果高血压没治好,反而很有可能添了一个重病。

杨主任在门诊碰到的病人,一般是高血压前一般都会有几顶“帽子”,有并发高血压的,有高血脂、高血糖的,最厉害的,“三高”都有。还有的人是心律失常,有的人是房颤,吃起药来一大把。到了这个时候,治起来很麻烦。实际上这一类病人,早期有点气急胸闷,特别是这种发胖的中老年女性,在更年期时就已经有潜在的心脏病在里面了。

这样的病人,血压不稳,杨主任建议服降压药一定要慎重。这时用中药是在安全的范围内,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中医的特色就是天人合一、整体治疗,辨证论治,对付这种复杂的毛病是有优势的,实践也证明会有理想的显著效果”。

再者,女性更年期一到,雌激素减少,西医雌激素替代疗法有副作用,那么在这个时候,从补肾着手治疗高血压冠心病,就成为中医的一个强项。中医强调整体调治,很多女性更年期肝火旺,生了病以后情绪上一般还夹杂着焦虑、忧郁。那么,调节情志也是中医拿手的。通过疏肝理气以后,往往胸闷的情况都会有改善。

心脑血管常见病之

心脏病

心为五脏之主,是全身血脉的总枢纽。现实生活中,任何一种不良情绪的出现都会连累到它。所以,心脏最勤奋,又是最容易受伤的。心脏不好,会影响脏腑和五官。

《黄帝内经》里有句话叫“主明则下安,以此养生则寿”,这里的“主”,就是指心脏。心掌控人的情绪,所以,心绪必须先稳定、平和下来,人才会长命百岁。《黄帝内经》里还有一句话,叫“主不明,则十二官危”。意思是心里如果不平静,那人体所有的脏腑都可能陷入危险之中。只要心脏不出问题,其他脏腑一般也会安守本分,喜、怒、忧、思、悲、恐、惊这些“神”也就不会出什么问题。

要西医处理?

no!中医也能改善心脏病况

糖尿病和胸闷、胸痛、没有力气、失眠,经常住院治疗的患者很多,医生给他做冠脉造影,但他们大多堵的是小血管。杨宗善主任运用中医“胸痹”的思路给他们治,治疗后胸闷胸痛减轻了,后期可以给他慢慢调理。

这种病例杨主任碰到的非常多,找他的好多病人是慢性弥漫性堵塞,经过中药一段时间的调理和诊治病症改善了,在家里日常的生活、行动都能维持,心情也好多了。

但中医治疗也是有风险的,其实最好还是中西医结合。一般杨主任对病人都是这么建议的,如果你是70%以下的冠脉堵塞,那光吃中药就可以了;但如果95%的冠脉堵塞,那不装支架就不行。

【中医观点】

杜万全堂特聘专家陕西名老中医孙继芬主任说,对于各类心脏病的治疗,前提就是活血通络,只有打通血液与心脏的健康通道,让心脏这个泵重新充满动力,才是治疗的基石,也是核心与关键。通络活血就是补气活心,所以,要治心,必先活心。

在孙继芬主任看来,心之受病,其病因主要是心血虚损,后气滞血瘀阻其经脉而病变。治在以治虚为主,祛邪为后。因中医理论认为心主血脉,神志。其心血充盈,血府满而通行正常,其神明也。若血脉受损,血府空虚,则心气不足,血流不畅,脉道均会受阻,引起气血瘀滞而发生心脏病变。又因心血亏损,正气衰弱其外邪入侵造成病变。

杜万全堂国医馆孙继芬主任治疗该疾重在养心补血行气为主,活血化瘀为辅,其临床治定了以“养心补血法”,“养心补血行气法”“养心补血补气,活血祛瘀法”三法为其临床互相变通,随症加减方法而治此顽疾,活血祛瘀法谨慎用。当然对心脏病变中的瘀血内阻而引起的心痛和梗塞效果是良好的,这也就中医理论“急者治标”的法则。但心脏病的先期是血府空虚为基本源,若在治本上下功夫,预后效果是良好的。

“血为气母,气为血帅”。失血伤血是心脏病变的重要病因,也是造成心衰、心痛、心梗塞等等危及生命的急危证。“血为气母”血虚气自衰,而不正常行气,瘀阻经脉就自然而发生了病变。若见心脏病变不诊其因果,忙用攻伐之剂,其攻而“母伤”则后果是不良的。

心脏有病要及时看中医

当治虚为主、祛邪为后

所谓“日劳伤心,气血失宣”。随着生活、工作压力的不断增大,各种不同类型的心脏病在最近几年里非常常见。心脏病,在西医学中分类详细如:冠心病、心绞痛、风心病、心房纤颤、心律失常、室性早搏、心肌炎、心力衰竭、心肌梗塞、心源性休克、高血压心脏病、肺心病………而中医学属心悸、怔忡、胸痹、真心痛、温病范畴。当今中医治此疾是多用活血祛瘀为其首要法则,也成目前开发新药治疗各种心脏病的指南。

心是血液运行的动力,脉是血液运行的通路,血液运行于脉道之中,有赖于心与脉的互相合作,而其中心为主导。如果年老体虚,寒邪内侵,痹阻心阳,阻滞血脉,心脏就无法得到充足的血液营养。这时,就会形成不同类型的心脏病。比方说,造成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心肌供血不足,就会形成冠心病;造成动脉性高血压就是高血压性心脏病;在风寒湿热感染后,心脏供血不足导致心脏瓣膜逐渐病变就是风湿性心脏病;导致新陈代谢或荷尔蒙异常的心肌变化时,就是心肌病等等。

【中医观点】

在心脏病的治疗上,目前西医途径有许多,很多效果也不错,但也存在手术费用高昂,病人对手术有很大恐惧心理等缺陷。

杜万全堂特聘专家孙继芬主任表示,有一部分心脏病患者可通过中医疗法缓解,有些患者症状可得到改善,包括一些心脏病术后患者,都可通过中医疗法进行调理。中医历来重视预防,有病早治,无病早防。按中医方法调理和保健,可防止病情发作,尤其是一些有心脏病家族史的人和已出现心脏病先兆的人,一定要用中医调理。

现代医学上说心肌损害是不可逆转的。但孙继芬主任认为,中医可通过活血化瘀的办法恢复动脉弹性。病人可以用中药试着来调理。中西医各有优缺点,凡是适合西医处理的,就应接受西医治疗;而适合中医治疗、不适合西医处理的心脏病,中医同样当仁不让。一样药用在两个人身上,体质不一样效果也不一样的。

据了解,在孙继芬主任多年的心脏病施治过程中,一直遵循“阴阳平和,气血正平”的施治原则,针对不同类型的心脏病,在辨明病机后,开出的往往都是平衡气血的中药组方。凭借这一理论支撑和丰富的临床经验,孙继芬主任已施治了很多不同类型的心脏病患者。

【健康提醒】

呵护心脑要做好一级预防

有些人谈起心脏病就闻之色变,这不仅是因为心脏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居世界之冠,更是因为心脏病发病急促,很多人在还没有发现自己有心脏病的情况下就突然死于心脏病。但从严格意义上来讲,那些突然死于心脏疾病的人并不是“突然”罹患心脏病而死亡,而是因为心脏早就已经在“带病工作”了,只是因为我们平时太不关心心脏,才会导致心脏最终不堪重负而出状况。

有一些征兆可以提示心脏可能存在隐患,如同时出现以下三个以上症状,即使检查不出病兆,也要开始保养心脏或是找中医师调理心脏了:经常出现不明原因的胸闷、心慌、气短;半夜经常因呼吸困难而惊醒;双下肢肿胀而乏力;左侧肩背不明原因疼痛、左胸痛;不明原因的突然昏厥;脸色灰白或发紫;鼻子硬梆梆的,鼻子尖红肿;耳垂出现一条连贯的皱褶;由锁骨上延伸到耳垂方向凸起一条表筋,如小指粗;手指末端或趾端明显粗大,且甲面凸起如鼓槌状。

在没患上心脑血管病之前,首先要做的就是提高警惕,做好一级预防。简而言之就是八个字:活血、降糖、调脂、降压,此外还要有健康的生活方式。饮食及居家调理讲究清淡,多食植物性饮食,如蔬菜、水果、谷物、豆类等;少吃动物油脂、过甜、过咸以及辛辣、腌制、油炸食品。食材选择应适当地挑选、多食红色和黑色以及心形或肾形的食材。心形如鸡豆、开心果、草莓及动物心脏;肾形如腰果、黄豆、黑豆及动物肾脏。在运动上,每天坚持运动,中等程度的有氧运动快走、慢跑、骑车等最佳。烟是一定要戒的,还有心态一定要平和。

在各种养生调理方法中,情绪调理最为重要。中医常讲“七情内伤”,确实如此,情绪对身体的伤害比其它任何因素对身体的伤害都要更加深入、细微。所以调整好自己的情绪,对于保护心脏有很大益处。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倪海厦老师系列(10)
中医治疗高血压
最容易被误会的中医概念—中医西医“谈谈心”
中医-q-敲打(专栏)
你知道心脏多累吗
针灸治疗高血压性心脏病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