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徐梦梅

  


  徐梦梅,1949年2月出生。中国收藏家协会会员,中国文物学会会员。知名中国玉文化学者,著有《古玉新经》(2005年5月上海三联书店出版),上海新民晚报《夜光杯》副刊中国玉文化专栏作家。中国玉文化申遗第一人,发现与提出良渚“玉石文”观点第一人。

  良渚“玉石文”是中国汉字的主要源头

  文/徐梦梅

  2021年2月

  随着对良渚“玉石文”探索和研究的深入,笔者又有了一些新的发现和重要收获。

  一、良渚“玉石文”的客观存在和字体的多样化毋庸置疑

  自从笔者在上海《新民晚报》上发表了《良渚“玉石文”》的研究文章后,近年来在民间收藏圈关注良渚玉器的人似乎更多了,原来对良渚玉器上有刻符和文字熟视无睹的藏友,也开始寻觅搜集。还是有一些资深藏家在手机上发图片或带来刻有“玉石文”的良渚玉器让笔者鉴赏。良渚玉器是史前文化遗址中考古出土最多的玉器,让人惊喜的是在民间收藏中不仅有大量的良渚玉器实物,而且还不乏契刻有“玉石文”的良渚玉器。有些良渚玉器品质之精、体量之大几乎颠覆了我们的传统认识。如高58厘米21节的良渚玉琮的四面立槽上刻有“鸟立祭坛”图案和72个“玉石文;”直径40厘米的良渚大玉璧上两面刻着良渚神徽和鸟纹,还有近300个“玉石文;”宽51厘米的良渚大玉璜两面也刻着良渚神徽和鸟纹,也有250多个“玉石文,”真是叹为观止。虽然契刻有“玉石文”的良渚玉器至今尚没有得到国家考古资料的证实,但其在民间的客观存在这是不争的事实。

  良渚“玉石文”有许多不同的字体。各种字体的风格有明显的差异,很容易区分。推测这些不同字体的“玉石文”应该是不同良渚部落各自创造的文字。笔者结合自己的藏品和民间众多的藏品中发现,不同字体的“玉石文”的存世量多寡不一,存世较少的字体也往往较稚拙,可能是良渚早期的文字。其中有一种比较成熟字体的“玉石文”的良渚玉器存世量较多(见下照片:《不同字体的良渚“玉石文”》字体一)。凭籍经验,可以对其作些推测分析:如我们现代人同样写一个汉字,各人的手势是不一样的。这种字体在不同器型的玉器上有着不同的书写风格,显然是不同的人所刻;这些不同书写风格的玉器往往其器型、雕工和纹饰风格也有较大差别,可以证明其应该不是同一良渚部落所加工的玉器;上述那种存世量较多的字体,不仅书写风格较多,而且玉质和沁色也有较大的差异,可以证明其出土地相距甚远。通过收藏者对这种字体玉器收藏地的介绍,因此推测这种字体的“玉石文”也许已经在良渚文化区域里得到了比较广泛的流行。笔者因此也发现:良渚文化的区域范围已经不只是以往传统说法的环太湖流域为中心,它的中心区域可能还要更为广阔,北达江苏扬州、徐州,西至浙江临安、安徽宁国、广德、郎溪,南抵浙江宁波、绍兴等地。

  二、良渚“玉石文”后人是无法造假的

  由于良渚“玉石文”迄今为止尚无国家田野考古资料的充分证实,所以有很多专业人员都不相信它在民间收藏界确有存在的客观事实,无奈对这些大开门的良渚玉器没法否定,于是有些人就草率地认为它是后人添刻上去的伪作。其实只要对这些玉器稍加研究,就会发现良渚“玉石文”后人是无法造假的。

  良渚“玉石文”的契刻技艺无法伪造。良渚玉器的纹饰非常精细华丽,在四五千年前的新石器晚期就开创了我国微雕工艺之先河。良渚玉器竟然能在1毫米内刻画出3至5根阴刻线;还有一种在收藏界被称作为“眉毛工”的,即是每条细阴线居然是由无数根细密的1毫米左右的阴刻斜线叠加而成。而且用力似乎非常一致,如纯是手工刻划无法达到如此跳刀的效果。更让人匪夷所思的是细阴线和“眉毛工”的阴刻斜线都必须用40倍以上的放大镜才能看清楚。良渚先民是如何用肉眼从事此微雕作业的?纵使古人视力好,他们又是用什么工具来加工的?最早的说法是用鲨鱼牙在经过软化处理的玉石上雕刻;后来在良渚玉作坊遗址考古发现了一些小石片,其材质有黑曜石、燧石、石英和水晶等,硬度等同或略高于玉石,因此人们推测这些小石片是良渚先民进行玉器微雕的工具;也有人猜测良渚先民可能用硬度更高的天然金刚石来雕刻。说法不一,至今没有定论。还有一些人认为“眉毛工”是现代电动工具所作,此纯是毫无机加工知识的信口开河之说,笔者可以非常肯定地说:“眉毛工”当今任何现代化的工具都无法仿制。在中国玉文化史上古代先民留给我们太多的不解之谜:早于良渚文化、迄今五六千年前的凌家滩文化的玉器也非常引人瞩目。在其玉人上的钻孔中发现了只有0.15毫米的玉芯,有关专家认为如此极精细的管钻就是用现代化高科技手段也无法加工出来,更諻论以往常识中古代玉作业上常用的竹子和骨头材质的管钻。若非考古出土,肯定无人会相信这是5000多年前凌家滩先民所为。经对有关良渚玉器的仔细鉴定和长时间研究,笔者发现不同字体的良渚“玉石文”的刻工也多用纯“眉毛工”的契刻技艺,有的用细阴线工和“眉毛工”相结合的契刻技艺;还有一些“玉石文”由于线条上灰皮厚重,无法看到刻痕。猜测良渚文化区域里众多的部落,或许都拥有了某种至今未知的雕刻工具并掌握了这鬼斧神工般的“跳刀斜阴线”契刻技艺。

  良渚“玉石文”如果作伪是能够鉴定出来的。且不说现存世在民间收藏界大量玉质不同、器型众多、雕刻风格迥异的良渚玉器,要在其上伪造出不同字体的“玉石文”来,显然是不可能、也是不符合逻辑的。后退一万步说,假设真有所谓高手能利用镭射雕刻等高科技手段伪造出“玉石文”的契刻技艺,但一定伪造不出真品“玉石文”洒脱的线条和书写风格上自然古朴的神韵;伪造不出附着在“玉石文”上面的包浆、灰皮、沁色等种种入土数千年的痕迹。民藏界大有良渚玉器的鉴定高手,很容易能看出破绽,辨别真伪。近些年来笔者上手鉴定过民间收藏的许多良渚玉器,发现只要是到代真品,其上若有“玉石文,”都是成器时所刻,决无后人补刻和造假之嫌疑。

  三、良渚“玉石文”其中的一种字体已被部分识读和破释

  笔者深知:发现与提出良渚“玉石文”只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研究探索的路程将是漫长的。尤其重要的是对这些不同字体的“玉石文”进行释读,从中获取史前人类的信息。凭借自己粗浅的古文字知识,总觉得在一些“玉石文”中能隐约看到商周甲金文的影子,有时还能硬生生地辨识出几个字来。但若要作较深度释读是一件非常艰难的学术研究,是一项世纪工程。甲骨文自1899年发现以来的120多年里,经过几代古文字学者的不懈努力,整理出4500左右的单字,只辨识出近一半的字来,现在还在继续研究和释读。于是我选择了似乎甲金文影子较明显的一种“玉石文”字体,并精心挑选了一件刻有良渚神徽和“鸟立祭坛”纹的良渚玉璧(见下照片:《不同字体的良渚“玉石文”》字体二,玉璧),上面共有96个“玉石文,”还专门请上海多位古玉器鉴定高手共同掌眼把关后,再交给胞弟徐梦嘉帮助作深度释读。徐梦嘉他是海内外知名的古文字学者、书画篆刻家,从2012年起在上海新民晚报开设《梦笔寻踪》古文字研究专栏,笔耕至今,影响广泛。

  释读良渚“玉石文”是非常艰难的学术研究,需要非常专业和广博的知识,诸如文字理论、字形、上古音和训诂学知识。面对良渚玉器上成句连篇的“玉石文,”首先是释字,借用前人的研究成果和从商周的甲金文中对比寻找,并以此反推确认;对那些从来没有见过的新字,研究者只能根据自己的经验,从古文字的排列规律、字形、通假等特点来识别。接下来是释意,要把单独的古文字连接成句子,表达出文意,也许更难。古人的语境与现在不同,史前良渚先民的语境更是古文字学中一个完全陌生的领域,研究者也只能凭借自己积累的古文字知识进行推断和解释。因此对良渚“玉石文”的释字和释意每个古文字学者都会自有一说,不尽相同,相信经过长年的研究探讨,最终多会形成共识。

  徐梦嘉认为:此良渚玉璧上的96个字从构形的成熟与繁杂,布线的流畅与走势来分析,笔者将其识定为是良渚时代文字,古文字学界可能会有异议。但他因笔者的执念,还是帮助进行了释读。

  他识定其中有甲文34个,金文17个、小篆5个,另有40个字属于非甲金文和小篆字形。96个字中有重复11个。玉璧上96个字现已经被全部识出和破释,并“根据所释字的本义与衍义,将相关字分类置位,如此读出了96个字组就的内容,”因此其文意也得到大体的解读。我认为良渚先民以玉璧礼天,此玉璧上96个文字内涵丰富,描述了良渚先民的居住生活、农耕劳作和庆贺丰收等场景,表达了祈求上苍护佑的心愿。

  释读原文如下:

  


  


  四、良渚“玉石文”是中国汉字的主要源头

  关于中国的汉字最早源头自古就有“仓颉造字”之说:在距今4700年左右的黄帝时期,史官仓颉“观鸟迹虫文始制文字,以代结绳之政。”但学界多认为这只是个传说,他可能是“见鸟兽蹄选之迹,知分理之相别异也,”于是从中受到启发,便把散落于民间的一些图画符号搜集整理和使用,在汉字的创造中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是这些初创的文字究竟啥模样,迄今仍是个谜。

  郭沫若认为:甲骨文是中国最早的成熟文字,但不是最早的文字。从中国原始文字诞生到甲骨文必定经过2000年以上的发展。这个论述正在被不断地得到新的证明。迄今考古发现在甲骨文之前的最古老文字有:1、贾湖刻符。出土于8000多年前的河舞阳遗址。据说在龟甲等器物上所发现的21种刻符,已识出11个字,是属于反映易学中的离、坤两卦之象的汉字。2、半坡陶符。出土于6000年前仰韶文化的陕西西安的半坡遗址。在陶钵口沿上发现近30种刻符,但至今无法辨识。3、夏代水书。出土于3500—3800年前的河南二里头夏墟遗址。据说已发现在陶器上的24种刻符,经由贵州当地民间十几个“水书先生”分别独立辨识,几乎已被全部辨识。学界有人认为这是一种属于“表意”的文字。4、良渚陶文。2003年出土于5000多年前的良渚文化遗址的浙江平湖庄桥。发现在一些陶器上有刻画符号,但尚不能辨识。学界多认为其至多是原始文字,与甲骨文不是同一体系的。

  2000年初,有文化学者在民间收藏界发现了一些出土于山东、内蒙等地的兽骨片上有刻符,经研究认为应是属于3300—4600年的龙山文化的器物,被发现的研究学者定名为“骨刻文。”据说已经被辨识出几百个字,并认为这是属于以记事为主的文字。

  笔者以为:上述前四种古文字,考古出土的时代特征清楚,无奈文字符号太少,几乎无法开展系统的研究,而且有的古文字其年代早于甲骨文几千年,当中有很长的空白期,两种文字之间似乎无法构成直接的联系;民间发现的“骨刻文”虽有一定的数量,据说有些字已被部分辨识,并且还发现了这种文字的创造规律。但这些兽骨片的年代须经过严密的科学测定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况且还更有待获得到国家考古资料的充分证实。

  良渚“玉石文”的情况与上述古文字的情况不同。契刻有文字的良渚玉器在民间收藏界的大量存在已是不争的事实,文字的数量很多,有的一件玉器上就刻了两三百个字,足以提供综合归纳研究。“玉石文”的载体是良渚玉器,其时代特征非常明显,上面多雕刻有良渚神徽、飞鸟和“鸟立祭坛”等良渚文化的代表性纹饰。因此窃以为也许无须作科学测定,仅凭借民藏间古玉器鉴定高手的眼学,一眼便可鉴定出真伪。笔者经与上海收藏界的多位古玉器鉴定高手讨论研究,综合分析认为:上述那件良渚玉璧上的“玉石文”可能属于是良渚中晚期的,推测也许还有比它更早的“玉石文。”

  国家考古资料证明,良渚后期因受洪水等自然灾害的影响,良渚先民分两支向外迁移,其中大部分人迁往北方,最后融入中原的华夏部落联盟。经考古发掘已从江苏大汶口文化的花厅遗址和黄河流域的龙山文化遗址中发现了不少良渚文化的玉器,时间上能与此后的夏商时期相衔接。从上述那件良渚玉璧96个“玉石文”的释读研究结论可以证明,其中有一半多的“玉石文”已被商周的甲金文所沿袭传承。甲金文属于同一体系的文字,几乎同时出现在夏商之际,甲文盛行于晚商,金文盛行于周代。因此推测,良渚“玉石文”不仅是商周甲金文的直接源头,而且也是中国汉字的主要源头。

  五、开展对良渚“玉石文”的研究是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的重大课题

  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确定了四个最重要的区域中心遗址:浙江良渚、陕西石峁、山西陶寺和河南二里头。笔者拙见:良渚古城遗址已经申遗成功,如果再加上对良渚“玉石文”的考证认定,那么中华文明之源非浙江良渚莫属。近年来党和国家国家领导人对考古工作和古文字研究作了许多重要讲话,是鞭策我们去重视和开展对良渚“玉石文”考证和研究工作的强大动力。

  因此建议国家有关部门不仅要积极开展“田野考古,”以期尽早通过考古发掘,寻找到相关契刻有“玉石文”的良渚玉器,还可以开展赋以新内涵的“社会考古,”主动去寻找遗落在民间和被众多收藏家“保管”的契刻有“玉石文”的良渚玉器。采取国家文博部门与民间收藏界良渚玉器鉴定高手相结合的方法,组成专业小组,对这些存世的良渚玉器进行科学考证。坚信广大爱国的民众和收藏家定会一呼百应,为中华文明探源工程作出积极的奉献,它的效果肯定会更好。并且还可以借此从民间调查获取相关的线索,从而推进良渚文化的“田野考古”工作。我们有理由相信:良渚“玉石文”被国家有关部门考证认定的那一天定会提早到来!

  不同字体的良渚“玉石文”

  【字体一】

  玉琮(1-1至1-4) 高272mm,上射径89mm,下射径79mm,

  共刻“玉石文”65个字

  


  1-1玉琮侧观1

  


  1-2.玉琮侧观(2)

  


  1-3.玉琮正面(1)

  


  1-4.玉琮正面(2)

  玉钺(2-1至2-3) 直径250mm ,上宽115mm,下宽145mm,最厚6mm,

  共刻“玉石文”60个字

  


  2-1.玉钺正面

  


  2-2.玉钺背面

  


  2-3.玉钺局部

  【字体二】

  玉琮(3-1至3-4) 高118mm , 上射径103mm,下射径98mm,

  共刻“玉石文”70个字

  


  3-1.玉琮侧观(1)

  


  3-2.玉琮侧观(2)

  


  3-3.玉琮正面(1)

  


  3-4.玉琮正面(2)

  玉璧(4-1至4-6) 直径220mm ,最厚12mm, 共刻“玉石文”96个字

  


  4-1.玉璧正面

  


  4-2.玉璧正面局部

  


  4-3.玉璧正面局部

  


  4-4.玉璧背面

  


  4-5.玉璧背面局部

  


  4-6.玉璧背面局部

  玉钺(5-1至5-4) 长185mm ,上宽115mm ,下宽143mm ,最厚6mm,

  共刻“玉石文”60个字

  


  5-1.玉钺正面

  


  5-2.玉钺正面局部

  


  5-3.玉钺背面

  


  5-4.玉钺背面局部

  【字体三】

  玉鸟、玉璜、玉刀三件套

  


  6-1.三件套正面

  


  6-1.三件套背面

  


  6-3.玉鸟正面

  


  6-4.玉鸟背面

  玉璜(6-5至6-6) 高35mm ,宽75mm,共刻“玉石文”5个字

  


  6-5.玉璜正面

  


  


  6-7.玉刀正面

  


  6-8.玉刀背面

  【字体四】

  玉钺(7-1至7-3) 长215mm , 上宽89mm,下宽136mm ,最厚16mm,

  共刻“玉石文”20个字

  


  7-1.玉钺正面

  


  7-2.玉钺背面

  


  7-3.玉钺局部

  三叉形器(8-1至8-2) 高60mm,最宽86mm,最厚16mm,

  共刻“玉石文”5个字

  


  玉璜(9-1至9-2)

  高60mm,最宽107mm,最厚6mm, 共刻“玉石文”6个字

  


  【字体五】

  玉龟(10-1至10-3) 长86mm,宽59mm,/最厚9mm,共刻“玉石文”26个字

  


  10-1.玉龟正面

  


  


  坠形器(11-1至11-2) 高81mm ,最宽43mm,最厚13mm,

  共刻“玉石文”13个字

  


  


  【字体六】

  


  12-1,斧形佩一对正面

  


  12-2,斧形佩一对背面

  斧形佩一(12-3至12-4) 高93mm ,上宽61mm,下宽56mm,.

  共刻“玉石文”31个字

  


  


  斧形佩二(12-5至12-6) 高92mm,上宽61mm,下宽58mm,

  共刻“玉石文”24个字

  


  


  【字体七】

  玉册(13-1至13-4) 共11片,每片长223mm,宽46mm ,厚8mm,

  共刻“玉石文”264个字

  


  


  


  中国玉文化的追梦人

  文/江曾培

  徐梦梅先生是知名的古玉器收藏鉴赏家、中国玉文化的资深研究者。我与他相识于1975年,那时我和上海人民出版社的几个同仁在位于皖南的上海后方小三线深入生活,曾组织编辑了一部反映上海小三线的短篇小说集《忻山红》,作者都是小三线工厂里的文艺青年,他也在其中。分别之后双方再无联系,谁知我们却在30年后的2005年夏天,有缘邂逅于秦皇岛的北戴河边。回上海不久他来出版社探望,送了一本他当年出版的中国玉文化研究专著《古玉新经》,我惊喜他在玉文化研究领域取得的成就。

  徐梦梅先生是我国提出中国玉文化申遗的第一人。他在书的自序中写道:“中国传承数千年的以玉雕工艺为载体的中国玉文化是举世无双的艺术瑰宝,我以为完全可以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申请有纳入可传承性的世界文化遗产。”他不仅以个人名义向国家有关部门履行了中国玉文化申遗的申报程序,而且还对中国玉文化的保护提出了一些建议,如筹建中国玉文化博物馆;组织各方面专家科学系统地编写《中国玉文化史》,并可作为高校的一门选修课;组建和完善全国各地的玉雕协会,摸清家底,保护玉雕工艺的传承人;加强对玉石矿产资源的管理和保护;设立“中国玉文化节”或定期举办“中国玉文化博览会”,让玉文化产业走向世界。那年他请我写一篇帮助“鼓吹”中国玉文化申遗的评论,我对徐先生“弘扬玉文化精神”十分感佩,便写了《由玉文化说文化遗产的保护》。我认为中国玉文化属杰出的“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理应积极申报,只是由于我国可以“申遗”的项目较多,看来需要“排队”,如他所说,我们同时还需要采取多种措施,对玉文化加强保护与发扬。几年后,他又在《中国玉文化申遗断想》的文章中写道:“在中华文明中有许多足以让国人提升文化自信的东西,中国玉文化无疑是名列前茅的国粹,我们理当让其走出国门,走向世界。”徐梦梅先生玉文化申遗的执着之情跃然纸上。

  徐梦梅先生应新民晚报约稿,从2012年始为“夜光杯”副刊撰写研究中国玉文化专题的文章。我以为在其许多颇有见地的文章中,最具突破性意义的是《良渚“玉石文”》。此文发表于2019年7月7日,恰好是良渚古城遗址在联合国申遗成功的第二天,引起众多关注。良渚“玉石文”是指书契在良渚文化玉石器上的文字,以文字载体来命名,与殷墟“甲骨文”(书契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相对应。为了印证此观点,他曾带了一些刻有奇异符号的良渚玉器来我家,让我过目欣赏,并给我这个门外汉上课“扫盲。”他带来的玉器,除琮、璧、铖、璜等形制外,还有由多片玉版组成的玉册,每片玉板上都刻有文字符号,笔画多为横、竖、撇、捺、折五种,与汉字书写相似,玉板的上下两端中间钻有小孔,可以用绳穿缀连接。面对这些时代特征明显、包浆自然、玉质糯熟、雕工精美的良渚玉器,又听了他对那些奇异符号的试读,说明良渚后期的“玉石文”已经发展到比较成熟的阶段,只是目前还无人能破解它的意义。2019年恰是殷墟“甲骨文”发现120周年,据说那些刻有字符的甲骨物件早有出土,并在民间流传了几百年,称作龙骨,但只是作为一味中药材传世,学界很长时间并都没注意到甲骨文的存在,一直到清代末年,始被金石学家、收藏家王懿荣研究发现,从而形成“一片甲骨惊天下”的景象。从1928年开始,民国政府在河南安阳殷墟组织了十多次考古发掘,甲骨文是商代文字的观点,进一步得到了充分证实。徐梦梅先生在数十年的古玉器鉴藏实践中,接触到不少刻有奇异符号的良渚文化玉石器,他注意并有幸收藏到不少类似的玉石器实物,经过多年潜心研究,发现并在国内率先提出良渚“玉石文”的学术观点,是有重大意义的。尽管当今对良渚玉石的文字符号的意义尚不能破解,因而对历史上是否存在“玉石文”,有着不同的看法。但是,近些年的发现与研究,更多的人倾向良渚时期有文字,历史学家李学勤说:“不承认其为文字是很困难的”。如同商代甲骨文从发现到公认有一个过程一样,良渚“玉石文”的破解和确认也会经历一个时间段。一旦徐梦梅先生首先命名的良渚“玉石文”的字意得到破解和确认,我国的文字史将由三千年推前到五千年,更为吻合我国的五千年的文明史。古印度、古埃及和古巴比伦都发现了距今五千年前后的古文字,我们中国不仅三千年前就有传承有序的殷墟“甲骨文”,在近五千年前也就有了较成熟的良渚“玉石文”,中国源远流长的古文字史在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中,同样闪烁着悠长而灿烂的光辉。

  徐梦梅先生与共和国同龄,是个中国玉文化的追梦人。他说,现在国人都在为实现“中国梦”而奋斗,他名字中也有个“梦”:他眼下准备把多年来在“夜光杯”上撰写的玉文化研究文章搜集整理成册,再编著一部《古玉今论》出版。近年来,人民网、神州网及《今日头条》等20几家网站都转载了他有关研究良渚“玉石文”的文章和信息资料,有些网站还根据数据统计,将这组文章评定为优质。他将对良渚“玉石文”继续作深度探索,希望能有更多的突破,这是他人生暮年一个大大的梦。

  我由衷地期待他的《古玉今论》完美出版,良渚“玉石文”研究结出新成果。同时也希望有关部门和专家加强对良渚文化的探讨研究,并进一步让“玉石文”获得国家考古资料的充分证实。祝颂徐梦梅先生早日梦想成真,这个“梦”也是大家的“梦”。

  


  徐梦梅专程登门拜访江曾培先生,与其共同研究探讨良渚"玉石文"

  江曾培,笔名:晓江,1933年10月27日生,安徽省全椒县人。评论家,出版家。长期从事新闻出版工作,曾任新民晚报记者、政法文教部主任,上海文艺出版社社长、总编辑、党委书记,上海文艺出版总社社长、党委书记,上海市出版协会主席,中国出版协会常务理事,上海市政协委员。著作有《江曾培文集》《江曾培隽语集萃》《江曾培六十年杂文选》等多种。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良渚“玉石文” 徐梦梅
江苏不仅仅能培养优秀的和田玉雕大师,还能产和田玉你敢信?
目前三星堆玉器价格,三星堆玉器图片鉴定
一件带铭文的良渚玉器的赏析
「学术论文」倪建华:一件带铭文的良渚玉戟
心得体会 - 中华古玉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