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紫砂陶刻
2015-06-30 08:41

欣赏紫砂陶刻作品,首看刀功。好的用刀应该刚劲老辣,洗练沉稳,有内涵、分深浅,有层次,徐疾有致,节奏明快。“以刀代笔”是对陶刻本质的描述,刀到意到,刀不到意也得到,用刀与中国书法和绘画的用笔同根同源,相得益彰。

广义地说,紫砂陶刻(紫砂刻绘)也应属“金石学”之范畴,虽与篆刻在用材和形式上有所不同,但艺术技巧和审美法则是相通的。印章之字法、章法和刀法于陶刻极为类似,因陶刻家既要具备相当高度的文化修养和艺术造诣,又要熟悉紫砂泥性,精通刀法而有更大的变数和难度,故紫砂陶刻不经数年或更长时间的磨练和体悟是很难人其堂奥的,有些成熟的书画家、篆刻家偶尔涉及,却无法深入,所刻作品往往缺少紫砂陶刻独特的韵味和审美趣味。

陶刻艺术不应只是把书法、绘画、金石、图腾等在紫砂器上的搬移再现,即使最成功的转移摹写也只能算是上乘的工艺装饰;无论是那一位字画名家在饰壶时,倘若不加刻意经营,只以自己习惯的内容与形式去装饰,忘却了舞台不同应各有各的深度与空间要求,就算是笔墨技法高超,也只能说是壶上留下了某某名家的墨迹,不能算是一件成功的陶刻艺术品。

当陶刻衍生为一个独立的行业后,便有了专门的陶刻艺人,也改变早期在半干的坯体上题刻为干坯上镌刻了,经过几十年的积累,总结出多种表现技法。紫砂壶身很多是呈不同规则的弧度,体大易损,宜以刀就坯,捻管转刀便成紫砂陶刻最基本的使用方法了。

运刀要一刀划到底,不滞刀、不拖沓,轻重深浅恰到好处。常以明快果断,气脉相连来表达刻味和笔意。一笔之间也可由多次切刀法奏成,锋刃起止处呈犀利刀痕,尤如书法中提按使转,顿挫起伏之笔意。

双刀

正人法

双刀正人法是紫砂陶刻中最常用的刀法,一般先绘墨稿,再循其迹而运刀,此法亦称刻底子。镌刻操刀之法不同于治印,刻刀略薄于小号刻印刀,刀刃磨成锐角插入专用刀管,以握毛笔状操刀,与刻印不同的是,印章体积小,印面平整,一般以石就刀,即石转刀不转。

单刀

侧入法

紫砂陶刻中的单刀侧入法运刀技巧难度较高,陶刻家须精于金石书画之道才能运刀自如,否则作品会徒生“匠气”而少了“书卷气”。操刀时讲求成竹在胸,意在刀先,未着刀而胸中自有刀痕,刀起刀落时注意笔划起势收势,既要放得开又要收得住,奏刀准、狠、稳、干净利索、抑扬有致。该刻法刀痕明显、锋芒毕露,颇有狂草书和大写意之气势磅礴、激情奔放的感觉。除此之外,还有涩刀、冲刀、切刀、带刀、留刀等传统刻法和综合双刀与单刀刻法之沙地刻、阳文刻、着色刻等方法。

书法中的虚实润涩用笔,绘画中的写意浓墨淡彩,金石中的疏密爽利刀味,尽可在沉着、痛快、惬意的刀痕和浓烈、淳朴、隽永的刻工中展现出来。透过这种简括但不简单、粗犷但不粗俗、精微但不细碎的刀法和刻味,观者自得迹外传神之机趣,籍此体察自然,感悟人生,不一而足也。

壶字

随贵

字依壶传,壶随字贵道尽了陶刻艺术的高度价值。只是,就今而论常被一些笔者或紫砂业者漫无边际的喧染误解,不去就事论事地舆解壶与字间的内涵联系关系。总认为一件陶器,只要经名家一书一画,便能壶随字贵,欺哄紫砂玩家,漫天要价,这一错误的概念,曲解了陶刻的存在价值,也阻碍了陶刻艺术的发展与提高。

总之,陶刻艺术不但注重形式、内容及手法上的技巧,最主要的是作者的文学素养、字画功力以及人格气质整体的表现。由于表现形质的笔法、技法、章法只是手段,而写神才是艺术的本质,也是艺术表现水平的重要尺度。所以,一把茗壶配上得体的陶刻字画装饰,便为好的艺术作品,闲暇之余,沏上香茗,品茗赏壶,涤滤烦忧,当余甘留舌之时,体会铭文刻画的意境,当能理解文人雅士对茶道的钟情、砂壶的珍爱及陶刻艺术的颂赞。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谈紫砂陶刻艺术
紫砂陶刻的技艺解读
紫砂壶铭刻知识
篆刻切刀略谈
铁笔春秋
说说宜兴紫砂壶的雕刻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