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赵妙果连载759:圣人的境界:去甚、去奢、去泰

《道德经》第29章第五层次,圣人的境界:去甚、去奢、去泰。

首先,人来世间,要通过做事来合于道。

先有道,后有德。

来到地球,作为人,最重要的是要学习、做事。但我们一般忽略了学习和做事背后更重要的一面——那就是对道的认识、对大道规律的践行!

现在社会经常研究的“道德”,往往只是停留在了浅表层的伦理品质方面。现代语言中的“道德”一词,已经忽略了“道”,而只重视“德”。但有道才有德,无道就无德。道与德的关系中,道是规律,是恒定的;德是遵循规律,是多样化的。所以,道是德的唯一衡量标准——必须先认识恒定的规律,再去研究多样化的现象,这才是“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否则就变成了刻舟求剑、缘木求鱼。

人这一生,无时无刻不是道。

生死亦有生死之道。生死,表示留下一个好样子,带走一个好灵魂。人生旅途中,提前思考死亡,树立愿景目标,做好生命计划;然后,专注于把自己手头的每件事都做好,这才是最重要的两步走!其他事,随缘就好,这就是“无为”。

——无为,不是不做,更不是放纵自己的懒惰;而是顺着大道规律,顺势而为,勇于开拓,实实在在地做、高效率地做。人来世间,就是为了通过做事来悟道、行道、合于道。

——无为,就是一旦无我利他的目标树立,好也要做,不好也要做;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

所以,状态好时,要心平气和;状态不好时,还是心平气和——老子形容这种状态就是“夫物,或行或随,或歔或吹,或强或羸,或载或隳。”用通俗点的话来说,就是顺着一股自然而来的大势,借机行事,自然化育。天下万物都有独特的运行规律,我们不必按照自己的好恶来干涉事物的发展。就像种花,花想怎么开,是它们自己的事;我们该做的,就是为它们肥沃土壤、保证阳光、浇水施肥而已。

老子看到了世间万物背后阴阳转化的平衡规律,所以他的思维方式是“抱一守中”而从不执着于任何一面的。对个人而言,顺逆、得失、喜忧、成败,这都是人生的常态;对老天而言,只有生发和消逝,这也是万物运作的常态。所以,大道行世,天下为公,对谁都是一视同仁。真正的“无为”,不是不做,而是顺其自然,按照规律,发挥自己天性去做。

其次,修行最精华的秘诀,就是“去甚、去奢、去泰”。

《道德经》第二十九章里最重要的一个修行精华,就是“去甚、去奢、去泰”,意思就是“不敢为天下先”——这就是老子处事待人的“三宝”,也就是《道德经》第六十六章中所说的:“欲上民必以言下之,欲先民必以身后之”。

比如,做人不可太刚,也不可太柔;宁可待人家厚一些,自奉薄一点,也不要待人刻薄,自奉丰厚,这个是很不好的。

比如,自己的衣食住行,能省就省一些;但能够帮助人家,就多帮助人家一点。因为再有钱,食不过三餐,睡不过六尺。若执着于追求虚名、沉溺享受,一旦名声高过本质,享受超过德行,反而会给自己带来危机……

比如,做事平实,待人真诚,说话去甚、去奢、去泰,这样天下自然归附,你不需招揽众人,但人家都愿意跟着你走。

还有,人的身体也遵循“物极必反”的规律。当身体强壮到极点之后,一定会变弱。相反,很多人看似多病,但多病的人却往往能祛病延年——因为他晓得自己多病,就会时时注意摄生调养。而一些看起来身体非常健康的人,有时候反而突然就走了——因为他总觉得自己的身体很健康,往往就忽略了养生之道,失去了生命的平衡。一旦发生问题,有时就没有机会重来了……

所以,如果冷静下来,回头观察我们人类一生的运动轨迹,就会发现很多事情的发生,都是因为过头了所致。人生就是一场修正自己行为的历程,修行最精华的秘诀,就是老子在本章所说的“去甚、去奢、去泰”。

再次,变化的都是表象,不变的却是那颗大道心。

老子说,“去甚”就是不走极端,不要过度,恰到好处;“去奢”就是有所节制,不追求奢华——这不仅是指生活的奢侈,更是指某些事情上过头;“去泰”就是不好大喜功,保持中庸低调。

但一般人都热衷于追求好的一面,而厌弃不好的一面,结果呢?现实告诉我们:每个人的一生,无论出身贵贱,都是亦好亦坏、喜忧参半。天之道的规律就是这样——有得到,就有失去;有生,就有灭;有年轻,就有衰老;有人笑,就有人哭;有人赚钱,也必定有人亏本;一件事若成功,必然有失败在垫底;一个人若感到轻松,必然有人为你负重前行……这就是平常。有道的人,明白这个规律,就不会刻意,也不执着。因为变化的都是表象,不变的却是那颗大道心!

所以,圣人不追求极端,总是主动“去甚,去奢,去泰”——该做什么就做什么,绝不犹豫;该来什么,就受什么,绝不抗拒;该失去什么,就放下什么,绝不惋惜;如果该生病了,那我就生病,以病为友,自得其乐;如果该走了,那我就走,至死无憾,洒脱自在。对于圣人而言,总是顺其自然,该好就好,该不好就不好——无论风雨,都安之若素,这就是自然无为的状态。

老子说的“无为”是一种洞察宇宙规律、返朴归真的境界,而不是碌碌无为的那个世俗思想。真正做到无为的人,就是甘愿做、甘愿受,甘愿为天下奉献自己的全部——那么,他们就拥有了天下神器,而能无所不为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道德经》中人生10条“不争”的大智慧,个个精辟至极
霞光语录 • 光芒遍照(下)
《道德经》全文+解释(下)
《道德经》:不去妄为,反而更容易成功,这是无为而治的智慧
《道德经》的哲学观点
变的是表象,不变的是大道心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