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赵妙果连载791:自信有四种境界,死亡是人生最后的自信

《道德经》第33章 第五层面,四个维度的格言,抵达自我实现的彼岸。

首先,老子是一个真正的强者。

老子所说的“不失其所者久”中的“所”包涵着本章四个维度里的人生真谛:

第一个维度的格言是: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知人与自知都是高超的人生境界,如果能既知人又自知,必能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知人者因为善于观察细节和换位思考,所以对别人的情况了如指掌,对别人的心意洞若观火,因此用人得当、沟通无碍,可以称之为“聪明”。

而自知者因为了解自己、能准确地评估自己的状态,而具有了自知之明,所以可以称其为“明白”。这样的人既不会把自己看得太高,也不会把自己看得太低,说话做事总能恰如其分、推己及人,怎一个“明”字了得?

第二个维度的格言是: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能战胜别人的人,一定是外在和内在都很有力量,才能在激烈地抗衡中取得优势。其实,胜人与自胜都是一个人强有力的表现,是人们实现更快、更高、更强的必要途径。在此,我们可以看到老子并不是一味反对“强”,他只是反对“果而勿强”的“强”,但却赞赏“自胜者强”的“强”。实际上,通读《道德经》以后就会发现,老子反对的是外在、针对别人的强横,但崇尚的是内心的强大!

第三个维度的格言是: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

“知足”与“强行”是做人的两种心态,各有各的妙用。

“知足”是因为明白了什么是生命的必须品之后产生的智慧,知足者的富有,任何人都无法褫夺!知足,也是为了珍惜当下而需要进行的反思,不知足者,永远也感受不到幸福。

“强行”则是当人们需要追求未来、超越自我时而采取的策略;这不是指勉强行事,而是指尽力而为、顺道而行。“强行者有志”中的“志”表示心之所向。一个有大志的人一定是能战胜自我的人。战胜自我的方法就是老子在第五十五章中所说的“心使气曰强”,也就是说,一个人能控制自己的欲念和情绪,让自己把有限的人生投入到修“四和”中,这才是真正的强大!

所以“知足”和“强行”二者虽有区别但并不矛盾。老子是告诉我们:该知足时就知足,该强行时就强行,把握好这个“度”才能获得理想人生。

第四个维度的格言是: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忘者寿。

“不失其所”就是不失去其本来该在的位置。每个人都有自己应有的位置,这就是给自己的定位——只有不迷失自己的人生定位,才能在社会中长久地发展下去;也只有给自己定位准确的人,才能更好地完成“做人”这项生命功课!

“死而不亡”就是肉身虽死但却不被世人遗忘——因其活在了人们的心中,所以是虽死犹生,故可称之为“寿”了。而有些人死了也就死了,没有人还记得他。不过,死得干净的人也没什么不好,只是轻轻地走了,不带走一片云彩。

“不失其所”与“死而不亡”其实是一个人生前与身后所能达到的两个极佳的状态!如果处于这两种状态中,无论是生还是死,一个人的自我价值都必定能得到实现。

以上这四个维度的格言中,都是由两个并列关系的短句组成,这是老子将做人的精要做了总结提炼!其中一连出现了两个“强”字,可见老子并非一味守雌、守弱、守柔。他其实很懂得在某些方面“强”的重要性,比如内心要强大,比如追求梦想需“强行”。因此,老子并不像很多人所以为的那样软弱退缩,实际上,他才是一个真正的强者!

其次,有一种死亡是生命不会毁灭。

“死而不亡者寿”是老子提倡的生死观——死,没什么可怕,这是自然规律,每个生命都要面对这样的问题。但由于人的意识中有“自我”意识的存在,所以就担心“自我”消失,因此惧怕起了死亡。

其实,花,年年谢,又年年开,昭示着一年一年的轮回。而人每天也在经历死亡和重生,比如人体内的细胞在一定的时间内会彻底更新一次,不同细胞的新陈代谢时间以及更新的过程都是不一样的——像血小板一般七到十天左右更新一次;神经细胞则几乎每天都在更新;经过七年的时间,人体中的所有细胞都会完成更新,进入下一个阶段。也就是说,每过一个七年,从物质角度上来讲,我们就死亡一次——因为身体里几乎没有一个是自己以前的细胞了,这就是一个全新的、不同的人了!所以,人这一生中一直在进行着生死轮回,只是人的自我意识没有变而已。

人来自自然,最终也要回归自然。虽说是人生一世,草木一春,生如朝露,去似微尘。但我们既然来到了这个世界上,每个人其实都有一个很重要的任务,或者说是很难得的机缘,那就是修“治人事天莫若啬。夫唯啬是谓早服。早服是谓重积德。重积德则无不克。无不克,则莫知其极。莫知其极,可以有国。有国之母,可以长久。是谓深根固柢,长生久视之道”!

是的,每件事都有最佳时机,抓住时机就像搭顺风车一样,容易成事;任何事也都有它自然的节奏,只有按照它的节奏来,才能顺势而为、自然天成。一切生命都是自然的产物,都有其生存的意义。既然我们此生有这个福德来到地球,我们就要敬畏这个大自然母亲,也敬畏我们身边的一切人事物,更要敬畏孕育生命和宇宙万物的大道规律!只有一个人不把精神的住所弄丢了,他才能长久;如果此生能回到神性品质所在的家园,那么这个人即使死亡,也是死而不亡者寿——他的生命不会毁灭!

再次,自信有四种境界,死亡是人生最后的自信。

很多人都是有自信的,但自信也有简单的四重境界。

第一,盲目自信。

这是所有人都有的,不管是伟人还是平民,他一定有一个阶段是盲目自信的,没有盲目自信是什么事都干不好的。所谓“盲目自信”就是产生了个想法,就认为自己有这个能力干出来,然后就去干了——这是对自己很坚定地认可。有时,盲目自信也能帮助你去开始一件宏伟的事!

第二,经验自信。

经验自信并没有完全摆脱盲目自信,但他在做事的过程中,开始不断学习、不断尝试,也有了一定经验,这些会让一个人更充实,因此开始积累他的经验自信。经验自信能帮助我们把这件宏伟的事持续做下去;但不能保证如果中途遇到比较大的失败时,你还能不能坚持下去。

第三,失败自信。

失败自信就是不会被某种表象局限的自信——有了这种自信的表现就是:感谢失败,相信失败,因为知道失败可以为他带来更高层次的成功,于是他愈挫愈勇!拥有失败自信,可以帮助一个人快速消除失败的阴影,马上调整好状态继续来过;还能让我们有足够的智慧去开启新的事业。

第四,死亡自信。

当前三种自信都具备了,这个人做事很可能就锐不可当了,他的表现会很坚韧,他的信念会无比坚定。当他发现自己人生中的一个个目标相继实现时,他也同时经历了是非成败、聚散离合。于是,他开始思考:活着是为什么?

此时,最后的死亡自信就会出现,人就会相信生命是“死而不亡”的——也就是说,人死之后,思想和智慧是永存的。这样,当别人到了人生的末端,不得不开始减速时,他却依然在加速,以便在此生的最后冲刺能达到最高速度,让生命起飞,奔向更高的维度!死亡自信能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人生,也会让我们更注意做事本身的智慧感悟,从而超越名利,到达永恒!

有人会问:人生的目标到底是什么?人生可能发展的阶段又会是什么?老子为什么把死亡分为死、亡、寿三个部分呢?

对此,老子说“道可道,非常道”——真正的大道超越我们语言所在的这个维度,无法准确描摹,所以是不能直接说出来或写出来的;只能靠每个人的智慧去不断感悟和追求。所以,老子说的“不失其所者久”的“所”到底是什么?答案就是道!道,是需要我们去悟道、行道、明道的!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老子真境界》第三十三章
老子微言77集:忍辱不辩是一种人生智慧,寡言不争是一种人生境界
李阳老师特别赠送人生格言
淡泊人生论
班级格言:在磨砺中成长
努力奋斗格言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