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赵妙果老师讲解道德经学用】长生,靠求得不到;死亡,光怕躲不开

【卷首语】

《道德经》第五十章:“出生入死。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人之生动之死地亦十有三。夫何故?以其生生之厚。”

这段话的意思是:人从出生到死,长寿的人占十分之三;短命者占十分之三;本来能长寿却短命的人也占十分之三。这是为什么呢?因为奉养生命过于丰厚了。

 

【死之徒 V.S. 生生之厚】

首先,我们来纵观整个人类的生命史过程。

老子认为上天给人类设计的原寿命都是能够颐养天年的。但在现实生活中,只有十分之三的人,能够享受天年,获得长寿。

另有十分之三的“死之徒”,既有遗传因素的作用力,又有祖先等环境条件,还有本身诸多业力的影响,还有天灾人祸的因素(自然灾害与人类战争)所致短命。

再有十分之三的人是本可以长寿的人,却为什么半途夭折,走上自寻死地这条路上呢?原因是什么呢?这是现代不少人把生命看得太重的缘故!所以,他们自然就会对生命产生不知不觉的恐惧感。因此,有人就拼命用物质享受来给自己身心带来快乐;有人就开足马力去捞取名声;有人就开始用各种各样的办法来让自己长寿……

我们再不妨看看现代人的“三高”表现出来的疾病,哪一个不是吃得太好、保养的太好、玩的太好、享受的太好造成的?这些人为创造出来的疾病,哪一个不是把主要的心思放在贪欲上?放在身体的享乐上?

所以,“生之徒”,不是贪就能创造出来的;“死之徒”,不是怕就能够远离的。为什么会出现“死之徒”的情况?回答是:“生生之厚”。生生之厚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了过度满足各种欲望来折腾自己而走上死地。

 

【无为,能庇护生命】

其次,老子在《道德经》整篇中特别强调“无为”的原则,用无为的角度来庇护自己生命。

其实,我们从出生来到这个美丽的星球,所表示出万物之灵的人类个体,不过是几十公斤的躯体而已。但人类有没有思考过?在我们的背后隐藏着巨大的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人只是这个宇宙整体中的一分子——个体的人类只是大自然系统中一个结点而已!人类个体是通过各种联系方式,与宇宙其它空间息息相通的,所以生命不是单单人类个体本身的事情,三维空间的人类与其它空间都有紧密相关的联系。如果三维空间的人只看重自己,而忽视了个体与其他空间的各种联系,那么这个个体也无法长久。

老子强调,人类要颐养天年,人类幸福天长地久,不仅要维持躯体的健康,而且要在思想意识和行为上符合人与自然的和谐联系;符合人与自然之间的作用规律;符合人与社会之间的作用规律——这就是量化我们的品质,提高我们的心性。

 

【反者道之动】

再次,老子在第五十章《摄生之道》中,主要想和人类交流什么呢?

其一,老子想提醒人类:好好珍惜生命吧,走好自己生命的每一步。享受完整生命,颐养天年的人,是吉祥如意。

其二,生命的长短,有些是我们人力无法掌控的。但很多人为因素造成的短命,比如不良的情绪,如喜怒无常等;不良的生活习惯,如喝酒、抽烟、吸毒等;不良的行为方式,如偷盗抢劫、违法犯罪等;还有不尊重自然规律和社会规范的胡乱行为等等,这些都是我们人力完全可以掌控、可以避免的!健康的生命是基于符合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的行为,如此才能够有益于人类生命健康长寿,让人们享受自然生命的长度极限,才能吉祥如意。

其三,为什么“人之生动之死地”?因为这样的“动”是为了“生生之厚”。这里的“生生之厚”,就是《道德经》第十二章所指出的“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以上“生生之厚”的所作所为,是超越了“为腹”的生理基本需要,那么当然会导致“反者道之动”,向相反的方向发展,因求生反而得死。

 

【不自生,才能长生】

所以,宇宙间万事万物的规律是很玄妙的,是“或损之而益,或益之而损”的。有时,表面上是养生、是利生,但最后有可能发展成戕害生命、自蹈死路的根本。

所以,天长地久的生,是一个非常微妙的过程,也是《道德经》第七章所提示的秘密——只有不自生,只有忘我的人,才能长生。

“长生”的方法论是什么?

法则一是《道德经》第八章中所说的“上善若水”;

法则二是《道德经》第三十六章中所说的“柔之胜刚,弱之胜强”;

法则三是《道德经》第四十三章中所说“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

法则四是《道德经》第四十章中所说“弱者道之用”;

法则五是《道德经》第七十六章中所说的“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

法则六是《道德经》第七十八章中所说的“天下莫弱柔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

老子表达的“长生”,就是柔弱胜刚强——这里的“强”并不是真正的强,而是貌似强大,外强中干的强;而柔弱,却是朝气蓬勃的、生气盎然向上的。老子表达的长生法则,本质上还是“无为胜有为”的思想。

 

注:原文摘自赵妙果老师《道德经学用.第五十章回信》

作者:赵妙果

编辑整理:道德经学用编辑部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道家谈养生
《老子》:思想与智慧永垂不朽
我读老子之十五:死而不亡
【道德经讲析】道德经第五十章:出生入死
相对而言,《道德经》第七章容易理解,因为“象”与“比”齐全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生态文明智慧(王国聘)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