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赵妙果连载:道是宇宙发展进化的一种规则

《道德经第18章分享暨七月原谅月祝福》连载25


在《道德经》第十八章中老子认为,仁义、智慧、孝慈、忠臣是社会病态的产物。当整个社会纯朴善良时,人们的行为准则自然而然是仁义、孝慈、智慧、忠臣的本身,故没有必要特意去凸显。

正如《道德经》第十七章给我们展示的最好图解是“功成事遂,百姓皆谓我自然”一样,老子在本章中的语言表达,乍看起来是唱反调,其实在这种“正言若反”中,却寄予了他无限的慈悲真情,意在对后世进行正面教育——老子所言,看起来很严厉,但也是爱之心切,责之甚严;看起来是反对仁义、智慧,其实他最担心的是假仁义、假智慧毒害人心。

本章是《道德经》第十七章的继续,“太上”在本章主要是讲事物互变之理:任何事物都处在动态变化之中。修道必须全部融会贯通,才能随时知变、适变、应变,方能洞烛机先,微妙玄通。

本章所讲的“仁义”虽属于德,但容易被后天人心曲解。有私心的人,往往会利用“仁义”之名,行假仁假义之实,做欺世盗名之事,结果弄巧成拙,危害社会。所以,老子才感叹说“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

这里,并不是老子反对仁义、反对智慧、反对忠臣、反对孝慈,而恰恰相反的是,老子希望从反面唤醒我们对“无为之治”的美好社会的向往。


道德经学用编辑部于2019年7月25日第537天(作者授权代发)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道德经》:大道废,有仁义,背后有深意
《道德经》导读(十八)——道经 · 第18章
【老子道德经】俗薄18
修远之思评道德经-18
第十八章:道德沦丧的根源
仁义礼智信,这些高尚的东西,背后的根源是失道(连载108)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