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助力抗疫】单纯的悟道,不一定能得到解脱

祝您平安健康!祝您快乐幸福!

人在快乐幸福中,免疫功能会启动自己特殊的身体保护能力。在《道德经》这本规律之书中,能不能找到这样的规律?能!第十六章中就为我们提示了三条隐秘的规律。

规律一:人心在于守静笃——静笃之后,一切本自具足,无需向外求索。

原文: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其复。

老子说,当一个人虚静到极致,进入无为境界,才能接受其它东西,包括自己的不完美;只有没有执着,才能真正做到顺势而为。

“笃”是脚踏实地、稳固纯粹、虔诚笃定的品质。修行,既要守静,也要守笃,在静中生起笃,才是真正在虚极中升起恭敬和虔诚。

“吾以观其复”是以大自然为镜,发现万物的变化规律。就像绿叶变黄,落红化泥,老树抽新芽……一切都在变化,成住坏空本就是整个宇宙的规律——以史为鉴,以人为镜,观大自然与自己的生长变化,这就是在产生智慧。

不少修行人有压抑或暴躁的念头,很难破除心中的好恶是非——好恶是非,就像在心中立起了一堵墙,遮挡了所有信号,让心成为了一台联不上网的电脑,因无法更新数据,最后落得个死机、淘汰的结局……

如果封闭自己、观察不到万物,那说明把自己修死了!这是自作孽不可活。生命中的挑战如果是上天降下来的,毕竟人不能胜天;但如果是自己作死,那就不能饶恕了!

人心在于 “静笃”二字。

少年人若静笃,志向高远心志坚,能敢作敢为;成年人若静笃,稳健行事心宽厚,能厚德载物;老年人若静笃,睿智慈祥心气和,能延年益寿。

守静笃,是知识与实践、规律与行动的双合一,这才是真正的知道、行道。否则,光知道没有力量;做到、行道才是力量!

守静笃,您才知道:自己本自具足一切力量,根本无需向外求索!

规律二:有二元对立之心,就没有证道,更没有与道合一。

原文: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根曰静,静曰复命。复命曰常,知常曰明。

老子说,当达到心物一体之境界,就进入了守静笃的状态——在极致宁静中,一份清静的虔诚心,可以体悟万事万物的纷纭变化,还有那生生不灭的规律,这个规律就是“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

这是万物衍化的根源,万物经此而生长、茂盛、衰败、消亡;人也是万物之一,也要经历生老病死,最后回归到那个根,也就是老子称之为“常”的地方——常,就是天地之根、万物之源,这是一个如如不动的存在,也是一个不变的规律。所以,老子称之为“复命日常”。

明白了常,才知道什么是无常?生命无常,世事无常,人生也无常。事实就是如此。

出来混,总是要还的——混的过程,就是短暂的一生,来时和去时,您都无法控制,这就是无常。只有万籁俱寂之后,回到那个常,才是尘埃落定。

当感悟到这种规律的存在时,就叫悟道。

单纯的悟道,还不一定能调服生命最深处的那个东西,您还会抗拒无常的真理,所以往往还得不到解脱。

因为,解脱的心是坦然的、无求的;如果还有牵挂、好恶之心,就没有证道。

规律三:拥有命运共同体的王者之气,一个人才能天长地久。

原文:不知常,妄作凶。知常容,容乃公,公乃全,全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没身不殆。

老子说,不知道万物运作的规律,就叫“不知常”。一切有形终将变化,财富会消失,家人会消失,肉体会消失,什么都会消失……这就是无常的绝对性。

明白这个真理,能用有限生命创造无限可能的价值时,您就是智者;不知道规律,整日里胡思乱想、胡做非为;碰到问题,想到的都是别人不对,那就是“妄作”,妄作必然是凶多吉少。

包容心大到一定程度,就会出现公心。当破除了私利后,他就是自己的王,他就是自己心的主人。

当一个人有了命运共同体的王者之气后,他就是天,他的行为符合天道,他就是天人合一,他就符合大道了,也就能长长久久了。

道德经学用最独特的地方,就是学用结合!怎么用?用在调服自己的心、调整自己的行为上!

人忘记关注自己,往往都是被妄心控制了,那样生命能量会急速消耗,疲惫会削弱人体自身的免疫系统。

但就算一个人很疲惫,一旦进入无我虚静的状态,并且安住若干秒后,细胞瞬间就会充满活力,这就是入定!入定不一定非要打坐,最重要的是保持一种虚静的心态。当没有任何执着时,您才能与自然融为一体;当向往美好的正能量时,这本身就是修道。

天地的规律,就是天地的秘密、生命的秘密。说深奥,其实也简单——最深奥的和最简单的本来就是一个太极的阴阳两面,就像一只手的正反面一样。只有悟透了,才能明白其中的奥妙。

静,方能悟。人心常清静,天地悉皆归!

以上就是老子在《道德经》第十六章全文中所说的:

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其复。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根曰静,静曰复命。复命曰常,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凶。知常容,容乃公,公乃全,全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没身不殆。

抗疫期间,每天走进一章《道德经》,如果不知不觉间走完了八十一章,知道《道德经》,学用《道德经》,相信“虚静归根”的大道能量,将成为您自己的力量,照亮您的平安路、幸福门!  

感恩有你,让我们共同筑起本次防疫抗病的“健康防火墙”!世界好、中国好、大家好,才是真的好! 

赵妙果(作者授权转发)

备注:文章属于版权所有,作者授权转发,欢迎大家转载,您只需注明出处即可,谢谢!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听张讲师讲《道德经》第十六章之心得分享
道德经:一个人若是能保持虚空、清静的心境,到了极致,自然能悟
老子讲道:怎样实现人生价值最大化
道德经 函谷对之十六:如何才是守静
管窥《道德经》第十六章 致虚极守静笃
回归真实的生活【悟道】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