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汉字的圈套 | 徐冰用4年的时间,造了4000多字看不懂的“天书”

如果有这样一个人,用了4年的时间,去创造了4000多个伪汉字,并且这些伪汉字就像天书一样,让你完全的看不懂,你会怎么想?

四册书卷的宏大形式,一个沉浸式的装置艺术,悬挂卷轴和严密排版,宗教般的神圣氛围。

无比熟悉的汉字元素,极为考究的制作工序,营造出旷世经典般的庄严肃穆。

细细品读,却一个字也不认识。

「析世鉴 — 天书」展览现场

当代艺术家徐冰的这件作品《天书》,既吸引你阅读,又拒绝你进入。徒有其表又毫无内涵,充满矛盾。

戏弄,荒谬,愤怒,无奈。抑或是,思考。

这就是《天书》——一个文字的圈套。

析世鉴 —— 天书

徐冰的母亲在北大图书馆系工作,年幼时他经常被母亲关在图书馆系的书库,那里充斥着版式,字体设计,出版史的书籍。

虽然徐冰读不懂,但他对图书的“形制”、文字的“外表”有了深刻的印象。他从小就认为文字是可以“玩”的。

析世鉴 — 天书(四卷本),徐冰

文字是人类文化概念最基本的元素,触碰文字即触碰文化之根本。而徐冰触碰文字的方式,带着点“颠覆”,带着点“调侃”,但又不失对文字本身的敬畏。

久而久之,徐冰成了艺术圈里最能“折腾”文字的人。

徐冰在北京寒营乡古籍印刷厂 逐字刻板

曾经,华夏民族对文字无比崇敬,字就是神圣之物。现在文字成了一种表达的方式,人人都在使用,却也在无视它。

在《天书》中,徐冰把文字作为工具的部分抽离了,只剩下一个没有价值的“外壳”。当文字不再附加其它目的,我们也会看到它本身的美感和尊严。

「析世鉴 — 天书」内页

无论文字的外表内在,真真假假,徐冰是一个与文字“纠缠”很深的艺术家,而这背后,是一代艺术家的思想背景。

徐冰成功跨越了思想的边界,抵达了精神的彼岸。

当我们不能解读这些文字的时候,文字甚至是文化的意义都被打碎了,我们不得不开始思考,开始寻找新的依据。

英文方块字书法

1993年,徐冰生活在纽约。当时他游走于两种文化中间,中国的文化是根深蒂固的情结,但对西方而言,迫于对文字意义的障碍,对书法的欣赏只能长期的停留在表面。

有问题就有艺术。徐冰开始尝试将两种语言“嫁接”,他确定26个英文字母对应的中文写法,用东方的书法阐述英文的内容。

对于外国人来说,英文字母有了新的表情;对于中国人来说,中国书法有了新的内涵。

26个英文字母对应的汉字笔法

「英文方块字书法 」字帖

1999年,徐冰把一幅用英文方块字写的大标语挂在了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的门外,它的内容是:“艺术为人民”。

与《天书》里无人能懂得伪汉字不同的是,它是一种可以被阅读的“真文字”。

旗帜项目:艺术为人民

现代艺术博物馆(MoMA),纽约

这套“中西结合”的神奇文字系统比《天书》的传播力更强大,对人们的思维触碰也更深。

如果说「天书」是无法阅读的「伪汉字」,那么「英文方块字」则是用汉字结构书写的英文篇章。看似毫无章法,实则逻辑清晰,表述完整。

王维《鹿柴》(按从左到右,从上到下,竖着阅读)

The Deer Enclosure

Empty mountain not see human;

but hear human language echo

Returning light under deep wood;

again shine green moss on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展览的现场特别安排了一间书法教室。参观者可以参与其中,描摹书写,如同在两种文化之间自由穿梭,赋予了熟悉的知识以全新的维度。

不少国外的学校还把徐冰的英文书法设置成了一门课。有个孩子说:“从今天起,我知道了,可以从一个新的角度去看我过去所学的知识”。

这正是徐冰的目的,他希望展示的不止是文化的冲突或是共鸣,而是像《天书》一样,打破固有的思维,提供一种新的观察思考的角度。

《自由鸟》

地书

圣经中有一则巴别塔的故事。是说人类原本说着同一种语言,大家通过商议决定合力建造一座通往天堂的高塔。为了阻止人类的计划,上帝开始让不同区域的人讲不同的语言,从此人类分散各地,无法沟通。

巴别塔倒掉了,人类之间树起了文字和语言的藩篱。但在全球化的今天,各国之间的交流日益频繁,我们是否可以期待一种新的普世化的语言,在巴别塔的废墟之上,找回人类曾经共有的链接?

答案是肯定的。而这个未来或许就隐藏在汉字的逻辑之中。

与《天书》《英文方块字》对语言本身的关注一脉相承,《地书》敏锐地捕捉到网络语言和图像文字的趋势,在传统文字之外,探索交流的内在逻辑。

现代人生活节奏越来越快,很多人已经失去了阅读一本书的耐心,大家都期待一种更高效的沟通方式。

于是,图像作为信息传达的载体,越来越普及。

相比文字,图像更直观,传播力更强,也更具有普遍认知的特性。

如机场、车站的标志,或是某一个产品的图像使用说明,不管你来自什么国家,不管你是什么教育背景,都可以轻松读懂。

徐冰经过七年的材料收集、概念推敲、调整试验,最终出版的《地书》,用各类通用的「语言标识」,妙趣横生地记录下都市白领一天的典型生活。

《地书》第1-2页

人类超越文字障碍的理想和努力从来没有停止过。

如果说《天书》表达了对现存文字的遗憾与警觉;那么《地书》则表达了对普天同文的理想。

《天书》《地书》看似截然相反,却又有共同之处:无论地域和文化背景如何,它们平等地对待世间每一个人。

《地书》展览现场

徐冰作为一名活跃于国际舞台的中国当代艺术家,他拥有西方观念艺术家所不具备的文化背景,他的生活轨迹和过往经验给予他不同于西方历史观所建立的叙事角度,他以“文字”为载体,另辟蹊径,持续探索沟通中西的艺术语汇。

「文字是文化概念最基本的元素,是文化的根,对文字的改造,就是对思维本质的改造。」徐冰通过对文字无限可能性的尝试,在阅读的转换中,彻底打破固有思维模式,重新回到认知原点。

艺术有两种,一种是物质的,一种是精神的。当历史的长河,缓缓地流淌而过,那些能记录并超越时代的艺术终会留存下来,被赋予真正的价值。

徐冰工作室

文 / YiYi

图片来源 / 网络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IF Art当代艺术』徐冰:我的艺术方法
漢字的圈套。
徐冰澳门谈“文字”:专注于文字创作是希望改变思维
中国顶尖当代艺术家,告诉你英文也可以写书法 | 一幅拍出1000万
一位北大父亲留给孩子的最后一条告诫
徐冰 |《英文方块字》不属于东方也不属于西方 |《我的真文字》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