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流失国宝必属精品?华人藏家异国淘宝胜算几何

    在海外淘古董,大多是两条路:拍卖行和古玩市场。过去我们通常认为,华人买家在海外淘宝,淘的多半是国货。而今,越来越多的洋古董商也将目光投向了华人。

    2011年5月,在苏富比举办的一场拍卖会上,一名毕加索的超级画迷以2140万美元买走了《Femmes lisant》,而此买家据说是一名中国人。同年7月,另一中国买家在佳士得以320万英镑成功竞得了米开朗基罗的黑粉笔画。香港佳士得亚洲艺术主席Jonathan Stone预测,“中国买家将进入国际领域。”

    有媒体报道,在西方寻求艺术品和收藏品的中国亿万富翁数量每年以20%的速度增长。新兴的中国收藏家活跃在海外拍卖行,各大艺博会以及画廊上也同样能看到他们的身影。这一切都让人联想起上世纪八十年代,日本买家不惜代价在全球搜罗沃霍尔、毕加索甚至雷诺阿的作品。尽管一些人坚信,中国收藏家将步日本买家的后尘,在海外大举收购西方顶级艺术家的作品,但也有不少业内人士对此深表怀疑。

    屡创天价 流失海外的国宝必属精品?

    很长一段时间以来,在国外的华人古董爱好者,都以回购上世纪20年代到30年代的中国外流文物,如瓷器、字画等为目的去拍卖行参与竞拍。

    2011年,苏富比在纽约的一场春拍创出一个奇特的纪录。一件估价仅为800美元左右的粉彩开光锦上添花纹瓶,标明是民国仿清乾隆瓷器,却在拍卖现场意外受到中国买家热炒,价格节节高升,最终竟落槌在1800.25万美元(约合人民币1.2亿元),以高出估值2万多倍而创下春拍纪录。

    价格相差如此悬殊的原因很简单,尽管纽约苏富比专家将这件拍品定为民国仿古件,但参与竞拍的中国买家却都一致认为,这件藏品是乾隆时期的真品。同时,无论其器形、纹饰,还是其所采用的工艺,都为当前市场上特别追捧。联想到去年年底,中国一位买家在英国一家名不见经传的小拍卖行里,以5.5亿元价格拍得一件清乾隆粉彩转心瓷瓶,如今这个拍价便不足为奇。

    最终,这件拍品究竟是个噱头还是苏富比专家闹出的笑话,并未得到官方解释,但华人买家的一个普遍观念--流失海外的国宝一定是佳品--却再次得到印证。对此,文化部艺术品评估委员会上海工作站主任陈海波认为,国力和经济实力增强、艺术品市场火爆、民间文物保护意识空前高涨肯定是“海外回流热”的主要前提。在国际市场上诞生的一个个"天价",也为这个板块虚构了一个标签,造成收藏者和投资者产生一种印象:海外回流艺术品就意味着珍品、精品。这个“标签”对逐利的资本而言非常奏效,同时还在不断地吸引更多的新资本涌入市场。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越来越多的华人收藏家不惜重金辗转各地,通过各种渠道回购文物古玩,尽显出资本的逐利性。尽管海外寻宝之“集结号”已经吹响,但专家们也提醒,海外回流艺术品,并非就可与“珍品、精品”画上等号。

    陈海波介绍道,在海外回流艺术品中真正的精品,比如各种皇室用品,以及那些存世量少、知名度高、传承有序,或具有特定历史价值的艺术品,其升值潜力必然大于其他艺术品投资。2007年,中国嘉德(微博)从日本回流了一件清雍正朝瓷器,当时的估价仅为50多万元,最后被中国买家以2300多万元拍走。“这个买家很有眼光。这件藏品如果当时在西方拍卖市场拍卖,就已不止这个价格。如今,这件藏品的市场价格已经升至8000万元到一个亿。”

    对于淘宝的人来说,不盲从、不跟风而是理性考虑文玩本身的艺术价值和藏家需求,才是让繁若星辰的中国艺术品“衣锦还乡”的最好通路。

    悄然兴起 西洋古董渐入华人藏家“法眼”

    每周二下午,位于伦敦西郊的切斯维克拍卖行都会挤满前来竞拍的古董爱好者。拍卖品从古董家具到字画首饰,名目繁多。在为这些古董狂热着迷的人中,也不乏华人面孔。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伦敦疯狂淘廉价国宝
收藏界有个“一窝假”的判断逻辑,收藏的正路该何去何从?
收藏界有个“一窝假”的判断逻辑,收藏的正路该何去何从?
淘宝海外遗珍斗智不斗富
马首回归!背后那个中国“老赖”,藏不住了!
如何识别网上的艺术品骗局?教你几招,让骗子无所遁形!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