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老三届新三届知青,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

“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

一个震撼人心的口号,震撼了一代热血青年的心。来自五湖四海的热血青年们,在口号的感召下,汇聚到了祖国需要的地方,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大生产运动,把青春和热血奉献给了您~伟大的母亲!

上世纪末,大街小巷热播42节电视剧《孽债》,由李春波主唱的主题曲《谁能告诉我》还有那片尾歌曲《哪里有我家》:

美丽的西双版纳,留不住我的爸爸。上海那么大,有没有我的家。爸爸一个家,妈妈一个家…

《谁能告诉我》:

曾经深爱过,曾经无奈过,曾经流着泪舍不得;曾经拥有过,曾经失去过,曾经艰难的选择,…曾经为你喝醉过…。

歌词里,共出现了十八次“曾经”,曾经的我们、曾经的你们、曾经的过去。

后来李春波又以一首《小芳》窜红大江南北:

村里有个姑娘叫小芳,长得好看又善良,一双美丽的大眼睛,辫子粗又长。…谢谢你给我的爱…。

这三首歌曲是那个时代的真实写照,经历过的人已是六十出头了,算半老不老的人吧!他们是知青,是上山下乡的知青。那时,绝对算是文化人,即有知识的年轻人。这批知青以“老三届”为主体。

老三届指:

1966、1967、1968,这三届的初、高中毕业生。

这三届的学生离校后基本上都当了知青,并将此前以农场(兵团)模式为主的上山下乡改为插队模式为主。这三届学生(知青)大多出身在建国后,他们的成长经历了反右、大跃进、三年自然困难时期、中苏论战和十年时期。

他们经历了发展和挫折,进步和激情,见证了共和国的发展初期,是一个暴风骤雨的时代,也是一个激情燃烧的年代。在这个大熔炉里走向了属于自己的人生,辛酸与无奈、梦想与现实。

这老三届中,1966年学生白白耽搁了两年左右时间,67届的耽误了一年。

有老三届,就有“新三届”,新三届指恢复高考后,考上大学的大学生,即:

1977、1978、1979

在这三届中,又有许多来自老三届的学生。他们在风雨袭来之时,恰逢高考来临之际,又碰巧赶上了那场触及人们心灵深处的革命。人生的道路在此暂停或拐了个弯,头戴“知识青年”的花环被送上了南下北上的列车,开启了人生的第一远航。

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活在从1968年底开始。由于许多重要工厂西迁(建设大三线),组成了“知青”为主的“”。

第一阶段(1968-1969)主要将大部分老三届毕业分配到农村及边疆地区。其中,一部分到农村“插队落户”;一部分到“”参加非军事化的“屯(农)垦”。

第二阶段(1970-1973),这个阶段知青人数锐减,工厂招工扩大。许多农村参加工作的就是这个时候最多…………

第三阶段(1974-1976),这一阶段由于控制职工人数增长,又以知青上山下乡为主。1977年,是最后一批下放的知青。

老三届的上山下乡,基本上去了边疆,有去东北的北大荒、西南的西双版纳、内蒙、新疆等等,高考一恢复,知青上山下乡运动也降下帷幕。

恢复高考后,许多老三届的同学们,经过自己的努力,又走进了知识的殿堂。

但对于“农垦”而言,这批知青不是第一批农垦人。但知青和农垦却深深地联系在了一起,只要一提到知青,许多人自然会想起了西双版纳和北大荒。

其实,新中国的第一批农垦,可以从新疆说起。上世纪五十年代初,新疆和平解放,共和国百废待兴。

1950年2月,为了边疆的长治久安,老人家决定驻疆二十万官兵就地转业垦荒屯田,扎根新疆,拉开了建设新中国、新边疆的伟大篇章。这批革命战士就是新中国第一代农垦人,光照史册,永载青史。

农垦,对于每位革命战士并不陌生,早在解放区就开展了大生产运动。359旅一个光辉的名字永铬史册,是历史挥之不去的记忆!值得国人铭记于心。南泥湾,农垦史上的丰碑。

伴随着“农垦”两字的还有一个名词“支边”。

支边,故名思意,就是支援边疆建设边疆。

支边青年,一个响亮的口号。支边青年专指1954年10月-1966年年底动员组织的京、津、沪、川、鲁、鄂、豫、苏等省市高中初中毕业生(或35岁以下青年)到新疆支援兵团建设的青年,半军事化管理。

1954-1959年底,共接收内陆青年15万人。其中,来自河南支边青年5.5万余人,湖北4.34万人,江苏1.23万人,安徽1.22万人,山东6531人。

1963-1966年,到支边的有12万人。其中,上海9.7万人,天津和武汉各7900人,浙江和北京各4000余人。

同时,还有一批特殊的支边队伍。她们是“上海市妇女劳动教养所”的学员。为了去新疆写了1000份决心书,有920人被批准参军。1954年4月,这920名身穿绿军装的上海妹子,编成4个中队,踏上了西行的火车。她们唱着《南泥湾》歌曲去追赶这支光荣的队伍,天山的女兵中有了她们靓丽的身影。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新中国成立后的三次大迁徙:两次由伟人提出,改变了千万人的命运
插队知青中的“老三届”,究竟是怎么回事?
远去的老三届与知青
《文化安顺》副刊 《青春作证》《履迹1968——2018》首发式举行
《满江红》 老三届
不忘初心,永葆青春!——写给唐山知青新春联谊会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