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红楼梦》在中国现实主义文学发展中的地位(下 )

    人物形象的塑造,是文学创作的中心课题。塑造人物形象的优劣,直接决定着一部文学作品的艺术生命;真正优秀的作品,往往是借助于几个令人难忘的艺术形象而流传千古的。塑造人物形象的特点,也是构成一部作品的艺术特征的重要因素。由历代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的塑造,可以明显地看出文学创作发展的轨迹。

    《红楼梦》在人物形象塑造上,有着极高的艺术成就。历来的读者和评论家无不为此而称颂作者的艺术才华。它里面出现的人物,共有四百多个。虽然,他们在作品中的地位,有主次之分,作者曹雪芹所化费的笔墨,绝非一样,自然也不能够说每一个人物都是成功的;但是,其中令人难忘的人物形象,确是应以数十计的。即使一些着墨不多的人物,如“才选凤藻宫”的贾元春,自命清高而自称“槛外人”的妙玉,因谩骂主子而被捆绑起来、塞了一嘴马粪的焦大,口齿伶俐、一心往高枝飞的小红,尚义轻财的醉金刚倪二,“误拾绣春囊”的傻大姐,带人抄检大观园、一心要拿人家的错儿而自找了没趣的王善保家的,等等,也大都给读者留下了鲜明、深刻的印象,甚至令人深思,耐人寻味。善于创造众多的人物形象,是《红楼梦》的一大优点。在这方面,在世界文学中也只有极少数杰出的文学巨著,才可以与《红楼梦》相媲美。

    《红楼梦》中的众多的人物形象,之所以大都能够给读者留下鲜明的印象,久久不能忘怀,原因就在于曹雪芹写人物“打破了历来小说窠臼”。他不是把所有的女子,都写成“如花似玉,一付脸面”,“凡写奸人,则用鼠耳鹰腮等语”,而是使人物都有自己独具的面目、性格。不同身分、不同地位的人物,固不必说,即使相同身分、相同地位的人物,又何曾雷同。例如,同是贾府的男主子:贾政一本正经,恪遵礼法,贾赦穷奢极欲,一味追求声色之乐,贾敬只和那些道士胡羼,醉心于“羽化而登仙”;同是老一辈的妯娌:王夫人面善心硬,持家有方,邢夫人耳软心活,处境尴尬;同是少爷:贾宝玉生得“面如傅粉,唇若施脂”,生长于富贵之乡却处处感到富贵限人,贾环生得“人物萎蕤”,处心积虑地在图谋偌大的家私;同是小姐:迎春怯懦怕事,探春精明强干,惜春孤僻幼稚;同是怡红院中的丫环:袭人老诚持重,以驯服博得了主子的信任,晴雯任性而为,无所顾忌,以放肆招来了谤毁;……他们之间的差异,是何等鲜明!

    尤其是,《红楼梦》中的人物,并不仅仅有个人的特征,而且都体现着特定的社会内容,有其彼此不能代替的思想意义。贾政反映着封建统治阶级的顽固保守,因循苟且?贾赦反映着封建统治阶级的贪婪卑鄙、糜烂堕落;贾敬反映着封建统治阶级的愚昧空虚,对生活极端绝望。这三者都反映了封建统治阶级的腐朽本质的一个侧面。贾环是封建宗法制度下的不平等的嫡庶关系所造成的畸形儿。贾宝玉是封建制度的叛逆者,在他那种“无故寻愁觅恨,有时似傻如狂”的性情和偏僻乖张的行为中,体现着与旧生活的离异和对新生活的憧憬。袭人和晴雯,实质上反映着被奴役的人们的两种精神、两种生活态度、两种命运。可以这样说,《红楼梦》中的许多人物形象,都达到了典型的高度:既是一个特定范围的人们的代表,现实生活的某一本质方面的概括,同时又是一个活生生的个别的人。别林斯基说过:“在真正有才能的作家的笔下,每个人物都是典型。”曹雪芹无疑就是这样一位真正有才能的作家。

    曹雪芹之所以能够创造出如此众多的典型,原因就在于他在人物形象创造上,发展了文学创作的现实主义的传统,表现了新的艺术特色。

    在《红楼梦》之前,《三国志演义》和《水浒传》,也都创造出了众多的性格鲜明的典型形象。可是,它们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所创造出来的典型形象的艺术性质,与《红楼梦》都不同。《三国志演义》创造人物形象,虽然是以实有的历史人物为基础,但是,在人民群众长期的集体性的艺术创造过程中,却增添了极浓厚的理想愿望的因素。人们喜欢并希望有张飞那样的勇猛异常、粗豪憨厚、嫉恶如仇的英雄,于是便集中地赋予了他那样的性格,那样的神勇,长坂桥上一声大喝,竟吓得曹军大将夏侯杰“肝胆碎裂,倒撞于马下”,吓得曹操的大队人马溃不成军。人们喜欢并希望有诸葛亮那样智慧绝顶的人物,便把许多机智无比的事件都集中在他身上,并不惜借助于想像去补充、加强,使他做出了像“草船借箭”、“空城计”那样一些令人惊异神往但在现实生活中却不可能发生的事情。《三国志演义》中的几个主要人物,显然具有这样的性质、特点:他们都具有独具的禀赋、独到的品质、超人的智慧或本领;在他们的性格中,体现着广大群众的精神、品质和力量,寄托着广大群众的政治理想和生活愿望。这样的艺术形象,无疑应该划入浪漫主义的范畴中去。《水浒传》创造人物形象是比较牢固地踏在现实生活的基础上,从现实人生出发,紧紧依据着人物不同的阶级出身、社会地位和生活环境,来描写人物的性情、气质和立身行事。所以,《水浒传》中的人物形象,大都反映了特定的社会内容,比起《三国志演义》中的人物形象来,更富有现实性和生活的真实性。但是,《水浒传》毕竟是在群众的艺术创作的基础上写成的,在那群英雄形象的性格中,也程度不同地体现着广大群众的精神和理想,他们还都带有超人的禀赋、超人的本领和力量,如鲁智深倒拔重杨柳和武松打虎的神力,花荣百步穿杨的神箭,戴宗日行八百里的神行,时迁盗物的神技,等等,这些都反映着古代人民群众对力与勇的向往。一方面,他们有着体现了一定的阶级内容的性格,在不同的具体环境中表现了切合他们各自的出身、经历和性情的思想感情,做出了理应如此的活动,使读者感到他们就是现实生活中的活生生的人;另一方面,他们的那些超人的力量、本领和传奇性的行动,虽能使人振奋、快慰、增强生活的勇气和信心,但毕竟是理想的结晶,而非现实的存在。所以,《水浒传》的人物形象,既具有现实主义的艺术性质,同时又带有程度不同的浪漫主义的艺术素质。现实主义在《水浒传》中,有了新的发展。

    《金瓶梅》在人物创造上,有严重的艺术缺陷。它创造人物,不仅缺乏积极的理想因素和使人快慰、兴奋的传奇色彩,而且不能把握人物的社会本质,所描写出来的人物性格,往往是割裂的、矛盾的、病态的,因而,有的也虽然有一定的生动性,但毕竟缺乏深厚的社会意义和美学意义。明末清初的若干优秀的拟话本,乃至清中叶的讽刺小说《儒林外史》,虽然主题是积极的,反映生活有一定深度,人物也有坚实的社会内容和一定程度的生动性,但也还使人有艺术加工不足、性格不够鲜明之感。

    《红楼梦》创造人物形象,既不同于《三国志演义》和《水浒传》,也不同于《金瓶梅》,而是在它们的经验和整个小说创作中的现实主义的传统的基础上,进入了一个新的境界和高度。

    《红楼梦》不再去创造具有超人的禀赋和力量的英雄,不再用理想、愿望去创造自己的理想性格,而是完全面对着现实人生,以丰富复杂的社会生活为创造人物形象的源泉和基础,如实地、艺术地再现自己时代的各种各样的人物。因此,它能够创造出如此众多的人物形象来,而且每一个都是它的新发现,绝不是过去文学中的某个人物形象的重复。也正因此,它里面出现的如此众多的人物,都是照现实生活的实际的样子写出来的、在现实生活中完全可能存在的、有着十足的真实性的普通人。

    然而,《红楼梦》中的这许多有着十足的生活真实性的普通人,又不是作者毫无选择、随随便便地写出来的生活中的普通人,不是生活中的形形色色的普通人的直观再现;而是作者对现实生活艺术认识的结果,是在丰富的生活知识和深切的体验的基础上,依据着个别反映一般的艺术原则,通过集中、概括、虚构和个性化等艺术创作手段,创造出来的有代表性、有认识价值和美学意义的艺术形象。“新红学家”把《红楼梦》贬低为一部自然主义的作品,就是由于他们只知烛幽索隐地、乃至牵强附会地考究人物的原型,只抓到了曹雪芹创造人物形象的生活素材,将艺术与生活等同了起来,而完全忽略了,或者有意不承认作家的艺术创造。《脂砚斋重评石头记》(甲戌本)第二十八回有一则眉批,说:“若真有一事,则不成《石头记》文字矣!作者深三昧在兹。”这虽然是就《红楼梦》第二十八回所描写的那一个具体情节而言,但实际上适用于全部作品,是对于把《红楼梦》看成是一部写真人真事的书的人的一个有力反驳。这里所谓“三昧”,我想,指的就是将生活变为艺术的“奥秘”,就是将生活中的形形色色的人变成各种不同的艺术形象的艺术法则。《红楼梦》中的许多人物形象,之所以能够会给读者以鲜明深刻的印象,并且有不同程度的美学价值和思想意义,原因也就在于他们是作者依据艺术法则所精心创造出来的艺术典型。

    《红楼梦》貌似《金瓶梅》,是因为它和《金瓶梅》一样,所写出来的人物大都是些平凡普通的人物,并且宛如生活中的人,除贾宝玉而外,都不含有《三国志演义》和《水浒传》的人物所具有的那些超人的素质和超现实的色彩。但实际上它高出《金瓶梅》百倍,它是继承了《水浒传》的人物创造中的现实主义的方法,来创造自己时代的各种不同的普通人的形象的。虽然,它丢弃了《水浒传》创造人物形象的富有浪漫主义色彩的夸张,但却使其现实主义的创造人物性格的方法,获得了很大的发展。

    因此,《红楼梦》创造出来的人物形象,比起它以前的小说来,都显得更加真实、复杂、深刻。鲁迅先生曾这样论道:“至于说到《红楼梦》的价值,可是在中国底小说中实在不可多得的。其要点在敢于如实描写,并无讳饰,和以前的小说叙好人完全是好,坏人完全是坏的,大不相同,所以其中所叙的人物,都是真的人物。”我体会,鲁迅先生这段话的意思就是,《红楼梦》创造人物形象超出了它以前的小说,改变了它以前的小说写人物的方法,其特点就是真实、复杂、深刻。

    《红楼梦》中的人物都是十分真实的。所谓真实,不仅是说其中的人物都是依照现实生活中的实际的样子创造出来的普通人的形象,既没有神仙妖魔,也没有理想的完人,也没有具有超人的禀赋和本领的英雄,他们都不含有任何超人、超现实的因素。书中虽有一个神奇的空空道人,但谁也没有把他看成小说中的真正人物。而更重要的是说,它里面的人物都是作者从现实生活中撷取来的,在他们身上都真实地反映着那一类人的生活、性格和精神面貌,很难看出有什么任意美化或歪曲生活的虚伪成分。例如,尽管曹雪芹还不能完全突破阶级的成见,更谈不到从阶级的观点去观察、认识和描写人物,但他却如实地、全无讳饰地创造了贾敬、贾赦、贾政、贾珍、贾琏、贾蓉那么一群封建贵族的形象,从他们不同的表现、不同的性格,多方面地反映了那个阶级的贪婪、虚伪、腐朽、丑恶;而在一些下层人物身上,却表现若干积极、健康的素质。再如,对于贾母和刘老老,作者的同情也许是在贾母,但是,通过真实的描写,有哪个读者会喜欢这个能够宽容贾琏的淫乱行为、反而扼煞了宝、黛的纯洁爱情和林黛玉的生命的贵族老太太呢?有哪个读者会厌恶那个为获得一些施舍而故意在贵族太太、小姐们面前出丑的乡下老妇人呢?善于窥测人心、投其所好、甘心受人戏弄的乖巧,固然不值得肯定,但是,她的忠厚、坦率,比起贵族老太太的伪善来,还是高一筹的。

    由于作者不任意美化或歪曲生活,因而,《红楼梦》中的人物不再像它以前的小说那样,“好人完全是好,坏人完全是坏”,其中有不少的人物性格是复杂的。所谓复杂,绝不是说,作者描写人物无爱憎的态度,无倾向性,人物无正面、反面之分;也仅仅是说,在许多人物性格中往往混合着美与丑、积极与消极两种不同的内容,譬如说,在贾宝玉这个正面形象身上,还带有他的阶级地位和生活环境所给予他的坏影响;林黛玉倔强孤傲,自尊心极强,对于她所生活着的那个龌龊的环境说来,她是高洁的,正是“质本洁来还洁去,强如污淖陷渠沟”,但她卑视刘老老,呼她为“母蝗虫”,就不成其为高洁了,等等;而更重要的是说,不能单从人物的表现行为和性格的表面内容,来判断其美丑,在评论中简单地给予肯定或否定,需要更深刻地探究其更本质的意义。例如,赵姨娘和探春,一个是歇斯底里地仇视名分正、地位优越的王夫人、王熙凤和贾宝玉,为了保存、发展自己,获得正经主子的地位和偌大的家私,不惜使用最阴险卑鄙的手段,一个却力争摆脱庶出的名分、地位,拚命往王夫人那一方面贴,处处显得识大体,正经大方,毫不徇私。这两种性格,表面上看,前者太丑恶了,令人厌恶,而后者比较正派,令人敬爱,然而,实质上都是封建宗法制度下的嫡庶不平等的关系的产物,反映了处于劣势地位上的人们对现实的两种态度,在前者的卑劣的性格中,含有令人可怜、同情的因素,在后者的正经大方的表现中,含有令人反感、讨厌的成分。其他如鸳鸯、焦大、尤二姐等人物形象,都程度不同的带有这种复杂性。《红楼梦》中的人物的深刻性,也往往是建筑在这种复杂性的基础上。因为,这样的艺术形象,不仅是那一类人的代表,而且反映了特定的社会内容,反映了造成那种性格的社会制度的某个本质方面。

    可以这样说,在塑造人物形象上,《红楼梦》继承和发展了中国古代文学中的现实主义的方法,获得了很高的成就,并且显示了一些新的特点。这些新的特点,标志着中国古代的现实主义文学已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六

    细节描写,在现实主义文学中无疑有着极重要的意义。没有真实的细节描写,就不会有生动、细致、精确的生活图画。所以,恩格斯在他那个有名的定义中,将“细节的真实”列为现实主义的一个因素。

    细节描写,在整个文学发展中,特别是小说的发展中,是愈来愈趋向细致、真实。例如,六朝的志怪或志人的小说,只是些“粗陈梗概”的简单故事;唐传奇就“叙述宛转”,对人物的动态有比较细致的描摹;到了后来的《聊斋志异》就又“更上一层楼”了,纪晓岚攻击它的罪状之一,便是“燕呢之词,媟狎之态,细微曲折,摹绘如生。”⑸在白话小说中,情况也是如此。

    在不同时代的作品中,细节描写不只有粗细之分,而且适应着主题和艺术形式的要求,也各有自己的特点,它们在作品中的意义也有所不同。从不同时代的作品的各具特色的细节描写上,也可以看出文学的发展和现实主义的发展。

    《三国志演义》的叙述描写,是粗线条的,但富有传奇性、戏剧性,如关羽温酒斩华雄、张翼德大闹长坂桥、孔明弹琴退仲达等,都很精炼生动,脍炙人口,并且往往是表现某一人物性格的重要依据,带有鲜明的个性特点,如怒鞭督邮之于张飞,单刀赴会之于关羽,杀吕奢全家之于曹操,草船借箭之于诸葛亮,等等,人物性格是借助于这些富有特征的细节表现出来的。然而,它们毕竟嫌不够工细,人物的言语活动,彼时彼地的心理状态,感情的细微变化,描绘得还不够深切入微。《水浒传》的叙述描写,风格多样,既有鲁提辖拳打镇关西、鲁智深大闹五台山、武松打虎、武松血溅鸳鸯楼、李逵寿张乔坐衙等富有传奇性、戏剧性的色彩鲜明的细节描写;又有阎婆醉打唐牛儿、王婆贪贿说风情,何九送丧偷骨殖等朴实、精细的细节描写。前者带有夸张性,能使读者的精神受到鼓舞,感到快意;后者以逼真见长,深刻剖析了平凡的生活,能帮助读者了解复杂的社会生活。《金瓶梅》中所描写的一切,都逼似生活,但却流于太琐碎了,并且由于作者站得不高,描写中渗透着庸俗趣味,无力剖析生活,不能揭示出他所描写的一切现象的本质意义。

    《红楼梦》的叙述描写,比起它以前的小说来,那是精细多了。它里面活动着四百多个人物,编织出了无计其数的各种各样的事件,无论是几乎牵动全体的大事件,如秦可卿之死、元春省亲、宝玉挨打、抄检大观园等,也无论是日常不断发生的小事情,如贾宝玉和林黛玉之间的多次的误会、猜疑、吵嘴、和解,众多的丫环和老婆子们之间的斗气、争吵,乃至焦大骂人、妙玉论茶、龄官画“蔷”字,晴雯撕扇子,无不描写得真实生动,深切入微。

    《红楼梦》的细节描写,不同于《三国志演义》、《水浒传》中的那些富有夸张性、传奇色彩的细节描写,而是以真实、朴素、细致、准确见长,人物的言语活动不仅维肖维妙,逼似生活,而且切合人物的身分和彼时彼地的心理状态。例如,第六回写刘老老初进荣国府,被人领进了王熙凤的住房,“才入堂屋,只闻见一阵香扑了脸来,竟不知是何香味,身子象在云端里一般,满屋的东西都是耀眼争光,使人头晕目眩。刘老老此时只有点头咂嘴念佛而已。”⑹平儿见了,“打量了刘老老两眼,只得问个好,让了坐。刘老老见平儿遍身绫罗,插金戴玉,花容月貌,便当是凤姐儿了,才要称'姑奶奶’”,亏了周瑞家的及时说明,“方知不过是个有体面的丫头”。后来听见“咯嘡咯嘡的响声,很似打罗筛的一般,不免东瞧西望的。”忽见堂屋中柱子上挂着一个匣子,底下又坠着一个秤铊似的,却不住的乱晃”,也不知是什么东西。“正发呆时,陡听得当的一声,又若金钟铜磬一般,倒吓得不住的展眼儿。”最后到了凤姐那边屋里:

      那凤姐……粉光脂艳,端端正正坐在那里,手内拿着小铜火箸儿拨手炉内

    的灰。平儿站在炕沿边,捧着一个小小的填漆茶盘,盘内一个小盖钟儿。凤姐

    也不接茶,也不抬头,只管拨那灰,慢慢地道:“怎么还不请进来?”一面说

    ,一面抬身要茶时,只见周瑞家的已带了两个人立在面前了,这才忙欲起身,

    犹未起身,满面春风的问好,又嗔着周瑞家的:“怎么不早说!”刘老老已在

    地下拜了几拜,问姑奶奶安。……这一段细节,写得细致、朴实,宛同实际生活一样,觉不出有什么夸张,可是,通过刘老老的嗅觉、听觉、视觉和感受,已把一个乡下老妇人乍入富贵人家,无不感到生疏、惊异的情景,传神地写出来了,同时,也把主客之间的关系,相互对待的态度,他们每个人的性情,都逼真地展示了出来。

    《红楼梦》的细节描写,不仅真实、细致,而且深刻;不仅是生活细节的再现,而且结合着对生活的剖析、评断,能在客观描写中透露其本质意义来。例如,第七回写贾蓉派对主子有“功劳情分”、“在祖宗时都另眼相待”的奴仆焦大,去送秦钟回家,焦大趁酒兴骂人,贾蓉忍不住,骂了几句:

      那焦大那里有贾蓉在眼里?反大叫起来,赶着贾蓉叫:“蓉哥儿!你别在

    焦大跟前使主子性儿!别说你这样儿的,就是你爹、你爷爷,也不敢和焦大挺

    腰子呢?不是焦大一个人,你们做官儿,享荣华,受富贵!你祖宗死死一生挣

    下这个家业,到如今,不报我的恩,反和我充起主子来了。不和我说别的还可

    ,再说别的,咱们白刀子进去,红刀子出来!凤姐在车上和贾蓉说:“还不早

    些打发了没王法的东西!留在家里,岂不是害?亲友知道,岂不笑话倃们这

    样的人家连个规矩都没有?”贾蓉笑应了“是”。

      众人见他太撒野,只得上来了几个,揪翻捆倒,拖往马圈里去。焦大益发

    连贾珍都说出来,乱嚷乱叫,说要往祠堂里哭太爷去:“那里承望到如今生下

    这些畜生来!每日偷鸡戏狗,爬灰的爬灰,养小叔子的养小叔子,我什么不知

    道?咱们'胳膊折了,往袖子里藏!’”众小厮见他说出来的话有天没日的,

    唬得魂飞魄丧,把他捆起来,用土和马粪满满的填了他一嘴。寥寥数笔,就活画出了这样一个特殊奴才的形象,揭开了他的可悲的灵魂。他以为曾拚着命救过主人,有“功劳情分”,就可以抹掉主奴的界限;明明已被视为讨厌的废物,说不定哪一天就会被“打发”掉,却还要摆“功臣”架子,甚至妄想教训主子,挽救这个家族的厄运。这里虽然只写了他的生活的瞬间,但却表现了他的一生:过去是个忠实的奴才,现在是个愚蠢的可怜虫,而未来的结局一定比现在被拖往马圈里,捆绑起来,喂马粪,更悲惨得多!《红楼梦》里这样的细节描写,可以说是达到了高度的本质意义上的真实,它对平凡生活的剖析,是何等犀利、深刻!

    《红楼梦》中的细节描写,也不仅只是真实、深刻,而且是严密地被组织在完整的艺术结构之中。它们不是分散的、游离的,或表现一点生活的机智,或只为某一个性格服务,而是与作品表现庞大的主题、反映生活的广阔幅度紧密地结合在一起的。例如,《红楼梦》中曾写了上上下下的人物之间的无数次的争吵,表面上看来,也许觉得失于琐碎,但实质上却是从多方面表现了封建贵族生活深处的种种矛盾,描绘了这个阶级的真实的生活面貌,从而揭露了他们的贪婪、腐朽、罪恶,以及封建制度、道德的虚伪、不合理。譬如,第五十五回写了探春和赵姨娘之间的一次口角,原因是贾府的奴才、赵姨娘的兄弟、探春的生母舅赵国基死了,临时代王熙凤管家务的探春按定例只给了二十两银子,赵姨娘一脸眼泪鼻涕的来向亲生的女儿斥问,探春说:“我是按着旧规矩办。”赵姨娘埋怨探春忘了她,不拉扯拉扯她们。探春一本正经、斩钉截铁地说:“谁家姑娘们拉扯奴才了?”

      赵姨娘气的问道:“谁叫你拉扯别人去了?你不当家,我也不来问你。你

    如今现在说一是一,说二是二!如今你舅舅死了,你多给了二三十两银子,难

    道太太就不依你?分明太太是好太太,都是你们尖酸刻薄!可惜太太有恩无处

    使!——姑娘放心!这也使不着你的银子。明日等出了阁,我还想你额外照看

    赵家呢?如今没有长翎毛儿就忘了本,只拣高枝儿飞去了。”

      探春没听完,气的脸白气噎,越发呜呜咽咽的哭起来。因问道:“谁是我

    舅舅?我舅舅早升了九省的检点了!那里又跑出一个舅舅来?我倒素昔按礼尊

    敬,怎么敬出这些亲戚来了!——既这么说,每日环儿出去,为什么赵国基又

    站起来?又跟他上学?为什么不拿出舅舅的款来?何苦来!谁不知道我是姨娘

    养的?必要过两三个月寻出由头来,彻底来翻腾一阵,怕人不知道,故意表白

    表白!也不知是谁给谁没脸!……”这一场口角,生动地揭示了这样一个事实:本来是亲生母女,封建等级制度和嫡庶名分却使她们成为两种不同的人,庶出的探春为了讨得嫡派的正经主子的欢心、器重,在家庭里直起腰来,竟不认自己的舅舅,乃至亲生的母亲!这不是对封建制度的一个特定的具体方面的本质揭露吗?这样的细节,不正是丰富了《红楼梦》的内容,增加了它反映生活的幅度,成为它表现庞大的主题的有机组成部分吗?如果没有许许多多的这样的细节描写,《红楼梦》不仅不能把生活描写得逼真、生动,而且会严重地影响到它反映生活的深广度,影响到它的主题的完整性和深刻性。

    虽然,《红楼梦》中还有个别幻想性的描写,如贾宝玉游太虚幻境、贾宝玉和王熙凤中魔等,但已不占什么地位。从总的倾向上看,《红楼梦》的细节描写,具有充分的现实主义的性质。

    以上,从几个不同的角度,极其简括地探讨了《红楼梦》对中国古代小说艺术传统的继承和发展,重点在它在现实主义的艺术方法上的发展、贡献。虽然,上面的论述既不全面,又不深刻,但已经可以看得出来,《红楼梦》不仅是中国古代小说艺术的最高峰,而且是中国古代现实主义的新高峰。它虽然也丧失了它以前的小说作品曾具有过的某些优良的艺术品质,如孕育着乐观主义和英雄主义精神的传奇性等,但在忠实地描绘客观世界的精确图画上,它反映现实生活的清醒、真实、广泛、深刻,却远远地超出了它以前的一切作品。它在复制生活、塑造人物、描绘生活细节等方面所表现出来的特点,不仅可以说明,我国现实主义文学至此已迈进了一个新的阶段,而且可以看出,在当时——十八世纪中叶,它达到了世界文学的最新水平。

    最后,应该说明两点:一、本文的目的在于探讨《红楼梦》对中国文学传统、特别是现实主义艺术方法的发展,评价它的思想性,不是本文的任务,故没有涉及它的思想内容的复杂性;二、本文力图从小说发展上论述《红楼梦》对于现实主义艺术方法的发展及其进步性,并无轻视浪漫主义和贬低富有浪漫主义色彩、性质的杰出作品的意思。文学就是这样发展下来的。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泪雨悲风中的艺术天地──论曹雪芹写哭
庶出是探春最大的隐痛吗?
《红楼梦》里的人物(31):赵姨娘
杨义:《红楼梦》与五四小说
【红楼30】 诗话“红楼”典型人物形象,浅说“红楼”长久文化影响
《金瓶梅》与《红楼梦》比较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