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手把手教你古瓷鉴定-原始青瓷

上期介绍了古瓷鉴定的开篇,古瓷老化特征鉴定是唯物主义,遵循物质的是老化客观规律。古瓷选材来自自然界的矿物质,其主要成分为金属氧化物和金属盐,按自然界的规律,古瓷最终将氧化、风化为金属氧化物等物质回归自然。

▲传世的战国原始青瓷

聪明的读者应该能够猜测出一个结论:“瓷龄越大的古瓷其老化区别度也就越大”,换而言之瓷龄越大与新瓷的对比差距则越明显,对于新老鉴定的难度也就越小。笔者在此提一嘴“只要民国瓷器按古瓷老化理论的要求看懂,那么宋器等高古瓷将十分容易”。

接下来笔者以瓷龄最大最容易鉴别新老的原始青瓷讲起,循序渐进逐步带领读者进入瓷器鉴定的世界。

古瓷釉水最主要的物质是硅酸盐,当然原始青瓷也不例外。釉水由于高温烧造,其分子的排列是无序状态,随着时间的推移,釉水分子逐步从无序状态向有序状态变化,以釉水内部未被融化的微晶作为晶核让釉水脱玻璃化产生晶体。再之由于釉水老化、氧化、水解反应使得釉水中不稳定的物质分解流失从而使釉面产生深浅、大小不规则的极小的坑洼,又由于原始青瓷瓷龄是最大的加之当时烧造工艺落后,氧化、风化严重的常常会有剥釉的现象。釉面还残存的物质又与环境物质化和重结晶,形成老化皮壳,这层和环境物质反应形成的老化皮壳与所有古瓷皮壳一样微微带有润度。

▲釉面极小点的反射光,紧、润

▲保存完好的原始青瓷,仍有极小的剥釉现象

上述的过程是在古瓷烧制成型的那一刻已经开始发生,由于原始青瓷年代久远,从量变到质变的角度看,釉面的坑洼肉眼非常容易观察,并且上下错落成立体感,同时釉水的重结晶的晶体已经明显分布在整个釉面之上。

▲原始青瓷结晶状的反射光,微观图

包浆紧紧包裹在釉面的环境物质,理论上瓷龄越大包浆自然也就越厚。凡事都有一个度,虽然原始青瓷理论上包浆是所有古瓷中最厚的,但再厚也无法抵消釉面氧化风化导致失晶所产生的釉面坑洼,所以原始青瓷基本是看不到表面平滑的玻璃包浆,但是看其极小点的反射光泽则非常明显,因为原始青瓷的皮壳和包浆是最厚的,其产生的老化特征光泽也是最为明显。即原始青瓷的极小点反射光泽最紧,常常被比作类似钻石一样的光泽,并且极小点的光泽还带有微微的油性。

原始青瓷的老化笔者总结为以下三点

1. 原始青瓷瓷龄最大,釉面的坑洼最为明显,肉眼可轻易观察到.并且釉面每个部位的坑洼大小、形状、深浅并不一致但过度自然.

2. 原始青瓷瓷龄最大,釉水的重结晶程度也最严重,使得釉面失透且布满结晶体.

3. 原始青瓷极小点的反射光泽像钻石晶体一样紧,并且微微带有油性润度.

▲浙博馆藏,原始青瓷

▲浙博馆藏,原始青瓷

▲到代的原始青瓷老化特征光泽润度、紧度相似

由于博物馆的展品无法上手,笔者建议在研究学习博物馆展品时带上一支聚光手电。因为博物馆的展品,光源都不能按个人意愿随意调节,而古瓷老化特征光泽是由于皮壳和包浆的反射所造成的,那么就可以利用聚光手电作为观察光源,调节自身的观测角度及手电的照射部位,尽可能的让古瓷的釉面反射的光泽进入视力范围,以便学习古瓷的老化特征光泽。

▲传世的原始青瓷-权

▲手电照射的拍摄效果,现场操作更为明显

本期原始青瓷老化鉴定要点讲述到这里,若读者坚持看完本篇小文只能记住一点,我希望是原始青瓷瓷龄最大,老化特征最为明显,釉面坑洼明显且不规则,釉面晶体分布明显,极小点的反射光泽是所有古瓷中最紧,类似钻石晶体的反射光泽。下期笔者将介绍唐宋瓷器的老化特征及鉴定要点。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手把手教你古瓷鉴定-唐宋古瓷
手把手教你鉴定明代瓷器
旧气、包浆、皮壳是什么|旧气|包浆|皮壳|釉面|瓷器
何为玉的包浆(图组)
[转载]浅析古玉皮壳之变系列八(上)
【紫云檀舍】独家深度解密——印度小叶紫檀的真假金星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