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瓷器微观特征简要梳理(1)——前言

笔者专注于瓷器的鉴定已经有9个年头了,期间曾拜过几位老师,其中一位师从公安部的微观痕迹专家,收集的研学破瓷片、完整藏品、景德镇仿品种类丰富齐全;第二位属于实战型专家(田间地头卖货),笔者虽对其取物行为不敢苟同,但其对藏品及宏微观特征的解说令笔者获益;第三位是张丰年先生,师承民国金石学家,对瓷器微观鉴定著有《古瓷鉴定属于解释》一书,列出传承下来及个人微观鉴定心得的鉴定术语226条;第四位就是文博系的相关专著、历史书籍、博物馆器、破瓷片、古玩市场及地摊货,网上大量的瓷器宏微观图片等,自己学习揣摩。

对于瓷器微观特征谱(即200-5000倍放大镜下观察图片),有些人奉为圣经,认为这属于绝对的铁证,不容驳斥;另一部分人则完全将之斥之为经验之谈,认为不像胎釉化学成分比对等属于科技检测手段。笔者在鉴定上始终一贯的态度是:一个科学+司法的鉴定体系和流程,而非单一检测手段。因为现在的科学仪器做不到百分之百,但是也不能给人为主观因素留余地。所以之前写了一系列的文章来阐明一个理想的鉴定体系应该为何。瓷器的微观特征谱,配合用于鉴老是很容易的,有几样特征出现则足以实锤。但是应用于断代和定窑口,则有些属于铁证,有些属于相对化的领域,受到保存环境和烧造工艺的影响,需要小心鉴别,再配合纹饰器型等其他特征得出一个综合性的结论,只能作为辅助手段。

笔者在鉴定中发现:错误往往发生在:

(1)把应当持开放态度的相对性特征绝对化,比如:乾隆朝的烧制瓷器的胎土成分已检测到的有五种,第六种必为新仿;蔡京的“京”字已见帖子中提勾的写法都是瘦长上提型,一旦出现短小平推型则假;南宋官窑已知器物盘底无双鱼堆塑,所以有鱼必假......这些都是相对性的特征,第一我们无法限制古人的发挥,尤其是在艺术和工艺创新领域,第二我们已出土的文物和经验总结出来的知识和数据不一定全面。所以将这些领域的已知特征绝对化,这种态度本身是不科学不严谨的,很容易被击破。比如昨天看一视频有某位老师宣称凡汝瓷上有御题则都是新仿,笔者很快就找到了一件台北故宫藏乾隆御题汝瓷作为反证;另一位朋友也从地方博物馆找到了有鱼型堆塑的南宋瓷器,可见故宫某位专家的宣称体现了她的知识库尚不够全面。

任何人的知识、记忆,和眼见都是有限的,鉴定者也是人,没必要神化。

(2)反之,拒不承认科学方法和数据已经实锤的领域,通常还伴随某些神化造假者的论调。比如在翡翠上检测到了环氧树脂胶的化学成分(某民间机构称其在XRF上的表现为氯过量),或者瓷器上检测出了现代化学酸性物质残留,微观也有酸咬痕迹,非要说仪器出了问题。还有一些人在看到了清代宝石内含的气、液、固三相包体,及克什米尔丝状包体后,依然叫嚣仪器数据都是唬外行的。也有些人说,我不管造假者是怎么做到的,反正他们就是牛。这些人甚至都没有走访过任何一家造假者的工厂,当然也无任何造假工艺上的经验。

当我们不在上述两个方向上给自己和他人找麻烦时,许多问题也就引刃而解。

所以,笔者会特别留意区分相对化或者绝对化的特征。之前的所有鉴定类文章也都坚持此原则。

笔者曾以为瓷器经过几十年的收藏,绝大部分讲道理的藏友已经做到心中有数,所以之前大部分的鉴定文章在谈书画,对瓷器、珠宝玉翠类的只是一笔带过。而今觉得,由于瓷器数量之大,已经几乎到了藏家人手不少于一件,藏品过万者也不少。所以还是有必要把这个类别略作一些梳理,大多是前人经验,笔者批判着继承下来的。所谓批判,有些时候是笔者实战中使用结果不佳,则此法略去,又有些受限于眼界,比如张丰年先生所列226条特征,笔者所见过的不超过50条,剩余的那些则只好放在一边。有些相似的做了合并。

对于瓷器的鉴定,判断新老是第一步,也是最容易的一步。微观观察,只要掌握好笔者反复强调的下面这条要诀就足够:凡是新仿做旧品,必留痕迹,凡是自然老化者,也必留痕迹。具体来说:新仿做旧者乃是在短期内(笔者知道的早些年有人为了做旧最长将新瓷埋于土下3年,近来急功近利的心态基本上不会再埋入土中,而是直接粘上墓土,早年还有柴窑烧的仿品,现在基本都是电气窑)在器物表面制造出老旧的、出土的假象,其特征具有:(1)浮于表面的浅薄性;(2)全器一体性、单一性,(3)故作的痕迹明显而浮夸,目的就是唬人。而真品只要上了百年,就开始呈现出明显的自然老旧特征,其特征具有:(1)可深可浅可有可无性(立体性);(2)可全器特征接近也可全器特征迥异还可几乎无痕迹,并无一定的规则可循, (3)人为无法仿制。

把握了上述天然和伪造特征的本质区别,再配合检测化学物残留等的仪器,以及痕迹学上对砂纸打擦伪造日常磨损、刷特殊化学物品制造蛤蜊光薄膜、刀刻伪造青花的下沉铁锈斑、刷色伪造火石红等方法的掌握,鉴老并非难事。否则,造假手段层出不穷,出土物也琳琅满目,我们死认一两样教条,终将受害。举个例子,我们常见的伪造明清官窑瓷器上的蛤蜊光,显得比真实的老化包浆蛤蜊光面积更大、颜色更鲜艳,正视侧视皆有,而自然蛤蜊光面积小、颜色浅、仅侧光可见。未来造假者就会循着我们的思路,制造出更小面积、仅侧光可见的蛤蜊光。又比如元青花上出现的伪造下沉铁锈斑,如果我们总结的经验是伪造的大多出现明显的刀刻下陷痕迹,且容易在青花料少不应下沉的地方也出现下沉,下次造伪者就会特别留意。

瓷器的微观特征谱,应用于断代和定窑口,则有些属于实锤的证据,有些属于相对化的领域,受到保存环境和烧造工艺的影响,需要小心鉴别,配合纹饰器型等其他特征得出一个综合性的结论。不要简单依靠某一两项微观特征断代定窑口,除非其他特征皆不明显或统统失效的极端情况出现,可仅依此一两项微观特征推断。有鉴于此,使用诸如“宋元时期”、“明末清初”、“官钧不分”、“官哥器”等词汇,则是比较严谨可行的,只要不是在水平低下或未善尽鉴定职责时的敷衍就好。当然这些情况大多发生在许多朝代共享相似的纹饰器型特征、无款识铭文、普通民窑、单纯的颜色釉瓷器、残器等之上,鉴定此类器物本身就存在着不小的难度,得出一个相对靠谱的结论,已经做到了鉴定的极致。绝大部分的民间收藏瓷器朝代和窑口特征还是十分明显的。

如下的一组图片,是一件新仿哥窑器上的酸咬痕迹,通体发红,釉面和底足都出现明显的被腐蚀痕迹:

橙红交错的斑驳酸咬痕迹,导釉面凹凸不平

底足被酸蚀处的橙红色类似锈斑的咬痕

开片中的酸蚀物

下面是另外一件河北新仿哥窑器物的酸咬痕迹:

开片中酸蚀痕

底足出现长白毫特征(置于墓土中可得)

酸蚀痕迹

如下是一件新仿清雍正的丝网印刷珐琅彩器,朋友赠送的未做旧工艺品:

丝网印刷点阵

自然存放,出现长黑毫现象

上述例子,主要是呈现微观下酸咬特征的通体一贯性、浅薄性,也说明单一长黑白毫特征鉴老不靠谱。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北宋定窑白釉刻莲纹折沿盌真品的价值
卡兰德折射光微观痕迹鉴别仪对瓷器辅助鉴别 第四节:瓷器釉面蛤蜊光的微观痕迹辅助判断新老区别
浅谈元青花不可仿制的铁证
瓷器微观鉴定(个人学习心得)
古瓷会馆发布部分古陶瓷微观图片
世界各地馆藏的精美魂瓶,每一件都是一个时代技艺的缩影!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