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一窑死,一窑生;看江西禅宗与吉州木叶盏的缘起缘空

当“宋风”吹落了一片黄叶

当千年禅宗的眼眸凝望青山

一只小小的黑盏

从此有了灵动与鲜活

火红窑炉不息

闪耀在赣中大地

树叶黄绿交替

诉说着沉静的轮回

在木叶盏上

留下永恒的印记

……

今日茶人皆知建盏,曰“兔毫”,曰“鹧鸪”,曰“油滴”,曰“矅变”,如数家珍。却不知赣中小城吉安,虽群山掩映,也有千年窑火不息。所烧木叶天目盏,美的禅意悠然,美的惊心动魄。

木叶天目盏


一、历史上的吉州窑

吉州窑,窑址位于江西省吉安市永和镇,又称“永和窑”。创烧于晚唐,兴于宋,终于元,距今有1200多年的历史。在宋时,吉州窑与磁州窑、耀州窑、钧窑(民钧)、定窑(民定)、饶州窑(景德镇窑)、龙泉窑、建窑一起,统称八大民窑,是我国南方最要的窑口之一。

吉州窑于晚唐创烧之时,以酱褐釉、乳白釉为主,风采不及同为南方窑口的“长沙窑”,声名不显。到了宋朝,吉州接纳了许多躲避战乱南下的磁州窑、耀州窑工匠。从此,南北两派的制瓷技艺在吉州融合,吉州窑一跃成为宋元时期最富创造性的民间窑场。

吉州窑“龙窑”遗址

据《东昌志》(宋时永和镇归属东昌县)记载:

“永和镇至五代时,民聚其地,耕且陶焉。到宋时,瓷业兴旺,辟坊巷街三市,锦绣铺有几千户,百尺层楼万余家,连殿峻字,民物繁庶,舟车辐辏,为'天下三镇’之一。”

永和镇能有如此盛景,最大的功臣就是宋朝工匠创烧的黑釉茶盏,广受当时茶人的喜爱,行销天下,与“建盏”一时瑜亮。而其中最亮眼的明珠,就是木叶盏。

二、木叶盏技艺之谜

木叶盏,吉州窑代表器物。内外均施黑釉,盏内有清晰的树叶图案,或深黄,或青绿,脉络清晰,鲜活如初;或舒展,或缱绻,如风吹落,又安然于盏底。神奇的是,这图案可不是画上去的,而是将真正的树叶放进茶盏烧制而成,整片树叶与盏釉形成完整的平面,摸上去没有一丝凸起。不禁让人赞叹一声,巧夺天工!

宋时的木叶盏烧制技术,早已失传。上世纪80年代,吉安的匠人们经过艰苦的研究发掘,让木叶盏重现人间。但是工匠们对烧制技艺讳莫如深,目前有两种说法,都没有得到权威人士的证实。

说法一:将树叶浸水,腐蚀至只剩叶柄、叶脉,再涂上一层透明釉,粘于盏中,入窑烧制。高温使两种不同的釉料产生变化,进而生成丝丝叶脉的清晰图像。这种说法得到大多数人的认可。

说法二:将树叶经过干燥处理后,直接放进盏内入窑烧制,树叶虽然在1300度的高温中灰飞烟灭,却将最后完美的身影留在了茶盏之中。

木叶盏烧造过程中的“置叶”

这听起来神乎其神,难以置信,我却是亲眼见过。两年前,我的一位朋友参与了某位工艺大师的木叶盏压窑活动,可以参观烧制现场。我便搭了便车,得以亲眼目睹了整个过程。只见大师将干燥的树叶直接置于茶盏中,未做任何处理就入窑烧制,得到了一窑完美的木叶盏,废品率几乎为零,看得我目瞪口呆。后来我一再询问,他的徒弟承认树叶除了干燥脱水之外,还要经过一定程序的处理才行。但究竟如何处理,却是再也不说了。

再说一句,这位大师,用的是电窑。

三、一窑死,一窑生

先不论当代木叶盏的烧成技术如何,在宋代,这确是一项极难的技艺。运气好,一窑赚的盆满钵满;运气不好,一窑也能让人血本无归,所以有“一窑死,一窑生”之说。

现存日本东京国家博物馆的宋代木叶天目盏

我曾亲赴吉安,请教那些自称秉承古法木叶盏烧制技艺的匠人,得到了一些公认的说法:

  1. 胎土只能取自宋朝吉州窑遗址附近的老矿。
  2. 釉料中混有当地植物烧成的草木灰,只有这样,才能使树叶与茶盏釉面完美融合。
  3. 树叶的选取则更加讲究,必须取吉安当地四月至六月的新鲜桑叶,并且对树叶大小、厚薄程度、叶脉走向等等细节都有严格的要求。
  4. 最让人为难的,是依据古法,柴窑烧制。

柴烧现场

匠人们说,柴烧控温极难,五度的温差就可能天差地别。再加上火焰走向不定、窑灰沉落,烧制一窑木叶盏,确实是“十不存一”。每次开窑,对于他们来说都是一场“事关生死”的修行。

四、木叶盏的起源:江西禅宗与禅茶文化

木叶盏的创烧起源众说纷纭。有人认为木叶盏中的树叶与茶叶相映成趣,应是为宋代时兴的斗茶定烧,此说法甚谬。一是点茶要将茶叶磨碎后直接冲泡,不可能有什么“相映成趣”之说。二是斗茶以素黑盏为最佳,“木叶”实在多此一举。

还有一种我较为认可的说法:木叶盏是为江西禅宗定烧,后普及于民间。

原因一:禅茶的兴盛

从唐代从谂禅师著名的“吃茶去”公案,到宋代圆悟克勤禅师挥笔写下的“茶禅一味”,茶道以其静心、洗尘、品浮沉的韵味,被认为与禅修有殊途同归之妙,也在唐宋之际,成为了禅宗日常的必修课。宋代佛教经典《五灯会元》中记载:

“问:如何是和尚家风?师(资福如宝禅师)曰:饭后三碗茶。”

可见禅宗茶风之盛。

而真正巩固了茶与禅之间关系的,是江西禅宗创立的“农禅”制度。“农禅”要求寺院禅师从事农业生产,摆脱了寺院依靠布施的历史,实现了经济的自给自足。由此极大推动了“禅茶”的发展。

原因二:禅宗对吉州窑的影响

江西是南派禅宗的大本营。魏晋时期,慧远禅师来到江西庐山东林寺,创立“净土宗”,开启了佛教本土化的序幕。可以说,江西既是禅宗“一花五叶”生根之地,亦是“五宗七派”开花之所。禅宗七世青原行思就是吉安人,他的道场青原山,距吉州窑场不过几里之遥。而永和镇窑场周边亦有佛教胜迹多处,包括本觉寺、智度寺、慧灯寺、宝寿寺等著名寺院以及普济庵、圆通堂、普光堂等兰若(佛教名词,泛指一般的佛寺)。而这些佛寺,就是吉州窑茶器、花器、香炉以及各类供器的主要购买者。

青原山禅宗道场

《青原志略》卷十二《东昌窑》文引)记载:

“永和镇舒翁、舒娇,其器重仙佛,盛于乾道间,余见元祐、崇宁者。”

文中提到的舒氏父女,是当时吉州窑众匠人中的佼佼者,他们制作的大净瓶,一直置于禅宗七世青原行思佛殿之上,奉为“宝瓶”,当作寺院历代传世宝物之一,可见其珍贵。

另外,吉州窑遗址中曾出土“本觉”款碗盏和“弟子蒋子通”款碗。可见吉州窑与当地禅寺合作密切。

北宋吉州窑“本觉”款盏

原因三:桑叶于禅宗的特殊含义

《佛说大孔雀咒王经》卷三载:

“复以金银铜锡及铁,打作五丸如酸枣核,安在七重菩提叶上(若无菩提叶则以桑叶替之),安在像前。”

孙思邈《正禅方》记载:

桑耳、夏桑子、秋桑叶右叁味,等分捣筛……十日觉远智通初地禅,服二十日至二禅定,百日得三禅定,累一年得四禅定,万相皆见,坏欲界观境界如视掌中,得见佛性。

故南宋诗人陈与义《书怀示友》云:“柏树解说法,桑叶能通禅。”可见,桑树在佛家眼中是仅次于菩提树的灵木。

而且禅宗又有“一尘一佛土,一叶一释迦”的禅语。一片叶子,由绿转黄,及至飘零,再至第二年春天的萌复,这充满禅意的过程,如同在炉火中灰飞烟灭却又永存身影的轮回。捧着这样的茶盏,古拙的黑釉映衬着丝丝脉脉清晰如画的叶,观茶汤辗转,伴百年清幽古刹,体味着繁华落尽,不改始终的自性清净。这样的木叶盏,对禅宗来说,已经不仅仅是简单的茶器而已了。

木叶盏与禅


近来,木叶盏逐渐受到大众关注。以伍映山大师为代表的当代工匠,数十年如一日的摸索研究,致力于推广和传承这门技艺。北京卫视还请了张国立等明星,参与木叶盏的烧制流程,为木叶盏代言。这是好事,美好的事物需要美好的心灵来欣赏,当木叶盏带着千年宋风吹落的黄叶,带着千年不曾熄灭的窑火,带着千年禅宗的深邃眼眸,悠然倏至,你又是否能读懂呢?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浅谈吉州窑木叶盏
吉州窑h黑釉盏的禅意之美
一片树叶成就了一座千年古窑
宋吉州窑黑釉木叶天目茶盏
一种讲究缘分的瓷器
吉州木叶盏上的叶子古人是怎样烧出来的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