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中国传统文化 - 天井和庭院

江西南昌 - 光裕堂

“天井”一词出于 典籍 ,原指四周高、中间低的地形。如《 孙子兵法 》中“凡地有 绝涧 、天井、 天牢 、 天罗 、 天陷 必巫去之,勿近也。”作为一种 建筑空间形态,“天井”普遍存在于明清至今的中国传统民居中。“天井”最早产生于何时,已无实迹可考。不过,因木骨泥墙的地面房屋由 穴居 而生发,屋居中的“井空间”由穴居中的“坑井”进化而来,逻辑上应是“天井”。故天井在中国古已有之,大概不会迟于西周陕西岐山凤雏村四合院。

天井是指 宅院 中房与房之间或 房 与 围墙 之间所围成的露天空地。即四面有房屋、三面有房屋另一面有围墙或两面有房屋另两面有围墙时中间的空地。

在探讨古建中的天井庭院之前,我们先来看看中国传统五大民居,四合院、天井式住宅、围龙屋、吊脚楼、窑洞。

1.四合院

四合院,又称四合房,是中国的一种传统合院式建筑,其格局为一个院子四面建有房屋,从四面将庭院合围在中间,故名四合院。

四合院围起来之后若呈“口”字形的称为一进院落;“日”字形的称为二进院落;“目”字形的称为三进院落。 一般而言,大宅院中,第一进为门屋,第二进是厅堂,第三进或后进为私室或闺房,是妇女或眷属的活动空间,一般人不得随意进入,难怪古人有诗云:“庭院深深深几许”。庭院越深,越不得窥其堂奥。

四合院历史悠久,早在3000多年中式四合院中式四合院前的中国西周时期就有完整的四合院出现。陕西岐山凤雏村周原遗址出土的两进院落建筑遗迹,是中国已知最早、最严整的四合院实例。

四合院(三进式)

国内目前保存比较好并且知名度比较高的四合院在北京,成为北京四合院,最典型的代表就是恭王府。

恭王府分中东西三路,分别由多个四合院组成,后为长160米的二层后罩楼。恭王府历经了清王朝由鼎盛而至衰亡的历史进程,承载了极其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故有了“一座恭王府,半部清代史”的说法。

2.天井式住宅

天井式住宅,在住栋内部设置天井的住宅。天井式住宅增加了住栋内部的临空面,有利于通风和采光,利用天井采光通风,可以加大栋深,减少每户面宽,做到节地和节能。

天井式住宅多见于苏南地区的住宅,大概有以下三种等级:

城市官式住宅,乡镇天井式住宅和民间小型住宅。城市官式住宅的建筑特点:住宅纵深若干进,横向平行有两三条轴线,从大门起,轴线上排列门厅、轿厅、门楼、大厅、正房,建筑之间用很小的院子相隔,两侧轴线排列花厅、书房、卧室、小花园、戏台等。

乡镇天井式住宅建筑特点:平面采用对称式,只有一条轴线,轴线上有门屋、轿厅、仪门、大厅、楼房等建筑,有的还有库房,在水网地区还另外有船厅。

民间小型住宅建筑特点:平面大多不规则,主体建筑成天井围合,但大门顺应街道,出现斜入、侧入。建筑利用不规则地形作花园,有的建筑临水架设,临街、面水都有门道出入。

安徽古建 - 天井

3.围龙屋

客家围龙屋客家人的住宅,由于移民的原因,以群聚一楼为主要方式,楼高耸而墙厚实,用实土夯筑而成,围龙屋楼的墙壁,下厚上薄,厚处有的竟达1.5米。夯筑时,先在墙基挖出又深又大的墙沟,夯实在,埋入大石为基,然后用石块和灰浆砌筑起墙基。接着就用夹墙板夯筑墙壁。土墙的原料以当地粘质红土为主,掺入适量的小石子和石灰,经反复捣碎,拌匀,做成俗称的“熟土”。一些关键部位还要掺入适量糯米饭,红糖,以增加其粘性。夯筑时,要往土墙中间埋入杉木枝条或竹片为“墙骨”,以增加其拉力。就这样,经过反复的夯筑,便筑起了有如钢铁混凝土似的的土墙,再加上外面抹了一层防风雨剥蚀的石灰,因而坚固异常,具有良好的防风,抗震能力。据《永定县志》记载,1918年发生大地震,白天柝柝有声,历时20分钟,夜里继续震动,但土楼始终挺立无恙。

围龙屋里面的每一个房间,厅堂,天井,都以走廊,巷道,楼梯相通,住户生活方便。然而,它们对外则是全封闭的。土楼一般只开一个正门一个后门,或一个正门两个侧门,围屋,围龙屋的各横屋,半环形围屋,皆设有门楼。万一有盗匪打劫,只要把门一关,便封闭得严严实实的。围龙屋反映了客家人团结互助、敬老尊贤、礼貌文明、知书达理的传统美德,也体现了传统的宗族观念。

广东梅州古建 - 围拢屋

4.吊脚楼

吊脚楼,也叫“ 吊楼 ”,为苗族(重庆、贵州等)、壮族、 布依族 、侗族、水族、土家族等族传统民居,在渝东南及桂北、湘西、鄂西、黔东南地区的吊脚楼特别多。吊脚楼多依山靠河就势而建,呈虎坐形,以“左青龙,右 白虎 ,前 朱雀 ,后 玄武 ”为最佳屋场,后来讲究朝向,或坐西向东,或坐东向西。吊脚楼属于干栏式建筑,但与一般所指干栏有所不同。干栏应该全部都悬空的,所以称吊脚楼为 半干栏式 建筑。

凤凰古城吊脚楼

5.窑洞

窑洞是中国西北黄土高原上居民的古老居住形式,这一“穴居式”民居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四千多年前。窑洞广泛分布于黄土高原的山西、陕西、河南、河北、内蒙古、甘肃以及 宁夏 等省。在中国陕甘宁地区,黄土层非常厚,有的厚达几十公里,中国人民创造性利用高原有利的地形,凿洞而居,创造了被称为绿色建筑的窑洞建筑。窑洞一般有靠崖式窑洞,下沉式窑洞、独立式等形式,其中靠山窑应用较多。过去,一位农民辛勤劳作一生,最基本的愿望就是修建几孔窑洞。有了窑娶了妻才算成了家立了业。男人在黄土地上刨挖,女人则在土窑洞里操持家务、生儿育女。窑洞是黄土高原的产物、陕北人民的象征,它沉积了古老的黄土地深层文化。

陕西延安 - 窑洞

下面我们来聊聊天井,天井在建族群中最主要的作用就是:通风、采光、聚水聚财、排水。

1、古代建筑中有天井,方便采光透气。从风水上来看,有光的地方就有阳气。当阳气多了就会赶走屋内阴气,屋内的主人福气就会比较多。这样一来,天井就起到了聚气养气的作用。

2、古代建筑中有天井可以聚财。天井下方配合天井而建的水槽有排水功能。古语有云:“水不宜直流,水不宜出门下,皆主耗散”。与天井配套的排水方式,使水流曲折而出,敛气聚财。若是水从屋檐下直直流出,钱财易耗。

3、古代建筑中有天井可以“换风水,通天气”。住宅房屋需要与外界通风,通风可以除去室内晦气,纳入自然的和顺之气,天井的存在就正好满足了这一点。另外风水上认为,住宅不仅需要镇守住的“地气”,还得接“天气”。天井正是接“天气”的渠道。

综上所述,我们应该明白,古人对于天井的设置,无论从科学理论还是风水上来讲,天井确实是古人智慧的象征。

徽派建筑的天井是真正的天井

徽派建筑的天井数量多,徽州人也有大家庭的传统,成了家却一般不另立门户。因此哪家公子娶了媳妇,将要添加的就不仅是儿孙,还有房屋,甚至还有天井。在老房子边上添新屋,和老房连体,却自带天井,形成单体多井组合庞大建筑。一套大户人家的老宅里,可以有许多天井,据说有“三十六天井”、“七十二天井”的豪门大宅。

徽派天井多为日常生活之用,较少有景观,有景观也多为一池一盆一花。在古代,天井中造景者,多是更为雅致的苏州、无锡、杭州、扬州一带。白墙芭蕉就完成了造景,也有紫藤、竹子、红枫来造景,透过小窗,很是雅致精细。把心中的山水延伸至方寸之间,或是宋朝文人遗留品性。

徽派建筑的天井是真正的天井。徽州人盖房子墙都不低,动辄数仞,不仅能防君子,也很能抵挡小人。传统上徽州出商人,很多人家不缺钱,都想方设法把围墙建得高高的。高墙配大院是常理,但在徽州人却偏爱小天井,尤其是私人住宅。高墙围着小天井,“井”的味道凸显。

随着时代的发展,天井已经不只是建筑的一部分,它更多地是作为人文内涵、科技文化知识、艺术的结合体,更是历史的载体,反映了过去人们在房屋建造方面的智慧。如今由于新农村建设的推进,一些天井老屋被遗弃被损坏。

天井是一个建筑的“心”,如果“心中有山水”,建筑自然就有了生气和格调,“气”自然就更鲜活、人在建筑中就更“自然”。

有格调的人,往往会拿出一块建筑面积开辟成天井;而没有格调的人,往往会把天井变成建筑面积。其实比拼的不是格调,而是你“心中有没有山水”。

其实好多农村长大的人,尤其是90年之前的,很多都有在老屋居住的经历,那些古旧的房子,就有很多带天井的,看到天井,就会回忆起童年美好的时光。

天井,可能是一段时光,一段记忆,也可能是一个家族、宗族兴衰的见证,忙碌的您,有时间多回老家,看看自己父母的同时,也回味一下那布满青苔的天井,结满蜘蛛网的院落,童年是的欢声笑语依旧在庭院回荡。

天井采光

广西秦家大院 - 雨中天井

湖北新洲凤凰古镇-郭府天井

在古建筑中,绝大多数房屋都有“天井”。这种设计使屋内光线充足,空气流通。较为普遍的是三间屋的天井设在前厅,四合院的天井设在中厅。这栋房屋不同的是中厅、后厅都有天井,显得亮堂、清新、高雅。雨天,四面屋檐的雨水流入天井,俗称“四水归堂”。古人认为水能通财,通过管道排水,放到自家农田,有肥水不流外人田的寓意。同时,可在天井里养鱼观赏,陶冶情趣。

庭院是中国古代建筑群体布局的中心。庭院是由屋宇、围墙、走廊围合而成的内向性封闭空间,它可以营造出宁静、安全、洁净的生活氛围。在一些大型古建,庭院还起到交通联系、组织人流等作用。

宋朝欧阳修《蝶恋花》词中有“庭院深深深几许?”的字句,古人曾以“侯门深似海”形容大官僚的居处,就都形象地说明了中国建筑在布局上的重要特征。同时,这种庭院式的组群与布局,一般都是采用均衡对称的方式,沿着纵轴线(也称前后轴线)与横轴线进行设计。比较重要的建筑都安置在纵轴线上,次要房屋安置在它左右两侧的横轴线上,北京故宫的组群布局和北方的四合院是最能体现这一组群布局原则的典型实例。这种布局是和中国封建社会的宗法和礼教制度密切相关的。它最便于根据封建的宗法和等级观念,使尊卑、长幼、男女、主仆之间在住房上也体现出明显的差别。

庭院里的布置主要是一些花草树木,小水系,假山石等等构成的,这些东西不仅可以可以改善周围的空气,而且这些还可以营造一些亮丽的风景景观。

古建小庭院

小庭院

古建院落

天井和庭院适合摆放什么?

一般来讲,天井内只会摆放简单点的石雕水缸、花盆、石柱一类的简单摆设,毕竟天井空间有限,不适合做太多的景观布置。

庭院由于空间比较大,开阔,所以有很多传统园林布景,假山、亭台楼阁,水池、湖等。

天井摆设:

1.水缸/花盆

院子中间摆放一个水缸,风水上也是聚水纳财的作用。水缸里养几尾金鱼,种上荷花等水生植物,作为观赏,极为有趣。

江西婺源 - 树德堂天井

水缸

天井

佛山梁园-天井-石刻鱼缸

佛山梁园 - 天井石刻花盆

方形石盆(石槽)

水缸养睡莲

2.石墩/石柱

石雕石刻的石墩/石柱,作为装点,置放于天井角落,丰富了天井空间、景观,上面摆放盆

景,是的这种作为室内的天井充满生机。

佛山梁园-天井石柱

佛山梁园-天井石柱

天井内种植盆花

天井摆放的圆形大花盆,上与方形天井口呼应,也能与圆形门洞配景

庭院摆设

1..盆景

佛山梁园

私人小庭院

佛山梁园-盆景

佛山梁园-盆景

2.石桌/柱础/石板

佛山梁园石桌

庭院的靠墙出,用柱础架起石板,上面摆放盆景

石雕花槽,种盆景植物,配一个小假山,典雅古朴

3.庭院水井

皇宫内的一些庭院和民间一些大户人家内的庭院,还会挖水井。一来可以作为饮用水,二来也可以提供基本生活用水,浇花,清洁,以及救火只用。

故宫珍妃井

下图为故宫内储秀宫后殿的丽景轩,门口庭院摆放着四汉白玉石台座,用来摆放香炉、神兽等。院子中间还摆放着一个大水缸,用于生活取水和消防应急。庭院南侧东西各有水井一眼。

故宫内 - 丽景轩

天井,从空间上来讲,它是出于建筑内部,具有采光通气的实用功能,风水上则有聚水聚财,作为气门、气眼,屋内阴阳调和,明暗适度。面积不大,是空间的补充,所以天井内也不宜摆放太多物件,更不能杂乱无章,有碍观感,降低居住的舒适度,简单一个水缸,几盆花即可,而且种的植物不宜太高大。而且天井内宜干爽,否则湿滑不安全,湿气重的话也不利于居住于此的人。

庭院空间更为开阔,视野广,整体以绿化为主,根据面积大小配以亭台楼阁甚至挖个荷塘,鱼池,有山有水。如果只是一个小院落,简单搭个花架,也能享受亲近自然的感觉。

简易花架

您的老家天井庭院是怎么样的?尤其如果是您孩童时期的那个院落,不管它现在是破破烂烂还是简简单单,那台阶上,花架下,水井旁,童年的笑声还有在您的耳际回响吗?

天井

一张图,一句话,一个童谣,那斑驳的墙面,青苔铺地的天井,磨得光滑如镜的台阶,都能勾起我们童年的回忆,希望这篇文章能让大家来个短暂的穿越,回味小时候天真浪漫的光阴。

居住在城市的人,尤其是套房的,想要一个小院子是不太现实的,现在也很多人充分利用阳台,装饰成一个小花园,搭个花架花盆,空闲时分坐在花架下看看书,或闭目养神,也非常惬意!

欢迎来图留言,大家在网络上,共享您的一花一木,一庭一院,分享总会带来开心怡情。

感谢您的阅读!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国古代五大民居建筑图片介绍及欣赏
中国传统民居大体类型
中国民居与地理环境、地方风俗的关系
中国各具特色的民居
中国建筑中的民居特色
中国古代住宅概说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