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明清瓷器鉴定》清部分摘录4

咸丰

咸丰一朝,国力虚弱已极,御瓷烧制已力不从心,生产数量减少,工艺水平降低,咸丰五年以后基本停烧,咸丰瓷虽制作水平不高,但物以稀为贵,仍值得加以重点保护,对民窑制品亦然

造型

  • 与道光时期多有相同,造型趋向拙笨,笨拙的风貌有增无减,例如玉壶春瓶颈部明显短粗
  • 民窑器中各类餐具等较多

胎体

  • 胎质貌似细润,实则粗松,一般胎体较前时厚重
  • 琢器口沿处显厚、腹壁较薄,质疏不坚。圆器胎体亦欠坚密

釉面

  • 釉质泛白,釉面薄厚不一
  • 薄者,釉汁稀淡,表面光泽和滋润度不足,呈微小的桔皮坑,厚者,多同道光时的波浪釉(又称“浪荡釉”),这些也是清代后期的普遍现象
  • 前期釉色较白、后期白中泛青

青花

  • 色调比较稳定一类,同于嘉、道青花色,精细器物呈色更为鲜艳
  • 一般者为黑灰或淡青的蓝色,多显漂浮,釉面亦不够平整。民窑更是如此

五彩与其他

  • 五彩色泽不及前时鲜艳,红彩泛黑
  • 粉彩官窑器物相对制作精良,施彩与道光时基本相同,其中雪青紫色与佛头青蓝色,较道光色彩浓烈,俗艳刺目、常被称为色“品”
  • 粉彩多施藕荷(雪青)、紫彩及品蓝色,色彩鲜艳灼目
  • 后期釉里红呈浅淡的粉红色或乌暗的黑褐色
  • 官窑茶叶沫釉器制作相对精致,堪与前期之器媲美

纹饰

  • 图案纹饰大体同于道光时期,只是人物面部,鼻骨比较高大有勾,甚为独特
  • 纹饰布局相对涣散,即使精细之作,人物神采与背景层次均远不及乾隆时期,民窑作品尤其如此
  • 人物形象,寿星、钟馗、八仙、十八罗汉、仕女、五子夺魁等最为常见
  • 八宝、博古、山水人物、花蝶等纹饰又加饰金彩的器物,工艺较为精细

款式

  • 一反前时多篆书的习惯,较多运用楷体书写,字体以侧锋书写,相似道光时的“慎德堂”款识
  • 色釉器官款常暗刻于器底
  • 太平天国也烧造了瓷器,均署“太平天国”款识

同治

同治皇帝幼年登基,国家大权被慈禧独揽,此时御窑厂的生产,较前时更趋萎缩,总体上工艺低下,制作粗糙。同治七年,大婚礼造器,餐具为主是晚晴官窑中式餐具的典型器,全数成套者不可多得。同治九年,“体和殿制”款识,其胎釉和绘画的精细程度近似于道光时著名的“慎德堂”款器物

造型

  • 官窑器制作仍很规范,薄胎器也是如此,只是器型见拙而欠秀美
  • 民窑器多不规整,厚胎器更为粗糙,厚重笨拙

胎体

  • 官窑器胎质与咸丰时相近,洁白而精细,民窑器则更加厚重,疏松,也有的较为轻薄
  • 圆器以指轻叩胎体发出的声音较尖、似金属铜声,此为清末瓷器的共同特征

釉面

  • 整体釉色粉白或泛青灰,釉质较前朝显得疏松
  • 官窑器及“体和殿”款器物,釉面细润,一般器物则因胎质不够坚致,施釉稀薄

青花

  • 具有晚晴时期的呈色特征,既有较清新明快色泽,也有黑褐劣色
  • 与清代前期相比,色料都有漂浮的弊端、胎釉的粗松更加显而易见

五彩与其他

  • 五彩仅剩传统的龙凤碗,但色彩鲜艳,与前后两朝基本一致,民窑出现仿康熙的五彩器,但大器类色彩过于浓艳,施彩凝厚,缺乏光泽,纹饰粗率
  • 粉彩各种色彩较前时鲜艳,施加粉质较多,“体和殿”款的器物彩色更为鲜亮,多用彩色为地
  • 常见的墨彩与清早期风格不同,轻描重绘,多色阶层次,但不施加玻璃白,表面暗涩无光
  • 同治黄釉器釉色较为浓深

纹饰

  • 绘画内容多带有封建迷信色彩,并从此成为晚晴三朝瓷器装饰的共同风格,多用福禄寿喜、吉祥如意寓意的图案做主装饰
  • 延续传统的龙凤、云鹤、八宝图等,突出吉祥的,五福捧寿、万寿无疆、喜字、丰登、教子、瓜瓞绵绵、探花及第、麒麟送子、五伦图等
  • 纹饰风格已图案化、书意庸俗、笔触呆滞拘谨,缺少生气

款式

  • 粉彩器款识多为红彩楷书,民窑器大量用篆书四字或六字戳记印款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道光粉彩认“慎德”|共享古玩
南京市博物馆之嘉庆、道光瓷器
详解嘉庆道光​瓷器的​种种​特点​(6)
清代白釉如何鉴定
淡雅优美之(成化)彩瓷青花!
嘉庆至晚清的粉彩瓷器及其仿品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