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细节决定成败:投稿到了这最后一步时,请手慢一些,再慢一些!


用这些在线系统投过稿的作者会发现,投稿的最后一步是检查系统为作者生成的PDF, 然后点确认投稿,才算完成。而笔者在处理稿件过程中碰到比较多的情况是,很多初投稿作者被前面的一堆流程弄烦了,进行到这最后一步的时候,只希望快点完成投稿,没有去仔细检查系统生成的PDF文档,而直接确认投稿,那么这个时候,问题可能就已经发生了。


事实上这里的检查PDF是至关重要的,甚至大部分投稿系统都会设置为:如果作者不先下载PDF检查,它就不让你点确认投稿,为什么呢?原因是,这个PDF是系统发给审稿人审稿时的唯一文档(投稿系统默认操作,编辑部通常也不会把作者投稿时的源文档发给审稿人,原因大家自己想)!你不想先检查一下,确认无误后让编辑发给审稿人吗?笔者在给咱学报英文版作形式初审时,每天都碰到这个PDF不合格的情况,以下是笔者认为需要注意的几个地方


1.   首先需要注意调整上传文档列表中各文档的顺序,下图为EES的文档列表



正常情况下,保持Cover Letter在先,正文其后,图和表如果是选择与正文分开的话,放在正文之后为宜,系统生成PDF文档时,是按文件列表中的自然顺序合成的。经常有作者不管这个顺序,于是会出现诸如PDF一开始就是莫名其妙几张图表,审稿人作何感受呢?另外,如果是修改稿,需要单独上传针对审稿意见的一个修改说明,这个修改说明笔者建议放在正文之前,保证审稿人在复审时,很快先看到修改说明(有些系统配置成让作者把修改说明输入到某一步的表单中,那是最佳的,系统生成PDF时,会自动把修改说明放在最前面)。最忌讳的是把修改说明以图中所示的“Supplementary Material"上传,为什么?Supplementary Material(EM,EES中都有)在生成的PDF中不显示内容,只出现一个链接,审稿人要看还得点击下载,碰到文件大,网速慢就得抓狂了。也不要把修改说明放到最后,或是淹没在一大堆的图表之中。


2.   关于图表文件是否分开上传。投稿系统设置图表分开上传的初衷是防止单个文件过大,影响上传,从文章阅读的角度,肯定是图表直接在正文相应的位置最合理,所以笔者建议投稿时看一下期刊的投稿须知,没有明确说明图表必须分开,且你的整个文档不是很大的情况下,事实上没必要分开,分开后图表全排在PDF的最后页面,审稿人需要不停上下翻页,也是件痛苦的事。让编辑抓狂的一种情况是,正文中包含了图表,正文最后再把同样的图表一个一个分开上传,然后整个PDF文档弄成个几十兆。这样的文章审稿人容易不肯审,理由如下:投稿系统发给审稿人的邀请邮件中是不会把文章作为附件附上的(因为邀请信由投稿系统代发,程序发邮件时,为了避免未知错误,不会加附件),而在邮件中给出链接,很多审稿人在决定要不要审之前会先看一眼全文,几十兆的文档容易在下载时卡壳,对于一个比较忙的学者来说,很可能就因此作罢,直接说不审了。所以这里给作者的建议是,控制整个PDF文档的大小,以3M以内为宜,当然也要保证图片清晰度在可读范围内。


3.   确认投稿前扫一下PDF的每一页,检查有无乱码、公式错乱、脚注出错、图表溢出页面等。作者在上传文档时,通过系统大都上传的是word或是tex文档,再加上之前几个步骤中填入网页的文章信息,这些合起来在转成一个PDF时,是有一定的出错概率的,有些作者在写英文文章时,很不注意标点字体的使用,出现大量中文字体下输入的标点,甚至使用顿号(英文中是没有顿号的),这样生成的PDF,如果出现在欧美审稿人那些对多国语言支持不好阅读器或是电脑上,就非常容易出现乱码。有些作者不会使用word的脚注功能,会手动通过空行空格把脚注内容放到某一页最下方,这是很危险的,在转成PDF时,这种”脚注”就跑到页面其它地方去了。表格数据多时,有些作者喜欢把页边距调得很小,转成PDF时,容易被削掉几行,或是几列,即使不被削掉,很多投稿系统生成的PDF会自动在文档左侧打上每一行的行编码,这样的话,表格与行编码就混在一起了,有些作者在写作时,自己就有添加行码的习惯,那么发现系统生成PDF中也有行码时,应该去掉自己文档中的行码以免重复,让送到审稿人手里的PDF文档显然乱糟糟。如果检查PDF时,发现系统生成的这个PDF始终不如你所愿,那么还有一招一定管用,就是先在自己本地电脑把文件转成PDF,检查是你所要的样子后,上传到系统再生成一次PDF,这样可以避免系统为您转换文件时出错。但要注意,稿件如果已经确定录用,或是小修稿件的上传,还是得上传可编辑的源文档,因为编辑接到文档后得开始编校了。


4.   注意PDF文档前后信息的一致性,前面已经讲到,上传文档之前,作者已经在网页简表中填了作者及稿件的一些信息,这些信息必须与正文中的一致,特别是眼下比较敏感的作者姓名单位及作者顺序等内容,可能一不小心就变成学术不端了。有些投稿系统中需要填写所有作者的email,一些学生在投稿时挂了导师的名字又不想让导师知道,会乱填,这也会出问题,因为系统会向这些email发信询问,是否为文章的co-author。


5.   有些系统配置成在PDF中显示Cover Letter内容,如果你在里面写有Dear Editor, Blabla…那么问题不大,但很多人喜欢写成主编名字,而在系统中选择处理你稿件的编委是另一人时,那么这个编委在处理你的稿件时可能会有点小小的不爽。同样,有些期刊会让作者自己推荐几个审稿人,并把推荐的审稿人信息,也生成在PDF中,那么请不要胡乱推荐了,因为不光编辑,审稿人也能看到你推荐的这些人。


好吧,最后总结一句:投稿过程这最后一步PDF检查确认恰恰是最关键的一步,切勿一时手快。检查这个文档的要诀是:问一下自己,这是不是我打算让审稿人看到的最终文章!

浙大学报英文版专栏

浙大学报英文版是浙江大学三个SCI学术期刊的统称,其中B版是综合性杂志,收稿范围包含医学、生物、农学等,欢迎大家投稿(点击可见详细)。编辑部的一线老师将以期刊编辑及审稿人的角度,定期推文解读大家在SCI论文写作和投稿中的困惑,可关注公众号zdxbywb了解更多信息。

Freescience精彩内容回顾(点击即达)

论文信号通路图,模式图,全搞定 | 谷歌不能上?有这个,一劳永逸 | 临床统计傻瓜式解决 | 外文写作润色神器 | 不花钱下载SCI全文黄金攻略! |  PubMed有哪些被你忽视的细节? | SCI文献管理之黄金攻略!| 卸载Visio—超赞的在线流程图制作工具 | 论文查重!关键是不要钱!| 神器!分分钟找到高质量的目标文献!|生存分析从理解到作图妥妥的 | 科研作图神器GraphPad |菜鸟写国自然-4:立项依据的写作 | 零基础不一样的实验protocol:开篇引言 | 引物设计?现成的随便拿啦!| 实验技能:小鼠尾静脉注射 | Western百败百战老学姐的心酸笔记|零基础Meta系列(十):一般套路(纯干货)一盏茶一篇meta(四)—SNP Meta,数据库寻找靶基因|网状meta分析(NMA)-第一卷基本技能 | 段子手韩春雨老师 不得不扒的女神--胡海岚 |扒一扒你所不知道的浙大PMCB团队(内嵌新春大红包!)实例讲解:基因数据库的利用(二)| 生物医学大数据解读和分析——构建生物网络实践

科研路,不孤单!^ ^

Freescience医学科研联盟全国火热招募ing

50家高校及医院的小伙伴已经加入啦,点这里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SCI论文投稿系统你不知道的那些事儿
为什么人们不建议用PDF文件进行论文查重
转贴:为Kindle3制作6寸的PDF格式电子书教程
教你如何将多个pdf文档合并成一个pdf文档
PDF如何转换为Excel表格的格式?
有哪些工具软件让你爱不释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