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何训武:转变教育观念,让理性思维走进高中数学新课堂

此文发《中国教师》2019年2月

 转变教育观念,让理性思维走进高中数学新课堂 

湖北省巴东县第二高级中学      何训武        邮编:444324

     【摘 要】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常常会听到数学教师报怨:这一道题都讲了好多遍了,为什么考试你还是做不对呢?也常常听到学生感叹:一道题为什么老师会想出一个绝妙的解法,而自己总想不到呢?究其原因,不仅仅是学生对基础知识、方法的掌握不够到位,而更重要的是我们的教学环节中对学生探究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思维培养有更多的欠缺,尤其是理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高中数学    理性     思维能力      培养策略
  
  理性思维是一种有明确的思维方向、有充分的思维依据、能对事物或问题进行观察、分析、综合、抽象与概括的一种思维,理性思维是人类思维的高级形式,是人们把握客观事物本质和规律的活动。理性思维是一种高级思维,这不是停留于对对象的外部特征和表面的联系的认识,而是以理论为指导、高度的抽象力和敏锐的洞察力深入分析矛盾和问题,形成关于对事物的本质和发展规律的理性认识,使人的思维具有全面性、深刻性、普遍性和创造性,理性思维状况如何是衡量一个人工作能力强弱的重要因素,但这种能力的培养决非一朝一夕之功。下面谈谈在高中数学教学活动中如何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能力。
  一、教师要明确在高中数学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理性思维能力的重要性
  从心理成长的进程看,小学生、初中生的思维偏重形象思维,他们看重事物一般从表面现象入手,到了高中,学生身心渐趋成就,其思维开始偏重理性思维,他们开始喜欢思考事物现象背后的本质的规律性的东西,这种身心与理性思维状态是高中教育的一大优势,教育要充分挖掘这种优势,拓展高中生的理性思维,使他们学会用理性的思维去学习、去生活。数学是一门思维性极强的学科,因此高中数学教育对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显得尤为重要。可以说数学教师对学生理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具有义不容辞的责任。
  二、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
  在应试教育观下,教学中出现了大容量、快节奏赶进度的现象,书中的概念、定理成了一些条条款款、死的结论,教师教学重结果,而不注重概念定理的推导,或者照本宣科,有骨无肉,使教学枯燥乏味,认为书中例习题无多大价值,而大量补充课外难题,学生成了抄黑板的“机器”。久而久之,学生主动钻研的学习精神荡然无存,而总希望教师提供详尽的解题示范,习惯一步步的模仿、硬套。这样,学生根本无法从教师那里学到数学思维、数学方法。当然适当的解题实践正是学会数学地思维的一个必要条件,但单纯的解题实践并不能保证由感性到理性的飞跃。
  三、数学课堂教学中不失时机地进行理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著名的德国数学家阿达玛指出:“一个学生探索解决某一个数学问题的过程和数学家的发现或创造过程有相同的性质,而至多只有程序上的差异”。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停留在教给学生掌握知识的结论,而应揭示这些知识、结论的发生过程,教给学生探索的方法,使其掌握能自己获取新知识的本领。郑毓信教授在《数学教育哲学》中指出:“数学不应被等同于数学知识的汇集,而应主要地被看成人类的一种创造性活动”。因此在我们的数学课堂中应不失时机地进行学生的理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一)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中国大百科全书》(教育卷)认为:“阅读是一种从印的或写的符号中取得意义的心理过程。”而数学阅读是指围绕数学问题或相关材料,以数学思维为基础和纽带,用数学方法,观念来认识、理解、汲取知识和感受数学文化的学习活动。数学阅读是精读而不是泛读。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就是阅读,阅读,再阅读”。这里所说数学思维更多的层面应体现为理性思维,只有具备了良好的理性思维能力才能进行较好的数学阅读,反之,在我们的数学教学中,重视数学问题并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和意识,可极大地提高学生的理性思维能力。下面以函数单调性一节为例,阐述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从而提高学生理性思维能力。
  (二)加强变式教学、训练学生理性思维
  在“数学问题”的解决过程中,通过变式教学,寻求一题多解或多解一解等形式,有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在解决问题活动中,学生可以通过观察、比较、记忆、想象等思维活动,不断完善思维品质,通过解题可培养学生的思维灵活性、深刻性、批判性、严谨性及广泛性和创造性,进而培养了学生在新情境问题中冷静分析、理性思考的习惯。
  通过问题的变式,学生学会了冷静分析问题,理性思考问题,这样他们在遇到问题的时候才会不急不燥,而是全方位、多角度地寻找依据,寻找解题的思路,才会抓住问题的实质,而不是盲目的进行瞎碰,造成做题质量不高,而陷入题海之中。
  (三)强化学生观察、联想转化的意识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特别注意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它是培养学生综合数学能力的前提,要特别注意那些连问题还没看明白就贸然行动解题的学生,要让他们养成认真观察题目的条件和结论的习惯,并通过具体的例题使他们体会到仔细观察、认真审题的效果,一般来说,观察多从问题的条件的特点入手,从观察已知和未知的关系入手,从观察分析条件的隐含关系入手,然后全面地、多角度地、多层面地、逻辑有序地进行联想与转化,从而解决问题,只有不断地进行透过事物诸多纷繁的现象进行分析、综合,上升到事物的本质的理论认识活动,学生的学习活动体验才能从感性上升到理性的飞跃。
  深入分析题目中式子的形式、结构特征,联想它们与我们熟悉的那些公式、定理、结论的特征有哪些相同和不同的地方,若相同是否可以直接利用,若不同,是否可以通过变换后,结构相同而利用。
  理性思维能力的培养是一个循序渐进的慢长过程,不能一蹴而就,更不能有急功近利念头而搞题海战术。数学教学活动中,我们要充分暴露解决问题的思维,多从学生角度考虑问题,使解决问题的方法来得更自然。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较好地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能力。这恰好也是我们高中数学课堂应该追求的大目标。
  参考文献
  [1]《数学教育哲学》南京师大郑毓信著.
  [2]《中学数学教学基本功》包文华著辽宁师范大学出版社.

上一封 下一封

« 返回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学生为什么要学习数学
小学数学教学中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谈高中物理教学中理性思维的培养
高中议论文写作与批判性思维能力培养
课题开题报告--新课标背景下学生高中地理地图学习能力的研究与实-毕业论文开题报告-应届毕业...
谈数学思维品质的培养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