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郝英梅:探讨新课改理念指导下高中音乐鉴赏课教学的艺术性

 此文发《中国教师》 2018年4月

探讨新课改理念指导下高中音乐鉴赏课教学的艺术性 

       甘肃省天水市清水县第六中学     郝英梅      邮编:741400  

        摘 要:核心素养下的音乐鉴赏教学,必须重视问题的设计与作用。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对音乐的体验,从而让师生共同经历一个审美体验的过程,并使之成为我们教学追求的目标与方向。

       关键词:核心素养 “问题意识” 深化问题  

       《音乐鉴赏》作为普通高中音乐教学新课程六大模块中的必修模块之一,它为提升学生基本的音乐核心素养提供了重要的渠道。作为中学音乐教师应以学生为本,注重自主音乐需要、音乐实践能力、音乐情感体验、音乐文化理解。音乐核心素养的理论的提出,使我开始思考音乐鉴赏教学中有关问题涉及的合理性、针对性和他的价值性等问题。我们应该如何用探究性、启发性的问题,去撞击学生心灵的火花,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对音乐的体验,从而让师生共同经历一个审美体验的过程,并使之成为我们教学追求的目标与方向。

        一、设计问题,诱导启迪

        在高中音乐鉴赏教学设计中,以问题制造“困惑”,以目标引导解决“困惑”,是我们通常采用的教学策略。因此,精心设计每一个提问显得尤为重要。但是,这个问题在目前的教学中还没得到充分的重视。无效、低效的提问随处可见。如:“这段音乐好听吗?”如此浅显平庸的提问,不仅使学生对音乐的体验只停留在感官上,而且也限制了学生的思维。为避免犯如此基地的错误,我们应精心梳理好教学思路,找准教学的切入点,设计一种学生乐于学习音乐的教学情景,注重学生自我对音乐的需要。如教学中《通俗音乐》这一节内容时,我围绕“通俗音乐是垃圾音乐吗?”这一话题,设计了这样几个问题:通俗音乐的主要特征是什么?“好不好”是衡量通俗音乐的唯一标准吗?怎样可观的评价通俗音乐的“功”与“过”?你能接受通俗音乐吗?通俗音乐能进入中小学音乐课堂吗?这一系列问题的提出,循序渐进并环环相扣,形成一个“知识链”,从而使学生自己能够沿着“支架”逐步攀升,比较好地帮助学生理解了有关通俗音乐的特质及相关内容。

        二、打破常规,深化问题,注重音乐实践

        课堂教学中如何设计“问题”,引起学生探究学习的欲望?如何由环环相扣将问题深入,并与学生展开平等的对话?又如何通过对话,引起师生间情感的共鸣?教师如何鼓励引导学生敢于思考,发表独特的见解,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主动探究学习,在自主参与的表达活动中得到有关知识的体验和快乐?这些都是广大教师在课堂中所追求的理想教学目标。

        传统的音乐欣赏模式是以教师为中心,学生被动的接受,课堂气氛自然沉闷。而经过课堂问题巧妙设问的课堂教学,把学生引入课题,并利用他们原有的知识作为乐曲构造中的一个框架,由此激起他们对作品的期待,让他们也参与到音乐实践中来。欣赏中关注音色、旋律、节奏、速度的变化,当发现自己有很多想法和作曲家不谋而合时,学生那种兴奋的情感不言而喻,对音乐的体验与感受自然就比较深刻,所以,教学中打破常规,巧妙地设计“问题”,能引导学生积极地学习并快速掌握相关的音乐知识,从而提升音乐核心素养。

        三、讨论问题,注重思维,注重学生音乐情感体验

        有位名人曾说:“思维始终是由问题开始的”。所以教师的提问就是为了刺激学生的思维及学生间、师生间的思维碰撞。教师的提问甚至会激起同学间的争议,此时教师就要鼓励学生进行课堂讨论。教师也时常会以一个平等的身份评论或补充学生的发言,甚至会隐藏自己的真实看法,故意发表一些偏激的意见,在关键时激发学生思维。一旦讨论漫无目的或陷入僵局,教师就要发表看法或再次提问,把讨论拉回到问题的中心,在这种策略中,师生间和学生之间存在着大量的互动。如有这样一个课例:上课了,大屏幕出现了50周年国庆天安门广场隆重威武的阅兵仪式的镜头,奇怪的是没有音乐(引发问题),学生很快发现问题并向老师提出(质疑),教师反问:“根据你们的观察和积累,什么样的音乐在此时播放最合适?”学生各抒己见,选了“一大堆”进行曲(导入新课)。这节课的起始可谓“单刀直入”,干净利落。从教师的导入,就能推断出这是一节以学生为主体,发现探究式的课堂教学。当学生通过“发现”找出缺少背景音乐的问题时,教师继续提出新问题:“战争时期最让军人激动的是什么?”学生:“胜利、凯旋……”教师会启发学生在和平的年代的军事演习、大阅兵,然后模拟大阅兵,从而使学生在活动中总结出节奏、速度等音乐要素的规律,使本节课的研究结果在音乐进行中展现出来。学生积极热情、兴奋地投入了思考之中。在创造性音乐活动中,教师激活了学生已有的生活常识,并从学生那里获得新的教学经验,与学生一起参与讨论。从这一教学片段来看,教师每一个问题都是精心设置的,由浅入深、由点到面,以递进的方式将教学内容铺展开来,在这个过程中注重学生情感的体验,激发学生积极的言语,使其思维活跃奔放。教学途径的新颖别致,出乎意料的研究活动,引起了学生极大的兴趣。师生间的交流、碰撞、激励,又使课堂高潮迭起,使学生享受了音乐的美感,不失为新课程理念下的一堂优质课。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在核心素养的大环境下,“问题”设计在音乐鉴赏中的作用。当然问题的发现和解决是灵活、多元和生成性的。未提出的形势也是多种多样的,凡是能够激发学生思维、解决问题的任何口头说法或手势,只要能引起学生的回应,都可以看作是问题。音乐课堂教学中设计的问题,我们追求的就是要学生积极的回应,灵活的回答,这样的教学才是有效的教学,也是我们所期待和追求的。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提高课堂效率的三个点、三条线、三个面、三个体!
省论文一等奖|“文学性的评述”之内涵及其在音乐教学中的意义
如何写好教案
对教学过程的反思
优化课堂提问 提高教学效益
一堂好课应该如何导入?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