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邓彪:探讨以问题为中心的初中物理探究性教学的思考与实践

此文发《基础教育课程》2018年3月

探讨以问题为中心的初中物理探究性教学的思考与实践 

湖北省巴东县茶店子镇民族初级中学      邓彪       邮编:444315

随着时代的发展,基础课程革新的步伐不断加快,从新课改后的内容看,关注学生的生成性学习是改善课堂教学效果的重要途径。问题教学方法作为新时代下的一种创新教学方法,此种教学方法主要是通过设置教学情境,从而引导学生自主学习。随着教育事业的发展,新课标对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关注学生课堂地位、关注学生评价方式、关注学生创新精神。由于问题教学法注重师生之间的交往与互动,鼓励学生自主学习,所以这种教学方法有利于优化初中物理教学,并且是实现新课标教学要求的重要途径。

一、初中物理问题教学法的前提条件

每一种教学方法的应用都学要学生全力的配合才可以达到预期的效果,为使学生全力配合,教师使用教学方法前需要了解学生的需求,问题教学法也是如此。实施问题教学法开展教学活动,作为教师应该把握好学生的需求点和兴奋点,因为只有做到充分了解学生才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大家的积极性。另外,教师在课堂提问时应该做到充分了解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情况,以避免提出的问题超出学生的能力范围,或者没有提问的必要等情况的发生。所以教师在平时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多与学生交流,充分了解学生们的学习情况,把握他们的能力范围,只有这样,教师才可以提出适合学生的问题,才可以使学生一直保持学习的积极性,从而达到提高课堂质量的目的。例如:教师在讲解平抛运动时,可以将平抛运动与动量守恒的知识点相结合,从而提出问题让学生解答诸如一个人在十五米高度的地方,先让小球在平面上以一点五米的速度运动,经过一段距离后离开平面掉落。请问小球落地后与掉落点的距离这种类似的问题,这种难度的问题不仅可以有效结合多种知识点,而且难度适中,学生通过努力思考可以找到答案,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并且能够为学生在以后的学习中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

二、初中物理问题教学法的运用方法

初中物理具有晦涩、复杂、难懂等特点,因此在初中物理学习过程中如果只依靠教师的讲解与学生的自学,那么难免会使学生对物理学习失去兴趣,因此为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作为教师可以采用问题教学法实施物理教学,以此提升教学质量。教师在运用问题教学法时注意以下几点:首先,问题教学法的应用需要建立良好的提问环境。良好的提问环境有利于学生进行提问学习,鼓励学生主动提出问题与见解,为营造良好的提问环境,作为教师需要在课前进行充分的备课准备,在课堂上围绕课本内容通过不同的教学方式进项讲解,在课后及时了解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情况,只有这样才可以建立良好的学习环境:其次,问题教学方法的应用需要创造具体问题情景。物理教学需要根据实际问题实施,由于初中物理包括许多抽象的概念和一些有趣的实验,因此创造具体的问题情境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梳理知识点,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例如:教师在讲解“弹力”的概念以及作用时,可以通过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到弹力的存在和它的作用,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将学生两两分成一组,然后每组发放一套弹力实验装置开展试验活动,让其中的一名同学固定弹簧的位置,另一名同学拉伸弹簧,从而使学生通过实验进行思考探究,通过创造这种具体的问题情境不但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使学生在物理学习中充分理解物理知识。

三、初中物理问题教学法的实践拓展

问题教学法在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应积极拓展该教学方法的实践范围。课堂授课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问题教学法进行新课导入,进行授课例题的一步步引导。方法实施不仅提升了教师的教学质量,提高了课堂效率,而且有利于学生养成主动学习的习惯,并且可以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互动,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物理知识。例如:在磁场学习过程中,如果教师在讲解这一章时还是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只是单纯的向学生灌输电磁学的知识,那么很可能造成许多学生在这一章的学习中变得非常迷茫,主要原因是,电磁学比较抽象,单凭简单的讲述是不够清楚的,需要通过实验进行辅助教学,在试验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驱除传统教学中的枯燥气氛,从而使学生在试验中产生疑问提出问题,活跃整个课堂气氛,因此课堂效率就会因为这种融洽的学习氛围而提高上去。问题教学法作为促进师生交流的一种新颖教学方法,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应该被广泛的应用,充分发挥其特有的作用,从而为初中的物理教学注入新的活力,提升学生对于物理学习的热情。综上所述,问题教学法从开始以问题作为驱动,让学生作为学习思考的主体,主动学习从而获得知识,能够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学习,教师围绕问题开展教学活动,从而把学生放置于一个充满问题的学习环境中,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利用已经学过的知识,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甚至提出新的问题,培养学生对于物理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物理解题的的能力。问题教学法之所以被广泛应用,主要是因为它可以让学生在学习中学会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从而达到新课改后的教学效果。

四、初中物理问题教学法的案例分析

1、在情景问题中激发学生的兴趣 

 情境教学可以有效的刺激学生的感官,学生一旦对教学情境产生新鲜感就会对物理知识产生兴趣,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尽可能的为学生创设情景问题,将问题变化成不同的形式让学生产生疑问,疑问的产生正是学生学习的开始。例如,教师在讲凸透镜成像这一节课的知识时,可以事先准备一台数码相机,并让不同的学生对教师里的景象进行拍摄,拍摄的照片再通过多媒体在屏幕上进行放映,这时学生们就会对这个教学情景产生兴趣,这时老师可以让不同的学生回答图像的形成过程,面对自己熟悉的场景,学生们就会主动的思索老师所提出的问题。这样课堂式的情景问题既让学生们对相机和投影仪产生了新的认识,还为学生学习凸透镜成像规律的物理知识起到了铺垫的作用。

2、在失败问题中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我们常常说“失败是成功之母”。学生只要对失败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找出导致失败的原因,就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例如,学生在学习滑轮上力的关系时,在进行物理教学实验时,往往定滑轮的研究结果和课本上的结论是完全一致的,即使用定滑轮只能改变力的方向,但是并不能省力。然而学生在研究动滑轮时则很难得到教材中说的“动滑轮可以省力但是不能改变力的方向。面对这个失败的物理问题时,教师可以适当的加以利用,将失败的问题推给学生来解决,学生们可以在课堂上进行讨论,最后分析出实验失败的原因:一是动滑轮两边的绳子不平行,二是未将动滑轮的质量计算在内。学生在分析实验失败的过程中既培养了学生自主思考的习惯,又锻炼了学生们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效的提高了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能力。再讲滑轮组的工作原理时,教师可以联系生活实际来对学生进行启发,可以让学生思考现实中起重机在调运货物时是怎样工作的?能否将它绘画出来?这种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方法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较为复杂的知识。教师在实施物理实验的过程中难免会有失败的时候,如能将这些失败的问题善加利用就能有效的提高学生的自主分析能力。

3、在问题的基础上,对知识进行扩展和延伸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在学习中只有对知识产生兴趣,才能主动的去学习新的知识来满足自己的求知欲望,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实施个性化教育,尽量满足不同类型学生的求知要求,对知识的传授也不能仅仅局限于一点,要利用问题的辐射,以点带面的对知识进行延伸和拓展。例如,学生在学习“伏安法测导体电阻实验”时,计算得出的电阻值总是会比实际测量的电阻值小一点,这时学生们就会产生疑问?为什们会出现这样的情况?这时教师就可以给出一定的时间让学生们自己去讨论,最后在对学生们讨论的结果进行总结和讲解,学生们就知道了被测量的电阻与电压表中的内阻是并联的关系,而电流表上的显示的数字是电阻电流在加上电压表中的电流,所以实际测量的电流数值会偏小。如果这时相对知识进行延伸就可以让学生思考用什么方法可以最大化的减小误差呢?教师可以为学生展示用电流表内接的方法来测量电阻值,这样就会产生不同的现象,也就会导致不同的结果。

« 返回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海南农村初中物理实验探究课问题调查与分析
初中物理:谈初中物理课堂的探究性教学
探究性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研究的方式
Clicker系统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参考论文
什么是探究式教学模式
尝试教学法之初中物理教学_为您服务教育网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