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张前林 探讨新课改背景下高中地理教学方法改革与创新

此文发《教育科学》2018年1月

探讨新课改背景下高中地理教学方法改革与创新 

云南省宣威市第五中学       张前林            邮编:655400

    【内容摘要】在高中地理新课程改革思想的指导下,通过转变教师角色、培养学生兴趣、联系生活实际、转变师生关系和评价方式,探讨新课改背景下高中地理教学方法改革与创新,最终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与综合素养,培养新世纪创造性人才。

       【关键词】高中地理      新课程改革      教学方法    

       高中地理新课程改革在全国实施多年了,这期间我们地理教师紧跟课改步伐,积极投身课改,认真参与课改的各级各类培训和研讨活动,努力领会新课改精神,学习新课程标准,重塑新课程理念,把握新课程教材,探索新课程教学方法,在努力学习、积极探索中不断提高。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我们将会不断遇到新的困难和问题,这对我们来说是一次严峻的挑战,也是一次全新的革命。本人现结合地理新课改实践, 探讨新课改背景下高中地理教学方法改革与创新
    一、高中地理教师角色的转变
    新课程要求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提倡探究式学习,以学生为主体,积极鼓励学生参与,让学生自主探索和学习,而教师则是地理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促进者,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
    因此,在组织整个课堂教学时,要注意放下“师”的权威架子,要以学生学习合作伙伴的角色出现在学生面前,消除学生对教师的戒备心理,真正体现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形成一个无拘无束的思维空间,让学生处于一种轻松愉快的心理状态,积极思维与想象。在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游戏、讨论、探究、实验、观察、调查、信息搜集等多种教学组织形式,创设学生主动参与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的经历与体验出发,积极主动地学习,使学习的过程成为学生在教师引导下主动而富有个性的发展过程。在课堂上,通过小组讨论、合作探究等方式,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展示自己对问题的理解及解决问题的思路。
    二、挖掘地理课程中的情感因素,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人们探究某种事物的认识倾向,是一种喜好的情感。有了兴趣才能驱动学生自主地学、努力地学。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是提高地理教学效果的关键。心理研究表明,人的记忆分为“长期记忆”和“短期记忆”两种,当对某一事物感兴趣时,学习者往往会将学习过程中所获得的信息储存在“长期记忆库”里。因此,地理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创设相应的地理教学情境,做到因材施教,充分利用学生的心理特征,努力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使他们从“怕学”到“好学”再到“乐学”,以发挥他们学习地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1.创设问题情境,诱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中学生有一个共同的心理特点,就是好奇心强,可塑性好,注意力容易发生转移。因此,教师必须精心设计,周密策划每一堂地理课,添加一些有趣的问题,促使学生对教学内容产生兴趣,引发他们探求知识的渴望,从而顺势引入正题。比如上“洋流”这一小节,在讲述风海流的时候,就可引入“当年,航海家哥伦布在西印度群岛做了标志的椰子壳扔入大海,后来居然在法国的比斯开湾被发现”的这一故事。并设置疑问,诱发学生主动思考:这是怎么回事?在分析补偿流时,可设置疑问:“为什么在秘鲁附近能形成世界上最大的渔场?”在介绍密度流时,又可以利用“在二战之时,英国及其盟军严密封锁了大西洋与地中海的唯一通道——直布罗陀海峡,然而德国潜艇却能自由出入此海峡,袭击英国战舰,致使英国蒙受巨大的损失”这一事件,让学生感受到地理的无穷奥妙和现实意义,这样学生的求知欲就很容易被激发出来,又何愁他们不乐意学好地理呢?
    2.结合生活实际,拉近学生与地理学科的距离
    在学生的观念中地理是一门抽象的、枯燥的、难懂的又没有什么用的学科。但事实上,地理学是研究人与环境的科学,是一门与社会现实关联性很强的学科。一切地理环境的发生、发展与变化都与人类的生活息息相关,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学科。因此,在地理教学中将学生感兴趣的一些乡土地理、生活中的自然现象和时政热点等地理素材引入地理课堂中,就很容易拉近学生与地理学科的距离。比如讲“气象灾害”一节时,我们可用近期某一台风为例,讲述暴雨与洪涝灾害 ,通过图片、视频等介绍气象灾害与我们的密切关系;又以云南地区的的自然灾害为例,来讲述干旱与寒潮灾害。所有这些鲜活的乡土地理,都可让学生感悟到地理就在我们身边,地理与我们的现实生产和生活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我们没有理由不学好地理。
    3.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增强学生的学习热情
    实践证明,“一言堂”、“填鸭式”的教学方式只会挫伤学生学习地理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对此,教师必须提高地理教学的艺术性,大力运用现代信息技术,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使地理课堂充满生机。比如在上“外力对地表形态的塑造”这节课时,就可通过流水侵蚀作用的实验,让学生明白地形坡度、土壤性质、地表植被和降水强度等因素对土壤侵蚀造成的影响;也可以带领学生到条件许可的野外去实地探究。上“城市化过程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这一节,则可采用地理实践的形式开展社会调查,让学生通过走访、实地调查、查阅资料等一系列过程去发现城市化过程中所带来的环境问题及其危害,并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案。假如每堂地理课都能做到大胆创新,那么学生学习地理的热情就会不断高涨。
    三、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构建和谐的教学环境
    1.正确对待教师的主导作用,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新课改提倡“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教学思想,要求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自主性和探索性。学习不是简单的信息输入、储存和提取的过程,而是学生对新旧知识的同化和顺应的主动建构。过去更多地把教师看成是学习的指导者、设计者,学生只能是装载知识的容器,而新课程要求把教师看成是学生学习的帮助者、合作者,学生才是学习活动中不可替代的主体。教师的主导作用是针对能否引导学生积极学习而言的,“教为主导”要着眼于“学为主动”,才能促使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建构知识。
    2.创设民主、平等、自由、和谐的教学气氛。
    要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探求知识,必须克服课堂上教师是主宰,少数学生是配角,大部分学生是观众、听众的旧的教学模式,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和生生关系,创造自由和谐的教学气氛,使学生形成敢于质疑、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当代心理学研究表明:只有亲密融洽的师生关系,学生对课堂学习才有一种安全感,才敢于真实充分地表现自己,创造性地发挥自己的潜能。比如,在教学中,要经常和学生进行换位,由学生提问,教师作答,其他学生评判;或把能力不同的学生搭配分组,取长补短,自由探讨,等等。学生变成了学习的主人,课堂上的地理教师则成为一个顾问,一个交换意见的参与者,一位帮助发现问题、解决矛盾的导师,而不再是唯我独尊的“一言堂”者。
    四、转变评价学生的方式,激励学生积极上进
    目前,在一些新课标地理教材的复习材料中出现了很多旧教材的知识体系,一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感到不知道怎么出题来评价学生,出现了讲新课标地理教材,用旧地理体系题来评价学生的情况。
    其实,新教材的特点要求教师使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可以给学生一个体现课程标准的学习框架和步骤,不以现有的教科书为素材,选择能培养学生能力的素材来命题。在题目的设计上可以创新,加之高考的趋势是各省自主命题,有可能与当地的实际情况联系更加紧密。所以,只要我们在命题时能把握“度”的问题,紧紧围绕新课程标准,在试卷中出现既让学生增长见识又培养能力的题目,是符合新课标的理念的。
    我认为,只要我们能抓住高中地理新课程改革这一契机,转变教学观念,端正教学思想,努力改变传统的、单纯的传授知识的作法,大胆创新教学模式,重视对学生“资源观”、“环境观”、“人地观”等现代观念的教育,在培养学生独立学习能力、地理思维能力、运用地理原理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的同时,注重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协调人类与环境关系的实践活动,我们的地理教育教学水平将能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新课程背景下的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改革初探
新课改下高中地理教学的几点反思
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稳步推进 “为考而教”现象有改变——点击楚雄网-最新楚雄新闻、楚雄房网、...
怎样教好高中地理1
高中物理新课程培训学习心得体会
新课程背景下高中物理高效课堂的构建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