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吴新 浅议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此文发《教育学文摘》2017年9月

浅议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安徽省颍上县谢桥镇吴海小学   吴新   邮编:236232


 :本文围绕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从把握好教材内容,做好德育渗透,妥善处理德育与语文教学之间的关系两方面进行论述,在语文素养提高的同时,思想道德素质也得到提高。

                    关键字:小学语文,德育,教学。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

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因此,教师在教学小学语文的教学过程中,要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诸育的和谐发展。  

一、把握好教材内容,做好德育渗透。
  语文学科不仅是集工具、知识、能力、文学欣赏于一体,更重要的也是一门思想教育学科。一篇文章,对真、善、美的颂扬、对假、丑、恶的鞭笞、对祖国大好河山、社会主义建设日新月异的赞美,都是作者思想感情的渲泻,蕴含着丰富的思想道德内容。我们应该充分把握好语文学科的优越性,积极探索在语文教学中如何用好语文教材,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德育素材,加强德育渗透。如教学《示儿》时,让学生通过反复诵读“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这首脍炙人口的爱国诗句,从而理解诗人陆游至死念念不忘“北定中原”、统一祖国的深挚强烈的爱国激情,让学生从中受到熏陶,激发他们的爱国热情,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人生观、道德观、生死观、荣辱观等多方面的思想教育,让他们的人格逐渐完善,成熟起来,明白要怎样做人,做什么样的人的深刻道理。
二、妥善处理德育与语文教学之间的关系。
  在语文教学中,不仅让学生掌握最基本的语文知识,还要

从中受到思想品德教育。要认真研究教材,处理好德育与语文教学两者之间的关系,不能主次不分,本末倒置。德育仅仅是语文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也绝不能少的衍生品。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抓住关键,引导学生分析文章最能感动自己、震撼自己的语言文字,从中加深体会,产生共鸣,在潜移默化中教育学生、影响学生、塑造学生。通过突出文章中的闪光点,使学生发现其光辉,且深切地感悟到其道理的正确或精神的可贵,让他们把这些精神的种子撒播到自己的心田。如在教学《再见了,亲人》这一课时,教师除了要教学作者是如何选择材料来体现、突出中朝两国人人民比山高、比海深的共产国际主义情谊的,还要让学生在学习课文知识的同时受到这方面的教育。
三、研究教育对象,有的放矢教学。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任何教学活动的开展都离不开他们的参与、互动。德育也如此。应该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与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体验德育魅力。只有珍视、尊重学生独特的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我们的德育工作才能被学生接受,才能达到教育培养的目的。因为,现在农村学生留守儿童较多,他们缺乏父爱、母爱,缺乏对他人的关爱、给予与奉献的精神、意志薄弱,承受不起挫折,叛逆心强、容易与教师唱反调,我们要认真对待,结合课文内容适时开展德育工作,达到培养人的目的。
  总之,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是一个对学生进行祖国语言文字学习的同时进行的心灵净化的过程,它是蕴含在文章的字里行间之中的,它与教师的发现、挖掘、利用、引导有着密切的关系,在语文教学实践中搞好德育教育,只有深入学习新课程标准,摸透学生,着眼于把思想教育渗透到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活动中去,将德育教育与语文教学结合起来,使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感染与熏陶,在语文素养提高的同时,思想道德素质也得到提高。

参考文献:《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 人教版小学语文第12册《示儿》、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十册《再见了,亲人》

« 返回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一年级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学科教学中的德育渗透研究》开题报告
语文学科德育渗透计划
育人育心,立德树人 -----浅析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小学语文教学德育渗透方法
德育渗透计划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