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谭久平 浅谈新课标下高中数学学生创新素质培养策略--推荐人:胡阳新

此文要求发表在《现代教育教学探索》杂志

浅谈新课标下高中数学学生创新素质培养策略--推荐人:胡阳新

湖北省巴东县第二高级中学  谭久平  邮编:444324

         数学教学是思维活动的教学,在进行某种思维活动的教学之前,首先要考虑学生的原有知识结构,教师只有及时准确地掌握了解学生的原有知识结构,才能进一步了解学生的思维水平,才能明确选择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来完成教学任务,数学教学的本质应是“思维过程”,因此数学教学要揭示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注重数学概念、公式、定理、法则的提出、形成、发展过程,解题思维的探索过程,解题方法和规律的概括过程。不仅要揭露数学家的思维过程,更要展现学生的思维过程,让学生体验数学家获得成功的快乐;在教学中,通过不断“暴露”,不断地创新,将隐涵在数学知识发生过程中的数学思想方法源源不断地流入学生的头脑中,学会思维,提高能力。
        一、引导数学活动探究,激活创新品质的形成
        创新能力的培养,主要是把学习数学的思想和方法介绍给学生,使他们掌握创新的钥匙,开启每一扇问题之门。“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强调的是发现知识的过程,创造性解决问题的方法形式和积极探究的精神品质,而不是简单地获得结果。
        在教学中,若启发学生从多角度、多渠道进行广泛的联想,则能得到许多构思巧妙、新颖独特、简捷有效的解题方法,而且还能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思维的灵活性,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创新能力。数学课不能是简单的传授知识,但也不能是纯粹为活动而活动,而应引导学生在数学活动的过程中进行“数学的思考”。以培养他们在面临各种问题情境时,能够从数学的角度去思考问题,能够发现其中所存在的数学现象,并运用数学知识与方法解决问题。 
        二、引导利用“类比联想”解决问题,激活创新品质的再生成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将归纳类比等思维能力的培养提到了相当的高度。波利亚曾经说过“在数学发现中,归纳推理与类比推理起着主要作用。”“类比”是通过两个(或两类)对象的比较,找出它们在某一方面(特征、属性和关系)的类似点,从而把其中一对象的其他有关性质移植到另一对象中去。因此,“类比推理”是从特殊到特殊的思维方法,类比思维是提出问题,做出新发现的主要源泉,是创新思维的主要部分,也是培养创新能力的主要途径之一。类比的基础是比较,类比的关键是联想,而联想是一种由此即彼的创造思考方法,是创造性思维的重要形式。  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的精髓,它蕴含于数学知识发生、发展和应用的过程中,正确地运用数学思想方法,能很好地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体现数学学科的特点,形成良好的数学素养。在教学中,时时不忘引导学生进行合理的类比联想,全方位多角度的思考问题,努力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这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的最有效方法。
        三、培养“归纳猜想”的思维,促进创新品质的良好延续

在数学的学习中我们不仅要掌握数学的基础知识,更重要的是掌握一些数学的思想方法。猜想验证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这些思想方法指导着我们的学习,也为我们处理、解决实际问题提供了方法。在数学史上不少的数学发现都来源于直觉归纳,如笛卡儿坐标系、欧拉定理、歌德巴赫猜想等。它们都不是任何逻辑推理的产物,而是通过观察、比较、领悟、突发灵感所发现的。虽然它们的真理性是或然的,有待于逻辑来证明或反驳,但它们对数学的发展起着很大的作用。归纳是人们认识世界的源泉,是数学教学应该培养的思维形式之一。而猜想是一种创造性的思维活动,是提出新结论,研究解决问题的主要手段。 因此,数学教学中,教师要重视猜想验证思想方法的渗透,要重视引导学生进行必要的归纳,使之成为一种合理的猜想,是掌握探究新知识的必要手段。以增强学生主动探索和获取数学知识的能力,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
      
       教师应认识到,不是所有数学知识都要由学生自己探得到,只有那些隐含了丰富数学思想的知识,才需要组织学生探索。“探索”的价值主要不是获得知识,而是在活动过程中感受基本数学思想,获得基本数学活动经验。

五. 充分利用课外活动,开展研究性学习,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根据现行教材有关知识点或习题,赋予一些富有时代气息的背景,将数学问题设计成学生身边可解决的实际问题,注意知识前后联系,合理整合利用,引导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使其以探究的方式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是培养创新意识的有效举措.

例如,新课标高中数学人教B版教材必修5 P40页例3涉及到“教育储蓄”的问题.由于教育储蓄问题的特殊性,可以用这个问题来学习或复习等差数列的通项、求和等知识.我们安排学生课外调查有关“教育储蓄”的资料,重点确认以下信息:①教育储蓄的适用对象;②储蓄类型;③最低起存金额;④每户存款本金的最高限额;⑤支取方式;⑥银行现行的各类、各档存款利率;⑦零存整取、整存整取的本息计算方法等.

在学生完成调查,清楚有关概念和术语之后,进一步设置如下问题,要求寻找适用的数学工具,建立相应的数学模型解决问题:

⑴依教育储蓄的方式,每月存50元,连续存3年,到期(3年)或6年时一次可支取本息共多少钱?

⑵依教育储蓄的方式,每月存a元,连续存3年,到期(3年)或6年时一次可支取本息共多少钱?

⑶依教育储蓄的方式,每月存50元,连续存3年,到期(3年)时一次可支取本息比同档次的“零存整取”多收益多少钱?

⑷欲在3年后一次支取教育储蓄本息合计1万元,每月应存入多少钱?

⑸欲在3年后一次支取教育储蓄本息合计a万元,每月应存入多少钱?

⑹依教育储蓄的方式,原打算每月存100元,连续存6年,可是到4年时,学生需要提前支取全部本息,一次可支取本息共多少钱?

⑺依教育储蓄的方式,原打算每月存a元,连续存6年,可是到b年时,学生需要提前支取全部本息,一次可支取本息共多少钱?

⑻不用教育储蓄的方式,而用其他的储蓄形式,以每月可存100元,6年后使用为例,探讨以现行的利率标准可能的最大收益,将得到的结果与教育储蓄比较.

这些问题情景的创设,使学生体验数学建模解决教育储蓄问题的完整过程,特别是数据采集,问题设计,一般化的讨论等环节学生的参与和探究,培养了学生勤思、善想、好问、深钻的良好习惯,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熟悉相应的数学模式,在对已有信息的分析、加工、拓展、深化的过程中,激发了学习兴趣,增强了思维能力,不仅体会出数学世界的无穷魅力,也实实在在地提升了自己的创新意识与和实践能力.

    5. 结束语

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加强学生创新意识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创新意识,不仅成为科技发展的需要,也是培养新世纪合格人才的需要.

正如高老师书中提到的:只有在教学活动中,真正做到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也才能真正做到以科学而有激励作用的方法吸引学生全员参与教学活动;以有趣味又有挑战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探究热情;也才能真正放开手脚,导引学生最大限度地通过独立思考、自主操作或者相互研讨、展开争辩等方式自主地获取知识与技能,得到相关的科学思想与方法.

只有在教学活动中,真正做到了以学生为主体设计教学活动程序,把以学生为主体作为一条主线贯穿教学活动全过程,才能真正调动每个学生的思维积极性,主动进取,取得训练和提高学生科学思维能力的最好效果.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温吞水”终于沸腾了
构建高效课堂管窥
小学数学个性化作业设计
“神论文”重出江湖:谈为人民服务对高数学习的帮助
5.8教育储蓄教案
《小学生创新和实践能力培养》课题研究报告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