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谭运梅 新时期中学素质教育必须关注“五观”--推荐人:胡阳新

湖北省巴东县野三关镇初级中学  谭运梅 邮编:444324

“素质教育”是一种着眼于提高人的内在素养、强调人的知识内化和身心发展的教育观念及教育方式,它是一个伴随着学生成长而持续进行的过程,也是学生素质不断积累、提升的过程。当今时代,“素质教育”越来越为社会所重视,作为人才“生产基地”的中学,向社会输送人才的素质如何,直接关系到学校办学的效益,也决定着它在教育市场竞争中所处的地位。在市场经济全球化的条件下,教育要在市场竞争中赢得一席之地,必须跟上社会发展的需要,真正实施素质教育,为社会培养符合时代发展需要的合格人才。长期以来,由于受各种因素的影响,中学实施素质教育一直面临着很多挑战,其中,首先需要挑战的就是观念问题。在这里,笔者仅就“加强中学素质教育,应该树立哪些理性的观念?”与大家进行探讨。

素质教育根据现代社会和人的主体性发展的需求,确立了以人的主体性为核心的教育思想,表现在相信所有的学生都有发展的潜能,充分尊重、信任、关心和理解他们,鼓励他们积极参与活动,并为其提供思考、创造、表现和成功的机会,实施特色教育,鼓励每一个学生在他天赋所及的领域得到相应的发展。在这一教育思想的指导下,我们必须加深对素质教育的理性思考,树立起与时代发展相适应的理性的教育观、知识观、学生观、人才观和质量观。

一、教育观。从本质上看,教育是教育者进行价值引导、受教育者进行自主构建的双重过程。价值引导建立在对学生成长的潜能和对他们充满期待的内心世界的关注、激励与赏识上。而“受教育者的自主建构”就是在教育者关注其生活世界、智慧发展水平的前提下,受教育者进入精神充实、富于理智挑战的境界,并形成个体经验体系。基于价值引导与自主建构的辩证统一,教育是师生视界的融合与心智的交汇。多年来,我们习惯了将教育视为通过知识传递来发展学生能力的过程,但这种单纯的知识传递,还不能刻画教育,经验比知识更可以说明教育的特性,因为经验不仅涵盖知识,而且容纳了在学习或活动中的理智和情感体验,以及由体验而来的反思。所以,适应时代发展的教育观应当是关注学生的生活世界、智慧发展水平,以便切入并丰富学生的经验。如果知识传递得不到个体经验的认同,或者丝毫不能激活个体积淀的经验,那么,知识的种子就不能在个体的心灵中生根、发芽、开出芳香四溢的智慧之花。

在这种教育观念的支配下,教学不再强调把掌握确定的事实、系统的概念当作目的,而是更强调认识事物的本质、训练思维能力、掌握学习方法,强调“发现”知识的过程,强调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主动探究的精神。从这样的观点看问题,掌握知识是为了更新知识,掌握规则是为了突破规则,教学的根本目的在于促进学生获得对知识的深刻认识,形成面向未来的态度,在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学生经常面对的是没有统一答案的问题,教师的教学方法是以启发为主,师生之间是一种建立在平等水平之上的解决难题、探究真理的合作伙伴关系。

二、学生观。教育的本质是培养人,在教育工作中强调体现人的主体精神,是现代中学教育的根本理念,这是时代的强烈呼唤,也是教育的本质的体现。而以往的教育,由于片面强调其社会工具价值,忽视了教育在培养个性、促进人的发展方面的价值。理性的学生观应当是学生不再是单纯的受教育的客体,而是成为教育活动的主体。在教育过程中,学生的需要、兴趣和潜能应当得到充分的重视与激赏,学生的自由、创造和价值应当得到尊重与肯定,教育的最终目标应当是促进学生的个性全面、自主的和谐发展,培养学生的主体性,使他们成为有进取意识和创造精神的社会主体。

三、人才观。在知识经济时代,无论是对个体,还是对整个社会群体来说,最重要的素质就是创造性地应对多元的、不断变化着的环境的能力。因此,树立以创新能力为本位的人才观尤为重要。从经济发展的角度看,所谓创新人才是指具有敏锐洞察经济走势、准确分析市场、善于创造、及时把握与合理应用新知、科学决策与调度等能力的人才,他们有着共同的时代特质,即有着多元化的价值观、注重自我实现的人生观、强烈的竞争意识、开放灵活的处世态度;有着敏锐的感知能力、创造性的思维定势、极强的心理调控能力;有着较强的学习、适应、创新等多方面的能力;有着扎实的理论基础知识、丰富的专业技术知识和创造性应用的知识。基于这种人才观,在如今世界多极化、思潮多元化、人也呈多向性发展的时代,教育应当以促使创新性人才的各种素质得到优化培养并全面健康发展为目标,在加强自身的创新知识含量的同时,增强教育的相对独立自主性,做好培养目标和人才素质定性的选择,既要满足适应现实的需要,更要注重超越现实的自我和社会,让教育和所培养的创新性人才走在社会变革的前面,成为人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推动力。

四、知识观。就知识本身而言,它有两个十分重要的特性,一是知识的时效性,即没有永恒不变的知识,它要受时空发展的制约。二是知识的增殖性,即知识在使用(或消费)的过程中可以产生新的知识,越是创造性地应用知识,就越能产生新的知识。这都促使人们不断地掌握和创造新的知识,以应付各种接踵而至的挑战和竞争。从静态的维度看,知识是认识的结果,是经验的系统;从动态的维度看,知识是认识的过程,是求知的方法;而从人类对知识的探索心路历程看,从主客观相统一的维度看,知识则是一种态度,是人对不断变化着的万事万物的态度。知识增长和变化的加速发展,使人们越来越认识到,知识是事实、经验的系统,更是对事实、经验系统的分析、判断、选择和运用的过程,知识在本质上并不是不变的真理,而是不断更新或扩展的过程。在教与学中,这种知识观要求教的不只是知识的外延,更是知识的内涵,学的也不只是那些事实性的知识,更是一种认知、求知的态度。

五、质量观。现代市场经济要求确立一种全新的质量观,它集中体现为新的人才质量观和教育质量观。由于中学教育不是信息化时代就业的手段,而是社会活动主体素质提高的必要途径。因此,新时期的人才质量观表现为,教育的目的并不受限于某一固定的或绝对的知识水准,而是着眼于每一个人在原有基础上知识结构、文化价值观、理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提高,而这种提高本身就是一种质量。在这种意义上,高等教育不应当设定绝对不变的质量标准。此外,由于每一个体在先天的性格、爱好、潜能等方面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建立一种开放的、灵活的教育教学体系保护和发展学生的差异和个性是现代市场经济体制对教育的要求。对学生因材施教,不求达到统一的质量标准,只求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取得进步和提高。对于学生的不同能力,如科学研究、组织协调、实践创新能力等,应当给予同样的重视,使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天性,成为具有特色的各类创造型人才。基于这种质量观,教育需要真正确立起“为发展而教、为发展而学”的理念,建立起真正的发展性教育评价体系,即否定单一、僵化而强调多元性的评价标准,否定单纯量化而倡导定性与定量相统一的评价标准,否定“选拔为本”而力主“发展为本”的评价标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最新教育教学理念集锦
专才教育与通才教育的理性思考
教育教学新理念
关于中等职业学校管理工作“三观”的思考 - 杭州教育城域网
浅谈新形势下农村中小学的教师现状及思考
【必读】直击最心底的教育理念!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