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刘婷 不愿回家的孩子——初中女生抑郁心理辅导案例

不愿回家的孩子——初中女生抑郁心理辅导案例
恩施州清江外国语学校许家坪校区初中部  刘婷  445000

摘要:本文通过对本人所带班级的学生展开心理咨询、实践调研和心理安抚、关心帮助、精神激励等措施,核心是在案例教学中体现心理辅导的作用,为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理论与实践借鉴,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关键词:初中  心理健康  心理咨询 理论与实践  案例
一、个案信息
(一)一般资料
    小颖,女,14岁,初二学生,身体肥胖。无重大躯体疾病史,家族无精神疾病史。近半个多月来情绪低落、失眠,对什么都没兴趣,每天愁眉苦脸,不愿意回家,班主任转介。
(二)成长经历
    恩施本地人,自小跟外婆、父母一起生活,父母均为公职人员。平时工作较忙,疏于对孩子的照顾,小颖多数时间有外婆照顾,上初中后外婆回老家了。小颖和妈妈的关系还不错,爸爸平时较为严肃,对小颖要求高,总爱拿她与别人家的孩子比较,自小颖记事起就没有得到过父亲的表扬,内心害怕父亲。
(三)精神、身体、社会功能状态

对周围的人和事,毫无兴趣,回避同学,不愿与人交流;食欲不振,失眠,敏感多疑,郁郁寡欢。

(四)来访者自诉
   我最近总感觉胸闷,难过,食欲不佳,一天不吃东西也不觉得饿。晚上总是失眠,睡不着,第二天上课没有精神,总想打瞌睡。特别害怕放假回家被父亲批评,每天都被这些事情困扰,上课无法集中注意力,学习成绩一落千丈。

(五)心理老师和他人评价
  小颖看起来文静、乖巧,但她内心很敏感,细腻。语言表达清楚,思维清晰。据与小颖关系较好的同学和班主任介绍:小颖善解人意,待人真诚,性格外向,热心,愿意帮助同学,组织能力强。最近情绪变化比较大,性格也变内向了,下课不愿与同学交流,对学习也提不起兴趣。
二、个案评估

根据心理老师临床观察、周围人反映以及学业成绩水平判断:小颖的智力正常,知情意协调一致,个性稳定,有自知力,无幻觉、妄想等精神病症状,可以排除精神病。周末,母亲带小颖去医院检查。根据医院诊断,小颖属于轻度抑郁状态,建议服药,配合心理咨询。

小颖当前主要问题:

主观感受难受,情绪低落,感到生活无意义;人际关系敏感,亲子关系疏远;学习无兴趣、注意力减退;睡眠质量差,易疲劳。
三、咨询方案
(一)理论依据
   理性情绪疗法创始者阿尔伯特·艾利斯认为:人的情绪和行为障碍不是由于某一激发事件直接所引起,而是由于经受这一事件的个体对它不正确的认知和评价所引起的信念,最后导致在特定情景下的情绪和行为后果。该依据认为人们是由于那些不合理的思想才导致心理障碍的。因此,如果使患者认识到这些不合理思想,并使其转达化为合理的思想,就能取得有效的治疗结果。
   萨提亚家庭治疗模式又叫联合家庭治疗 。家庭治疗是一种心理治疗的新方法,是从家庭、社会等系统方面着手,更全面地处理个人身上所背负的问题。萨提亚建立的心理治疗方法,最大特点是着重提高个人的自尊、改善沟通及帮助人活得更"人性化"而不只求消除"症状",治疗的最终目标是个人达致"身心整合,内外一致。
(二)咨询目标

根据以上评估,同求助者和家长协商,确定如下咨询目标。

具体目标与近期目标:

1.来访者和心理教师建立平等良好的咨询关系,并应用到其他人际关系中。

2.运用理性情绪管理技术,引导小颖认识自己的情绪,管理自己的情绪。

3.共同探讨改善家庭关系的方法,引导小颖合理看待亲子关系。

最终目标与长期目标:

自我成长,增强小颖管理情绪的能力。改善亲子关系,使小颖愿意回家。

(三)咨询方法

在本案例中,我计划运用鼓励、支持、同理心技术、理性情绪疗法、家庭治疗技术等,对学生心理问题进行认知行为辅导。在治疗抑郁的同时,关注原生家庭问题、学校的人际交往问题,以期有效地帮来访者解决亲子关系障碍,达到更有效的心理咨询效果。
四、咨询过程及干预方法
第一次 非正式会谈
     班主任找到我说:“刘老师我班上有个学生,每周六放假都不愿意回家,在学校里东躲西藏不让父母找到她,麻烦你想办法帮帮她?”
   我在得知小颖的情况后,便主动走进小颖。取得她的信任,与她建立关系。收集相关资料慢慢的小颖愿意打开心扉,小颖告诉我她想去看心理医生,看看自己到底有没有生病,但爸爸不同意,觉得自己并没有心理问题。基于小颖的种种担忧,我对她做了心理测评和危险性评估。在征求小颖的同意后,电话联系其母亲,建议母亲带小颖先去看心理医生,然后我们在做下一步的辅导方案。
第二次咨询(启用五保计划,保护案主生命安全)
   确定咨询目标,制定实施方案。鉴于医院的诊断结果为轻度抑郁,在正式咨询之前,我们签署了一份“知情同意书”,同时确认是在小颖的主治医生授意,父母、班主任知情的前提下进入心理咨询。
   出于安全的考虑我还对小颖做了自杀危险性评估。小颖说目前对什么都没有兴趣,学习完全跟不上,不愿与同学交往,觉得自己一无是处。有自残行为,不开心的时候会拿小刀划自己的手臂,感觉这样会让自己心情好点。有时候也有自杀的念头,可一想到外婆和妈妈会伤心,最终放弃了这样的想法。
    鉴于小颖有主动就医的行为,有自杀念头但并没有付诸具体的行动,能配合服药进行心理咨询,确认目前小颖的状况比较安全。但该生目前的主要症状是亲子关系紧张,为了确保该生在校的安全,征得家长同意后对该生启用了校园五保计划。
第三、四次咨询(协助案主管理情绪是成长的第一步)
  运用理性情绪疗法,帮助小颖认识情绪,归纳自己对事情的不合理认知,协助其改变自己的不合理认知。小颖总结出的不合理认知有:“从我出生开始,我就知道爸爸不喜欢我,她既然不喜欢我,当初为什么要生我。”
   小颖说到这些时非常的难过,泪如雨下。在她情绪稳定后,我带领他聚焦问题,通过对这些不合理认知的探讨,小颖逐渐在生活中了解到自己的情绪问题。发现爸爸并没有自己所认为的那样讨厌自己。与此同时,我带领小颖演练如何通过合理的方式有效宣泄、疏导情绪。我与小颖约定每周面谈时间,共同探讨作息时间,每天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小颖按照约定执行,我负责监督。
第五次咨询(与班主任合作,帮助案主支持系统)
   通过与小颖的沟通,我发现小颖遇到困难并没有支持系统。于是我与班主任共同商讨让班上两名性格开朗,学习成绩好的女生主动走近小颖,科任老师多关注小颖,联合小颖的父母一起为小颖建立支持系统,帮助其走出困境。
第六次咨询(与家长沟通,助力案主体会到父母的爱)
  运用家庭治疗模式,协助其父母认清病态的家庭互动模式,与其父母共同商讨如何运用家庭治疗模式来改善亲子关系。在得知小颖的心结是父母不爱自己后,我主动与班主任沟通,经过沟通约其父母来学校面谈,在与父母的聊天中,我得知父母是爱小颖的,只是爸爸从小接受的家庭教育就是严厉、批评、比较、打压,导致自己无形中把这种教育方式带给了孩子,父母也意识到自己的教育方式不对,我和家长共同探讨家庭互动模式,教育孩子的方式,在家长的强烈要求下我为其推荐了《正面管教》、《家庭的觉醒》等书籍,建议其父母多学习,并告知他们只要父母愿意改变,孩子一定能感受到。希望他们多陪伴孩子,多关心孩子的内心感受,调整亲子沟通模式,积极肯定与鼓励孩子的点滴进步。多带小颖进行户外活动,开阔眼界,陶冶情操,营造轻松愉悦的家庭氛围。
第七次咨询(面对面的交流,打开父与女的心扉)
  针对小颖和父母之间的误解,在征求小颖和父母的同意后,我安排他们在咨询室做了一次面谈。父亲主动开口表达对小颖的爱,小颖逐渐理解父亲,说出自己内心的想法,一定程度上消除了与父母的隔阂。这次咨询促进了亲子沟通,也让父亲与女儿敞开了心扉了,是一次较为成功的沟通。
第八、九次咨询(多方联动促成长)
  运用人际互动模式,共同探讨改善亲子关系的方法。自上次与父母沟通后,小颖的状态有所改善。我协助小颖挖掘自身的优点,并鼓励和肯定她的每一次进步,不断强化她好的行为。随着我们在咨询初期共同制定的小目标一个个的完成。小颖的自信心逐渐恢复,与父母的关系逐渐亲密,从最初的不愿回家到现在愿意主动回家,她逐渐与自己的原生家庭和解,与自己和解。
第十次咨询(离别是心的开始)
  本次咨询是最后一次正式会谈,我们一起回顾整个咨询过程。小颖从最初的情绪失控,心情低落到认识情绪,管理情绪;并积极学习亲子沟通技巧,主动与父母沟通。她是勇敢的,通过这段时间的努力,她对自己有了更清晰的认识,拥有了勇往直前的勇气和力量。对于小颖的改变我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希望她将咨询中所学的知识和技巧一直运用到自己的生活中。
五、咨询效果
   经过十次的咨询,家校的共同努力,小颖有较大的改变,不需要继续服药,不在失眠,胃口好转,与父母的关系缓和,与同学关系拉近,
   通过学校+家庭+心理老师的多方联动,小颖的社会功能逐渐恢复,不需要再继续服药,睡眠饮食质量提高,学业成绩有所进步,与班上同学的关系拉近;与父母的关系缓和,特别是父亲不像以前那样严肃,会主动关心小颖,鼓励小颖。现在每周末固定两小时间为家庭活动日,全家人一起参与(有时是户外活动,有时一起整理家;有时外出吃饭)。总之小颖从最初的抗拒回家到现在愿意回家,并且还办理了走读证,现在每天晚上都回家睡觉。
   咨询结束1个月后,小颖带着她的好朋友来咨询室向我致谢并且每次在校园内看到我都会开心的与我打招呼。据班主任反馈,小颖情况稳定,一切正常。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咨询个案,如何与父母断绝亲子关系?
抑郁案例分析
让孩子喜欢和你说话的九个秘诀 → 亲子关系 → 婚姻家庭咨询 → 心理咨询 → 上海心理咨...
如何解决孩子越来越糟糕的心理问题与行为状态
祝贵春:孩子怎么就抑郁了
孩子哭闹、乱发脾气,家长是怎样应对的?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