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2015年历史高考备考方略
湖北省巴东县第二高级中学  胡阳新  邮编:444324
一、近三年高考历史试题走向分析
近三年《历史考试说明》明确表示,高考命题不拘泥于教科书,运用新材料,创设新情景,古今贯通,中外关联,把握历史发展的基本脉络。由此命题专家进一步指出:材料第一,论从史出,是历史命题的一个重要原则;远离教材,是命题改革的重要趋势。高考历史复习,一是明确复习目标,构建通史体系,更新史学观念,注重史学方法,培养学习能力;二是优化复习内容,突出复习重点,更新课本知识,侧重解读阐释,强调论从史出;三是创新复习方法,材料导学,真题引领,专项训练,讲评矫正。
下面对近三年高考历史试题做一简要分析。
1.立足基础知识,突出学科特色。从近几年高考试题的赋分情况看,60%以上的试题考查的是对学科基础知识的记忆、理解和运用。试题选取历史上发生的重大事件、重要历史人物的活动、反映历史现象和历史事件的图片等作为命题素材,紧扣教材知识点,突出对学科基础知识的考查。
2.重视能力考查,体现“能力性”。从选择题来看,试卷通过大段鲜活史料营造全新历史情境,注重考查学生在新的历史情境下,运用所学知识,阅读、理解、分析、评价、论证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全方位地考查学生的综合素质。与之相伴随的是试卷难度骤然增大,单纯读熟背透已不能再取得理想成绩。从主观题来看,传统的问答题已经彻底淡出,材料分析题成为唯一的考查题型,而且材料的篇幅越来越长。这就要求考生在有限的时间内迅速阅读材料,并根据题意对材料进行分层、提炼、概括并组织答案。
3.突出热点问题,增强学科的时代感。近年来高考试题不回避社会热点。高考历史对热点的考查方式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通过对历史问题的认识折射出现实社会;二是将现实社会问题放在历史背景中去思考和认识(现实问题历史联系)。
4.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凸显开放特色。近三年的历史新课标高考都延续了开放式探究的特点。要求考生予以独立思考和评论,通过知识的调动、能力的运用去判断、阐释、论证、探讨历史问题。命题不受教科书以及传统观点的约束,而是注重历史学科素养、学科思维、学科方法,重在考核能力的新课标理念在试题中凸显。如果学生仅局限于记忆教材知识,在考试中那必然是屡战屡败。
5.渗透新课改理念。新课程倡导的“文明史观”、“全球史观”、“现代化理论”在试卷中得到了全方位渗透。试题的命制体现了新课程的“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三维目标是新课程的基本理念。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在掌握基本历史知识的过程中,进一步提高阅读和通过多种途径获取历史信息的能力;通过对历史事实的分析、综合、比较、归纳、概括等认知活动,培养历史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还要求学生掌握历史学习的基本方法。
总体而言,历史部分的命题秉承新课标的理念,“史料”、“史观”统领整个试题,鉴于高考命题的强势导向,今后的中学历史教学将更具学科特点,专业性将更加明显。
二、2015年高考备考策略
1、依照考试大纲和考试要求重新组织教学内容。
教材只是主要备考资源之一而非唯一资源,教材体系不等于教学体系。新课标高考的命题原则是“源于教材,远离教材”,教师要善于利用教材以及专业杂志、历年高考真题、时事热点等丰富的备考资源,根据不同阶段的教学目标,重新组织教学内容,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整合以及运用知识的能力。
2、将通史与专题有效结合。
课改前的历史教材是按照时间编下来的,它的时间线索是非常明晰的,但是在课改之后教材方式变了,从编年的通史换成专题史,按专题的形式来分。在高考第一轮复习的时候一定要把通史与专题有效结合,按照时间顺序梳理历史知识,搞清每一历史阶段的整体特征,认清历史事件之间的内在联系,做到古今贯通,中外关联。比如第一轮复习时可以按照古代中国、古代世界、近代世界、近代中国、现代世界、现代中国的顺序进行复习。复习古代中国时,先按先秦、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辽宋夏金元、明清的时期进行通史整合,再按照古代政治、古代经济、传统文化等进行专题整合,使学生对中国古代史形成全面、完整的知识体系。
3、正确处理必修与选修、必考和选考之间的关系。
新课标历史卷与过去的大纲历史卷的一大不同点就是试题分为必考和选考两部分,必考题占85分,选考部分占15分。选考题四选一,考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知识掌握情况、擅长领域“避难就易”,选做其中一题。选修内容不仅占了15分,选修还是必修的延伸和补充,这就要求高三教学在重点复习必修的基础上同时也要重视选修内容的教学。在处理选修内容时,不必将四本选修教材都进行完整系统的教学,只需要重点确定一至二本就行。这样就可以有效的将选修融入必修中,既突出了重点,又兼顾了全面,打通了必修与必修之间的通道,同时还深化和拓展了必修的内容,从而使学生形成对历史的整体性认识并提高历史思维能力。
4、加强学法指导和知识的灵活运用。
新教材的最大亮点是强调过程与方法,因高考时会出现大量情境材料题,所以要学会和提取材料信息的方法;因高考时会出现大量基础知识题,所以要学会记忆和运用知识的方法;因高考时会出现分值多的评价题,所以要学会学习和运用评价的方法;因历史研究方法是学习历史基本技能的一种方法,所以高考前一定要掌握和运用历史研究的一般方法。同时师生都要更新史学观念,用唯物史观、现代化史观、文明史观和全球史观进行教与学。因为全卷已看不到传统的革命史观的痕迹,文明史观、现代化史观和全球史观成为统领全卷的灵魂。这是2015年师生备考复习所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因此,必须加强学生的学法指导与适应性的训练。
5、研究真题,熟悉考纲。
近几年的高考真题是所有高中试题中可信度最高的试题。要有计划地逐题深钻细研,对各类题型题目,不同的设问方式等的解题方法进行总结归类。研究标准答案、试题背景材料和考试要求间的关系,总结出命题人构思答案的方法。
6、抓主干知识。
综观全卷,考查的都是主干知识,并且都在课程标准的内容范围,所以在关注考纲的同时一定要关注课程标准,作为高考复习的重要资源。对历史概念要阐释清楚,但不要让学生记忆过细的知识。
7、注重热点、周年大事。
高考中,基础知识和解题方法的准备,最终目的都是能分析热点和解决热点问题。所以,先弄清近年,尤其本年度有什么重大热点,周年纪念等大事,然后弄清每个热点、周年可能的命题角度,再以这些角度为线索归纳整理相关历史书本知识,运用相关知识分析热点。
8、平时训练试题的材料必须多样化。
既要有文字材料,还要有表格数字资料、文物遗迹资料、地图人物资料等,让考生从各种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支持自己的论点或者说明某一观点,培养学生的历史综合素养。注意历史试题的生活气息,用一些时间关注社会问题。开放性试题已经定型,成为历史高考的趋势,并且分值还不低,所以平时必修加强对开放性题目的训练。
9、认真讲评试题,做到精讲精练。
首先是精心选题,题目要模仿高考题。其次是在学生做题的基础上对题目进行讲评。讲评时要讲清楚以下内容:第一、此题考的是哪些内容。第二、怎样回答,讲出答题的思路(切入点、关键词)。第三学生答题时存在的问题及原因。第四、回答该题应该具备哪些知识与能力。第五、能延伸出哪些相关知识。
三、备考复习计划和进度
第一轮复习:2014年4月初——2015年1月中旬。夯实基础,梳理线索。复习的重点目标是全面、准确的认识和把握重大事件和重要史实,深刻理解基本的历史概念。通过适量的材料解读和问题探究,有效训练和提高学科基本能力。在这一轮复习中,要重视复习的效率,明确每一章、每一节应掌握的内容,并熟悉历年高考试题所涉及的要点及其考查的角度,从而加深对考点的理解和命题思路的认识。
具体复习进度如下:
必修三:28课时,2014年4月初——5月下旬
必修一: 38课时,2014年5月底——9月底
必修二:36课时,2014年10月初——12月上旬
选修一: 16课时,2014年12月中旬——2015年1月中旬
第二轮复习:2015年1月中旬——4月中旬。整合专题,关注热点。基本思路是:打破教材的专题体系,代之以通史体系,旨在使学生形成对历史发展过程的较为完整的认识;对突出热点问题要选择引入典型背景材料,对相关主干知识进行有效梳理;同时强化学科内训练,为三轮模拟训练打下坚实的基础。
具体复习进度如下:
通史、热点梳理:28课时,1月中旬——3月底
学科内训练:12课时,4月初——4月中旬
第三轮复习:2015年4月中旬——6月初。查漏补缺,专项提高。三轮复习是在前两轮复习构建和形成学科体系、理解和掌握基本知识的基础上,通过模拟检测找出知识广度和深度、答题思路和方法等方面的缺漏,并通过专项训练弥补缺漏。同时,三轮复习要调动已有的知识储备,独立构思和设计关于整个历史体系的思维导图或结构示意图,并不断地对其加以修改、补充、完善。
具体复习进度如下:
18课时,精练精讲15套文科综合模拟训练题。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高考总复习单元滚动卷》
艺术生高考文化课冲刺备考方略
【试卷评析】2022年全国高考语文甲卷试题评析及备考策略
2017年高考全国理科综合II卷生物部分解析(2)
【物理】特级老师张立稳指导物理一轮复习必须妥善处理“十大关系”
2018年高三政治备考策略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