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高中语文情境教学中的情境创设方法研究---汪洪喜

 

高中语文情境教学中的情境创设方法研究---推荐人:胡阳新

 

湖北省巴东县民族职业高级中学  汪洪喜  邮编:444300

 

 

新课程标准要求语文教育应该重视“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 ”,为了达到使学生迅速学会有关语言和文学知识,又使学生陶冶情操的双重目标,要触动学生的真情实感,诱发学生的情感,教师就必须创设相应的情境。  

情境能使学生最大限度地投入,能让学生注意力持久,思维活跃;并能引发学生联想,激发学生情智,催动学生的灵感,也能调动学生探究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要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实践活动中去,就需要教师精心选择素材、主题,力争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创设一个又一个学生喜闻乐见的情境,把知识融入到让学生喜爱、令学生新奇的情境中,使学生达到心领神会的境界。那么,怎样创设语文教学情境呢?笔者作如下探讨。 

一、创设导入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俗话说: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精妙的导语,可烘托出特异氛围,把学生的感情引入到课文情境中去。教师如能通过巧妙的导入设计,调动学生,创设出各种相对应的情境,那就为一堂好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教师可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等设置各种导语,如诗词导入、音乐导入、故事导入、问题导入、实验导入等等,让学生一开始就融入教师创设的情境氛围中。

例如:运用与课文相关的诗词作铺垫,可以在开讲时创设一种优美的情境,最快地激发学生的心理感受。讲授《鸿门宴》一文时,我采用了诗词导入法。我首先用多媒体在屏幕上展示项羽和刘邦的诗歌:

《垓下歌》(项羽)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大风歌》(刘邦)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学生默读理解后全班齐读。我则作了这样的导入提示:项羽的《垓下歌》暗示着过去的荣耀、现在的困境和未来的毁灭,刘邦的《大风歌》暗示着荣归故里时的沾沾自喜以及对国防的忧心。楚汉争霸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结果呢?《鸿门宴》可以让我们窥一斑而知全貌。

看似简单的诗词导入,却创造了一种朦胧未知的意境,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激起了学生强烈的阅读欲望,学生很快就融入了老师设置的情境中。因此,教师能抓好上课的开头,即在上课一开始就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把握学生注意的心向,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这对一堂课的成功至关重要。

    二、创设音乐情境,营造和谐的教学氛围。

        音乐能给人很强、很直接的感染作用。古有项羽闻四面楚歌而兵败,最终乌江自刎。可见音乐能渲染情境,创设氛围。在语文教学中,有效地运用音乐,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在教学中,如果能够配上情调和谐的音乐作背景,就能给学生一种直观的感受,从而营造出更强烈的情感氛围。背景音乐的选择应该与文章的基本情调一致,否则,非但不能促进情境的设置,反而会影响课文本身的感人色彩。

例如教学《春江花月夜》我选择的是《春江花月夜》古筝演奏。我考虑到如果单纯地讲解诗句,只会破坏整首诗歌的韵味和美感,显得支离破碎。因此,我在指导学生鉴赏诗歌之前,先播放与文章的基本情调一致的《春江花月夜》古筝演奏,给课堂渲染古诗特有的气息,要求学生在聆听音乐的同时轻声朗读诗作,从春江潮水连海平落月摇情满江树,随着乐曲的流转,学生的情绪也被逐渐感染,大多数学生沉浸在诗歌的意境当中,课堂氛围宁静而又和谐。不少学生课后说,在听到古筝乐曲的时候,眼前就仿佛已经出现了辽阔的海面、皎洁的明月,不用老师多作讲解,也能体会到作者笔下的优美情景,好像作了一次穿越时空的旅行……另外,像李清照的《一剪梅》可以先让学生听歌曲《月满西楼》,从而引起学生的欣赏兴趣。还有苏轼的《明月何时有》也可以先听音乐,后进入课文学习。由此可见,良好的情境创设对于学生领会文学作品的内涵,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鉴于这样的成功尝试,我在后来的《再别康桥》、《荷塘月色》、《念奴娇·赤壁怀古》等诗文的教学过程中,或播放钢琴曲,或插入古筝独奏等,虽然在备课中要多花些时间和心思,却能在课堂教学中营造出和谐的氛围,让学生沉浸于作品当中,真正激发学生的领悟能力,带给他们美的享受。

三、运用媒体创设情境 ,调动感观意识 

电教媒体能使语文课堂由单一的耳闻为主的接受方式变为以视听等多种感官的共同协作,能调动学生多种感观参与到学习中来,从而吸收更多的信息。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能拨动学生的心弦,荡起思维的火花,使学生以最佳状态投入学习。  

如:教学《荷塘月色》时,通过多媒体课件,用吻合文本的画面,展示一个素雅、朦胧、静美的意境,表现散文的语言美、意境美,使学生更能感受朱自清散文独特的艺术氛围和艺术魅力。  

如教学《滕王阁序》,学生预习全文后,会感到文字很生疏,不能感受其美,这时播放著名表演艺术家孙道临在滕王阁录制的现场配乐朗诵,再通过多媒体让学生看到滕王阁的壮丽景色,从视觉、听觉上引起审美的兴奋,获得审美的愉悦,学生会产生很大的兴趣去体悟、背诵。  

在学习《胡同文化》时,课前运用多媒体展示北京胡同的图片,播放歌曲《胡同》,让学生在京韵实足的乐曲中感受京味文化的魅力,迅速进入学习的状态。随着课堂教学的深入,学生们为胡同文化的衰落而惋惜,此时教师简要介绍今日北京日新月异的变化,展示北京发展情况的图片,播放《北京在前进》,让学生对今日北京有了更深刻的印象,真正认识到时代在发展,胡同文化的衰落是历史的必然。  

我在教学过程当中引入音乐、画面甚至电影片段,目的就是要用这些艺术手段来刺激学生的感官,使他们以最佳的情绪有意识地去设身处地地展开想象,去理解和把握文学作品字里行间的信息和意蕴。所以,课堂情境的创设,最根本的目的是激发学生思维的热情、引发学生创造的活力。如果学生能够在音乐或者画面营造的氛围当中,将感情倾注于审美对象,那么作品本身具有的情感美和艺术美,都能完美地展现在他们的面前。在我的语文课堂中,音乐是最特殊的语言。孔子说:“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在课堂上渗入音乐,能发掘学生兴奋点,促使其思维活跃,激发无限的想像力,以理解课文、体味意境。  

1)乐曲伴读。白居易的长诗《琵琶行》的背诵,学生叫苦连连。于是我尝试着在分析诗歌的同时配以古琵琶曲《西江月》,顿时加深了学生的印象,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跟着吟唱音乐配制的诗句,两节课下来,学生们兴趣十足,诗歌的大致内容已刻进脑子。再如学习李白的《将进酒》,我特意给学生播放了张耀宇演唱的《将进酒》一曲。过后很多学生都学着唱这首歌,甚至模仿李白喝醉了的样子唱和。  

2)配曲结课。优秀的结课不仅能对教学内容起到梳理概括的作用,而且还能延伸课堂教学内容,达到“课已尽而趣无穷、思未尽”的效果。音乐结课可以达到这一目的。学习《我为什么而活着》一文时,随着课的深入,学生们逐渐被罗素的思维深深吸引。临近下课,我播放了陈百强的《一生何求》,课文与音乐、文情与乐境水乳交融,下课铃响起,学生们还在沉思之中,教室里一片寂静。教学效果自然是水到渠成了。 

四、讲述故事创设情境 ,激发学生兴趣 

以讲述故事创设教学情境,是常用的方法。课前讲述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故事,既可以很快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又可以起到铺垫的作用。  

如:在教学《孔雀东南飞》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故事的主题,我在课前播放了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在优美的乐曲声中讲述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由此引入《孔雀东南飞》的教学。由于课前的故事开启了学生的思维,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大家充满了热情,学得很主动,对主题的理解也很透彻。  

又如:在学习《标点符号的用法》时,为使学生进一步领会标点符号的重要性,我讲述巧改《清明》一诗的故事:唐代诗人杜牧的七言律诗《清明》,是一首脍炙人口的好诗。“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有人把标点一改,变成了一首词:“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还有人就《清明》一诗,不增减一字,只加标点,变成了电影的一个镜头,时间、地点、场景、对话皆有:〔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  

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  

这样一个简短的故事让学生深切地体会到了标点符号的魔力。课堂上的学习也就格外的认真。

五、巧设问题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求知欲望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 ”。学生探求知识的思维活动总是由问题开始的,又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得到发展。创设问题情境能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打开思维的闸门,使学生进入“心求通而未通,口欲言而未能”的境界。  

教学《胡同文化》时,为使学生深刻理解胡同文化对北京市民的影响,并能用辩证的观点看待胡同文化,我设计了以下三个问题:  

⑴北京市民形成这种文化心态的原因。  

⑵用现代的眼光审视胡同文化,你认为哪些应该发扬继承,哪些应该摒弃。  

⑶面对胡同文化的衰败,作者的感情是复杂的,你从字里行间品读出了哪些感情,请结合课文进行分析。学生通过对这三个问题的探讨,学生的思考更深入,对胡同文化有了更全面而客观的认识。  

再如我在分析《项脊轩志》的写法时,设计了三道题:  

⑴本文在题材的选择上突出的特点是什么?  

⑵本文最让你感动的事情是什么?为什么?  

⑶生活中最细小的事往往也是最感人的,在家庭生活中有你感受最深的小事吗?  

一石激起千层浪。那些平常被自己忽视的、不以为意的,或是认为理所当然的事一经说出,就不再是小事了,学生的思想受到了强烈的震撼。在语文教学中,合理设计问题情境,能激活学生的思维,能带活一堂课。

六、对话表演创设情境,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  

文言文教学是高中语文教学中很重要的内容,同时也是大多数教师教得枯燥、学生学得辛苦的内容。怎样让文言文教学活起来?读是很重要的一环。让学生读出水平,读出兴趣,读出能力,需要教师认真策划。我在教学《鸿门宴》《烛之武退秦师》《荆轲刺秦王》等文言文时,指导学生进行分角色朗读、对话表演,充分调动了学生读的兴趣、学的热情,效果很好。  

如:我在教学《烛之武退秦师》时,首先指导学生分角色朗读(四名同学分别扮演佚之狐、郑伯、烛之武、秦王),然后要求这四名同学在准确把握人物语言、人物性格的基础上,进行对话表演,通过对白、动作,使教育教学内容更加现实化、形象化。让同学们临其境,闻其声,睹其貌,见其行。还文言课堂以生机,还学生以活力。

总之,如果说创设教学情境是教师的一项常规教学工作,那么创设有价值的教学情境则是教学改革的主要追求。创设课堂教学情境的方法还有很多,但目的只有一个,就是从教学实际出发,创造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情境,达到陶冶学生审美感受,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帮助学生正确、迅速、深刻地理解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率的目的。真正让我们的语文教学有效。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课堂导入方法举隅
小学语文课堂导入的艺术
语文新课导入激趣例谈
语文学习计划高一
幽默教学
质疑能力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