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历史有效性教学策略研究

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历史有效性教学策略研究

湖北省巴东县第二高级中学  胡阳新 邮编:444324   

一、改革教材内容呈现方式,激活学生思维

现行高中历史教材的部分内容设置深奥而缺乏趣味性;部分内容设置过于枯燥;教学易受教材的束缚。因此,我们在历史教学中首先应抓住同学们的心理,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将更多更丰富的内容引入课堂,不要将学生认为“冗长”和“缺乏生动感”的结论、结果告诉他们,应通过讲故事、看图片、史料介绍等方式给他们展示更多的历史现象,把思维的空间留给学生,让他们用自己的思维去思考,并得出结论。用联系今天讲述昨天的方式,结合时事热点将历史课上的前卫而具有现代气息的观点介绍给学生,只有这样,才会使学生充满兴趣和了解的欲望、才能使历史课程符合时代的需求。教师对课堂训练进行点拨讲评时也要讲究科学性和有效性。既不能面面俱到,每条题目都逐一讲解,浪费学生大量时间,也不能仅仅是报答案,不做任何解释。而应当对一些共性问题进行集中讲解,注意分析原因、点拨解题方法,做到举一反三。对于个别学生的个别性错误,可以个别辅导。当然对训练中出现的问题,也可让学生自己分析,查找原因,培养学生自我纠错能力。只有这样,才能从训练中捕捉信息,发现问题,及时弥补,提高训练的有效性。

二、合理利用插图,提高历史教学有效性

历史课中的许多插图是课本重要内容的体现,这些插图刺激性强、变化性大、形象有趣,很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起学生的积极思考,加强学生对重要知识的无意注意,起到强化记忆的作用,进而达到深化主题、画龙点睛的功效,因此,在教学中,教师不妨用图来突出重点。如《外交事业的发展》一课,讲到了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取得了一系列成就:中美关系改善、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中日建交等,但是,单凭这些文字资料,学生很难真切地感受外交事业的巨大发展。笔者引导学生看课文中的三幅图“毛泽东会见尼克松”、“五星红旗在联合国大厦前飘扬”、“1972年毛泽东会见日本首项田中角荣”,并用语言加以渲染。从这三幅图中,学生真切地感受到了中国外交事业蓬勃发展的气息。

三、利用研究性学习,提高历史教学有效性

研究性学习不同于真正的科学研究,它强调的是学生对研究过程的一种感受和体验。另外,由于学生受个人文化知识积累程度的制约,搜寻资料来源也有限,学生之间必须团结协作,将信息资源共享。如在研究“近代中国的中美关系”时,笔者组织了几乎一个班的学生来参与。因为近代中国100多年的历史,仅几个学生无法在短时间内搜集到详备的资料,在确立好课题后,学生进行了分工,一组搜集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资料,二组搜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资料,小组长在每个组下面又分设几个小组,如二组的三个小组中,A 组搜集北洋军阀统治时期(19121928年)资料,B组搜集南京国民政府统治时期(19271949年)资料,B 组下又有小组分别负责“十年对峙时期”(19271937年),“抗日战争时期(19371945年)和解放战争时期(19451949年)。组员们在厚重的历史中,翻找着一丝一缕,在浩淼的历史尘埃中,捕获着一点一滴。功夫不负有心人,他们从零碎、散乱的资料中摸到了主线,理顺了脉络,再次体验到研究的快乐,提高了教学的有效性。

四、灵活选择教学模式和方法

有效的历史教学强调的是高效性,所以“高效”就成了选择历史教学模式和方法的首选。要达到教学的有效,教师在选择教学模式和方法的时候,必须依据教师自身优点给予判断,以长补短。内容决定着模式和方法采用的效果。如在讲授“战国时期百家争鸣”这一节时,实践证明效果最好的教学方法是辩论法。教师先将战国时期的背景及各自的观点以材料的方式展现,让学生分以下几个角度去辩论诸子的思想。(1)最受中下层人民关注的派别。(2)最被统治者看中的派别。(3)对我国封建社会影响最深远的派别。通过这种形式,绝大多数学生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它既培养了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又发展了学生的辩论能力,而且对知识的记忆和运用的效果极好。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使我们的课堂教学在过程的实施、情境的创设、知识的迁移、问题的拓展、活动的安排、练习的设计等多个环节上,始终处于内容鲜活化、过程活动化、问题探究化、交流互动化、思维多样化、体验有效化的良好状态,激发学生从多个层面主动参与学习全过程,这样的课堂教学才是有效的教学。

 
新课改背景下语文阅读教学新思考
 
湖北省巴东县野三关镇初级中学  胡艳英   推荐人:胡阳新 邮编:444324
一、改变传统的语文教学观,寻找读者与作者的心灵契合点,陶冶学生情操。 
  进入中学阶段,语文学习的目标不能简单定位在识字、阅读与分析课文的基础上,而应将其逐步拓展到文学这个艺术领域,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教材中选编的课文大多娴雅精致、脍炙人口,从方方面面反映不同作者对自然、人生、社会的领略和感悟,往往集风景美、道德美、人情美于一体。 
  阅读和学习这些文章,要注重引导学生进入情境,寻找与作者心灵的契合点。文学作品以文本形式出现在学生面前时,这种外在的形式所构建的虚拟空间本身就召唤着学生运用自己已有的心理体验去充分发挥想象进行再构建、再创造。而学生在阅读作品前本身已存在一种期待视野,即其阅读习惯、趣味、心理、预期目的等等,当学生带着期待走进作品空间时,会自然而然地产生丰富的心理体验,而当这种体验与作者产生共鸣时,就会达到一种至纯至美的审美境界。这种境界是一种可意会而不可言传的心灵愉悦感。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所能做的就是积极创设情境,做一个忠实的引路人和点拨者,让学生打开心扉,尽情感悟,主动探究者,最终得到愉悦的心理体验。  
     二、改变传统的教师角色,寻找教师与学生的心灵契合点,优化教学效果。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以其独特的人格魅力感召学生,会使学生受益匪浅。因为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教师的行为、活动已经潜移默化地达到了培养学生健全人格的目的。语文教师尤其如此。我们的语文教学内容更多地秉承着以儒家文化为主体的华夏民族数千年的文化结晶。这一文化体系本身就对知识分子的人格提出了较高的规范和要求。语文教师作为这种文化的直接传播者,更应该向这种规范和要求看齐,其“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的满腔热情,势必使学生产生共鸣,直接对其产生深远的教育意义。 
 三、改变传统的学习方法,寻找学习者之间的心灵契合点,优化学习效果。 
  传统的语文学习方法不外乎听、说、读、写,在新课程的语文学习中,这些已被实践证明了的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自然不可或缺,而新课程更高的学习要求却使我们不得不去寻求更为优化的学习方法。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不能忽略这样一点——语文学习活动更多的是一种开放的群体活动,因而多个参与学习的个体之间的交流、沟通在学习中的作用至为关键。个体之间寻求心灵的契合点,从而形成一种以自主为前提,相互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已经深入人心并广为实施。 
  语文学习是一种内化知识从而陶冶情操的活动。对于同一文本的体验而言,个体之间势必存在差异,甚至比较巨大;当几个学习者在一起进行交流、探讨后,可能每个学习者的体验就会更深一层。 这就需要建立一种由异质成员所组成的以合作探究为学习方式的小组,以期资源共享,共同进步。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新课程改革下高中文言文有效教学策略研究
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策略论述
提高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方法 (转载)
从教学内容入手观课评教──访上海师范大学王荣生教授
语文有效教学研究1
注重课堂提问实效性 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