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高中体育教学中学生良好思想品德教育研究
来源:博看网  读览天下  《中国素质教育教学研》2016.6.
高中体育教学中学生良好思想品德教育研究 

湖北省恩施市第三高级中学   崔晓华   邮编:445000
   
   【摘 要】通过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和逻辑分析等方法,分析了高中体育教育在学校开展学生思想品德教育中的重要作用,探讨了体育教师在培养学生良好思想品德过程中注意的问题,为丰富和发展体育教学理论提供相应的依据。
  【关键词】学校体育;思想品德;学生;教师
  一、高中体育教育在开展思想品德教育中的作用
  (一)高中体育教育可以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体育作为传达民族精神的一个窗口,在和平年代它是体现民族富强、国家昌盛、文化发达的一项重要标志。是和国家、民族的形象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是对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和国威的检验。2008 年奥运会的成功召开,中国健儿一举夺得金牌榜的第一,举国上下一片欢腾,这种情景大大激发了全国人民强烈的爱国主义热情。尤其对青年学生,更能激励他们努力学习,报效祖国的决心和信心。当我们通过电视目睹我国运动员眼含泪水,站在高高的国际领奖台上,在雄壮的国歌声中,仰望着五星红旗冉冉升起时,作为一名炎黄子孙,骄傲之情便会油然而生。对广大青年学生来说,这无疑是一堂活生生的爱国主义教育课,能增强他们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引导他们将爱国思想、爱国热情付诸于实际行动。
  (二)高中体育教育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增强他们的集体荣誉感和责任心。学校体育活动的基本形式多以集体为单位。在体育运动中,特别是在对抗性较强的集体项目比赛中,个人之间、集体之间往往会频繁而激烈地产生着思想感情或行为上的交流。大多数球类项目的比赛,均需在同伴的合作配合下方能进行,这有利于培养学生团结友爱、互相协作的集体主义精神。又如,当教师了解到某班学生团结不好,集体凝聚力较差时,可根据中学体育教育的特点,在教学中有意组织他们进行“拔河”比赛,使学生们在紧张激烈的比赛中体会到不论干什么事,大家必须拧成一股绳,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团结才是取胜的最后法宝的道理,使那些团结性较差的学生从中受到教育和启迪,从而不断增强集体荣誉感,形成集体主义的优良品 德 。
  (三)高中体育教育有利于形成学生的自觉劳动观念和爱护公物的习惯。体育课教学一般都需要借助于一些器械和器材,结合这一特点,可让学生在课前准备器械、器材,在搬运器械、器材时,要求学生注意不能推、拉,要小心轻放,在课后还要把器械、器材放回原处整理好,从而养成学生的劳动观念和爱护公物的习惯。
  (四)高中体育教育能锻炼学生的意志品质,培养学生坚韧不拔的刻苦精神。中学体育教育有很大一部分在身体锻炼中进行,它是一种借助于器械和场地,对身体进行改造、锻炼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要想达到锻炼的目的,就必须完成一定的“运动量”,而运动量的完成,必须是通过克服自身的种种局限或通过外界的帮助来实现的。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必然要经过自身从适应到不适应再到新的适应的过程。人体对运动量的适应到新的适应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一个身体素质提高的过程。无论肌肉、内脏器官或身体机能都会发生一系列的变化。而要达到这种变化,就需要锻炼者不断克服一系列的困难,如肌肉酸痛、疲劳、缺氧等。通过体育锻炼,人们对一些困难的承受力就会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从而达到锻炼人的意志品质的目的。我站为步步高论文发表网,本站刊载大量教育教学论文范文格式,体育教育职称论文。供广大论文答辩需要者、评职称需要者参考。
  二、高中体育教育在学校对学生开展纪律教育与法制教育中的作用
  (一)中学体育教育有助于学校对学生开展纪律教育。体育课是学校中学体育教育的基本形式,体育课中一系列的课堂常规,如指定时间、地点集合,要求学生穿运动服、运动鞋,不准佩带饰物,不起哄,注意语言文明,听从指挥等,这些都是学生必须严格遵守的,课中教师对这些课堂常规的严格要求,就是对学生的行为习惯、文明礼仪、组织纪律等意识的培养,有助于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如:在田径投掷项目的练习中,要教育学生一定要按照顺序,听从教师的统一指挥进行练习,如果没有组织性纪律性,那么就很容易出现伤害事故,从中教育学生必须要有组织观念,要有良好的纪律性。
  (二)高中体育教育有助于学校对学生开展法制教育。运动竞赛有规则、裁判, 比赛必须遵守规则,在裁判的主持下公平、公开地进行。而竞赛规则作为社会法规的一种模拟形式,它是民主法制社会的产物,并且具有和一般法律相同的性质,即“规则面前,人人平等”。因此,体育竞赛无疑是青年学生学习法律,增强法制观念的好课堂。因为学生在参加体育运动实践中的各种行为,都处在裁判的公正监督和观众的严密注视下,参与者的任何违反规则的行为或粗野动作以及种种不道德、不文明的行为,不仅会受到裁判的处罚(如出示红、黄牌等),还会受到广大观众的指责。规则的强制性和强大的社会舆论压力,规范着参与者的行为举止,有助于他们养成遵守规则、服从裁判、尊重观众的良好习惯,使他们在激烈的比赛中保持冷静的头脑,善于控制自我。这对于增强青年学生的法制观念,培养他们遵纪守法的品德,具有积极的意义。
  三、体育教学中学生良好思想品德教育的形成关键在于教师
  学校体育中的思想品德教育,不同于一般的政治报告、理论宣讲等语言形式为主的教育,而是要把思想品德教育寓于身体活动之中,是一种潜移默化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始终在主导地位,因此教师如何发挥作用是关键。
  (一)关心和爱护是前提。学校体育的各项内容多数是在运动场上进行的,其空间较大。体育教师需要通过与学生的多向交往和情感交流来实现教育目标。要使自己讲述的道理、传授的知识和提出的各种要求,转化为学生的思想、要求和行动,就需要有情感的交流和催化。“没有情感,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因此,关心和爱护是思想道德教育的基础。体育工作的主要对象是学生,学生是有感情、有理想、有自尊心的社会成员,教师应当成为他们的良师益友,这样才能达到情感上的勾通。在思想品德教育中,要注意以理服人,以情动人,这样才能收到好的效果。
  (二)正面的教育引导是基础。在体育教学中,由于其多样性、群众性、艰苦性、实践性和竞争性等特点,为思想品德教育提供了多方面的机会,关键是如何引导和掌握好时机。如利用正确的舆论引导,从中国女排的五连冠到 2008 年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中国军团一举夺得金牌榜的第一名以及残奥会上残疾人运动员勇于拼搏、不屈服于命运、多次打破世界纪录的精神等,都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极好内容与教材,这些都可以激励学生爱国主义和勇攀高峰、振兴中华的民族激情。另一方面用正面事例的激励。
  崇尚英雄、爱慕英雄,是青年人的心理特征。英雄人物,正面事例的榜样力量,在强化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中具有重要作用。体育界的先进典型很多,如几十年常胜不衰的中国乒乓球队,勇夺“五连冠”的中国女排等,他们以闪光的奖牌多次为中华民族争了光,在他们的身上集中体现了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的道德风尚,闪烁着理想奉献的光芒,是体育教学中品德教育的极好内容。在日常的教学、训练中,也经常有好的实例,如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优秀学生,刻苦锻炼身体的典型,遵纪守法、爱护公物、开帮互学、为大家服务不怕脏累的好人好事,不失时机地进行表扬和鼓励,可以使学生感到学习的榜样就在自己身边,激励学生从一点一滴做起,时时处处从自己做起。 
  综上所述,在高中体育教育过程中随时都伴随着思想道德修养的教育内容,将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教育融入到中学体育教育过程中去,通过高中体育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不仅是可能的、可行的、有效的, 而且是必须的。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高中体育教学如何德育教育
体育教学中的品德教育
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体育教学中学生思想品德的培养探索
略论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小学游戏教学中实现快乐体育的探讨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