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肖永斌:新课改导向下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改革的思考与实践

发《比较教育研究》 214月刊   

新课改导向下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改革的思考与实践-----推荐人:胡阳新

      湖北省利川市沙溪乡建设小学     肖永斌    邮编:445425

     摘要:德与法治知识的教学,是集知识性、思想性为一体的综合学科,主要的核心就是对学生道德品质的培养,从小为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但是在小学课堂的实践教学过程中,其实施的效果并不佳,主要是教学内容单一化、教学方法传统化等,对小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产生不利的影响。对此,需要教师能够针对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进行详细地分析,制定出相应的教学策略,从而才能提高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小学教育    道德与法治   生活化教学   以人为本   新课程改革

      在新课改教育背景下,我们越来越意识到重视学生们德育品质的重要,使学生们在小学阶段不仅能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同时也能够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从而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也促进学生们的健康成长。因此,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被人们所关注重视,如何有效的开展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成为了教师们的焦点话题。为了能够深贯彻教育方针,深化教学改革,教师积极创新教学手段,使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深入人心,良好的规范学生们的一言一行,努力成为一个遵守规则和法律的有志青年。六年级的小学生已经算是一个小大人了,刚刚步入青春期的他们独立意识和成人感有了明显的增强,不希望老师和家长把他们当小孩对待,但他们对人与人之间以及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依然概念模糊,这个年纪的学生很容易犯错,因此教师们应当更加注重对这个年纪学生的道德与法治这门课程的教学,帮助他们完善个人的道德情感与法治精神。

        一、当前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的现状分析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教育部门越来越重视小学生的道德与法治课程建设,但一些学校仍然对这门课程较为轻视,过度的把语数外三科作为关键的教学内容。所以在道德和法治这门课程的教学中教师只是以说教的形式进行教学,很容易造成课堂气氛死气沉沉。在课堂上,教师的教学内容很难吸引学生,不利于培养学生学习道德与法治这门课程的学习兴趣,更有可能因为授课方式的枯燥乏味而导致厌学心理。如果道德与法治这门课程的教学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将很难帮助学生们建立修养优良品格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学生在学习完道德与法治这门课程后并不能有效的帮助他们树立良好的人生价值观以及提高他们自身的素质修养。

     二、新课改形势下小学道德与法治有效教学策略探讨

     1.生活化教学引入道德与法治,拓宽学生的学习视野

     在道德与法治的教学里,绝大多数的教学内容和理论都与生活密不可分,同时最终也要帮助学生们在现实生活中真正能有所提高。由于小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理解能力都还不够完善,因此光靠教师单方面的传授书本知识是远远不够的,教师还应当在教学过程中适当的添加一些生活例子帮助学生们理解所学知识的含义,实施一种生活化的向导式的教学方式,有利于学生在学习到具体知识后能实际运用到生活中。

     例如在学习《学会尊重》这一章的内容时,由于现在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家长普遍都有些过度疼爱,这就导致了很多学生在平时的生活中没有认识到尊重别人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因此如果教师仅仅是根据课本内容告诉学生要学会尊重,学生们的印象一定不够深刻。

     对于此类现象,教师可以考虑将课本知识与我们的现实生活联系起来,如像学生们讲述一下自己平时遇到的小学生不尊重他们的例子爷爷在收拾桌子时不小心把孙子的玩具弄掉了,结果孙子看到了,一气之下把就把爷爷的麻将给撒了,讲述过后教师可以问学生这件事中的孙子的做法是否妥当,学生们纷纷表示孙子的做法是错误的,孙子没有做到尊重爷爷,孙子的做法一定令爷爷很难过。提问过后,教师可以再次问学生,如果你是故事中的人,应当如何帮助孙子学会尊重,或者你站在孙子的立场应当如何做。经过讨论思考后,学生们更加明白尊重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在生活中尊重他人。

     2.坚持以人为本教学

      此前不少教师对道德与法治的教育较为轻视,导致他们并没有重视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教师一味的授课并不能很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学效果往往也并不理想。如今随着新课改要求的不断深入,教师们应当在教学过程中越来越重视学生的主体作用,只有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才能够给学生更多的情感体验,更好的培养学生们的综合素养。在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中,教师不只是学生学习的领导者与组织者,更要成为学生的学习伙伴与合作者,将课堂的主导权更多的下放到学生的手中。

      例如在学习《地球——我们的家园》一课时,教学的重难点在于让学生们明白环境问题的严重性,帮助学生们形成保护环境的意识以及养成保护环境的行为习惯。教师可以留作业让学生们提前搜寻一些有关污染环境与保护环境的例子,在课堂上按照小组合作讨论学习的模式让学生们自行讨论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以及环保的重要性。此时教师可以在班级中巡视,并以引导的形式适当的参与进学生们的讨论中去。在学生小组充分讨论过之后,教师可以通过提问来了解学生们对于课堂内容的掌握程度,并对学生们的相关知识进行查漏补缺,帮助学生们理解人与自然、环境的相互依存关系以及明白环境问题的严重性,并告诫学生保护环境是我们每一个人的共同责任。课后教师还可以给学生们留一些开放性的作业,如让学生们观察自己身边有哪些污染环境或者保护环境的现象。以人为本的教学方式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自己在学习中探索与发现,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提升他们的自学能力。

      3.运用丰富多彩的课堂活动活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与实践体验能力

        在课堂教学中,有效的活动化教学策略,有利于实现这一教学目标的要求。课堂教学的活动化能让学生去体验、感悟、探究,从中发现成长的快乐。如何做到活动化策略:一是活动设计的目标性要明确,因此,教师在设计每个活动时要考虑教学的落脚点和活动价值在哪里。如教学《小水滴的诉说》,由于学生处在黄河边,他们没有缺水的经历和担忧,为了能让学生感受水资源的珍贵,我根据学情分析以及课程的要求,将活动目标定为了解水与人们日常生活的关系,了解自来水的生产过程,了解水资源的匮乏,珍惜水资源;二是活动内容的选择性,教材只能作为范本,教师就应该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从儿童生活实际中挖掘有教育价值的内容,对教材中进行增、减,结合学生现实生活中的事例,给予适当补充,以缩短教材内容与学生的距离,贴近儿童生活,这样才容易被学生接受。正如上例,选择以自来水的生产过程作为本课应突破的难点,让学生知道自来水的多种生产程序,工人师傅们付出了很大的艰辛,感受到水的来之不易,从而感受到水的宝贵;三是活动形式的多样性,在教学时,要根据教学内容的需求,采用灵活多样的活动形式,如:角色表演、游戏娱乐、讨论交流、情境模拟、制作展示等等;四是活动过程的探究性,引导学生进行探究问题,有利于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能动性,产生探究的欲望,在探究中,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同时,在探究的过程中,教师需要适时指导,鼓励学生进行各种尝试,进行有创造性的思考,让学生在思考中得出有价值的看法,在探究活动中实现自我判断、自我内化,从而达到教学的真实有效。

        总之,在这个以学生核心素养为主要培养目标的时代,老师在课堂上不能单一的传授知识,还需要不断思考课堂对于学生的意义和价值,将课堂变得更加生活化,还需转变自身角色,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全面人才。而当学生处于六年级这个敏感有重要的时期道德与法治的任课老师更应该不断革新教学思维,创新教学模式,帮助学生完善他们个人的道德情感与法治精神。

        参考文献:

       [1]高健.浅谈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的有效教学[J],学周刊,2011(31).

         [2]陈艳霞.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堂有效教学策略初探[J],学教育(),2018(5).
         [3]
周双梅.小学品德与社会课有效教学策略研究[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8(6).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转变教学理念,让学生有效学习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培训心得体会
天心区:研“道德与法治” 展天心教师风采
教研|提高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策略点滴谈
让道德与法治课为学生思想铸魂让道德与法治课为学生思想铸魂 ——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教材培训心得体会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