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9)【解读】什么是高校“择优录取”?怎样才算“优”?

“择优录取”,这是普通高校在录取规则中表述频率较高的一个词。“择优”择的什么“优”?

   毋庸回避,在高考录取大原则中,高考成绩是最重要也是最直接的标准之一,高考成绩的高低是衡量优秀与否的一个主要方面,也是高校录取首先考虑的因素,从这一点上来说高校“择优”显然择的是高考成绩。

    首先,省级招生考试机构投档要按考生分数高低(含加分)进行排名,分数不够不会向高校投档;

   其次,高校对进档考生安排专业时,分数也是一个重要指标。不管采取什么录取规则,分数都是一个重要的衡量指标。因此,对于考生而言,“择优录取”从投档规则上讲,其实就是“择分”。

   当然,“择分”的标准对不同高校是不一样的。即使相同的高考成绩,但由于考生对各科目学习掌握的程度不同,高校“择分”的标准也有所不同。高校的择优除了高考成绩总分之外,学生在某些方面的特长和优势如单科较优秀也是高校选择优秀学生的一个重要标准。

   如有的工科类的高校,在录取时既要看高考成绩,又要参考考生的数学或理综成绩,当考生的投档成绩相同时,一般优先录取数学或理综成绩较好的考生;

   而有的综合类的高校在考生成绩相同时,则参考的科目就有所不同了,可能是英语,也可能是语文或者文综。

   所以,在“择优录取”的标准上,大多数高校会在《招生章程》注明。比如单科要求、语种要求、政审体检要求、专业级差等内容,而部分专业还会提出身体要求和加试、复试、面试要求等。

   从这个意义上讲,“择优录取”不能简单地理解为“择分录取”,有的考生和家长对学校的录取原则了解得不透,简单地认为学校择优录取就是完全凭高考成绩论高低,这不是择优录取的本意。择优以分数为基础,但不唯分数论,学校特色、考生的兴趣特长、内在潜质等都是重要的参考。

   如一些高校在自主选拔录取时,会综合考生申报材料、中学学科成绩、竞赛获奖、高校笔试、专家面试等多种因素,最终确定自主选拔录取的预录取名单。

   一些考生和家长可能会对“择优录取”有些疑虑,担心高校是否利用“择优”搞什么“特殊”,从而照顾一些“关系户”等。

   其实,随着招生“阳光工程”的不断推进,这些担心大可不必,高校招生录取都有严格的规定和流程,都有环环相扣的制度约束,不仅录取过程公开、透明,而且录取等信息还会公开,以保障录取工作公平、公正,维护广大考生的合法权益。所以,高考成绩好,综合素质高的考生往往会受到高校的青睐。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看懂高校录取规则,提高被录取的几率
六所港校招生报名开始啦!家长考生可要抓紧时间了
香港高校内地招生方案出炉 学费普涨10%-20%
2016高考录取10大常见问题一览,转给需要的考生!
家长必看8期丨 2016三大高校招生专业志愿热点解析!(三)
你是怎么被录取的?一文全搞懂2019高考录取流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