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第十一讲专题讲解对仗合掌
 对仗应注意的问题——合掌
    八句的律诗要求要有两联对仗,除去为了体现整齐美、对称美之外,也是为了避免八句雷同。但是搞不好又会形成呆板。律诗之难,也难在对仗上。钱明锵在《走出对仗误区,创作律诗精品》一文中指出:当前律诗中精品很少,问题出在对仗上。当前律诗对仗的主要弊病是:死守旧有的、正统的对仗模式,呆钝死板;过于求正、求工,七拼八凑,晦涩拗口;四言一法,句式雷同,单调平板;语言修辞铺陈简单,缺乏韵味;上下句和两联之间内容重复,同类连叠,语言拘束,诗味索然。这些对仗中的弊病,成为创作精品的拦路虎。何永沂在《涌血成诗喷土墙——熊鉴诗试评(代序)》中也说:七律之难在于中间两副对仗,搞不好便会走进似工整实呆板的死胡同陷入合掌的误区
    有不少人对什么是合掌还是存在迷茫,今天对于合掌的问题在前几次讲解的基础上再谈几点看法。合掌的害处就是诗篇显得呆板,
为了避免或减少呆板,应该注意两个问题。
    第一,不要处处求工。严格的工对很难,也没有必要。在不“以言害意”的前提下求工,是必要的。但如求工过切,即会妨害诗意的顺畅表达,甚至由于用词总是局限于狭窄的范围而造成同义反复、结构呆板。可以适当使用宽对、反对、流水对,灵活采用不同语法结构的对仗句式。不要为了对仗而削足伤情损意。要尽量求得自然不露斧凿之痕。实在对不好时,宁可不对仗,不要死对仗。
    第二,避免合掌
    合掌是对仗之大忌。什么是合掌?有两种解释:一种认为一联对仗的出句与对句,意思完全雷同或基本雷同,叫合掌。如出句用,对句用;出句用 “,对句用,出句用,对句用,等等,形成同义反复。另一种观点是,合掌除对句与出句意义雷同叫合掌外,一首诗中相邻的两联对仗,句子的结构雷同也叫合掌。
    如
红旗高举跨时代,观念更新促大潮。法度常抓循轨道,宏篇续写领风骚(王佐邦《诗词津梁》例)。上下两联相对的词类完全相同,结构完全一样。
    两种合掌,前人诗中也偶有之。如:擒尽妖邪归地网,收残奸宄落天罗(洪秀全《吟剑》)。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王籍《入若耶溪》)。这是第一种合掌。妖邪——奸宄guǐ”,“归地网——落天罗”。“逾静——更幽”。
    “他乡生白发,旧国见青山。晓月过残垒,繁星宿故关(司空曙)。生——白发”,“见——青山”,“过——残垒”,“宿——故关”。两联四句,每句中间都是动词,上下四个名词。四个名词各带一个形容词。结构完全一样。这是第二种合掌
    “溪水泠泠杂行漏,山烟片片绕香炉。仙人六膳调神鼎,玉女三浆捧帝壶(沈佺期)。两联四句的结尾是行漏”“香炉”“神鼎”“帝壶,也属雷同。明王士懋称这种病为四言一法
    在今人的作品中,尤其是初学者的作品中,这两种合掌也时有发现,尤其是四言一法式,更为常见。随便摘几例。各诗也仅取其颔颈两联。
    “
劳逸结合食素淡,心胸坦荡重修身。称斤掂两惹憋气,寡欲无私福永存
    “
白塔妙词传雅韵,青城佳句诵遗篇。坛学士怀夫子,文苑吟俦哭俊贤
第一个,以上四联都是二二一二的结构,第二个,每句一个单音节动词带三个名词,“食、重、惹、传、诵、怀、哭、”七个动词。第三个,有很多意思相同的名词相对,“妙词”与“佳句”,“雅韵”与“遗篇”,“杏”与“文苑”,“学士”与“吟俦”,“夫子”与“俊贤”。
    这些是颈联和颔联结构完全一样。都犯了四言一法的毛病。像这样相邻的几联之间,出现雷同结构,就会给人以呆板之感。尤其是在八句律诗中,中间四句完全雷同,确是对仗的大忌。
    为什么初学者容易犯四言一法的毛病呢?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不能正确处理语音节奏与语法结构的关系。
    律句的节奏,是以每两个音节(即两个字)作为一个节奏单位的。如果是三字句、五字句和七字句,则最后一个字单独成为一个节奏单位。大多数情况也可分为较大的两个单位,五字句分为二三,七字句为四三。语法结构包括句式结构和词语结构。如词组结构有主谓结构、动宾结构、偏正结构、并列结构等。句式结构有三二、 二三、四一、一四,二二一、二一二、四三、三四、二五、五二、二二三、二二二一、二二一二等。
    初学者在对仗时,为了工整,往往追求两个一致性。一个是句式结构和语音节凑的一
致性。如七言的语音节奏是四三,句式也搞成四三。另一个就是词组结构的一致性。如四三式中如果构成上句四的词组是个并列结构,下句相对词组也搞个并列词组。 这两种一致如果只发生在同一联内,是完全应该的。这两种一致,无论哪一种,如果同时发生在相邻的两联上,都属于四言一法。如:
    “劳逸结合食素淡,心胸坦荡重修身。称斤掂两惹憋气,寡欲无私福永存
    
破雾冲云寻富裕,举旗指路别寒贫。劈波斩浪乾坤缔,拉朽摧枯骏骥奔
    “
破雾冲云”、“举旗指路”、“劈波斩浪”、“拉朽摧枯”,它们都是并列词组。出现在一联里面当然可以,出现在两联里面就是词组雷同合掌。
    王力先生认为在节奏单位和语法结构发生矛盾的时候,矛盾的主要方面是语法结构。为了避免雷同,我们应当从语法结构上入手。在基本符合平仄要求的前提下,变换语法结构。
    由于语音的平仄、节奏是相对稳定的,这里只谈语法结构问题。
    在一对仗内,对句和出句之间的结构大体要相同,但也允许半对半不对。这在前面对仗的种类中已讲过。相邻两联的结构应尽可能不同。这种不同,可以从两方面入手。一是句式结构,一是词语结构。下面举几首为例(所举都是颔联和颈联)。
    “
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杜甫《月夜忆舍弟》)。
    颔联两句是一四结构;颈联两句是二三结构。颔联出句把
白露一词分开,对句把明月一词拆散。颈联是个有无对
    “
星临万户-动,月傍九霄-多。不寝-听金钥,因风-想玉珂(杜甫《春宿左省》)。
    颔联两句是四一结构,颈联两句是二三结构。词语结构两联各异。

    “
残云--太华,疏雨--中条。 树色-随关-迥,河声-入海-(许浑的《秋日赴阙题潼关驿楼》)。     颔联是二一二结构,颈联是二二一结构。残云”“疏雨树色”“河声结构不同,归太华”“过中条随关迥”“入海遥结构也不同。
    “
自去自来-梁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杜甫《江村》)。颔联     颔联四三结构,颈联二二三结构。自去自来老妻画纸相亲相近稚子敲针梁上燕为棋局水中鸥作钓钩结构都不一样。
    “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陆游《书愤》)。
    这两联从句式看,结构基本相同,按两分法都是四三结构。但词语的
结构不同。颔联的楼船夜雪”“铁马秋风与颈联的塞上长城”“镜中衰发不同;颔联的瓜州渡”“大散关与颈联的空自许”“已先斑不同。这样, 我们读时,也不会产生雷同感觉。
    “
客路-青山下,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残夜,江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王湾《次北固山下》)。这是一首前三联都对仗的五律。八句中相邻六句对仗而不觉其呆板,三联结构不同当是原因之一。这对仗的三联粗分都是二三结构,但细分 分别为2-32-2-12-1-2结构。三联开头相对的词组客路”“行舟潮平”“风正海日”“江春的结构,也是本联内相同,各联间相异。后面的三个字词也是如此。
    
    绝句如果两联都对仗,也须注意结构雷同问题。王之涣《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虽然两联按两分法都是二三结构,但两联间相对位置的词语结构不同。并且第一联是正对,第二联是流水对。
    为了避免或减少雷同,使作品流畅自然,不仅要注意尽量避免对仗联之间雷同,也要注意整首诗的句式结构,除对仗联内尽量相同,其他应尽量有差异。下面试举几例。
    杜甫《月夜忆舍弟》:戍鼓断人行,秋边一雁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首联两句 是二三结构,颔联两句是一四结构;颈联两句也是二三结构,但和首联不同,是个有无对。尾联两句是二三结构,但寄书况乃,却是一实一虚。
    王维《酬张少府》:唯好静,万事不关心; 自顾无长策,空知返旧林; 松风吹解带,山月照弹琴; 问穷通理,渔歌入浦深。” 从句式结构看,首联和颔联都是2-3结构,但词语结构不同。
    崔颢《行经华阴》: “岧峣太华俯咸京,天外三峰削不成;武帝祠前欲散,仙人掌上初晴; 河山北枕秦关险,驿树西连汉畤平; 借问路旁名利客,何如此处学长生。” 四联结构各不相同。这样错综变化,作品就会显得自然而不至于呆板。
    
    总之,在运用对仗这一技巧时,既要保持对仗的整齐美、对称美,又要避免因雷同而造成呆板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你还有“平头、上尾、合掌”的毛病吗?你知道古人对仗的原则吗?
格律诗结构探讨
格律诗的对仗
本周诗评(3)浅谈律诗的对仗要求等
如何克服律诗对仗雷同的毛病(二)
近体诗对仗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