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乐洲 “《春江花月夜》之格”品尝
“《春江花月夜》之格”品尝   乐洲
 
    在初唐诗坛,诗人们试图从齐梁宫体诗的樊篱中解放出来,开拓出诗歌的新局面。其中“四杰”的七言歌行,“以赋为诗”,一方面极其夸张地铺写人事,另一方面又缠绵深细地抒发感情。人们把这样的七言歌行称之为“初唐体”。而作为这种诗体的代表作,可以推比“四杰”略晚的张若虚的一首《春江花月夜》诗——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玉户帘中卷不去,擣衣枕上拂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诗歌描绘了一幅春江月夜的美丽图景,并且让抒情主人公在诗情画意般的境界中探究奇妙的哲理和抒发传统的闺情离愁。作者在修辞上很有特色。其中最能一新欣赏者视听的是:用词的复叠与造句的回环。这里,有词语的镶叠嵌复(如:“江”字叠现12次),有词序的回环往复(如:“畔何初见江月何年初照”),有句式的对偶或排比(如:“玉户帘中卷不去,擣衣枕上拂还来”,“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等等。靠了这些语言形式的巧妙组合,创造出一种曲折委婉的缠绵情趣,十分适切地表达了特有的题旨,描绘了典型的情境。
用词的复叠与造句的回环,使诗题中的主体事物(春、江、花、月)不断重复出现,于写景状物就有淋漓尽致之妙,于抒情表意则有缠绵曲折之趣。例如,此诗开头十句描绘春江月夜之景,不断叠现“春、江、花、月”等词语,从春江而写到海潮,由海潮而写到明月,这明月又照着江水,而江水则绕着花林,花林映照着月色,月色融和着流霜,如此蝉联而下,织成一幅既壮阔又飞动的图案。而“江畔何人初见月”以下一组句子,又把“江、月、人、何”等词语不断叠现出来,通过词序的变换,或回环,或复叠,或排偶,组成了往复联珠的诗句,把主人公在月夜春江畔对人生奥秘的探索时的那种深沉悠远的情绪十分适切地表达出来了。
    这种用词的复叠与造句的回环在七言歌行中的巧妙运用,使张若虚的这首《春江花月夜》成为创立新的诗“格”的作品,有人就把这种新的诗格称之为“《春江花月夜》之格”。
    其实,“春江花月夜之格”不是张若虚的首创,我们在初唐的其他诗作中也不难发现类似的成例,因为初唐体的“以赋为诗”就有铺采摛文的特色,也需要有语言形式上的复叠与回环。如:卢照邻的《长安古意》(摘句:“得成比目何辞死,愿作鸳鸯不羡仙;比目鸳鸯真可羡,双去双来君不见?”);刘希夷的《白头吟》(摘句:“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这些都有一些“春江花月夜之格”的雏形。此后,在中唐诗人白居易的《长恨歌》(摘句:“归来池苑皆依旧,太液芙蓉未央柳;芙蓉如面柳如眉,对此如何不泪垂”);《琵琶行》(摘句:“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月盘”)之类的歌行中,也可以见到类似的表现手法,只是并不通篇运用而已。
    值得注意的是曹雪芹对“春江花月夜之格”的摹拟。在《红楼梦》中,曹雪芹为他笔下的人物林黛玉设计了《葬花辞》等三首独得“春江花月夜之格”精髓的好诗。
    《红楼梦》第四十五回,在交代林黛玉创作《代别离》这首乐府古题诗歌的情况时指出,这首诗是“拟《春江花月夜》之格”,且把诗的副题命名为《秋窗风雨夕》,在诗题上与《春江花月夜》造成对称。可见曹雪芹对“春江花月夜之格”的摹拟是有意而为之的,是精心构作的。请看——
   
    秋花惨淡秋草黄,耿耿秋灯秋夜长;已觉秋窗秋不尽,哪堪风雨助凄凉?
    助秋风雨来何速?惊破秋窗秋梦续;抱得秋情不忍眠,自向秋屏挑泪烛。
    泪烛摇摇爇短檠,牵愁照恨动离情;谁家秋院无风入?何处秋窗无雨声?
    罗衾不耐秋风力,残漏声催秋雨急;连宵脉脉复飕飕,灯前似伴离人泣。
    寒烟小院转萧条,疏竹虚窗时滴沥;不知风雨几时休,已教泪洒窗纱湿。
 
    读着这样的诗句,我们不难体会诗歌在表达黛玉那种缠绵哀怨的情调方面的特色。这种特色同《春江花月夜》是异曲而同工的。这里,作者把秋夜风雨中的许多形象化为众多叠现的词语(如:“秋”字叠现了15次),组成一系列回环往复的句子(如:“已觉秋窗秋不尽,哪堪风雨助凄凉;助秋风雨来何速?惊破秋窗秋梦续”),组成一幅凄凉的图景,创造出一种幽怨低回的旋律,抒写了黛玉那种特有的寂寞哀愁的情感。此情此景十分切合黛玉的典型性格与其所处的典型环境。我们从中见出曹雪芹拟作“春江花月夜之格”的功力之强与技法之熟。
这种高强的功力与纯熟的技巧,还见之于《葬花辞》。林黛玉在《葬花辞》中表达的那种惜花自惜的缠绵隽永的情调是大家熟悉的,而其词句的组合方式也是取法于“春江花月夜之格”的。请看摘句——
 
    怪侬底事倍伤神?半为怜春半恼春。怜春忽至恼忽去,至又无言去不闻。
    昨宵庭外悲歌发,知是花魂与鸟魂?花魂鸟魂总难留,鸟自无言花自羞。
    愿侬此日生双翼,随花飞到天尽头。天尽头,何处有香丘?
 
    在这里,春至春去、怜春恼春、花魂鸟魂之类的词语反复叠现,句子又回环蝉联。曲折深细地表达了黛玉伤春自伤的忧伤情绪,艺术形式与思想内容完美地统一起来了。
    我以为,“春江花月夜之格”的妙处在于写景抒情的淋漓尽致与曲折深婉。而在语言形式上的特色则是词语上的复出叠现与章句上的回环往复。为了要造成这样的效果,它可能包含的修辞手法既是综合的,又是灵活的。说它综合,是因为光有一种手法不足以造成应有的情趣;说它灵活,是因为不是所有的句段都一定要具备下述的种种手法,它的组合是自由的。下面就是“春江花月夜之格”可能包含的修辞手法: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何谓“一诗盖全唐”
中国古代十大名曲掌故(7)春江花月夜
孤篇盖全唐丨春江花月夜,一个时代的传奇
他的诗仅存二首在《全唐诗》中,单凭其中一首,足可傲视群雄
《唐诗选读》之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春江花月夜诗文音乐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