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四三八、操持身心 收放自如
        白氏云:“不如放身心,冥然任天造。”晁氏云:“不如收身心,凝然归寂定。”放者流为猖狂,收者入于枯寂。唯善操身心者,把柄在手,收放自如。

  【译文】

  白居易的诗说:“(沉郁忧愁到底有什么好处,只是劳累自己心怀胸抱)还不如放任身体心绪,冥冥中任凭天然造就。”晃补之的诗说,“(过多谋图结果有什么好处,只是劳累自己奔走争竞)还不如收束身体心绪,安然地回归寂静安定。”放任身心的人流从成为猖獗狂妄,收束身心的人沦陷进入枯槁死寂。只有善于操纵身心的人,操守主意在手,才能收放自如。

  【注解】

  白氏:白居易,唐代大诗人。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其先太原(今属 山西)人,后迁居下邽(今陕西渭南东北)。

  不如放身心,冥然任天造:出自白居易.《首夏》:“孟夏百物滋,动植一时好。麋鹿乐深林,虫蛇喜丰草。翔禽爱密叶,游鳞悦新藻。天和遗漏处,而我独枯槁。一身在天末,骨肉皆远道。旧国无来人,寇戎尘浩浩。沉忧竟何益,只自劳怀抱。不如放身心,冥然任天造。浔阳多美酒,可使杯不燥。湓鱼贱如泥,烹灸无昏早。朝饭山下寺,暮醉湖中岛。何必归故乡,兹焉可终老。”怀抱,心怀,心意。汉·冯衍《与阴就书》:“衍年老被病,恐一旦无禄,命先犬马,怀抱不报,齎恨入冥,思剖肝胆,有以塞责。”冥然,恍惚不可捉摸貌。《淮南子·道应训》:“冥然忽然,视之不见其形,听之不闻其声。”

  晁氏:晁补之,北宋时期著名文学家。字无咎,因慕陶渊明而修归来园,自号归来子,济州巨野(今属山东巨野县)人,为“苏门四学士”(另有北宋诗人黄庭坚、秦观、张耒)之一。

  不如收身心,凝然归寂定:出自晁补之《拟白乐天诗》:“多图果何益,只自劳奔竞。不如收身心,凝然成寂(一作静)定。”收,收束,收拢约束。凝然,犹安然,形容举止安详或静止不动。唐·李咸用《昇天行》:“玉皇据案方凝然,仙官立仗森幢幡。”寂定,佛家谓心不驰散,保持安静不动的精神状态。《百喻经·书末偈语》:“佛正法寂定,明照於世间。”

  流:〈动〉本义水流动。《诗·大雅·公刘》:“观其流泉。” 流从,随流漂浮,随波逐流。《楚辞·离骚》:“固时俗之流从兮,又孰能无变化?”

  枯寂:寂静,寂寞。见二○七【注解】

  把柄:把就是柄{章炳麟《新方言·释器》:“《诗·小雅》传:‘秉,把也。’古以‘秉’为‘柄’,故今谓‘柄’为‘把柄’,或直言‘把’。”操守,主意。明·高攀龙《高子遗书·语五十》:“当得大忿懥、大恐惧、大忧患、大好乐而不动,乃真把柄也。”

  【评语】

  诗人的语言总是带有夸张性的。人的命运不可能完全听从天意,也不可能完全让自己把持得进入死寐。故白居易所说的“身心任天造”,类似宿命论的主张;而晃补之所说“身心归寂定”,则带有深厚的佛家口吻。放身心的如果能作到“磨顶放踵利天下而为之”的程度,那就实践墨子学派兼受的救世主张;收身心的如果能作到“彻见自性体得真如”,也未尝不可以教化世人,然而最怕的是走向极端而失度,有失中道。不是流为竹林七贤的放任猖狂玩世不恭,就是流于小乘声闻学者们的枯寂厌世遁迹山林。所以,只有把握中和之道操持身心,也就是像使器物的把柄掌握在手中一样,自然能收放自如而免除极端之弊。操持身心需要适度,不宜忘却操持的目的是什么,不应放任而无所谓于一切;不应小心而与世隔绝。操持定于适度,而达到能收放自如的自然状态,才能体会到其中的乐趣。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菜根谭——善操身心 收放自如
吾日三省吾身:2019-08-08-32-星期四
正文 操持身心 收放自如
菜根谭:收放自如
操持身心 收放自如
操持身心,收放自如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