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四九一、心领神会 全神贯注
        善读书者,要读到手舞足蹈处,方不落筌蹄;善观物者,要观到心融神洽时,方不泥迹象。

  【译文】

  善于阅读书籍的人,要阅读到心领神会手舞足蹈时,才不会掉入文字的陷阱;善于观察事物的人,要观察到心思精力融汇贯通时,才能不拘泥于表面现象。

  【注解】

  手舞足蹈:蹈:顿足踏地。两手舞动,两只脚也跳了起来。形容高兴到了极点,也手乱舞、脚乱跳的狂态。语本《诗经·周南·关雎·序》:“永(咏)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

  筌蹄:亦作“筌蹏”。语本《庄子·外物》:“荃者所以在鱼,得鱼而忘荃,蹄者所以在兔,得兔而忘蹄。”筌,捕鱼竹器。蹄,捕兔网。后以"筌蹄"比喻达到目的的手段或工具。此处指设置的陷阱。《书序》唐·孔颖达疏:“故《易》曰:‘书不尽言,言不尽意。’是言者意之筌蹄,书言相生者也。”

  心融神洽:心神,心思精力。语出《庄子·在宥》:“解心释神,莫然无魂。” 融洽,融会,融合。清·戴名世《有明历朝小题文选序》:“夫惟沉潜反覆於《论语》、《孟子》、曾子、子思之书……贯穿融洽,怡然理顺,涣然冰释。”心融神洽,即心神融汇贯通(把各方面的知识和道理融化汇合,得到全面透彻的理解)。

  泥:〈动〉拘泥于,拘执,不变通。《二刻拍案惊奇》:“总而言之,不能泥信的就是了。”

  迹象:指表露出来的不很显著的情况,可借以推断过去或将来。清·百一居士《壶天录》卷上:“文人笔墨,随在皆寓天机,若必於跡象拘泥求之,则凿矣。”

  【评语】

  书是用文字表现思想的东西,书里面的文字是思想的符号。因此善于读书的人,能够熟读玩味的理解其中的思想。书读到妙处,不禁手舞足蹈起来。这算是得到了书中的真谛,所谓“不落荃蹄”。“筌”是钓鱼的漂木,“蹄”是捉兔的陷阱。钓鱼和捉免的时候,虽然要靠著漂木和陷阱,但是只要能捉住兔钓得鱼,漂木与陷阱怎样都没有关系。这仿佛是读书不必依靠书中的文字,只要了解书中的意旨,文字就没有什么用了。所以,善于读书的人,应该认识书中妙处所在。其次,善于观物的人,应当观察到心融神洽的妙处,也就是把精神与物质融合在一起,而不要只拘泥于事物的迹象,然后才能看出事务的真相,所以,观物不能只看表面的形相,应当看破里面的神髓。书籍是前人观察认识事物的知识积累和归纳总结,往往带有个人的主观意识,事物本身也有在不同发展阶段的不同变化和表象。因此,无论是读书还是观察事物,都必须遵循“去伪存真、由表及里,去其糟粕,取其精华”的原则,达到“心领神会、融会贯通、”的境界,才不致读书死记硬背文字句章,观物仅局限于表面现象,而不得知识真蒂和事物本质。孟子曰:“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吾于武成取二三策而已矣。仁人无敌于天下,以至仁伐至不仁,而何其血之流忤也。”《朱子全书·学三》:“举一而三反,闻一而知十,乃学者用功之深,穷理之熟,然后能融会贯通,以至于此。”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柏拉图陷阱
看书的本质是什么?
奇门预测经验
【红色事物的妙处】
部分摘录 (评论: 谈谈方法)
大神级速写就是没有条条框框,但表现却是相当精准精确,形神兼备。已不再拘泥于结构,透视什么的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