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百战奇略》13章 爱战,兵法
《百战奇略》13章 爱战

【原文】

凡与敌战,士卒宁进死,而不肯退生者,皆将恩惠使然也。三军知在上之人爱我如子之 至,则我之爱上也如父之极。故陷危亡之地,而无不愿死以报上之德。法曰:“视民如爱 子,故可与之俱死。”① 战国②魏将吴起为西河守,与士卒最下者同衣食。卧不设席,行不乘骑,亲裹赢粮③, 与士卒分劳苦。卒有病疽者,起为吮之。卒母闻而哭之。或曰:“子,卒也,而将军自吮其 疽,何哭也?”母曰:“非然也。往年吴公吮其父,其父战不旋踵④,遂死于敌。吴公今又 吮其子,妾不知其死所矣。是以哭之。”文侯⑤以吴起用兵廉平,得士卒心,使守西河⑥, 与诸侯⑦大战七十六,全胜六十四⑧。

【译文】

大凡对敌作战,士卒之所以宁肯前进而死,却不愿后退而生的,这都是由于将帅平时对 他们实行恩惠、爱护的结果。 全军士卒深知将帅爱护他们如同爱子那样无微不至,那么,他们热爱将帅也会像热爱自 己的父亲那样至敬至诚。所以,作战中尽管陷入危亡境地,却没有不愿以拚死奋战来报答将 帅恩德的。诚如兵法所说:“将帅对待士卒如同对待自己的爱子,士卒可以同将帅在危难中 生死与共。” 战国时期,魏国将领吴起出任西河太守时,能和最下层的士卒穿同样衣服、吃同样饭 菜;睡觉时不铺垫软席,行军时不乘车骑马;亲自包扎携带军粮,替士卒分担劳苦。有个士 卒长了脓疮,吴起为他吮吸脓汁。这个士卒的母亲听到这个消息后便哭了起来。有人问她 说:“你儿子不过是个士卒,而将军亲口为他吮吸脓疮,你为什么还哭呢?”她回答说: “不是这样的。往年吴公曾为他父亲吮吸脓疮,他父亲因此在作战中奋勇直前而不后 退,结果就战死在沙场。如今吴公又为其子吮吸脓疮,我不知道他又会战死在什么地方。所 以,我是在为他哭泣。”魏文侯鉴于吴起善于用兵,廉洁公正,深得士卒拥护,就委派他为 将镇守西河地区。在此期间,他先后同诸侯大战七十六次,而获全胜的作战有六十四次之多。

【解析】

本篇以《爱战》为题,旨在阐述将帅爱兵的重要性。这里的“爱”,与“恩”为同义 词。它认为,作战中士卒所以宁愿冒死前进而不愿后退求生的,都是由于将帅平时实施恩惠 的结果。只要将帅爱卒如同爱子,那么,士卒爱将也会像爱父一般。故在危难时,士卒无不 情愿以拚死搏斗来报答将帅恩德的。士卒是武装力量的主体,军队战斗力的第一要素。战斗 中没有广大士卒的奋勇杀敌,是无法取得作战胜利的。而要在战斗中充分发挥部队英勇杀敌 的牺牲精神,要靠平时将帅对他们严格教育训练和切实关心爱护。因此,是否做到爱兵,乃 是衡量将帅治军好坏的重要标志之一。本篇能够认识到这一点,并且从治军的高度阐述了将 帅爱兵的重要性,这无疑是很可贵的。 在中国古代军事史上,曾涌现不少将帅爱兵的感人事迹,战国初期的魏将吴起,便是突 出的一例。他把爱兵问题作为治军的重要内容来抓,其主要特点:一是能以普通一兵严格要 求自己,切实做到与士卒同甘共苦,不搞特殊化;二是能够体察下情,关心士卒疾苦,身居 将帅高位,竟亲自为卒吮疽,成为流传千古的佳话。所以,他所带出来的部队具有较强的战 斗力。他在镇守西河郡地期间,曾身经大战七十六次,而获全胜者竟多达六十四次,堪称善 戎能战的“常胜将军”。 西汉著名史学家司马迁认为:吴起之所以成为战绩辉煌的著名将帅,主要是其“用兵廉 平,得士卒心”的结果。这是很有道理的。

【注释】

①视民如爱子,故可与之俱死:语出《孙子兵法·地形篇》。但“民”字原作“卒”。 ②战国:马本及诸本皆误作“春秋”,今据史校改。 ③赢粮:赢,通“盈”;赢粮,谓装满粮食。 ④旋踵:旋转脚跟,引申为转身后退之意。 ⑤文侯:即战国时期魏国建立者魏文侯,名斯。他任用李悝为相、吴起为将、西门豹为 邺令,实行改革,奖励耕战,兴修水利,发展生产,使魏国成为当时强国。 ⑥西河:郡名。战国魏置。辖境当今陕西东部的黄河西岸地区。 ⑦诸侯:西周、春秋时期分封的各国国君。在其封疆之内,世代掌握统治大权,形成各 自为政的许多诸侯国。 ⑧本篇史例出自《史记·孙子吴起列传》。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第二卷 爱战全文|原文|翻译
兵书中100句精彩绝伦的句子,每一句都是作战奇谋
吴起杀妻求荣 百里奚不忘结发
传统兵家辩证方略:恩威并行,则勇往无前
白话史记之孙子吴起列传第五
春秋战国时期的兵家代表人物、著作及基本思想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