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外星人飞碟动力系统研究展望
飞碟的动力是引力?

飞碟的飞行原理是制造一个加速度场,很多证据表明是引力场。至于引力场是怎么产生的,根据广义相对论,能量本身也是引力的来源,只要携带了足够的负能量,就可以生成足以使飞碟克服地球引力的反引力场。负能量的大小根据著名的质能方程计算就行(多么优美而又伟大的方程)。

如果按照动力源是反引力的思路,我推想,飞碟应该具有总和为负的能量密度(携带了足够的负能量),从而产生了负的引力,而负能量密度可以这样产生:基本粒子中的费米子基态能量是负的,只要能通过某种方法将玻色子跟费米子分离,制造真空能量的正负两个状态,将玻色子保存在另一个地方(基地里?),费米子装给飞碟,就可以生成反引力了。但是费米子跟费米子要发生力的相互作用,就一定需要玻色子来传递“力的信息”,好像分离他们不太可能……

如果果真制造出这样一个场,只要改变它与【飞船机械结构+仪器+机组人员】的质心的相对位置,飞船就能够随心所欲的移动了,是的!怎么飞都行!而内部推动那部分负能量加速的应该是常规动力,比如电力机械。这就是为什么我要在标题里加个引号的原因了。操纵引力是原理,但是要实现操纵引力消耗的是常规动力。

ps: 其实我自己不太接受“反引力”的想法,所以我曾经想过实际上飞碟是在操纵正引力,但是如果是利用正引力飞行的,技术实现上可能简单些(多充些能量就行了),但是飞碟一定会掉下来,如果充了太多的能量会不会直接把地球轨道改了?所以虽然心理上更接受正引力,我一直没能找出一个合理的方案让飞碟悬浮。



1、星际飞行的客观环境

茫茫宇宙浩瀚无垠,我们所处的银河系呈凸透镜状,其直径约为10万光年,中心厚度约15000光年,包含有大约3000亿颗恒星,其中已经认为适宜生命居住的行星约有10亿--50亿颗。此外在宇宙中还有很多的银河系(即河外星云),每一个银河系又各自包含有几百亿到几千亿颗恒星,和几十亿颗适宜生命居住的行星,但是由于人类使用当代最先进的技术手段能够探测到的宇宙空间至今最远也仅只达到距地球大约140亿光年的范围,其中包含有约1000亿-2000亿个银河系和超过10万亿亿颗恒星。但却不知道在这140亿光年之外又是什么情况?因此现在谁也说不清在整个宇宙中总共到底有多少亿个银河系?又有多少亿颗恒星和多少亿颗适宜于生命居住的行星?

在宇宙中的恒星和适宜生命居住的行星个数不仅动辄以亿计,而且它们在空间的分布又很分散,其间的距离动辄又以光年计!比如在银河系内,据最新报导已发现在大熊座47号(距地球45光年),飞马座51号(距地球55光年)和室女座70号(距地球60光年)这三个恒星附近有适宜生命存在的行星,而在银河系外比如仙女座星云包含约有6000亿颗恒星,距地球约220万光年!

2、星际飞行对飞碟动力系统的特殊要求

由上述可见,面对如此众多的星球和如此遥远的距离,即使以光速飞行,仅仅去访问某一个适宜生命居住的行星,来回一次最少也得大约100年,多则几百万年甚至几百亿年,更不要说一次要去访问几个相距遥远的行星了,这显然是当代最先进的载人宇宙飞船也是绝对无法胜任的,因此要想实现星际飞行,至少必须满足以下一些特殊要求:

(1)、在飞行途中没有“加油站”,也很难想像自带燃料而能满足如此长距离长时间飞行的要求,因此至少必需解决在整个飞行过程中不断接受广泛来自宇宙的外界能源并使之转化为飞碟飞行的动力。当然如果能在飞行途中不需接受任何外界能源,即能完成全程飞行,那是最好。

(2)、如果使用核动力或热核动力系统,因为在其运行时产生巨大的核辐射,为了保护乘员的生命安全和电子系统不被破坏,就必须采用笨重的辐射防护屏,这既减少了有效载荷,又增加了飞碟本身的重量,其次也难以保证在紧急着陆时反应堆不会产生核爆炸,另外在飞行途中当燃料用完时也没有现成的核燃料可供置换,更无法处理核废料,以免造成环境污染,因此使用核能源需特别慎重。

(3)、宇宙间没有“修理站”,一旦动力系统的机件出现故障,将难以处置,因此系统本身的可靠性必需有绝对的保证,这就要求在系统工作的过程中,机械运转的部件越少,则出现故障的概率越小,可靠性越高。

(4)、在星际飞行中,长期处于失重状态将导致飞碟乘员的诸多太空病,如晕动症、肌肉萎缩、平衡失调、骨质疏松引起骨折、以及心理上的孤寂,空间高能粒子(如宇宙射线等)辐射对乘员、元器件和材料等造成的损伤,还要解决乘员长时间的生活供应问题(如饮食、排泄、供氧、供水等等),因此对生命保障系统的高效,安全和可靠性要求是头等大事,这就在客观上要求动力系统具有高速高效的功能,以缩短飞行时间。

(5)、如果我们要飞往半人马座α星(据最新报导,通过哈勃太空望远镜拍摄的图像确定它是一个巨大星系,距地球1000万光年),不可想像能用亚光速飞行完成一个来回,因此必需采用超光速飞行,这就带来一大堆问题如:A、采取什么措施才能使飞碟达到超光速?B、飞碟速度怎么突破“光障”进入超光速飞行?又怎么由超光速转入亚光速飞行?C、飞碟在亚光速飞行时,按照狭义相对论,其速度越快,则时间过得越慢,而在超光速飞行时情况又如何?D、在超光速飞行时是否也还有速度快慢的差别?一旦控制电脑出现故障,如何由人脑来控制速度?E、在超光速飞行阶段和突破“光障”的瞬间对飞碟的结构强度和乘员的生命安全有何影响?F、为了完成如此遥远的星际飞行,是否能找到非常规的飞行原理和先进的飞行方式?等等。

由此可见,要想实现星际飞行,一方面需要解决的新问题远远的不止上述这些,另一方面当前的航空航天科技水平又绝对不可能实现上述要求,这就顺理成章地在研制飞碟的动力系统方面使我们面对三个新问题有待解决:

〈1〉探索新的飞行原理

〈2〉开发新的能源和动力装置

〈3〉研制新型发动机

下面有关当代对动力系统的研究,实质上都是属于上述这三个问题的范畴。

3、飞碟动力系统的研究概况与展望

(1)、离子发动机

A、铯离子发动机在反应堆中当铯蒸汽通过灼热的钨栅扩散时,使铯原子变为离子射向反应堆尾部而获得推力。美国某公司曾研制过这种袖珍型发动机,它像枚戒子,轻可手提,能从太空平台起飞,虽然它仅提供0.5公斤的推力,但当进入太空后即可达到每秒好几百公里的速度,到达火星只需17天,要去海王星或冥王星也不难。

B、汞离子发动机德国科学家约瑟夫.弗来辛格和霍斯特洛布设计,将汞加热成蒸汽引入电离室使其电离,汞离子在磁场作用下带上正电荷,即以100公里/ 秒的速 度喷出以获得推力,可以在3年内到达冥王星。

C、气体---等离子体---离子发动机 1966年10月前苏联发射了一个电离层站,系用冷凝器使氢或氮连续放电并加温,使之成等离子体,再通过磁场加速后喷出而获得推力。

从以上情况看,这类发动机的速度不够高,只能作近地空间飞行之用。

(2)光能发动机德国物理学家布尔克哈特海因姆认为增加或消除地心引力都是可能的,并从理论上解决了电场与重力场可相互转化的问题,1969年7月1日他以切实可行的方法向人们展示他的装置,在其中使光能变成发出磁力和重力能。由于光能在宇宙不难获得,因此这一发明很可能成为未来星际飞行的一种方式,但不清楚的是,光电的能量转换效率不高,据此能否提供足够的动力以实现星际飞行尚待探讨。

(3)电磁流体力学原理法国科学家皮埃尔.珀蒂认为飞碟是利用电磁场流体动力推进的,即超强磁场使在飞碟前方的空气电离成真空,大气压力推动飞碟前进,其速度之快就如在真空中滑行,如此就不产生冲击波,没有声音,也在存在空气摩擦和热障问题,如使其顶部形成的大气浮力与其重量相等,即可使飞碟悬停。飞碟所过之处经常出现工厂停电,汽车熄火等现象,这正说明飞碟具有强大的磁场。

(4)虚质量原理根据爱因斯坦的狭义相对论知,设物体的静止质量为m。,则其运动质量m与速度ν的关系为

当在亚光速0<ν<c时,有m。<m<+∞ ,即运动质量m总是大于静止质量m。并随着ν的增大而接近于光速c时,引起质量m的无限增大,这表明任何有质量的物体其运动速度ν以光速为上限,永远不可能达到光速,更不可能超过光速!现在要想实现星际飞行试问:宇宙间有没有超光速运动的物体?其次,怎样使飞碟实现超光速运动?为此先看,在实际观察中,1973年澳洲科学家通过连续观测和研究,发现的确有超光速运动的粒子存在,叫做“快子”,其速度以光速c为下限(这岂不与上述矛盾?不!因为上述是指“有质量”的物体,而在宇宙中确实有些物体在静止状态时没有质量,比如构成所有电磁辐射的基本单位的光子,引力的基本单位引力子以及中子等),其次,从理论上为了把上述公式推广到超光速ν〉c的范围(但又不与亚光速ν〈c时的情况矛盾),当取ν〉c时,m为虚数(即把物体的质量由原来的实数范围相应地推广到了复数范围),叫做虚质量,这就是快子。快子的特性为,当其速度越慢,则其能量越大,如给快子一个推力使其能量加大,其速度反而会减小,如所给推力无限增大,其速度将趋近于光速而以光速为下限,反之当其能量越小,其速度反而越快,即在快子的运动方向给一个阻力,如通过阻滞介质以削弱其能量,其速度反而会增大,直到其能量完全消失,其速度将接近于无穷大!据此可见,如能设计出一种转换装置,把飞碟及其负载的每一个亚原子粒子全都转变成快子,即可在一瞬间飞出去而不需任何加速,其速度比光速快很多倍,并可通过调节其能量来控制速度大小用不了几天就可飞到另一个遥远的星系,在那里不需任何减速,再通过转换装置把光子转换成亚原子粒子,最后再还原成原来的飞碟及其负载,上述情况听起来简直是不可思议!但据《新民晚报》1998年1月17日报导,奥地利因斯布鲁克实验物理学院的科技人员,通过一个光学仪器控制盘把处于量子状态的光子不借助于任何媒体传输到另一个光子,初步完成了“远距离传物”(即把物质转变成光子迅速传送到遥远的目的地,然后再重新转变成原来的物质)的实验,值得重视。

(5)虚速率原理对上述公式我国学者李正桐从另一方面作了深入的探讨,认为要想使物体的运动质量m变小,可把运动速度取成虚数νi,即虚速率,则有:

这时即得到运动质量m比静止质量m。还小,并且当ν越大,则m越小。据计算,当取 νi=479ci时,即可使飞碟在空气中飘浮,并使飞碟的急加速和“直角”转弯等现象也得到合理解释,这些都和常规飞行器相似。为了搞清楚物体在虚速率条件下的运动状态,以上式代入爱因斯坦的质能公式E=mc2有

可见物体的运动速度越大,其能量E也越大,但当ν=0时,E。=m。c2 ,即这时仍有相当大的能量,既然有能量,就表明它必然处于某种运动状态,但因为这时的宏观运动速度为0,则E。=m。c2表达的应该是物质内部微观运动的总和。又当速率为虚数时,所对应的能量E的数值比E。更小,可知虚速率表明物质内部运动规模的减小,这个变化究竟发生在哪一个层次尚不可知,但总可以据此认定虚运动表征了一种新的物态,从能量的观点看它应比固态的内能更低,因此如能搞清其原理并实现虚速率飞行,即可使飞碟运动质量m很小,则不难实现悬停,急加速和“直角”转弯等高难度飞行。

(6)波力发动机我国学者王伟刚和王大东探讨了以多普勒效应的逆现象所产生的力(即逆多普勒力)作为动力的逆多普勒推进器的工作原理,因其主要依靠某种形式的振动波作为工质,故又泛称为波力发动机。如以电磁波作为工质,令其辐射源发出的各个多普勒脉冲频率在3×105-3×1018Hz之间变化,当频率由低增高时,在推进器的输出端可依次得到无线电波(3×105-3×1012Hz),红外线(3×1012-3.9×1014Hz),可见光(3.9×1014-7.5×1014Hz),紫外线(7.5×1014-5×1016Hz)和X光射线(3×1016-3×1018Hz)这样一段同波谱相似的逆多普勒脉冲波,其所产生的推力方向与脉冲波的传播方向相同。反之,当脉冲波的频率由高降低时,相应的推力方向也与波的传播方向相反。当推进器连续发射出一系列强力脉冲波时,在其输出端得到的强大推力R等于各个脉冲波产生的推力之和,如将多台推进器按同一方向设置,即可使其总推力增大并提高输出功率,以达到推进大载荷飞行器的要求。按此原理设计的飞行器不仅能够作垂直升降,悬停、自旋等高机动飞行,而且其脉冲波谱的一段正处在可见光范围以内,这时从主、副推进器的输出端,向四周射出强烈光速并不断变化色调,甚至飞行器被一层不断变化着颜色和亮度的光环所包裹。当脉冲波在X射线频段时,其辐射可使感光胶片爆光,并杀伤生物的细胞组织;在紫外线频段时可使空气分子电离产生臭氧,甚至损害眼睛的晶状体和视网膜;在红外线和微波频段时则会明显表现出加热效应,如灼伤人体皮肤、烧焦草地、树木等;在无线电频段时其辐射将会干扰雷达、导航、通讯、广播等等。此外强大脉冲波的综合效应其后果更为严重,可导致工厂停电,发动机熄火等等。以上的这些现象和很多飞碟目击案例极为相似,而这些仅仅是逆多普勒推进器在工作过程中产生的“副作用”。现在科学家已通过先进的实验手段验证了逆多普勒力的存在并初步探明其产生机制,有条件研制出了小功率的电磁波力发动机。如能加大其功率,则可实现人造飞碟。

(7)反物质反应堆与光子火箭 1955年德国科学家欧金.桑格尔发表《光子火箭力学原理》,并称利用光子火箭可以完成银河系最遥远地区的飞行。其原理是在反应堆里使反物质与正物质接触而湮灭转化为光子,即按爱因斯坦的质能公式E=mc2转化为惊人的能量(如1克反物质与1克正物质相互碰撞而湮灭时能释放出高达5×107千瓦小时的巨大能量,这相当于世界大水电站12小时发电量的总和),以光子流的形式喷出。据报导,美国从回收的飞碟中发现的反物质反应堆是有足球那么大的简单装置,能产生出想像不到的强大能量,并能突然起飞或停止,对乘员都没有影响。从长远看,反物质所释放的能量大大超过核裂变和核聚变的能量,而且没有核燃料的污染问题,因此对实现星际飞行是非常理想的能源,但是当前的困难是反物质非常稀少,据1996年报导在欧洲原子能研究中心的实验室里首次发现反物质,但也只存在了1/400亿秒,这说明反物质非常的难得,更不要说是生产出来了,其次由于它和正物质一接触就会发生剧烈的爆炸,因此如何贮存?还有尾部的反射镜如何能承受强大的光压和50000-250000K的高温等问题现在都无法解决。

(8)时空场共振理论美国航空航天局科学家艾伦.霍尔特认为时间是能量在时空中高频振荡的结果,宇宙间各个时空点的性质取决于该点能场的结构特性。即取决于该点磁场,电场的时空局部结构及与引力场之间的结合特性。而且宇宙中各时空点还有其确定的能量流动特性,它可以用一组谐波来描述。如果在A点能用人工方法产生一定的谐波结构使它与遥远距离的B点处的谐波结构特性相同,则在两点之间就会产生共振并形成一个时空隧道,飞行器循着这个时空隧道在瞬间就能由A点到达B点。这种理论巧妙地利用了宇宙力场的特性,使飞行器能自动趋向目的地,而无需耗费巨大能量就能实现极远的星际飞行。其关键是飞行器必需产生适当的能量形态,以使其满足选定的时空点的谐波结构特性。在国外已设计和在实验的时空场共振推进飞行器是通过自由电子激光系统产生一定的能量形态,再以氢磁性波体系进行精调,以实现预期的谐波结构。有人预料如果取得成功,就能使地球人即使要想到几百万光年以外的某个星球去,也方便得就像转换电视频道开关一样,因此被认为是最理想的星际飞行方式。

(9)静态磁能技术与反重力技术我国科学家刘忠凯从事飞碟研究多年,勇于突破旧的理论框框,大胆探索,取得可喜成果。如:在电磁型静态磁能装置中,只要人为地破坏电动势的平衡,即可使输出能量大大高于输入能量,它的主要特点是,首先它抛弃了机械转动的落后形式(用微观运动代替宏观运动),因此它没有运转部件,不会出现机械故障,当然也就不需要“修理站”,其次它不需要自带燃料,也不需要由外界供给能源,当然也就不需要“加油站”,只凭反能量守恒定律就能从本身获得无尽的动力,以提供无限的续航能力,这是它最突出的优点。反重力技术是研究如何人为控制以实现任意改变物质质量的技术。反重力场是一种特殊的物理场,它除了可使物体质量发生变化外,还可产生一系列奇特的物理效应如引起时间和空间的变化,改变物质的物理或化学特性等等。据此刘忠凯进一步研究确定,反重力技术与静态磁能技术的有机结合,即可制造出以超高速飞行的新型航天器,因此飞碟很可能就是一个可以发出了强大低频正弦信号的特殊振荡器,这是飞碟最令人难以置信的地方,即不在于它如何复杂和高深莫测,而恰恰在于它过于简单,简单到令人疑神疑鬼,不敢相信的程度!作者认为这是利用电磁能量作为动力的最理想的方式,值得特别重视。

(10)爱因斯坦----罗逊桥理论现代科学家研究证实,当一颗恒星爆炸并坍缩时,其坍缩力和处于坍缩中的残余物质的质量将会联合起来把亚原子粒子挤到一起压碎并使之无限地坍缩,其体积趋近于零,而其密度则趋近于无限大,它的巨大质量所产生的引力,大到使其周围的一切物体都被它吸引进去,无法逃脱,甚至连光也不例外,这就好像是宇宙中的一个吞噬任何物体的“无底洞”,叫做“黑洞”。又因为黑洞本身是一个星体,所以它也同样具有星体的一般规律----自身旋转,这使得落入黑洞的物体完全有可能从别的什么地方被挤出来,使物体转移的这种方式,很可能在很遥远的距离上(甚至几百万乃到几十亿光年)和时间上(如相距几个世纪)在很短暂的时间里完成,这种转移完全不受光速的限制,也不存在消耗巨大能源和经历漫长时间的问题,宛如通过隧道或桥梁一样,在本世纪三十年代爱因斯坦及其助手罗逊曾对此提出过理论根据,所以把这种通道叫做爱因斯坦----罗逊桥,因为在宇宙中有很多黑洞,飞碟在作星际飞行时完全可以利用这些黑洞,即从A点进洞,几乎立刻便从几十万光年之外的B点出洞,然后经过一段空间的飞行到C点进入第二个黑洞,又几乎立刻便从几百亿光年之外的D点出洞,依此不断进行,这样飞碟完全可以在非常短暂的时间内,从宇宙中一个星系的某个星球到达另一个星系的某个星球,这就好像是我们在北京的天坛要想去游颐和园,需要在事先了解去颐和园的交通路线,再换乘几次公共汽车一样,为此地球人就得绘制一幅详细的“宇宙交通路线图”,精确标明每一个黑洞的进口和出口位置,以供我们外出作星际旅行时备用。这种理论听起来实在叫人感到太玄乎!为此我们不妨看看在两个案例中发现的情况:

A、墨西哥青年农民安东尼奥.阿波达卡自述在1953年10月9日曾在飞碟上作客并访问飞碟故乡的经历。他们完成这一旅程仅用了4天多的时间,当他为飞碟的神速而惊异时,问及为什么能飞得这么快?是用哪种动力?外星人说:“你可曾注意到河里的船是怎么顺流而下的吗?我们的做法多少是一样的,在星球与星球之间存在着电磁流和能流,我们的飞船就靠这两种东西来滑行,速度之快你难以想像”。

B、1973年11月3日南美洲著名飞碟专家卡斯蒂略受邀登上飞碟参观驾驶舱,看见有一个巨大的电子中心控制台,有类似电视机一样的荧光屏,电纽和操纵杆等,还有一张点线纵横的“电子宇宙图”,其上标有各个行星和人种的分布位置,地球被标在图的边沿上小得像一粒芝麻。飞碟乘员说,他们来自金牛座的昂星团,距离地球410光年,他们能以很短的时间来到地球,又说在宇宙存在着“星际飞行走廊”,它可以缩短星际之间和星球之间的距离,这种走廊可以分为几类,并已用密码分别编号,在这些走廊中似乎有某种能存在,飞碟一旦起飞也能释放出这种能,使它能以“思想的速度” 飞行。当我们最初看到这两个案例时,对所谓“星球间的电磁流和能流”还有“电子宇宙图与星际飞行走廊”似乎也感到莫明其妙,但是现在当我们回头再看看爱因斯坦---- 罗逊桥理论恰巧与上述两个实际案例中外星人对飞碟飞行原理的简单说明在思路上如此不谋而合,这难道完全是偶然的吗?作者认为,这实际上从一个侧面证实了爱因斯坦----罗逊桥理论绝非是痴人说梦!

综观以上10种动力系统可知,有的属于研制新型发动机(如(1,2,3,6,7)),有的属于开发新的能源与动力装置((2,6,7,9)),还有的则属于探索新的飞行原理((4 ,5,8,9,10)),这与传统的物体飞行原理没有任何共同之处!虽然有的已有实验结果,但绝大部分尚处于理论阶段,要想使之转化为实际的技术成果以实现星际飞行,还有大量艰苦细致的工作要作。对此首先我们应该感谢这些在飞碟研究中的先驱者们为我们开拓了前进的方向和道路,其次剩下的漫长道路要靠我们大家自己来走,中国人在科学技术领域中施展拳脚的潜力并不比西方人差!只要我们坚持不懈,奋勇前进,完全有可能在飞碟研究上比西方领先一步取得成功!



美军清楚掌握UFO的构造 并试图开发相同技术

迄今为止,人类曾经见过500多万次UFO出现的场景。能够证实UFO现象存在的数千页文件也已经解密。然而,很多与UFO事件有关的内容对公众来说仍然是非常神秘的东西。
  美国中央情报局、联邦调查局、国土安全部、军事情报局、美国宇航局和北美防空司令部等机构解密的文件显示,UFO与世界各国的军事、科学和研究政策有着种种关系。

事实证明,上述联邦机构有大量与UFO相关的详细资料。他们不仅知道UFO的存在,而且正在尝试开发与UFO同样的技术。许多美国官方的科学家对UFO现象视而不见就是想避开公众的注意力,为进行秘密试验创造一种理想的环境。实际上,虽然有一部分高度机密的文件已经解密,但是仍有很大一部分还存放在美国政府的绝密档案中。

  下面的内容就节选自一份尚未解密的UFO文件,是美国著名UFO研究专家里奥纳德-斯普林菲尔德从一位要求匿名的消息人士手里得到的。这位消息人士与里奥纳德熟识已久,但是为了避免因为这份文件惹上官司,他坚持要求匿名。文件是对一架“飞碟”残骸进行检查的初步报告,报告完成的时间是1947年7月16日,由美国空军司令特文宁上将签署。

  1947年7月19日的美国总统令曾提到,驻得克萨斯福特沃兹的美国空第八军军部曾对这架飞碟和可能出现的第二架飞碟的残骸进行过初步的调查。美国空军喷气推进引擎实验室和西奥多-冯-卡尔曼博士领导的空军研究中心也提供了一些补充资料。参与调查的各方认为,美国空军和陆军单位发现的这个物体不可能是美国造的装备,原因如下:这个物体是个圆碟形的平台,和美国现用的所有装备的设计都不象;上面没有任何推进系统,通风或排气管,也没有飞机引擎。美国陆军的福特布里斯秘密实验场和白沙秘密实验场都有德国科学家在那里工作,他们在调查后也认为这不是德国的秘密武器。有一种可能,这个物体是苏联制造的。但是,多数人怀疑这个物体也不是苏联人造出来的,因为上面没有任何标识、序号和用西里尔字母写的使用说明。

  在对不明物体内部进行检查后,他们找到了一个象原子发动机的隔间,并认为这个物体有一部分实际是推进单位,里面有一个功能象热交换器一样的反应堆,它象人类造的原子弹一样释放出能量。这个物体的前端是一个飞行隔间,呈圆形,上半截象炮塔。不明物体上没有遮蓬、没有天窗也没有其它光学投影,这证明了一种观点,即这个物体是遥控的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UFO研究 19.星际飞行
外星文明用什么作为能源?坠毁UFO逆向研究后,究竟发现了什么?
时空-时空场共振解释
能穿越茫茫宇宙来到地球的UFO,究竟使用了什么动力系统?
未来实现星际旅行的3种技术,或许就是那些UFO使用的技术?
庐江县农民王祥与UFO悬案,详细解读飞碟原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