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达芬奇画中的神秘事件
2006年美国作家丹-布朗所出版的“达芬奇密码”。这本小说打破美国有史以来的销售记录,随后更是拍成了电影。这本在全国狂卖超过六千万本的小说由于触及到许多关于宗教的敏感话题,因此在全球掀起了轩然大波。
虽然小说内容大多是作者杜撰的,但是关于达芬奇这个举世闻名的天才却成为许多人研究的对象。有人说他把许多的秘密藏在画作里,像是“蒙娜丽莎的微笑”可能是他的自画像。而“最后的晚餐”则隐藏着末日预言。


达芬奇一幅名画藏于墙中?!
莱昂纳多·达·芬奇一幅下落不明的壁画隐藏在意大利佛罗伦萨市政厅的某处墙壁之中?为了揭开这个问题的谜底,意大利人毛里齐奥·塞拉奇尼30年前就开始在作为市政厅的韦基奥宫中找寻大师名作,但他的努力一度受到政府反对。


意大利文化部日前宣布,同意向塞拉奇尼的研究小组再次开放韦基奥宫,允许他恢复研究工作,以探明名画是否真的藏身墙中。
1505年,53岁的达·芬奇开始在韦基奥宫一面墙上创作壁画《安吉亚里战役》,以纪念1440年佛罗伦萨击败米兰军队。由于达·芬奇不久后离开了佛罗伦萨,整组壁画最终是否完成不得而知,但历史资料证明,达·芬奇至少完成了壁画主体部分《为旗帜而战》,使之成为艺术经典名作,被无数后人临摹。
后来,佛罗伦萨城政权易主,新统治者邀请另一位著名艺术家乔治·瓦萨里在同一位置绘制了一幅纪念他们胜利的画作《马尔恰诺之战》。
此后4个世纪内,《安吉亚里战役》一直下落不明,成为艺术界不解之谜。人们不知道这幅画是否被瓦萨里的新作完全覆盖,或遭到无法修补的损毁。
30年前,意大利艺术品研究工程师毛里齐奥·塞拉奇尼开始着手研究这个艺术谜题。他认为瓦萨里仰慕达·芬奇,绝不会毁坏或亵渎后者的画作,因此,他相信《安吉亚里战役》一定被藏了起来。
塞拉奇尼很快在瓦萨里的壁画中发现了神秘信息:壁画里一面绿色小旗上写有“你寻找便会找到”的小字。塞拉奇尼认为这是瓦萨里留下的“达·芬奇密码”,目的是向后人暗示大师名作的下落。
2002年至2003年期间,塞拉奇尼领导的研究小组利用雷达和X光探测发现瓦萨里壁画后面有一个洞,大小正好能装下达·芬奇的画作。
在这些研究成果基础上,塞拉奇尼和一些专家确认,达·芬奇失踪数百年的杰作就藏在瓦萨里那幅战争壁画后面的墙体内。塞拉奇尼说:“我需要做的就是钻一个4毫米小孔,塞进一个配备迷你摄像机镜头,告诉你们达·芬奇的画到底在不在那里。”
但就在名画下落之谜有望揭开时,塞拉奇尼遭遇巨大阻碍。佛罗伦萨市政府不批准他钻孔寻画。不少历史学家也表示反对,认为不应冒着破坏名作的风险,去探寻一些可能不存在的东西。
据美联社13日报道,意大利文化部长弗朗切斯科·鲁泰利日前宣布,同意塞拉奇尼恢复研究工作,允许他在韦基奥宫继续探寻名画下落。“我们做出这个决定,希望能最终确定(墙内)是否有洞,是否有(达·芬奇)壁画的踪迹,”鲁泰利说。
佛罗伦萨市政府发言人说,新一轮寻画研究的方法细节还需进一步商讨和批准,具体日期也没有确定。
塞拉奇尼说,他的研究团队将在这一次寻画中采用新方法,不会损坏墙壁表面现有的瓦萨里壁画。他说,他们将查阅历史资料,确定达·芬奇当年使用何种颜料绘制壁画,然后再用扫描仪器探测墙体内是否含有相应颜料的化学成分,以此证明墙内是否藏画。
塞拉奇尼预计新一轮寻画行动需要一年半时间。“如此漫长的等待后,我们将终于能知道画到底在不在那里,”塞拉奇尼说。



达·芬奇年轻版《蒙娜丽莎》被证实为真迹
据英国《每日邮报》网站13日报道,300多年来传世名画《蒙娜丽莎》一直收藏于法国巴黎卢浮宫,被视为艺术大师达·芬奇独一无二的画作。不过最近的研究表明,去年公开亮相的画作《艾尔沃斯·蒙娜丽莎》同样出自达·芬奇,而且其创作时间远远早于《蒙娜丽莎》。


经数度转手
《艾尔沃斯·蒙娜丽莎》画中人面色清新红润,不沾岁月痕迹,有着与蒙娜丽莎非常相似的长相、服饰、手势和神秘笑容,只是更为年轻。相比之下,《蒙娜丽莎》“本尊”则略显晦暗,《艾尔沃斯·蒙娜丽莎》因此被称为年轻版《蒙娜丽莎》。
1913年,住在伦敦艾尔沃斯的收藏家休·布莱克购买了此画,画作因此得名《艾尔沃斯·蒙娜丽莎》。1936年休去世后,画作由姐姐简·布莱克继承。1947年,简去世,美国收藏家亨利·普利策购得此画,并留给女友。
经数度转手,如今画作的所有者是一家瑞士财团,它在银行金库里呆了40年才得以“重见天日”,于去年在日内瓦亮相。位于瑞士苏黎世的蒙娜丽莎基金会副总裁大卫·费尔德曼称,画作公开亮相后,他联系到意大利几何学家阿方索·鲁比诺。鲁比诺结合达·芬奇的另一幅作品《维特鲁威人》的几何形状做了扩展研究之后,发现《艾尔沃斯·蒙娜丽莎》的几何构图与达·芬奇描绘人形所惯用的比例相匹配,绝对是达·芬奇的真迹。
不是复制品
达·芬奇将许多人体和古建筑的几何原理用在了自己的画作中,专家认为他在创作《蒙娜丽莎》时用到的技巧也用在了《艾尔沃斯·蒙娜丽莎》上。因此,在《艾尔沃斯·蒙娜丽莎》重见天日后,为了证明该画作是《蒙娜丽莎》的年轻版本,鲁比诺于是被请来用几何学方法进行鉴定。
业界许多人指出,之所以会有年轻版的《蒙娜丽莎》,是因为达·芬奇1506年离开意大利时,富商贾孔多委托达·芬奇为妻子丽莎·贾孔多所作的画像还没有完成。达·芬奇当时还是将画作交付给了贾孔多,贾孔多也不得不接受了一幅未完成的作品。而卢浮宫的《蒙娜丽莎》很可能是达·芬奇于1516年在法国完成的。
专家此前还曾利用碳定年法对《艾尔沃斯·蒙娜丽莎》进行了测定,结果显示这幅画创作于15世纪。这也驳斥了业内一些人士所认为的这幅画是《蒙娜丽莎》的复制品、创作于16世纪下半期的说法。





达芬奇油画消失之谜
《最后的晚餐》未存在过?!
达·芬奇为什么传世的作品仅有十余幅?他被意大利雕塑家贝温尤托·切利尼誉为“开天辟地之作”的《安吉里之战》为何消失?30多年来,艺术史学家马乌利奇奥·塞拉西尼教授一直在苦苦寻觅《安吉里之战》消失的原因,在丹·布朗所著的畅销书《达·芬奇密码》中,还曾提到这位教授的大名。


  《安吉里之战》的尺寸是达·芬奇名作《最后的晚餐》的3倍,有一种传奇说法是,在绘制《安吉里之战》时,达·芬奇亲手研制新型颜料和外层涂油。壁画已气势磅礴、栩栩如生地站在墙上,但墙上涂料却迟迟不干,他有些迫不及待地想试验自己配制的外层涂油,于是让助手抬来两个大火盆放在壁画下烘烤,结果油料被烤化,壁画变成五颜六色的小溪淌下来,达·芬奇用两个火盆把八个月的辛劳毁于一旦。
  但更多专家的一种解释是,古代欧洲画家们热衷于坦培拉绘画技法的同时,渐渐发现了它的缺陷与不足,如颜色之间难以融合晕接,色彩不够柔和光艳,小笔多次排线过于费力,以及在潮湿气候条件下易发霉和低度抗碰撞能力。达·芬奇曾对坦培拉绘画技法使用的油性颜料进行过多次研究,但技术不够成熟,致使许多作品没能留存下来。
达·芬奇1495年在米兰市圣玛丽亚·德尔格拉齐修道院墙壁上绘制了《最后的晚餐》。他实验了一些颇具风险的技术:在潮湿的石膏墙上使用蛋彩颜料!这是一种非传统的混合方法,不能被墙吸收。因此,他的壁画只有薄薄一层和墙粘在一起,没过多久就因潮气而片片脱落。就画作本身而言它是幅杰作,但从保存角度来说却是一场灾难,正如艺术史学家利奥·斯坦博格所言:“达·芬奇的《最后的晚餐》,是艺术史上一幅伟大的作品,遗憾的是它并没有真正存在过。”
  早在1540年,这幅作品就已被形容“只剩下一半”了;1560年的记录表示,它的大部分颜料已经消失。1568年历史学家保罗曾写到:“这幅壁画已完全毁了。”在接下来几个世纪中情况越来越糟。共有19人企图复绘达·芬奇的杰作,厚厚的颜料和胶粘剂让原作完全不见天日。1954年画作重新复绘,摄影师将画作拍摄下来,这就是20世纪后期我们看到的《最后的晚餐》,很少有人知道,照片上所有部分几乎都不是出自达·芬奇之手。
今天的油画家们有高科技护航,当然不可能重蹈达·芬奇名作覆辙。春熙路胡开文文化音体商场四楼的颜料画材专柜,营业员林燕对油画颜料颇有心得,她向记者介绍,现在油画颜料有较强的硬度,画面干燥后能长期保持光泽、不变色,多种颜色调和不会变得肮脏,画家可以画出丰富、逼真的色彩;同时,油画颜料不透明,覆盖力强,所以绘画时可由深到浅,逐层覆盖,使绘画产生立体感。
  林燕说,目前油画颜料中的顶级品牌,无疑是诞生于1919年的法国贝碧欧,旗下拥有品质优异、创意独特的专业美术颜料,创意设计颜料、教育用颜料及相关美术用品。贝碧欧与众不同之处还在于,内部研究实验室一直在改良产品,创造新品,被推崇为颜料行业中最具创造力的公司。“如贝碧欧十分现代化的Huile系列XL专业油画颜料,就是根据当代艺术家想法、要求设计的。这款颜料有亮色系和暗色系48种颜色,可长时间保存,适宜于任何油画技法,一般情况下3-5天可干。200毫升的经济装,尤其适用于制作大型艺术创意作品。特别提醒大家,在做上光保护等处理工作前,需将画好的作品晾干6至9个月。”



新"达芬奇密码"表示《最后的晚餐》惊现画中画?!
意大利一位名叫斯拉维萨·派西的电脑数据专家日前宣称,他在达·芬奇名画《最后的晚餐》中发现了尚不为人知的隐秘人物图像。这一发现立即在国内外引起轰动,令许多热衷于研究达·芬奇及其《最后的晚餐》的爱好者兴奋不已。
斯拉维萨今年36岁,出生在意大利北部城市曼图瓦。有一天他在翻阅杂志时,不经意看到一幅《最后的晚餐》的图片。斯拉维萨注意到,图片中间部位有一个模模糊糊类似阴影的奇怪图案。于是他将图片剪下对折后,尝试着从逆光角度进行观察,结果看到了一些相吻合的线条,但纸张背面的广告干扰了他的视线。斯拉维萨灵机一动,将图片扫描放大后打印了两份,一份用正常的纸,另一份则打印在透明的纸上,然后再将透明纸上的这幅画左右反转后覆盖在第一幅画上。此时令人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画面中居然出现了两个除耶稣和十二门徒以外的人物形象!
斯拉维萨在米兰向媒体展示了自己在《最后的晚餐》中的新发现:出现在画面右边的人物很可能是一位圣殿骑士,而在画面的正中间,怀抱婴儿的圣母玛利亚的形象清晰地显露出来。原作中作为背景的远山,此时则变成了这两个人的头冠。“两个人物形象的线条勾勒如此精准,说明这不可能是一个简单的巧合,”斯拉维萨坚持自己的发现,“但我确实无法解释,在当时技术条件并不发达的情况下,达·芬奇是如何做到这一点的。”



图解:图为意大利电脑数据专家斯拉维萨·派西在展示画中藏画。


斯拉维萨还向媒体透露,在发现了这个秘密之后,他又在达·芬奇的其他绘画作品如《蒙娜丽莎》和《自画像》上做了相同的实验,其结果竟然和他在《最后的晚餐》中的发现惊人的相似,画面中均有隐藏的图案存在,只不过后者的图像更为清晰罢了。斯拉维萨认为,这表明达·芬奇有在其画作中隐藏其他图案的偏好。


由于《最后的晚餐》向来是世界各国达·芬奇爱好者研究和热议的话题,这一发现再次引发了人们关于这幅画的隐含意义的争论。许多人可能记忆犹新,美国作家丹·布朗在其畅销悬疑惊悚小说《达·芬奇密码》中,就曾经对这幅名画做过大胆的猜测。正因如此,意媒体不约而同地将斯拉维萨的这一发现称为新的“达·芬奇密码”。但斯拉维萨却声称,他虽然读过丹·布朗的这本书,但自己并不是其狂热的拥趸。只是在一位从事艺术研究的朋友的强烈建议下,他才决定公布自己的发现。
不过,米兰市文化局长、著名艺术评论家维托里奥·斯加尔比却并不认同斯拉维萨的观点。他表示,“尽管对整件事的来龙去脉还不是很清楚,但我认为这一说法是站不住脚的。众所周知,《最后的晚餐》是经典的福音派肖像画,画中不可能存在其他隐藏的图案。只有无知的人才会根据自己的想象,在其中加入非正统的元素。这只是他们的凭空创造而已,和达·芬奇本人的想法无关。”
尽管如此,斯拉维萨的新发现还是引起了各地达·芬奇迷们的极大兴趣,围绕《最后的晚餐》的大讨论也变得再度热闹起来。对此艺术史学家弗拉维奥·卡罗里认为,“人们之所以对《最后的晚餐》如此感兴趣,不单单是因为它的有名,而是因为达·芬奇在这幅画中包含了太多我们今人无法猜透的思想。”一位五百年前的历史人物,其本人和作品直到今天还在为人们津津乐道,身上的神秘光环居然丝毫未减,这大概也只有像达·芬奇这样集科学和艺术成就于一身的天才巨匠才做得到。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那时候,世界还配不上达·芬奇
达·芬奇还画了另外一幅《最后的晚餐》,并且保存完好!
达·芬奇的一幅“假画”,为何如此珍贵?
一日一画丨达·芬奇《蒙娜丽莎》
揭秘:“蒙娜丽莎”微笑背后隐藏了什么 【附图】
文艺复兴时期著名画家达·芬奇诞辰,细数这位穿越时代的大师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