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浅谈小学生心理辅导
浅谈小学生心理辅导
                  
                  “德育即政治、思想、道德与心理健康教育。”国家教育部明确地把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德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关于加强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指导纲要中又指出:“心理健康教育是提高中小学生心理素质的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中小学生正处在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随着生理、心理的发育和发展,特别是面对社会竞争的压力,他们在学习、生活、人际交往、升学就业和自我意识等方面,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心理困惑或问题。因此,在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是推进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
                  心理健康教育,是指根据心理活动的规律,采用各种方法与措施,以维护个体的心理健康及培养其良好的心理素质。立足教育,重在指导,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保证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性和实效性。尊重学生,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启发和调动学生积极性。积极做到心理健康教育的科学性与针对性相结合;面向全体与关注个别差异相结合;尊重、理解与真诚同感相结合;预防、矫治和发展相结合;教师的科学辅导与学生的主动参与相结合;助人与自助相结合。
                  小学生需要心理辅导吗?有何适合他们的辅导方法?
                  这是新的历史时期,德育工作者面临的问题。小学生心理辅导属于儿童心理辅导的范畴,是心理辅导中的一个特殊领域,不同于对成人的心理辅导,需要考虑到儿童的身心发展阶段、环境等诸多因素,进而探讨适合儿童的辅导方法。在小学中进行的心理辅导,和在学校外的专业机构进行的也有所不同。学校是小学儿童生活和社会化的主要场所。他们在学校里的社会互动和家庭互动一道将对他们的人生产生深刻的影响,这种影响是长远的,是成长性的还是伤害性的,往往在小学阶段看不出来。看上去简单、幼稚的小学儿童,在这一重要的心理发展时期可能出现的心理困扰,如果得不到积极有效的排解,是违背教育要以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基本原则和价值所求的。但是,小学生又不可能像成年人那样借助言语和辅导人员探讨、澄清他们的心理困扰,更不能把对他们的辅导看成是按比例减少的成人辅导,而需要更多地采用非言语的方法。这对辅导者来说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既需要对基本辅导理论和技能有较好基础,还需要在儿童,特别是小学儿童心理辅导方面,从理念到方法,从专业学习到实践辅导上有较好的训练和修养,不断探究辅导途径。在辅导动机、语言表达和环境的关系上与成人有所区别,遵循辅导的道德和自身职业规范,保护学生的权益,使学生身心健康发展,逐步形成小学生心理辅导的专业化和规范化。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期,学校率先在小学生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进行《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研究》,以问卷调查、心理咨询、个案辅导、主题活动、专题讲座、学科渗透等形式,紧紧围绕:心理咨询辅导室,让个体学生宣泄情绪、倾吐心声,诱导学生排解心理压力。开设心理活动课,设置情景故事、角色扮演、学科渗透活动。营造环境氛围,举行各种愉悦心灵、身心健康的校园文化活动。开展心理训练,运用理性情绪法、心理置换法、分析法、疏导法、运动法、测试法,让学生参与各种心理训练活动。有效实践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促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
                  小学生需要心理辅导。小学生心理辅导更需要真诚,真诚相待,真诚配合,以心育心。
                  著名的心理辅导理论家查里·考瑞强调:心理辅导是一种亲密的学习方式,所以需要辅导者乐于放下刻板化的角色,以真实人物在治疗关系中出现。在这种人对人的关系中,来访者才能体验到成长。如果辅导者把自己藏在专家角色的背后,则来访者也会隐藏起来;如果辅导者只以技术专家出现,而把自己的反应、价值观和自我表现摒除在治疗工作之外,则会是一种贫乏的咨询;如果辅导者做着生活导向的抉择,散发生命的光热,以真实面貌呈现在对方面前,让对方深刻认识,则这些身教将是最佳的启示。
                  辅导者本身的真诚,是来访者的榜样,对辅导者来说,真诚就是做一个表里如一的人。
                  案例一:一个问题行为的辅导
                  个案身份: 陈××;性别 男;年龄 14岁;六年级学生。
                  个案起因:很长一段时间,该生常与有问题行为的社会无业人员交往,常滋事、闹事、打骂同学、无心向学。对待老师的教育表面上能接受,但背后却说谎欺骗,没有悔改。
                  个体特点:身材矮小的他,有一对花溜溜的小眼睛,反应机灵,常搬弄是非,无故打骂弱小学生,致使一些与他交往的人,念生恐惧,但又不得听他教唆。在校外与人打架,欺负弱小学生,别的学校学生家长也来校告他;在校内,课间活动异常、寻事滋事、追逐、打骂同学;在课堂上,纪律松散,不尊重老师,学习心不在焉,学习表现极差,影响很坏。被学校“警告”纪律处分,列入“问题行为”个体辅导对象。
                  个案调查:小陈家庭有父母及姐姐共四人,因父母重男轻女,虽有长女,但溺爱幼男。幼小时期,娇生惯养,成长过程,只养不教,造就小陈的不良行为习惯。观其家长,教子方法贫缺,时而暴骂一顿,时而狠揍一番,从不沟通,使小陈萌发逆反心理,对老师的教育当作耳边风,得不到有效的教育。
                  分析与诊断:个人因素,生性好强,稍有傲气,加上娇生惯养,善于察言观色,欺骗说谎,性情变化无常,不良行为成习。家庭因素,父母对孩子教育简单、粗暴,与学校教育不协调。学校因素,该生是后进学生,思想、品德、意识有偏差,行为规范和教育很难见效,尚未能完全改变其脾性。
                  辅导策略:一是从该生逆反心理入手,寻找机会与他接触、谈生活、聊天,建立平等关系。二是与该生班主任及任课教师联系,步调一致,适时选择,渗透辅导。三是对该生校内外行为保持跟踪,从多方面获取他的学习、活动、生活资料。进行家访、电话访与其家长保持联系,加强家校协作教育。观察其行为的改变情况,约束其不良行为的发生。四是采取面对面辅导,潜移默化,协助认识自我,悦纳自己,调整情绪,调整危机,端正学习态度,学会尊重别人,增进人际关系。
                  辅导过程:根据该生表现,阶段性进行心理辅导,与心理辅导室、政教处及班主任保持密切联系。
                  采用理性治疗法,与其进行面对面谈话、聊天,从该生整体表现,发现闪光点,如“反应机灵”、“讲义气”等,予以肯定,以心育心,唤醒他的共鸣和认同,消除他的逆反心理。跟进观察他在校内外、课内外行为表现,让他知道他是被关心和被注意着的。
                  通过上门家访,与其家长沟通,了解小陈在家庭中的状况,也要求家长改变教子方法,要关爱孩子,而不是溺爱孩子,对待孩子,忌用简单粗暴方法,并将孩子在家中、校外的行为及时告知学校,以便有的放矢的辅导。
                  班主任及思品学科渗透教育。首先,讲解社会上青少年不良违法行为和学生中存在问题行为现象。进而讲解《未成年人犯罪法》有关条文,及各种犯罪行为的处置办法。再现角色扮演,让学生提出问题:“假如剧中主角是自己,你会有什么感受?你又会怎么办呢?”让学生震荡问题,分析是非,感化、教育双管齐下,使其意识问题行为严重性,认识自己的错误,潜移默化地使其悔改。
                  并抓住契机,约法三章,若能在毕业前夕,有明显悔改行为,没有再犯过错,经教师、班同学同意,将撤消对他的纪律处分。又强调,若不悔改,重新犯错,则加重处分,不予毕业。又给他机会,当上卫生监管员,管理班级卫生,培养了他对班集体的认同、责任感、以及人际关系等。
                  辅导效果:该生从接受辅导至毕业离校近7个月时间里,逐步减少与校外无业人员的交往,也没有在校外打人闹事,校内表现明显改观。课堂上虽有打瞌睡,但没有捣乱现象,课间打骂、滋事、闹事大大减少,行为表现较为正常。毕业前夕,经本人申请,班委会讨论,科任、班主任老师同意,学校行政会议讨论通过,撤消该生“严重警告”纪律处分。
                  该生的个案辅导告一段落,个体问题行为得到矫治,取得了效果。
                  案例二:小学生的运动辅导
                  运动作为一种提高和维持良好心理健康状况的手段,已越来越多引起人们的重视。体育运动既是一种个体活动,又是一种社会性的行为,它通过竞争与合作的方式,增进了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从心事辅导的角度看,可以通过选择不同形式的运动,帮助来访者解除精神困扰和人格上的缺陷。
                  一个孤独、怪僻的来访者:
                  六年级学生,小黄,男,14岁,单亲家庭。以捣蛋为乐,课内外常搞恶作剧,扰乱课堂秩序,师生们倍感烦恼---。
                  情况调查:该生父母离异,失去管教。生活在外婆家,既孤独又怪僻,经常上网玩游戏。
                  心理现象:缺少父母之爱,造成心灵扭曲、多疑、焦虑、孤独、怪僻,报复心理严重。
                  辅导过程:采用运动辅导法。
                  A、情绪控制。约定每天放学后在篮球场见面,让他与同班同学一起参加篮球活动,调理情绪,与同伴交往,逐步容纳同学,让他慢慢地改变孤僻感,融入集体,热爱集体。
                  B、诱导。分组进行五人篮球赛,中场休息时,谈话诱导,你运动时的心情怎么样?你知道球篮比赛有什么规则吗?让其舒发运动时的内心感觉,懂得篮球比赛是有规则的,不能独来独往,随心所欲,需要同伴配合,遵章守则。学会控制、约束自己。
                  C、交友。从教师、同学、球友,密切与他人友好相处,体味人与人之间应平等、和睦相处。不管课内外,不能搞恶作剧,更不能以捣蛋取乐。
                  D、谈心。疏导他正确认识父母离婚的现实,正确树立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激励自强,坚定信念,面对家庭环境困难,应该知难而上。犹如打篮球时,如何突破“对方防线”,顺利完成进攻与投篮。在你身边还有教师、同学、球友----,增强他战胜困难信心。
                  经过8个月的个案心理辅导,该生去掉坏习,进步很快,成绩良好。
                  运动辅导,对小学生心理辅导作用大,效果好。作为打破那些专注于不良情绪感受、不能自拔来访者破败或混乱状态的一个重要方法。通过身体运动来感觉轻松和力量,自由和自发也成为一种干预方法。喜爱运动是小学生的天性。借助运动辅导的一些理念和方法,少说多动,对于尚未能借助言语媒介深入沟通和表达的小学生来说,可以是获得帮助的一种有效途径或方法。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重在塑造学生美的心灵,构建学生自尊、自爱、自信、自强的人格,使学校思想道德教育和素质教育锦上添花。
                  理解.反思.对策
                  当前,小学里的学生心理辅导工作刚刚起步,专业人员奇缺,学校很难实质性地开展这项工作。教育主管部门,应该有目的的、有针对性的从培养小学生心理辅导专业人员为目标,让辅导者了解和体会心理辅导的实质,形成初步的切身体验,学习和训练,掌握指导理论。
                  有了理论根据,辅导者才可以制定出辅导和治疗计划。不同的理论和学派,对人有不同的假设和看法,对人的行为都有其独特的分析,因而制定不同的架构,以便辅导者可以更容易地了解来访者的行为和心态。
                  其一:提高辅导者理论水平,接受专业培训,参加辅导实践,从事一些小学生心理辅导的实务工作。
                  其二:更新辅导理念。辅导者无论对于理论还是方法,思想还是态度,一言一行,直接影响来访者,需要引导来访者结合客观实际进行反思和个人探讨,无论是认同还是存疑、抑或反对,都在个人感情的基础上得出的,而不只是理性思辨的结果。
                  其三:把握角色冲突。随着学校心理健康辅导专业化的发展,学校中将出现专职辅导者,在这种情况下,辅导的角色较为单一,对发展辅导关系非常有利。但是,目前我国还做不到这一点,大部分辅导者,还要兼任其它职责,如班主任、少先队辅导员、任课教师等。这样势必难以保证辅导关系的纯洁性。即使是专职辅导者,作为学校教师系统中的一员,也和社会上的辅导者不一样,要受制于学校体制的规定,处理角色冲突是学校心理辅导员不可避免的挑战。
                  小学生心理辅导是一个新兴的事业,我们更加衷心的期待,有更多的人加入到这个队伍里面来,一道投身于心理辅导事业的发展,一道去体验其中的美好与精彩。
                  本文指导文献:
                  《心理学原理》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
                  《小学生心理辅导》教育部高等院校小学教育专业教材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教育部“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若干意见”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7~13岁孩子的心理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材料大全
浅谈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和方法
小学生心理疏导及心理疏导的常用方法
疫情之下学生心理健康防护教育
二级心理咨询入门考《学校心理学》模拟题解析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