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全碑阳刻第一造像,历代北碑石刻所仅见

加入书法交流圈打卡发日课

长按识别二维码,点击微信圈子进入


造像是我国古代佛教的一种石刻形式,而记载造像的题记除了史学价值,还是重要的书法学习资源,属于北碑一路,是书法史中隶属于楷书的一大流派。在流传下来的众多造像拓本中,《始平公造像记》属于流传有序的著名碑迹。造像记天然质朴,具典型性,晚清以绛受到书家们的青睐。崇碑代表人物康有为特别强调北魏造像题记的重要意义,他在《广艺舟双楫》中提到:

“魏碑无不佳者。虽穷乡儿女造像,而骨血峻宕,拙厚中皆有异态,构字亦紧密非常……譬江汉游女之风诗,汉魏儿童之谣谚,自能蕴蓄古雅,有后世学士所不能为者,故能择魏世造像记学之,已自能书矣。”

全碑阳刻第一造像,历代北碑石刻所仅见

做事不留名是魏碑书的一大独特点,《始平公造像记》的可贵之处在于留下了撰文者孟达和书写者朱义章的姓名,康有为在《广艺舟双楫》中称赞朱义章是

“工绝一时,精能各擅”的书家,“雄重莫如朱义章”的评价。

该造像记与其他诸造像记不同之处是,独树一帜,全碑阳刻,是历代石刻所仅见,备受书坛重视,列入“龙门二十品”。该碑点画厚重饱满,方笔斩钉截铁,干净利索,笔画折处重顿方勒,结体扁方紧密,锋芒毕露,雄峻非凡,被推为魏碑方笔刚健风格的代表,为“龙门二十品”之首,开创北碑方笔的典型,以阳刚之美流传后世,历史上南北朝书风产生了截然不同的风格。康有为对《始平公造像记》评价极高,认为:

“遍临诸品,终之《始平公》,极意峻宕,骨格成,形体定,得其势雄力厚,一生无靡弱之病。”

全碑阳刻第一造像,历代北碑石刻所仅见

《始平公造像记》拓本

线质,是决定书法水平的一个重要因素。所以,临习北碑要做到丰而不肥,瘦而不飘,即包世臣所谓的“丰而不怯、实而不空”, “中怯”即疲软无力,不在少数的书写者把注意力放在点画“两端”造型上,这样极易忽略中间的行笔质量,行笔直接显示书写者的功夫。这是临习《始平公》的第一要义,也适用于多数北碑。

临习《始平公》注意把控毛笔笔锋的能力。起笔露锋切入后,铺毫行笔,行笔过程中没有明显的提笔,要控制速度不要太快稍慢,太快空虚无力,太慢会滞,要感觉笔锋和纸之间的摩擦力,有涩进之感,一定要避免平拖,

从笔画用笔看,《始平公造像记》中并不是笔笔都方,而是方中有圆,这是临习过程中特别注意的。该造像用笔一大特色就是笔锋的转换,笔锋侧锋入纸,行笔过程中让笔锋由侧锋转为中锋,产生自然的方折,而不是通过修补描摹来体现,整体气脉贯通。

全碑阳刻第一造像,历代北碑石刻所仅见

《始平公造像记》拓本

写好书法不是件容易的事,比如写草书其难就在于在使转中有提按,在提按中见使转。《始平公造像记》为楷书一类,同样有难度,要做到书写,不能描画。书写中于重笔的同时间以细笔的辅之,于方笔的同时间以少量圆线的辅之,用笔的方圆转换是难度之一,临习时要着重突破。

《始平公造像记》属粗犷一路,先由书家书丹,再由刻工刻就,保证了书体的原始性。该碑用笔以方为主,较少圆笔,康有为评价云:“龙门造像自为一体,意象相近,皆雄俊伟茂,极意发宕,方笔之极轨也。”

魏碑(北碑)是楷书发展过程中与唐楷并立的高峰。自从清代碑学盛行以来,习楷书取法北碑成为书法取法的另一条可行路径,当代魏碑大家孙伯翔第典型一例,在当代书坛有极高影响力。习魏碑一种不好的习气,许多人只追求金石气和苍茫的感觉,注重形似刀砍斧凿,潘天寿先生曾说:“学习汉隶魏碑,要取其精神,而不必拘于形似。用现在的毛笔,去模仿斑驳的效果,或者要求用毛笔写出刀刻的效果是吃力不讨好的。”

启功先生曾说

“学书别有观碑法,透过刀锋看笔锋。”

临习北碑,无论墓志还是造像,都要还原到书写的状态,要善于透过刀看到笔,不要一味地强调刀味和方折的感觉。从临习的角度讲,学北碑要吸取其自然、天趣形质。因此,墓志造像中的字势应该是临习者首先要把握的内容,其次再关注其中微妙的用笔特征。相对唐碑而言,北碑的笔力雄强些,带有明显的地域特征。清代书家之所以重视北碑,就是因为这些碑版恣肆中有雄强的形质,可以救济因帖学而带来的柔弱之弊,即“强其骨力”。

全碑阳刻第一造像,历代北碑石刻所仅见

“龙门二十品”所在地古阳洞外景

《始平公造像记》是“龙门二十品”中唯一的一件阳刻作品,由于千百年的自然侵蚀,石刻上的字迹比较模糊,在临习时要仔细分析。《始平公造像记》中基本都是方笔,但通过读帖我们可以发现以下几个特点:

一、所谓的方并不都是棱角分明,尖锐锋利,相反许多地方显得比较“钝”,这在钩、撇、捺等笔画的出锋处尤其明显,如“夫”、“不”、“之”等字都很清楚地体现了这一特点,在临帖时要注意不要刻意去强调锋利的感觉;

全碑阳刻第一造像,历代北碑石刻所仅见

二、《始平公造像记》不仅有方笔,也有许多圆笔,例如“平”撇的下侧、“公”的左点、“像”弯钩和捺的两侧“下”点的右侧、“大”的撇捺、“则”的竖钩等等,都是圆转的形态;

全碑阳刻第一造像,历代北碑石刻所仅见

三、《始平公造像记》方笔的边缘也不是板平笔直的,而是方中有圆,例如“一”起笔的左侧、“则”竖钩起笔的上侧、“业(業)”横画的两端、“丘”撇起笔的右上侧、“始”撇点起笔的右上侧等等,虽然棱角分明,但其间却常见内凹的弧线和微妙的起伏。

全碑阳刻第一造像,历代北碑石刻所仅见

书写钩撇、捺等笔画时,要注意这些笔画的出锋技巧,体现含蓄的感觉。在转折处要注意方圆的变化,方折处要干脆,直截了当;圆转处要稳健,厚重坚实。《始平公造像记》的结体在魏碑中属于方整平正的类型,但在方整之中却字字异态,体现了丰富的变化。

全碑阳刻第一造像,历代北碑石刻所仅见

《始平公》还有一典型个性特点,就是每个字界格,空间受到制约,临习时经营位置尤其重要。但就该造像而言,字大小斜正并不受到局限,通过舒展长撇大捺和横画的撑足,使气势极其开张。在线条的组合方面,十分讲究穿插、避让、线条走向因时而变。如“濯”字的左疏右密、“靡”字的上密下疏,形成了强烈的对比。另外,一些字通过穿插、呼应、虚实等手段,使之在平匀中体现了不平的效果。

全碑阳刻第一造像,历代北碑石刻所仅见

如“启”“寻”等字,避免了单字在方格之中的呆滞拘谨。在《始平公造像记》,还有许多一反常态的结字,或把字刻意加长,如“崇”、“薨”等;或把字刻意压扁,如“始”、“响”等,而在整体中这些字又和其他的字融合,丝毫不显别扭,这些无不体现了创作者的匠心。晚清赵之谦从此碑中吸取很多养料,并赞其为“北碑遗像中最佳者”。

全碑阳刻第一造像,历代北碑石刻所仅见

临习魏碑,重中之重就是必须要有书写性,不能通过描摹刻意表现方折和锐利的感觉。再就是在临习过程中注意细节的变化。同一种笔画,在不同的字中有着不同的表现手法,这要仔细读贴,多分析,有取舍,吸取合理的变化方法运用到自己的创作中。


加入书法交流圈打卡发日课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魏碑《始平公造像记》
魏碑经典
魏碑经典|《始平公造像》高清彩版
雄峻非凡的魏碑方笔经典:北魏《始平公造像记》原拓震撼高清大图
书法乃是笔尖的舞蹈,到底应该怎样写魏碑?
【魏碑讲习】林光进·始平公造像记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