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从书画的时代气息和画家风格辨别书画——元代,值得收藏的

上篇文章老卞跟大家伙分享了一下晋代到唐代的书画的辨别参考时代气息和画家的风格,不知道大家伙是不是有什么更多的意见呢?还有不少朋友一直在问我除了晋代到唐代还有没有以后的?毕竟像是晋代或者唐代时期的书画,收藏在民间的可能还是很微小的,那么今天老卞就来跟大家继续分享,今天要分享的是元代。

元代的书法,基本上是继承古代名家的书体,变化不大,行书、楷书、草书居多,篆书、隶书是较少的。

例如赵孟頫的书法是在临摹古人书法的基础上融合了各家之长而自成风格的。他楷行草篆隶各种书体都写得很好,被当时和后世的许多人推崇仿效,影响很大。俞和、朱德润、詹僖、金琮等人都模仿赵孟頫的书体,而且写得很像。例如有一本原题《赵孟頫书左太冲咏册》的纸本小楷书,后有钱维乔、梁同书、钱伯埛等七人题跋,均认为是赵孟頫的真迹。我们在鉴定时,认为字册的写法,完全是赵孟頫的体系,但在时代气息和文字间架结构方面,似乎不像赵孟頫,时代可能要晚一些,因而产生了疑窦。

经过从各方而详细观察研究,最后看出了问题:本册实非赵孟頫所书,而是明代的金琮照赵孟頫原本对临的,他最后也写上了“子昂”二字款,款下没有赵的印章,再下方却钤盖了一方“玉芝丹室”白文方印。这方印是金琮的,印文为金琮的室名,因而纠正了过去鉴定的错误。这就告诉我们,在鉴定书画的时候,一定不能不去分析地沿用旧说,盲目相信原有的题跋。这件东西本身并不是造假,而是从事鉴定和题跋的人鉴别错了。如果我们看到题跋的人都是有名的书家,就不加分析,完全相信,就可能会产生错误。这一点,我们在进行鉴定时,应该特别注意。

元代的书体书法是多种多样的,我们只能择其大要简略地谈一谈。如吴镇草书《心经》卷,我认为是用秃笔写的,如果用尖笔写的话,恐怕就写不成这种样子了。倪瓒的书法,写得比较瘦硬,别开生面,不同于一般的人,形成了自己的独特面貌,我认为他是用硬笔写的,如果用长锋软笔,恐怕就写不成这种风格了。杨维祯的书法,我认为是用软笔写的,用硬笔是写不成那种字形的。各个书家写字时都有他们自己的习惯和爱好,使用的工具,运笔的方法,用力的大小,质地的特性不同,产生的效果会不一样,因而形成的风格各不相同。

元代是绘画史上变化较大的一个时代,元代统治者废除了五代、两宋流传下来的画院制度,虽然仍还有一些画家为宫廷皇族服务,但绝大多数画家(其中有许多是所谓“文人学士”)却不是在朝廷中任职的。他们不满现实,不参预政治活动,便把精神寄托在山水庭园之间,出现了许多水墨山水、写意的梅兰竹石等所谓“四君子”画,以及以枯木竹石为题材的绘画作品,而佛道人物画、花鸟画却逐渐减少了。

赵孟頫不但善书,而且善画,他的绘画题材十分广泛,技术十分全面,水墨山水、人物鞍马、枯木竹石、设色花鸟等都画得很好。他曾有诗云:“石如飞白木如籀,写竹还与八法通,若也有人能会此,方知书画本来同”(《枯木竹石图》卷题字)这种书画同源的理论对当时和后世都产生了很大影响。

与赵孟同时的高克恭的山水画,是仿宋代米友仁的,但又不完全相似,而是在仿效的基础上有所创造,形成了自己的风格,对明清时期的绘画也产生了很大影响。

钱选的青绿山水,虽然是仿唐代李思训的,但又不同于李思训、赵伯驹的画法,具有自己的独特而貌。他还擅长描绘花卉、人物等题材。

被称为元代四大家之一的黄公望的《九峰雪霁图》运用了干笔破墨皴擦的方法,《天池石壁图》则是用湿笔设色的笔法腐成的。同样是山水画,画法却截然不同,体现了作者绘画技巧的灵活性。王蒙善于学习古代名家的技法,加以融会贯通,灵活运用,创造出他自己的风格面貌。如《夏山高隐图》、《葛洪移居图》都是布景满幅,一幅画之中数家画法兼而有之,体现了他长于学习的钻研精神。他们各自以其杰出的艺术成就,对明清画坛产生较大的影响。

吴镇能书善画,山水学董源画法,用笔厚重,更长于画竹和渔父人物,自成一格,对后世也有影响。

倪瓒的绘画,用笔枯干,布景清旷,题材大多是枯木竹石。他善用墨笔,也有极少数设色画。他在画幅中很少画人物,体现出他的绘的特殊风格,显示出文人士大夫那种“清高孤傲”的精神气质,对后世也有一定的影响。

李衍专长画竹石,他画竹有两种方法,一种是墨竹,另一种是双钩填绿色。画石则以钩边渲染见长。柯九思也善于画竹,喜用墨笔,画石多呈圆形。李衍、柯九思都画竹石,但他们的技法不同,作品的风格也就各异。

王渊的花鸟学宋人,但不是固守宋人陈法,而是有自己的创造和发展。他的作品,构图和用笔比宋人简练得多,与宋代花鸟画的区别很明显。

王绎专长画肖像,他能用墨笔线条描绘出对象的精神面貌,将肖像画的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

王振鹏、夏永的细笔楼台殿阁,画出了元代的独特风格。这样精细工整的界画,唐宋时期是没有的,我们在明清时期的界画作品中,也没有见到过这种极其细膩的画法。

诗书画三结合这种形式的出现,是元代绘画的一大特点。这时绝大多数画家都已在作品上落款了:一部分作品有年月款、上下款及题诗。题诗或者说明这幅画的创作过程,或者说明这蝠画的内容。这是不同于前代的一个特征。此外也有些作品只有作者名款而无上款。那种不落名款的作品反而成为少数的了。

元代写上款的格式多为平行式,如赵孟頫《浴马图》卷题款“子昂为和之作”,又如赵孟頫《水村图》卷题款“大德六年十一月望日为钱德钧作子昂”,这些字被写成两行,两行的第一个字是平行的,所以被人们称为平行式。这种形式到明代早期仍然沿用,但它同明代中、后期及清代那种将上款写得高出下款一个字或两个字的落款式有显著不同。

元代还有少数南宋遗民画家,他们隐居山林之间,写字和绘画仍然保留着南宋的某些风格和特点,不同于元代的一般风格。这是我们在鉴定元代书画时不可忽硌的一个问题。

总的看来,元代绘趋向于水墨画较多,设色画逐渐减少,构图、用笔大多不再像宋代那样繁密、富丽、精工,而逐渐趋于简硌。体现了元代绘画的新面貌,形成了元代绘画独特的时代特征。

元代书画的装潢形式仍然是轴、卷、册居多。质地以纸本居多,少数为绢本。元代的纨扇画页较少,均为绢本。书轴的最早实物是南宋吴琚的《仿米行书诗》轴(现在台湾),元代后期,书轴就逐渐多起来了,张雨、栅维祯、倪瓒等几家的书轴,我们常常可以遇到。如果有人声称自己藏有落上了唐、宋时期书画家名款的书轴,那是值得怀疑和否定的。

好了,这就是今天老卞要介绍的元代书画的鉴定在其时代气息和作家风格中所能体现的鉴定知识了,不知道大家伙有什么想法呢?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九幅赵孟頫书画题跋
元代画家赵麟罕见珍品《洗马图》
乾隆嗜好题跋名画,古人对此有何说法?
元代画家赵孟頫艺事一席谈.
宋代一张山水画引得元代三位书画大家争相题跋,看字只服赵孟頫
赵孟頫题跋《宋人书画孝经》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