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执掌清华17年,女儿连附中都进不去:没有他,就没有现在的清华

战火纷飞的年代,引领时代洪流的学者都是从学园里走出去的,其中最居功至伟的当属北京清华大学,而清华大学史上最为人敬仰的校长当属梅贻琦。梅贻琦受命于艰难之时,陪清华渡过最危险的岁月,一生为教育事业鞠躬尽瘁,挥一挥衣袖,不曾带走一片不属于自己的云彩。他愧对与家中妻儿,但对清华大学、对教育事业,他无半分不足。

1931年入冬之前,清华大学的校长罗家伦被学生们撵下了台。这位年轻的国民党少将为人傲慢,强调国民党主张,对学生们也实行军事化管制,不仅要军训,还要责罚异己,一些教授对其忍无可忍,只好辞职他就。学生们反抗情绪高涨,爆发了驱罗运动。再这样的情况下,教育部只得将罗家伦调走,请了一位新校长来,这位新校长便是梅贻琦。

梅贻琦就任之初学生们对他充满了怀疑和警惕心理,担心他跟罗家伦一样不适于清华学园,但梅贻琦不动声色,悄悄用行动改变了学生们的偏见。他不仅提倡自由,还保护反国民党学生,处处以学校为重,不参与政治斗争,尽力安顿一些被政府追缴的革命派。

在这样轻松的氛围下,学生们的活动越发大胆,很快被警察局盯上了。他们派人进学园抓捕组织者。清华大学有才华、家世显赫的学生不在少数,学生们又敏感激进,警察也不敢胡乱抓人,把事情闹大,于是便找梅贻琦要宿舍分配明细。

梅贻琦笑脸相迎,找出一份名单交给他们。将人打发走后,他马上让人切断学校里的电源,并且安排被通缉的学生悄悄离开。警察在漆黑的学校里转了几圈找进宿舍时,涉事人员早已经逃得无影无踪。而他们按照名单找到的人根本驴唇不对马嘴,这时警察才发现上当了,梅贻琦给他们的是份假名单。

闻一多、朱自清等人都是当时倡导革命的伟大学者,广受人们尊重,梅贻琦不畏政府施压,坚决将他们留在学校里,为清华学子保留着最新鲜的血液和最大限度的思想自由。

日军攻陷北平后,城里的知名学园为了保住教育星火,不在日军屋檐下苟且,纷纷远迁至昆明。昆明环境简陋,教授,学生们的生活受到了极大考验,衣食住行都无法维继。为了解决这些迫在眉睫的问题,梅贻琦反复给国民政府去信,申请补贴资金帮助师生渡过难关。

补贴到后,很多人都领取了,梅贻琦却坚决不许自己的孩子申领。梅贻琦家中孩子多,平时只有一点工资维生,没有剩余,这样的情况下又没领补贴,生活都保证不下去。但妻子知道他是希望钱能发给完全没生计的人。于是这位知识女性放下尊严做起了定胜糕,每天拎着篮子叫卖。

梅贻琦的清廉叫人敬佩,而他的刚正则叫人自惭形秽。西南联大创办了附属中学,名声远播,想入学的学子不在少数。学校只设一个门槛——成绩,其他条件一概不通融。梅贻琦的女儿也在报名之列,但因成绩不够,没能成行。

当时云南当地的地头蛇云龙之女也参加了考试,也因成绩不够落榜了。龙云没有把一个外迁学校临时组成的大学放在眼里,决定去给他们施压,强制他们让女儿入学。但龙云的副官却阻止了他,告诉他校长梅贻琦的女儿也落榜了。龙云顿时泄了气,他知道连校长的女儿都不能入学的学校是有气节在的,绝不会任他施压就软弱下来,于是老老实实承认了这个结果。

梅贻琦的清廉刚正迎得了清华学子的一致赞许,但在国家和学校都即将走上清明之路时,梅贻琦却辞去了校长职位,离开了北京。他随蒋去了台湾,保住了庚子赔款基金。这笔钱落在他的手中,惦记的人不再少数,都找各种理由劝他将钱掏出来,也走人埋怨他有私吞想法。周遭口水万千,梅贻琦始终不为所动。

1955年,台湾成立清华大学,梅贻琦将钱全部用于学校建设、购置设备上。他又回到了自己钟爱的教育事业上,全心全意发展台湾清华大学。

1962年,梅贻琦病逝,去世前没钱治病,去世后没钱安葬,全靠募捐才得以入土。这时很多人开始怀疑梅贻琦执掌清华多年怎么会落魄到如此地步,那么多资金从他手中流过他怎么会过得如此潦倒。于是人们翻开了他的背包,里面放的不是什么钱财支票,而是厚厚的笔记,上面罗列着每一笔资金的来源与去处,都用于学校建设,核对仔细认真,无一分落入私囊。

彼时人们才明白,这位校长对学校的情怀如山一般高,如海一般辽阔,而他对自己却如乞丐一般小气,如暴君一般苛刻。他将一生,将自己的精神与肉体,将自己的一切都奉献给了教育事业,他是一座丰碑,以身为训,留在中国教育历史中,鞭策着决定人类进步的领域。无论在台湾还是在北京,梅贻琦的清明已永远留在清华史册里,供世代清华学子缅怀效仿。

参考文献:

《大学与大师:清华校长梅贻琦传》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迂腐”的校长
清华大学校长梅贻琦 1925年行书录骆宾王《扬州看竟渡并序》 四屏
配车不开,补贴不要,他带着家人吃苦,妻子却回忆:大家都很高兴
梅贻琦:一生肝胆为清华
清华校长总被赶,他为何能稳坐17年?校长:我姓梅,没人愿倒霉!
梅贻琦:中西合璧真君子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