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读《金匮》书后

张仲景著《伤寒杂病论》十六卷,用来阐明寒邪伤人的最初情况以及伤于寒的相关病症。后人尊崇并收藏,改名叫《金匮玉函方》。《外台》引用《伤寒》内容,都称为张仲景《伤寒论》,(把原书名中的两个字摘录出来做书名,就象《肘后备急》简称《肘后》一样,也是引用他人文字的一种习惯)《证类本草》引用《伤寒》内容,都称《金匮玉函方》,一个是根据他原名,一个是根据后人的命名。

原有的十六卷本文字比较多,就出现了两种删减本:第一种,依据原本逐篇删减,保存重要的部分,合并为三卷,命名为《金匮玉函要略方》,之后被宋仁宗时的王洙得到;第二种,依据原书删减了杂病以下内容,保存脉法、六经及治法、诸可不可等十卷,命名为《伤寒论》,并削去“杂病”二字,就是现在流传的《伤寒论》。此书流传下来删减的部分就丢失不见了,十六卷的原书也就见不到了。所以林亿序中说:张仲景为《伤寒论》,合十六卷,今世但传《伤寒论》十卷,《杂病》未见其书也。林氏又用十卷本《伤寒论》与《金匮玉函要略方》校对,发现《金匮玉函要略方》上卷内容多有节略,至于中、下卷杂病及疗妇人方部分,没有版本可以校勘,虽有节略,也不能确定缺失部分是什么内容。(用《脉经》卷七、八、九来校对,可以明确是节略本。)除去上卷,把中、下二卷分为三卷,改书名为《金匮方论》,就是现在流行的《金匮要略》。这样一来,《伤寒杂病论》就分开不能复合了。唉!唐宋时期的人把仲景书任意割裂合并,此书不失传也仅剩下少部分了。近代又有人改变原文次序,用来迎合自己意思的。想考证古本原貌的人应该如何保护呀!

出自《研经言》

仲景着《伤寒杂病论》十六卷,以明伤寒初起及伤寒杂出之病。后人宝藏之,改题曰《金匮玉函方》。是以《外台》引之,概称张仲景《伤寒论》,(于原书摘称二字者,犹《肘后备急》单称《肘后》,亦引证家之一例,)《证类本草》引之,概称《金匮玉函方》,一从其初,一从其后也。当时以十六卷文繁而有删本二:其一,就原书逐篇删存要略,并为三卷,题曰《金匮玉函要略方》,后为仁宗时王洙所得;其一,就原书删杂病以下等卷,存脉法、六经及治法、诸可不可等十卷,题曰《伤寒论》,而削“杂病”二字,即今本《伤寒论》也。此书行而删余之卷亡,十六卷原书不可得见矣。故林序云:张仲景为《伤寒论》合十六卷,今世但传《伤寒论》十卷,《杂病》未见其书也。林氏又以《伤寒论》十卷,校《金匮玉函要略方》,知其上卷伤寒文多节略,至中、下卷杂病及方疗妇人,无本可校,虽有节略,不能的知。(以《脉经》卷七、八、九校之,知其是节略。)断去上卷,分中、下二卷为三卷,改题曰《金匮方论》,即今本《金匮要略》也。自是以来,不可复合矣。吁!唐宋人于仲景书任意分并,其不绝仅如线耳。近又移第其文,以就己意,考古者宜何如珍惜也!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研经言》读《金匮》书后
《金匮要略方论》学习笔记1
《金匮玉函要略辑义》 > 金匮玉函要略综概
《金匮要略今释》自序及三版序
【《金匮玉函经》东汉.张仲景】
中医古籍《金柜玉函经》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